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孤独症学生的狭窄兴趣严重日常学习生活时,老师通常会非常困惑,不知道如何着手。《给他鲸鱼就好》这本简洁实用的指导手册,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新方法,重新思考学生的特殊兴趣问题,并将其作为教学切入点。这既可以缓解学生的不安情绪,使其保持情绪的稳定,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还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
葆拉·克拉思博士和帕特里克·施瓦兹博士是世界的孤独症教育专家,在书中介绍了简单的小贴士和教学策略,将学生的特殊兴趣、优势和领域融入课堂教学和常规活动。通过阅读本书,老师可以了解到如何充分利用学生的“兴趣”帮助他们。
作者简介
葆拉·克拉思博士(Paula Kluth)是当今受欢迎和尊重的孤独症和融合教育专家之一。克拉思博士以独立顾问的身份工作,面向全美人士发表充满令人振奋的演讲,帮助人士和家庭为有障碍的学生与他们的同伴创建响应及时、参与性强的学习经历。克拉思博士是一名国际知名的学者和作家,著有《给他鲸鱼就好:巧用孤独症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多多的鲸鱼》等多部作品。更多关于克拉思博士的信息可登录www.paulakluth.com获取。
译者简介
梁志高,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特殊教育系,硕士研究生。2014年至今就职于上海市浦东新区特殊教育学校启智部,担任孤独症教学与研究小组组长,负责孤独症学生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梁爽,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特殊教育系,硕士研究生。2014年至今就职于上海市浦东新区特殊教育学校养护部,担任班主任和语文老师。
这本书的标题就充满了诗意和力量,也准确地概括了其核心理念——“看见”和“珍视”孤独症学生身上独有的“鲸鱼”。在阅读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教育的本质从来不是填鸭式的知识灌输,而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引导和启发。作者以一种非常细腻和富有同情心的视角,为我们描绘了孤独症儿童的世界,并提供了一套循序渐进的“游戏化”教学方法。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动机”的深入剖析,它揭示了如何通过巧妙地利用学生的内在驱动力,来克服他们在学习和社交中可能遇到的障碍。书中提出的“兴趣作为桥梁”的概念,让我豁然开朗。不再将兴趣视为学习的“干扰项”,而是将其转化为学习的“加速器”。我看到了一些非常有创意的小游戏和活动设计,这些都能够有效地吸引孤独症学生的注意力,并帮助他们逐步建立起自信和社交能力。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指导手册,更像是一剂心灵的良药,让我对教育工作充满了新的热情和希望。
评分这本《给他鲸鱼就好》给我带来了很多关于“融合教育”的新思考。我一直认为,融合教育的关键在于如何让所有学生都能在同一个环境中感到被接纳和支持,而这本书提供了一个非常具体的方向。它不仅仅是呼吁对孤独症学生的“包容”,而是更进一步地提出了如何“赋能”。书中强调,孤独症学生并非“有问题”需要被“纠正”,而是拥有独特的优势和潜力。作者通过大量案例证明,当我们将目光从他们的“不足”转移到他们的“特长”时,你会发现他们身上蕴含着惊人的创造力和专注力。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合作”的理念,它鼓励教师、家长、甚至同伴之间形成一个支持网络,共同为孤独症学生创造一个更加友好的成长环境。这本书没有空洞的理论,而是充满了充满智慧和人情味的实践经验,它让我相信,通过正确的引导和支持,每一个孤独症孩子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并绽放出耀眼的光芒。
评分我最近收到了一本名为《正版书籍区域 给他鲸鱼就好:巧用孤独症学生的兴趣和特长 孤独症/自闭症、特殊教育、融合》的书,我一直对特殊教育领域很感兴趣,尤其关注如何更好地理解和支持孤独症学生。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很有吸引力,让人立刻感受到一种温暖和包容。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分享一些实用的策略和方法,帮助老师和家长们发现并激发孤独症学生独特的潜能。毕竟,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找到他们的闪光点,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引导,才能让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更加自信和快乐。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一些案例分析,让我能够更直观地理解这些方法是如何在实际教学中应用的。同时,我也很想知道,书中是否会探讨如何与家长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关系,因为家庭的支持对于孤独症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总的来说,我对这本书充满了期待,希望能从中获得宝贵的启示,为我日后的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持。
评分这本书的视角非常独特,它不仅仅是在探讨如何“管理”孤独症学生的行为,更是深入挖掘他们的内心世界,寻找与他们沟通的“钥匙”。作者反复强调了“理解”的重要性,并提供了一系列实操性的工具,帮助我们去“读懂”孤独症学生那些非语言的表达。例如,书中提到了通过观察他们的眼神、肢体语言,甚至是他们对环境的反应,来推测他们的情绪和需求。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特殊兴趣”的章节,它将这些看似“异常”的执着,转化成了连接师生关系的桥梁。作者鼓励我们将学生的特殊兴趣融入到日常教学中,例如,如果一个孩子对火车着迷,那么我们可以利用火车模型来学习数学,或者通过讲述火车的故事来提高阅读能力。这样的方法不仅能让孩子在熟悉的环境中感到安全和舒适,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书中的案例都非常接地气,让我觉得这些方法并非遥不可及,而是可以切实地应用到我的教育实践中。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原来引导孤独症学生可以如此充满乐趣和创造力。书中提到的“鲸鱼”象征,非常巧妙地比喻了那些隐藏在孤独症学生内心深处,等待被发现和珍视的特殊兴趣和才能。我尤其欣赏作者对于“兴趣”的定义,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学习范畴,而是将目光投向了那些看似微小却意义非凡的偏好。书中详细阐述了如何通过敏锐的观察,捕捉到学生那些不经意的“闪光点”,例如对某种特定事物的着迷,或者对某种细节的极致追求。然后,这些“闪光点”被转化为教学的“金矿”,通过巧妙的设计,引导学生在自己热爱的事物中学习,从而减轻抵触情绪,提高学习效率。我看到许多生动的小故事,描述了老师们如何运用这些方法,让原本沉默寡言的学生变得滔滔不绝,让那些难以集中注意力的孩子变得全神贯注。这让我深刻体会到,教育的真谛在于因材施教,而对于孤独症学生,更需要的是一份耐心、一份理解,以及一份发自内心的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