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中國佛教基礎知識
原價:28.00元
作者:楊曾文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佛教研究室
齣版社:宗教文化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5-07-01
ISBN:9787801231796
字數:270000
頁碼:381
版次:2
裝幀:平裝
開本: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這是一本有關佛教的普及性知識讀物,從九個方麵簡要介紹佛教的曆史發展、佛教傳人中國、主要宗派和基本教義、教團組織及其主要製度、戒規、、佛、菩薩、鬼神、諸天和中國佛教的名寺名山、主要節日、佛教文化、佛教典籍、中外佛教文化交流等知識。讓你初步瞭解有關佛教文化的知識,弘揚祖國的傳統文化。
佛教發源於古印度,傳入中國已經曆瞭整整二韆年。佛教在傳入中國後經過漫長的歲月,在與中國傳統文化思想和宗教習俗的會通融閤中,演變為中華民族的宗教之一,並成為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中國曆史文化産生瞭極為深遠的影響。對於佛教傳入中國這一重大事件確實值得隆重紀念,並有必要結閤佛教中國化的成功事例認真總結立足於民族文化吸收外來異域文化的寶貴經驗,以作為今天我們汲取世界一切先進文化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繁榮民族文化的藉鑒。
本文僅就佛教的傳入及佛教與傳統文化的關係概述筆者的一些想法,並以此作為本書的代前言。
目錄
總序
前言
佛教傳人中國
一、佛教發源於古印度
佛教的創始人是釋迦牟尼
原始佛教及其基本教義
部派佛教
大乘佛教的興起和主要教派
二、佛教傳人中國
古代絲綢之路和佛教傳入中國
西漢哀帝元壽元年(公元前年)佛教傳入中國內地
東漢楚王劉英祭祠佛陀與黃老
東漢明帝派使者到印度求法的傳說和白馬寺
佛教中國化的曆程
佛教是在不斷適應中國社會環境中傳播和發展的
《牟子理惑念》的三教一緻思想
佛經翻譯、講經過程中的“漢化”和格義佛教
後趙政權和“大和尚”佛圖澄
道安及其在中國佛教史上的地位
廬山慧遠對沙門不應當禮拜帝王的論證
最早的中國佛教學派——“六傢七宗”
著名譯經僧竺法護、鳩摩羅什和真諦
竺道生的包括惡人在內的一切眾生皆有佛性的學說
南北朝的佛教學派與儒傢的人性論
梁武帝奉佛及四次捨身齣傢的事跡
南北朝時期三教爭論的主要問題
北魏太武帝和北周武帝的滅佛事件
隋文帝下令在全國各地建立捨利塔及其意義
中國民族佛教格局的初步確立——隋唐佛教
卓越的譯經僧玄奘
義淨的佛經翻譯
佛教傳入西藏地區和藏傳佛教的形成
中國佛教的持續發展
宋代以後禪宗成為中國漢語係佛教的主流派
宋代的三教一緻論
宋代以後佛教各宗的融閤
宗喀巴對以往藏傳佛教的改革和格魯派
明代佛教界的四大名僧
清雍正皇帝的《揀魔辨異錄》
雍正皇帝的《禦選語錄》
清末楊文會和金陵刻經處
中國曆代佛教寺院和僧尼人數
當代中國佛教
中國佛教的主要宗派和基本教義
中國佛教的主要宗派
天颱宗的創始人智□
天颱宗的“五時八教”判教論
“一心三觀”和“三諦圓融”
天颱宗的“一念三韆”
三論宗的創始人吉藏
三論宗的“二諦”論和“八不中道”論
法相宗的創立者玄奘與弟子窺基
法相宗的八識學說
法相宗的三自性和三無性
法相宗的轉識成智說
道宣及其律學體係
道綽、善導及其彌陀淨土信仰
華嚴宗的創始人法藏
華嚴宗的“五教十宗”判教論
華嚴宗的“十玄門”和“六相圓融”
華嚴宗的“法界緣起”和“四法界”學說
禪宗從菩提達摩到弘忍的曆代祖師
六祖慧能到黃梅從五祖弘忍求法的傳說
《六祖壇經》的“識心見性”學說
禪宗的“不立文字,教外彆傳,直指人心,見性成佛”
禪宗的“五傢七宗”
靈祜、慧寂和溈仰宗
義玄和臨濟宗
臨濟宗的“四料簡”、“四照用”和“四賓主”
洞山良價、曹山本寂和曹洞宗
文偃和雲門宗
文益和法眼宗
禪宗的語錄和公案
“開元三大士”及其弘傳密教的事跡
密教的曼茶羅和金剛界、胎藏界
密教的“三密”和“即身成佛”論
因果報應和生死輪迴
中國佛教對儒傢倫理的吸收和應用
藏傳佛教主流宗派——格魯派的基本教義
雲南的南傳上座部佛教
香港、澳門地區的佛教
颱灣地區的佛教
中國佛教的教團組織及其主要製度、戒規
“四眾”和“七眾”
唐代以前主要流行的戒律
五戒和八戒
沙彌戒和具足戒
《梵網經》和菩薩戒
大乘佛教的“三聚淨戒”
跪拜閤掌與三皈依
兩晉至南北朝的僧官製度
隋唐的僧官製度
禪宗懷海的《禪門規式》
宋代的《禪苑清規》
元代欽定《百丈清規》的主要內容及其意義
漢地寺院的僧職
藏傳佛教寺院的僧職
明清對佛教的管理
清代西藏地區的政教閤一體製
藏傳佛教的“金瓶掣簽”製及其意義
佛、菩薩、鬼神、諸天和中國佛教的名寺名山
三界
須彌山和大韆世界
佛教的諸天
四天下
地獄
眾生和五道、六道
六凡四聖
佛及其十太名號
法身佛、投身佛和應身佛
何為羅漢?十六羅漢,-t-八羅漢和五百羅漢各指什麼?
阿彌陀佛(無量壽佛)及其西方淨土
藥師佛
何為菩薩?中國佛教的四大菩薩
西方三聖
華嚴三聖
觀世音菩薩
文殊菩薩
普賢菩薩
地藏菩薩
彌勒菩薩和彌勒佛
金剛和四大天王、四大金剛
閻王和十殿閻王
天龍八部
帝釋天
八部鬼眾
歡喜佛
中國四大名山——五颱山、峨眉山、九華山、普陀山
淨土宗祖庭玄中寺
草堂寺
天颱山國清寺和天颱宗
禪宗祖庭少林寺
唐朝佛捨利崇拜中心——法門寺
密宗遺址青龍寺
禪宗名刹天童寺
布達拉宮
藏傳佛教格魯派的六大寺
中國佛教主要節日
佛誕節
佛成道日
盂蘭盆節
中國佛教文化
佛教與中國文化
佛教與詩歌藝術
佛教與小說藝術
佛教與石窟藝術
佛教與書畫藝術
佛塔藝術
佛樂藝術
佛戲藝術
中國佛教典籍
印度佛典的翻譯
中國佛典的撰述
佛教經錄
佛教大藏經的形成
中國曆代刻印本大藏經簡介
房山石經
中外佛教文化交流
隋唐以前中外佛教文化交流概述
東晉法顯西行求法和《佛國記》
隋唐時期中外佛教文化交流概述
玄奘曆盡艱辛赴印度求法和《大唐西域記》
義淨的《大唐西域求法高僧傳》和《南海寄歸內法傳》
新羅圓測和朝鮮法相宗
鑒真和尚赴日傳法的動人事跡
日本求法僧最澄和日本天颱宗
日本求法僧空海和日本真言宗
新羅求法禪僧和禪門九山
日本求法僧榮西和日本臨濟宗
日本求法僧道元和日本曹洞宗
高麗義天入宋求法事跡
中國佛教傳入越南
中國藏傳佛教傳入濛古
中國藏傳佛教傳入俄國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這本書在語言風格上展現齣一種難得的剋製與韻味。它沒有采用那種過度學術化的生硬術語堆砌,也沒有流於膚淺的口語化錶達,而是保持瞭一種典雅、精準且富有節奏感的書麵語調。閱讀起來,我仿佛能聽到一種穿越時空的沉穩聲音,它不急不躁,卻字字珠璣。這種敘事風格尤其適閤需要靜心沉思的領域,它能有效地將讀者的心緒從日常的喧囂中抽離齣來,專注於文字所構建的內在世界。書中對於不同流派觀點差異的論述,也處理得極為審慎,沒有采取批判或偏袒的態度,而是客觀地呈現瞭思想發展的多元性,這種中正平和的態度,本身就是一種對佛傢“無我”精神的實踐,非常值得稱道。
評分這本書的結構設計展現瞭極高的邏輯性和遞進性。它從宏觀的背景介紹,逐步深入到具體的教法體係,然後再迴溯到對禪修、儀軌等實踐層麵的闡釋,最後以對未來發展的展望作結。這種層層遞進的安排,使得讀者的認知如同搭建一座精密的建築,每一步都有堅實的基礎支撐。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書後附帶的術語錶和關鍵人物關係圖,製作得極為精良和實用,對於反復查閱和鞏固記憶起到瞭巨大的幫助。對於一個希望係統性建立認知框架的讀者來說,這樣的輔助工具無疑是寶貴的財富,它大大提升瞭學習效率,體現瞭編者對讀者學習路徑的深切體察和周到關懷。
評分最讓我感到驚喜的是,這本書在講解理論時,非常注重與現實生活的連接點。它並非將佛學束之高閣,變成空中樓閣般的玄學探討,而是努力挖掘其中與現代人精神睏境息息相關的部分。例如,在談及“緣起性空”的觀念時,書中穿插瞭大量關於人際關係、財富觀乃至情緒管理的思考,將抽象的哲學原則轉化為可以實際運用的生活智慧。這種“經世緻用”的取嚮,讓原本遙遠的教義變得鮮活而具有迫切性。我感覺自己不是在讀一本枯燥的教科書,而是在與一位睿智的長者進行一場關於如何安頓身心的深度對話,它提供的並非標準答案,而是啓發我們自己去尋找答案的工具和視角。
評分初讀此書時,我最大的感受是其敘事的宏大與細膩達到瞭一個奇妙的平衡。作者顯然花費瞭大量心血來構建一個清晰的時間軸和知識體係,使得原本復雜晦澀的佛教思想體係,被梳理得井井有條。它並沒有急於拋齣深奧的教義,而是從最基礎的起源、曆史的演變開始娓娓道來,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導遊,耐心地帶領著我們穿梭於曆史的長廊。特彆是對於一些關鍵的曆史人物和事件的描述,作者采用瞭多角度的敘述方式,既有對教義的闡釋,也有對當時社會文化背景的剖析,使得人物形象和曆史場景立體飽滿,躍然紙上。我尤其欣賞它在解釋一些核心概念時所使用的生動比喻,這些比喻既符閤現代人的思維習慣,又精準地傳達瞭原有的哲學意涵,極大地降低瞭理解門檻,讓人在不知不覺中便領會瞭深層含義。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真是讓人眼前一亮,封麵采用瞭素雅的米黃色調,搭配瞭古樸的書法字體,給人一種沉靜而莊重的曆史感。翻開書頁,紙張的質地也頗為講究,觸感溫潤,墨跡清晰,即便是長時間閱讀也不會感到視覺疲勞。我特彆喜歡它內頁排版的細緻考究,章節之間的過渡自然流暢,每部分的標題都起得非常點睛,讓人在閱讀過程中能清晰地把握住知識的脈絡。雖然我不是專業的佛學研究者,但這本書的整體設計語言,無疑為初涉佛學領域的讀者構建瞭一個非常友好的入口。它不僅僅是一本知識的載體,更像是一件精心打磨的藝術品,讓人在閱讀之前就已經感受到瞭一種對傳統文化應有的敬畏與珍視。這種對細節的把控,顯示齣齣版方對佛教文化傳播的用心良苦,讓人在捧讀時便心生親近之意,期待著書中蘊含的智慧能如同這紙張一般,散發齣溫和而持久的光芒。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