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日團購: 【限量團購特價,低至58摺】清宮醫案研究(上下捲) ¥234.00 9.00摺 210.60 已參團人數: 剩餘時間: |
| 今日團購: 【低至65摺 先到先得】實用內科學(第13版)(上下冊 ¥248.00 9.00摺 223.20 已參團人數: 剩餘時間: |
基本信息(337)
書名:醫方考
原價:24.00元
作者:(明)吳昆
齣版社:人民衛生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7-08-01
ISBN:9787117088718
字數:
頁碼:370
版次:1
裝幀:
開本:
商品重量: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醫方考》明·吳昆著。全書6捲,按病癥分為72門,選方780餘首方。每門前先敘其病因病機,再匯集同類方於後,對每一方劑的命名、組成、功效、方義、適應證、用藥、加減應用、變通得失、禁忌等,詳加考釋與辨析,是一部理、法、方、藥俱備,完整而又係統的方論專著。吳氏有感於當時醫界中“不明醫方之旨與醫方之證,而盲目開方治病”的弊端,廣摭博采,旁徵博引,去蕪存菁,由博返約,集曆代醫傢之精華,以及自己過人的學識和豐富的臨床經驗,精選瞭內科、外科、婦科、兒科、五官科以及情誌等病證常用方劑780餘首,編輯成《醫方考》一書。書中既收選瞭《傷寒論》、《金匱要略》等經方,又收選瞭劉河間、李東垣、硃丹溪、張從正等著名醫傢的效方,以及民間驗之有效的驗方。
吳氏全麵運用方論的方法分析方劑,開創瞭方論之先河,促進瞭方劑理論體係的形成,對後世中醫方劑學的發展産生瞭深遠的影響。因此,《醫方考》對於準確理解與靈活運用方劑,提高臨床療效,有重要參考價值,是從事中醫教學、科學研究,特彆是從事中醫臨床診治的工作者臨證必讀的中醫古籍著作之一。
《醫方考》是以明萬曆十四年友益齋本為底本進行整理齣版。書前撰有導讀,書後編有方劑索引,以便讀者查閱。
目錄
捲之一
中風門第一
傷寒門第二
感冒門第三
暑門第四
濕門第五
瘟疫門第六
大頭瘟第七
捲之二
火門第八
癍疹門第九
瘧門第十
痢門第十一
泄瀉門第十二
秘結門第十三
霍亂門第十四
痰門第十五
哮喘門第十六
咳嗽門第十七
捲之三
虛損勞瘵門第十八
五屍傳疰門第十九
氣門第二十
血證門第二十一
脫肛門第二十二
嘔吐門第二十三
呃逆門第二十四
翻胃門第二十五
噎膈門第二十六
情誌門第二十七
捲之四
脾胃門第二十八
傷食門第二十九
吞酸門第三十
痞門第三十一
(饣曹)雜門第三十二
鬱門第三十三
五疸門第三十四
消渴門第三十五
水腫門第三十六
鼓脹門第三十七
小便不通門第三十八
小便不禁門第三十九
淋澀門第四十
……
捲之五
附 脈語
方劑索引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讀完《醫方考》,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中醫的魅力,真的體現在這些經典方劑之中。這本書並不是簡單地把市麵上的方劑羅列齣來,而是對每一個方劑都進行瞭深入的“考證”。這種考證,不僅僅是考證它的齣處,更重要的是考證它在曆史長河中的演變,以及曆代名醫是如何理解和運用它的。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帶領我看到瞭每一個方劑背後所蘊含的深厚文化和臨床智慧。例如,在介紹某個大傢熟知的方劑時,作者竟然能夠追溯到更早的文獻,分析齣不同版本之間的細微差彆,以及這些差彆對臨床療效可能産生的影響。這種嚴謹的態度,讓我對中醫方劑的理解不再停留在錶麵,而是能夠深入到其內在的邏輯和精髓。書中對一些疑難病癥的辨治思路,以及如何運用經典方劑進行靈活變通的案例分析,都極具啓發性。它讓我意識到,中醫方劑的運用,需要我們深入理解其精髓,並結閤臨床實際進行靈活變通。這本書對於我提升臨床思維和解決實際問題,起到瞭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讓我更加堅信,隻有深入瞭解經典,纔能更好地傳承和發展中醫。
評分對於我這樣一個在中醫領域摸爬滾打多年的從業者來說,找到一本能夠真正“啓發”我的書並不容易。很多書要麼太基礎,要麼太理論化,很難直接指導臨床。而《醫方考》這本書,恰恰做到瞭這一點。它沒有賣弄華麗的辭藻,也沒有故弄玄虛,而是以一種極其務實的態度,深入剖析每一個經典方劑的“來處”和“去嚮”。作者花費瞭大量的心血去考證方劑的原始齣處、演變過程以及曆代名醫的臨床經驗。這種“考證”的過程,本身就是一種寶貴的學習。我通過閱讀這本書,不再隻是知道一個方劑的名稱和功效,而是能夠理解它為什麼能産生這樣的功效,它最適閤在什麼樣的情況下使用,以及在遇到復雜病情時,如何對其進行閤理的加減變化。書中對一些疑難病癥的辨治思路,以及如何運用經典方劑進行靈活變通的分析,都給瞭我極大的啓發。我發現,很多我過去難以解決的臨床難題,在這本書的指導下,都有瞭新的思路和方法。它讓我認識到,經典方劑並非一成不變的“死方”,而是在臨床實踐中不斷發展和完善的“活”的智慧。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工具書,更是一本能夠幫助我提升臨床思維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良師益友”。
評分我一直覺得,很多中醫書籍在方劑的介紹上,都顯得有些“空洞”。僅僅告知方劑的組成、功效、主治,然後配上幾個簡單的案例,這樣的學習效果往往很有限。但《醫方考》這本書,則完全打破瞭這種模式。它最大的貢獻在於,將“考”字發揮到瞭極緻。作者不僅僅是介紹方劑,更是深入地“考證”每一個方劑的來龍去脈。從方劑的起源,到其在不同時代的演變,再到曆代醫傢對它的解讀和臨床應用心得,都進行瞭非常詳盡的梳理。這讓我感覺,自己不是在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在主動地參與到一場中醫方劑的“考古”發掘中。每一次翻閱,都能從中挖掘齣新的信息和啓示。書中對於一些經典方劑的考證,尤其讓我印象深刻。比如,對某個廣為人知的方劑,作者竟然能追溯到其更古老的形態,並分析齣後世醫傢在保留其核心功效的基礎上,是如何根據臨床實際進行精妙的調整和升華的。這種“追本溯源”的學習方式,讓我對中醫方劑的理解不再停留在錶麵,而是能夠深入到其內在的邏輯和精髓。這本書的嚴謹性、係統性和創新性,都讓我為之摺服。它不僅是一本方劑的匯編,更是一部中醫方劑發展史的縮影,一本臨床思維的啓迪之書。
評分這本書的內容實在是太紮實瞭!我一直對經典醫方有著濃厚的興趣,但很多時候,僅僅瞭解方劑的名稱和組成,難以深入理解其背後的道理。這本書在這方麵做得非常齣色,它不僅僅是羅列方劑,更像是帶著讀者穿越迴古代,親曆醫者們在臨床實踐中如何辨證施治,如何根據病情的變化調整方藥。每當讀到某個方劑,作者都會詳細地考證其齣處、演變過程,以及曆代名醫的加減變化和臨床應用心得。這種嚴謹的考證,讓我對每個方劑的理解都上升瞭一個維度。比如,在講解某個大傢熟知的方劑時,作者竟然能追溯到更早的文獻,並分析齣最初的方劑和後世流傳的版本在哪些細微之處有所不同,而這些不同又如何影響瞭其療效。讀起來就像是在和一位經驗豐富的老中醫對話,他娓娓道來,將那些看似枯燥的醫方知識,變得鮮活而富有生命力。我特彆喜歡書中對一些疑難雜癥的辨治思路的解析,那些案例都非常經典,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的臨床思維模式被大大拓寬瞭,不再局限於教科書上的死闆條文,而是能夠更靈活地運用經典方劑去應對復雜的病情。這本書對於中醫初學者來說,絕對是建立堅實理論基礎的寶庫,而對於已經有一定臨床經驗的中醫師,更是能夠起到溫故知新、啓發思路的作用。強烈推薦給所有熱愛中醫、希望提升臨床水平的朋友們!
評分說實話,拿到這套書的時候,我抱著試試看的心態。畢竟市麵上關於中醫方劑的書籍實在太多瞭,很難找到一本既有深度又不失可讀性的。然而,《醫方考》這本書,真的讓我眼前一亮。它的最大亮點在於,它並非簡單地介紹方劑的功效主治,而是深入到方劑的“前世今生”。作者花瞭大量的篇幅去考證每一個方劑的來源,包括其最早的記載、不同醫傢對其的解釋和變通,以及在不同朝代、不同學派中的流傳和發展。這種“溯本求源”式的解讀,對於我理解方劑的精髓至關重要。很多時候,我們隻知道一個方子能治什麼病,卻不知道為什麼能治,也不知道它的應用範圍到底有多廣。這本書就填補瞭這一空白。它通過詳細的曆史文獻梳理和臨床案例分析,將那些抽象的方劑理論,具體化、形象化。讀這本書,就像是在進行一場跨越時空的學術研討,跟隨著作者的腳步,一步步揭開中醫方劑的奧秘。書中對一些著名方劑的演變過程分析得尤為精彩,讓我看到瞭中醫理論是如何在實踐中不斷豐富和發展的。這種對細節的把握和對曆史的尊重,讓這本書的學術價值和臨床指導意義都得到瞭極大的提升。如果你想真正理解中醫方劑的“道”,而不是僅僅停留在“術”的層麵,那麼這本書絕對是你的不二選擇。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