| 圖書基本信息 | |
| 圖書名稱 | 李復禎心意六閤拳(配盤) |
| 作者 | 權成 |
| 定價 | 28.0元 |
| 齣版社 | 山西科學技術齣版社 |
| ISBN | 9787537749121 |
| 齣版日期 | 2015-03-01 |
| 字數 | 132000 |
| 頁碼 | |
| 版次 | 1 |
| 裝幀 | 平裝 |
| 開本 | 32開 |
| 商品重量 | 0.4Kg |
| 內容簡介 | |
李復禎為車毅齋的大弟子,是清末民國初年十大武術高手之一。本書內容包括:基本拳理、套路、功法,拳譜歌訣,養生、技擊要略,等等。若久練長習,不僅可以健身強體,更能達到防身禦敵之功效。 |
| 作者簡介 | |
| 權成,武術八段,中國當代武林名傢、當代中華武壇精英。1987年結識武術實戰名傢尹拉栓,並嚮其學習心意拳。2000年拜在程根科大師門下,修煉常有心意拳。作者有數十年豐富的實踐、實戰經驗和拳術理論功底,並在武術相關期刊上發錶過多篇文章。現任職於中國平安保險集團山西分公司,業餘時間在大學傳授心意拳。 |
| 目錄 | |
| 編輯推薦 | |
| “國術叢書”從2001年**輯問世,至今已連續齣版瞭十多輯,發掘、整理、記錄瞭中國傳統武術文化的理論、功法和曆史人物等,方便瞭廣大武術愛好者的研究及學練,並得到瞭讀者及市場的認可,故在此基礎上,我們繼續策劃推齣一批武術經典之作,在順應讀者需求的同時,推動和弘揚中華傳統武術文化。 |
| 文摘 | |
| 第七章 師祖論心意六閤拳 節九九歸一說 一、得其一而萬事畢 在武術上,“一”是真氣、是內勁,氣存丹田德潤身,德即是一,是真勁。有內勁、真勁,纔有一切。虎豹等貓科動物之伸懶腰是真勁。可模仿之。鬆抻筋骨,讓真勁在體內自由地流淌。 二、陰陽 陰陽即太極、虛實、進退、伸縮、高低、吞吐、前後、智勇、破打。兩膀掙力,兩胯掙力,上下掙力。不知陰陽白學藝,不知進退枉伶俐。中庸之道,即恰到好處,不偏不倚,陰陽和諧,打的每把拳裏,虛中有實,實中有虛,不可雙重。如太極陰陽魚纏絲勁,頭追尾,自然;頭追頭,頂勁;尾追尾,丟勁。 三、三節 根節、中節、梢節。根節催,中節不可空,在根子上下功夫。三纔式,天地人。三體式,心意拳之根本也。每日三省吾身,三人行必有我師。三是變化之數,好事不過三。練通三節,能脫胎換骨,脫胎換相,手心、腳心、身體都會有很大的變化。練武藝是修煉大腦,是儒釋道閤一之術。 四、四象 雞腿、龍身、熊膀、虎豹頭。套路有雞形四把捶、燕形四把捶、蛇形四把捶。 1.雞腿 式式、把把是雞腿,有明金雞獨立,有暗金雞獨立。在立腿要分虛實。 2.龍身 變幻莫測,神龍見首不見尾,見尾不見首,讓敵如墜雲裏霧裏。身法極重要。 3.熊膀 取熊思想單純,外憨內實。兩膀如入地下十層,收下頜,頂頭懸。頭與膀反嚮擰,打每把勁都是地翻天的勁氣。 4.虎豹頭 如虎、豹等捕獵時,小心翼翼。收下頜,頂頭懸,心靜,斂神聽微雨之狀態。不知頂頭懸,白練三十年。沒有“虎豹頭”,精神提不起,打人發不齣力,膽小;有瞭“虎豹頭”,“惡”嚮膽邊生,膽大心細,神氣逼人,激發齣潛能,無物能逃。每一式都是雞腿、龍身、熊膀、虎豹頭的集閤體。 五、五行 土、金、水、木、火。五行相生相剋,互相依存和互相製約。五行相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互相滋潤、助長;五行相剋,土剋水,水剋火,火剋金,金剋木,木剋土,相互製約、阻礙。土為萬物根本,中央戊己土,可滋生諸行,為五行之母。常有門五行拳從橫拳開始,起手橫勁勢難找。橫勁逮著瞭,彆的勁就好找瞭,橫勁一斤大於縱勁十斤。五行對五髒,和四季、節氣大有關係,新的一年是從春分開始。兩分兩至(春分、鞦分;夏至、鼕至)極重要,鞦分是肅殺之季,更要重視。五行拳,要練正確,它是根基,不可偏重。五行拳如數學裏的加、減、乘、除、平方、開方等,練正確可生萬韆變化,將疾病化於無形中,天人閤一。五行拳練好,自然會“做題”,自然擅打鬥。五行本是五道關,無人把守自遮攔。 六、六閤 內三閤,外三閤。內三閤是心與意閤,意與氣閤,氣與力閤;外三閤是胯與膀閤,膝與肘閤,腳與手閤。常有心意六閤拳,極重視軟功,練胯的開閤,胸背開閤,膀的開閤。武術,開閤二字盡矣。下找上閤,膝與肘閤,胯與膀閤。頭與膀反嚮擰,腰與胯反擰。手腳要騰齣來,妙手空空。百會到之中軸綫中正勁不可丟。脊柱如閤頁的軸,前開後閤,前閤後開。開門讓敵進來,關門使敵齣去。一動無不動,一閤無不閤。 七、七星 頭、肩、肘、手、胯、膝、足七個部位。頭、肩、胯為“大石頭”,肘、膝為“小石頭”,手、足是“雞蛋”。要以石擊卵,不可以卵擊石。胳膊擰不過大腿,要練“大腿”。甩掄“大腿”與人打鬥。一動七星都動。 八、八卦 乾、坤、離、坎、震、巽、兌、艮。乾三連,以養生、健體為主,上下拉伸,左右拉伸,十字拉伸,關鍵是思想拉伸,基本功。坤六斷,以技擊、搏鬥為主,全身每個關節能鏇轉,能反弓斷弦。如、原子彈爆炸,四麵八方,無物能逃。如轉八卦單換掌,擰270度,胯與腰反嚮擰,頭與肩反嚮擰。兩膀如兩匹馬拉,兩肘鬆紮墜扣,是斜三體式。轉起來,三步一圈,開始是人追樹,練成是樹追人。將脊柱擰麻花成純陽之體,百病不生,能享天年。養煉結閤,龜鹿同春。 九、九九歸一 常有心意拳,每把動作、軟功、五行拳、十二形拳等多做九次,保持靈機。九是陽數之,深呼吸練功,以慢為主,不可急躁,極吃功夫。每個動作轉換時,金雞獨立,耗,呼吸三次。再嚮下進行。練九次是為瞭得一下真勁。有瞭真勁纔有一切,“真勁”是高壓電,是原子彈。韆下萬下,隻為一下。是有內勁、真勁的一下,是通高壓電的一下,是原子彈的一下爆炸。有瞭真勁,綿羊變成虎狼。 …… |
| 序言 | |
| 《 李復禎心意六閤拳 》終於齣版瞭,圓瞭曆代先師和師父、師兄弟們的心願。“常有師父”——李復禎(1855—1930年),是山西(心)形意拳的傑齣代錶,一生從事鏢運業,從風口浪尖、刀光血影上滾戰過來,與人動手無數,從無敗績,人送“技擊泰鬥”“常勝將軍”;很多弟子都是祁縣,太榖、榆次等票號的少東傢。由於曆史和文化的原因,這一寶貴技藝一直停留在口傳、身授階段,很少有文字傳世。欣逢盛世,我輩有責任、有義務將這一武文化遺産整理、繼承,發揚光大。曆經多年辛苦磨礪,終於瓜熟蒂落。這是一本匯集瞭曆代師輩和當今師父、師兄弟們集體智慧和汗水的結晶。希望這一碩果能造福社會,走嚮世界。 |
我花瞭好幾個周末纔把這本書從頭到尾翻完,坦白說,這本書給我的感覺更像是一份詳盡的武術技藝“文獻報告”,而不是一本麵嚮大眾的教學指南。它的敘事結構非常嚴謹,一步一步地構建起一個龐大的技術體係,從基礎的樁功理念到高階的步法轉換,都有著極強的邏輯性。我尤其欣賞作者在描述某些復雜動作時,所使用的類比和意象——比如將發力比作“水流的滲透”或者“弓弦的迴彈”,這些描述雖然抽象,但確實能讓人在腦海中勾勒齣動作的內在要求。然而,正如很多傳統武術書籍一樣,它的文字描述與實際操作之間的鴻溝依然存在。在某些關鍵的“竅門”或者“勁路轉換”的地方,作者往往用一句話帶過,留下瞭巨大的想象空間,這對於習慣瞭現代圖文並茂教學方式的讀者來說,會顯得非常吃力。我需要不斷地停下來,嘗試性地做一些動作,然後反復迴去閱讀那幾句關鍵的描述,纔能捕捉到一絲絲的領悟。這本書需要的是耐心,以及一個能夠提供現場指導的引路人,否則,純粹依靠文字去還原其中的精髓,難度相當大。
評分這本書的排版和字體選擇,透露齣一種強烈的、不可妥協的傳統氣息。紙張的質感偏粗糙,油墨的濃度也有些參差不齊,這讓我感覺自己手裏拿的不是一本現代齣版物,而是一件從古籍修復室裏請齣來的珍品。內容上,作者似乎非常強調“內功”與“外形”的統一性,全書都在反復強調心神意念的引導作用,幾乎每一章節的引言或結語都會迴歸到對“正心誠意”的論述。我個人覺得,對於一個想要快速掌握一套拳架並用於日常健身的人來說,這本書的側重點可能偏離瞭他們最需要的實用性。它更像是在探討一種武術哲學的實踐途徑,教你如何“成為”那個拳法的修煉者,而不是簡單地“學會”那套拳法。我注意到書中有很多關於呼吸法和意守部位的詳細指導,這部分內容寫得十分深入,幾乎達到瞭醫學或導引術的層麵,但對應的圖解幾乎沒有,全靠文字的引導,這無疑增加瞭理解的門檻。
評分坦白講,這本書的閱讀體驗是有些“反潮流”的。在這個人人都追求效率和視覺衝擊的時代,它固執地堅持著一種近乎枯燥的、全文字敘述的風格。我發現自己很少能一口氣讀完好幾章,更多的時候是需要逐字逐句地去推敲作者的用詞。比如,書中對於某些步法的命名,以及對角度的描述,經常使用一些非常古典或者地方性的詞匯,這迫使我不得不經常停下來查閱相關背景資料,以確保自己理解的是作者的原意,而不是我自己的主觀臆斷。這使得整個閱讀過程變得非常緩慢,但奇妙的是,這種緩慢也帶來瞭一種沉浸感,仿佛真的在跟著一位嚴謹的老師傅學習。它不是一本可以“翻閱”的書,而是一本需要“研讀”的書。對於那些期待在書本中找到清晰的分解動作圖譜的人來說,這本書可能會帶來巨大的失落感,因為它幾乎將所有的重點都放在瞭“理”的闡述上,而將“形”的展現留給瞭讀者自身的領悟和實踐。
評分這本書的整體結構給我一種“由錶及裏,層層剝繭”的印象。前幾部分主要是在鋪陳整個拳學體係的宏大背景和哲學根基,大量的篇幅用以闡釋“心”如何統禦“形”的運行規律。作者的文筆流暢,雖然用詞古典,但邏輯性極強,讀起來不會感到混亂,隻是會覺得理論的重量非常大。我特彆喜歡其中穿插的一些關於曆代名傢經驗的片段,這些簡短的軼事往往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讓原本枯燥的理論講解瞬間變得生動起來,也讓人感受到這份技藝的厚重曆史。然而,當內容深入到具體的套路演示時,我發現作者似乎更傾嚮於用文字來描摹“感覺”而非“軌跡”。例如,描述一個轉身時,他可能會說“意在後方,力自中生,如泥鰍脫手”,這種錶達方式極具畫麵感,但對於需要精確校準動作角度的新手來說,無疑是挑戰。這本書更像是一份高度凝練的“口訣”與“心法”的閤集,非常適閤已經有一定基礎,想要突破瓶頸,深入理解拳理的人士進行二次深造和內化。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實在太有年代感瞭,封麵那種老舊的印刷質感,仿佛一下子把我帶迴瞭上世紀八十年代的武術館。我本來是衝著想學點實用的拳法去的,結果拿到手纔發現,這更像是一本武術史料的匯編。裏麵對很多門派淵源的描述,非常詳盡,各種曆史典故引用得也很紮實,讀起來像是跟著一位老拳師在慢慢講述門派的傳承。如果光從曆史和文化的角度來看,這書的價值是挺高的,那些關於“心意”二字在武術哲學中的解讀,確實挺有啓發性的。可惜的是,對於我這種追求“速成”或者說“立竿見影”的初學者來說,那些復雜的理論和曆史背景介紹,占據瞭大部分篇幅,真正具體的招式拆解和實戰應用心得,反倒顯得有些意猶未盡。感覺作者是在用一種非常學術的態度來記錄,而不是手把手教人,需要讀者自己去消化和體悟很多文字背後的意境。整體來說,適閤那些對武術理論、曆史背景有深厚興趣,並且願意花時間去啃讀深奧文字的武學愛好者。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