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裝共2冊】如何有效整理信息+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 (日)奧野宣之 著 後浪

套裝共2冊】如何有效整理信息+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 (日)奧野宣之 著 後浪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日] 奧野宣之 著,蘇萍 譯
圖書標籤:
  • 信息整理
  • 閱讀方法
  • 效率提升
  • 學習技巧
  • 自我提升
  • 奧野宣之
  • 後浪
  • 工具書
  • 思維導圖
  • 讀書筆記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墨軒書屋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江西人民齣版社
ISBN:9787210097204
商品編碼:16683517917
包裝:平裝
開本:32
齣版時間:2017-11-01
用紙:膠版紙
套裝數量:2
正文語種:中文
齣版社: 江西人民齣版社
ISBN:9787210082972
包裝:平裝
定價:36.00##

具體描述





  • 齣版社: 
  • ISBN:9787210082972
  • 包裝:平裝
  • 定價:36.00
  • 外文名稱:
  • 開本:32開
  • 齣版時間:2016-06-01
  • 用紙:膠版紙
  • 頁數:251
  • 字數:113000
  • 正文語種:中文


編輯推薦  你會做筆記嗎?你的筆記有章法可循嗎?你怎樣記,決定你記得怎樣。《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會教你如何用一本筆記將書中的精華用高效的方式整理記錄下來,隻有記得好,纔能記得牢!
  不止筆記,從選書到購書,到筆記的分類檢索與文具的巧妙利用,讀書的過程中處處皆學問。以信息整理術聞名日本的“筆記本作傢”奧野宣之將在本書中告訴你,如何將讀書的效率大化,如何為你自己創造一個精神上的圖書館。
  隨想筆記:自由記錄,信手粘貼,將枯燥筆記化為創意之源;聰明人的購書清單:激活日常求知欲,不落入營銷陷阱,掌握選書主動權;“蔥鮪火鍋式”摘抄法:摘抄與評論交替進行,加深記憶理解,讓原創思考遍地開花。

內容簡介  對在漫長人生中讀過的書而言,人類的記憶力是有限的。如果想在讀完每一本書後都有紮實的收獲,就需要有技巧地寫讀書筆記,並養成長期的習慣。
  傳媒業齣身的奧野宣之創造的一元化筆記讀書法涵蓋瞭從選書、購書、讀書、記錄到檢索以備重讀這五個步驟,提供瞭一整套科學、高效的讀書方法。他倡導有目的性地購書,讓讀書從一開始就充滿主動性;用筆記管理讀書生活,養成隨時記錄心得體會的習慣;學會摘抄,讓原書精髓與自身思維的火花交相輝映;完善整理歸檔工作,做好的筆記需要反復重讀纔能凸顯其價值。他還從自身經驗齣發,介紹瞭19個讓讀書體驗更充實、有效的小竅門。
  讀書筆記會幫助我們改變讀書方法,而讀書方法的改變又會帶來思考方式的轉變。如果你也想見證這段神奇的轉變,那就從現在開始,隨時把筆記本帶在身邊吧。

作者簡介  奧野宣之,同誌社大學新聞學專業畢業,曾在齣版社和報社工作。他獨創的信息整理術和智慧創造法在商務人士中大受歡迎,纍計銷量超過50萬冊。在利用新聞齣版經驗進行網絡與雜誌專欄撰稿人的工作以外,他還以“筆記本作傢”的身份活躍在媒體節目和論壇中。不管是工作還是興趣,他都堅持使用筆記本記錄,這種生活方式在NHK和TBS電視颱的節目中播齣後引發瞭熱烈反響。
  他的其他著作包括《如何寫遊記和散步日記》《智慧創造鍛煉法》《“處方箋”讀書法》《三本書創造好點子》等。

目錄關於完全版的發行1
前言5
*一章用筆記管理讀書生活1
人與書關係的改變者/3
讓筆記成為讀書時的好夥伴/5
隻要堅持就一定會有效/11
通過筆記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13
完善購書、讀書和活用的方式/15
將讀書過程結構化/19
把讀書相關信息記入同一本筆記/24
將筆記本一元化的技巧/29
第二章用購書清單指名購書35
購書清單是一份無形的財富/37
通過記錄掌握選書主動權/40
在實體店購書印象更深刻/44
列購書清單的訣竅/46
在綫清單的優缺點/51
指名購買的威力/53
在日常生活中收集綫索/59
讓清單和筆記本聯動起來/61
找到能幫助自己找書的“樞紐書”/64
瞭解報紙的齣版習慣/66
認真研讀報刊書評/67
第三章用筆記把讀過的書變為精神財富71
筆記讓讀書成果一目瞭然/73
讀書筆記改變讀書方法/75
從一句話開始/78
無法堅持做筆記的原因/80
鞏固印象的筆記/81
做記號的三個步驟/83
利用書簽邊讀邊寫/86
巧用標記區分對象/88
“蔥鮪火鍋式”讀書筆記/90
通過摘抄促進對書的消化/95
尋找*具代錶性的語句/97
激發思想的火花/99
剪報式讀書筆記/102
復印粘貼以備重讀/105
重讀書評以加深思考/108
經過時間積澱的精華/112
筆記塑造生活/114
第四章通過重讀筆記提高自我119
學以緻用的讀書體驗/121
積極輸齣促進思想內化/122
在固定場景中重讀筆記/124
養成重讀的習慣/126
在重讀過程中有所收獲/128
通過重讀為思想增色/131
過去的讀書體驗在讀書生活中的運用/133
在博客上寫書評/134
做好筆記是寫好文章的基礎/139
讀書筆記是一劑解憂藥/140
創意源自既有信息重組/145
怎樣迅速找到目標內容/149
在筆記本外麵做好標記/150
製作檢索用標簽/152
將檢索數字化/154
杜絕“想不起來”的情況/157
讓“書讀百遍”不再隻是口號/163
第五章讓讀書體驗更充實的19個技巧167
附錄寫讀書筆記的26款實用文具203
後記231
齣版後記234


  • 齣版社: 
  • ISBN:9787210097204
  • 包裝:平裝
  • 定價:36.00
  • 開本:32開
  • 齣版時間:2017-11-01
  • 用紙:膠版紙
編輯推薦


  《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作者奧野宣之成名作,纍計銷量超過50萬冊,在日本引發“筆記風潮”的創始之作。

  比日程手帳更深入,比課堂筆記更豐富的一元化筆記術:隻用一冊白菜價的筆記本,一網打盡生活中易遺漏的寶貴信息,創造屬於自己的獨特數據庫,給予原創靈感充分發酵的空間。在信息爆炸的時代,讓深度思考成為習慣,讓閃亮創意隨處可得。

  一係列簡單實用的筆記小技巧,幫你提高記錄效率,發動頭腦風暴,營造創作氛圍,調整日常心情,讓每一天都過得更有含金量。


內容簡介

  本書介紹瞭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筆記本搜集和整理信息的方法。隻需遵循簡單的三條規則——一元化、時序化和索引化,便可以自由地玩轉筆記本,醞釀隻屬於自己的創意。

  作者將筆記促進創意生成的過程分為收集、咀嚼、發酵、頓悟和具體化五個步驟,並針對前三個步驟提供瞭大量切實好用的筆記技巧。作者還介紹瞭自己在長期實踐中發明的改良筆記本的訣竅,和能讓記錄事半功倍的可選文具。筆記不僅是積纍材料的手段,更代錶瞭一種熱愛思考、時刻不忘吸取知識、認真對待生活、重視自身修養的積極態度。

  本書是媒體人從業十餘年的經驗之談,同樣適閤所有希望在思考、寫作與創意方麵有所收獲的讀者。


作者簡介

  奧野宣之,同誌社大學新聞學專業畢業,曾在齣版社和報社工作,他獨創的信息整理術和智慧創造法在商務人士中大受歡迎,纍計銷量超過50萬冊。在利用新聞齣版經驗從事網絡與雜誌專欄撰稿人的工作以外,他還以“筆記本作傢”的身份活躍在媒體節目和論壇中。不管是工作還是興趣,他都堅持使用筆記本記錄,這種生活方式在NHK和TBS電視颱的節目中播齣後引發瞭熱烈反響。

  他的其他著作有《如何寫遊記和散步日記》《智慧創造鍛煉法》《“處方箋”讀書法》《三本書創造好點子》等。


目錄

序章 簡潔的信息纔實用

第1章 一冊筆記本建構的知識生産體係

第2章 一元化筆記法的三條規則

第3章 高效率記錄信息的書寫和粘貼法

第4章 孕育創意的生活日誌

第5章 幫助活用素材的知識生産技巧

附錄 讓筆記本物盡其用的創意集


思維的導航與知識的海洋:解鎖信息時代的高效學習之道 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如同置身於一片浩瀚的海洋,每天都被海量的信息所裹挾。新聞、文章、郵件、書籍、社交媒體……它們以驚人的速度湧來,試圖占據我們有限的注意力和認知空間。如何在信息的洪流中保持清醒,找到真正有價值的“珍珠”,並將其轉化為自身的知識和能力?如何從浩如煙海的書籍中汲取精華,避免“讀萬捲書,行萬裏路”卻依舊迷失方嚮?這不僅是學習方法的問題,更是我們在快速變化的現代社會中生存與發展的關鍵。 本書係,精選瞭兩部在日本乃至全球範圍內都備受推崇的經典之作,旨在為讀者提供一套係統而實用的信息管理和深度閱讀指南。它們不是理論的堆砌,而是作者數十年實踐經驗的凝練,是幫助我們撥開信息迷霧、錨定知識航嚮、實現高效學習的有力工具。 第一冊:信息整理的智慧——構建個人知識管理係統 信息過載的時代,不是缺乏信息,而是缺乏將信息轉化為知識的能力。我們常常感到知識碎片化,難以整閤;靈感稍縱即逝,無法捕捉;重要信息淹沒在垃圾堆裏,難以尋覓。這不僅降低瞭學習效率,更可能導緻思維的混亂和行動的遲滯。 本書將帶你走進一個全新的信息管理世界。它不再是簡單的文件歸類或筆記堆積,而是一種係統性的思維方式和實踐方法。作者將引導我們認識到,信息整理的本質在於“理解”與“關聯”。我們不僅要學會如何高效地收集信息,更重要的是學會如何對信息進行加工、提煉,並建立起信息之間的內在聯係,最終形成一個屬於自己的、動態更新的知識體係。 信息收集的藝術: 你是否還在為如何找到可靠的信息源而煩惱?本書將揭示高效的信息收集策略,從廣泛的互聯網搜索到深入的專業文獻查閱,教會你如何辨彆信息真僞,如何快速定位核心內容。我們將學習如何利用工具和技巧,將有價值的信息源源不斷地納入你的“信息雷達”。 筆記的進化: 傳統的筆記方式往往流於錶麵,難以形成深度思考。本書將顛覆你對筆記的認知,從被動記錄轉嚮主動思考。我們將學習如何運用各種創新的筆記方法,例如思維導圖、康奈爾筆記法、卡片筆記法等,將零散的思考片段串聯起來,挖掘信息背後的邏輯和意義。你將學會如何讓筆記成為思想的催化劑,而非知識的墓碑。 關聯的力量: 真正強大的知識體係,並非信息的簡單疊加,而是信息之間的緊密關聯。本書將教授你如何通過建立“連接”,將看似無關的信息點連接成一張知識網絡。你將學習如何運用“主題法”、“關聯詞法”等技巧,讓你的知識體係變得立體而生動,便於檢索和調用。當新的信息湧入時,你能夠迅速將其置於已有知識框架中,實現知識的有效疊加和創新。 知識的沉澱與輸齣: 收集和整理的最終目的,是為瞭更好地運用。本書還將指導你如何將整理好的知識進行沉澱,並通過輸齣(如寫作、演講、討論)來鞏固和深化理解。你將學會如何讓你的個人知識管理係統成為一個源源不斷的創新引擎,為你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 通過本書的學習,你將擺脫信息焦慮,成為信息的主人,構建起一個高效、個性化、能不斷成長的知識管理係統。你的大腦將不再是雜亂的倉庫,而是有序的花園,每一株知識都得到精心照料,並能綻放齣獨特的花朵。 第二冊:閱讀的深度——掌握一本書的精髓 書籍是人類文明的結晶,是前人智慧的寶庫。然而,麵對厚重的書籍,我們常常感到無從下手,讀後卻一無所獲。是書本的問題,還是閱讀的方法有問題?本書將告訴你,閱讀並非簡單的文字解碼,而是一場與作者心靈的對話,一次思想的深度探索。 本書將為你提供一套行之有效的深度閱讀方法,幫助你從“泛讀”走嚮“精讀”,從“被動接受”走嚮“主動探究”,從而真正掌握一本書的核心思想,並將其融入自己的知識體係。它將改變你對閱讀的看法,讓你體驗到閱讀帶來的不僅僅是知識的增長,更是思維的升華。 閱讀前的準備: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本書將教會你如何在閱讀前進行充分的準備,包括瞭解作者背景、書籍的時代背景、本書的核心主旨等。你將學會如何設定閱讀目標,如何帶著問題去閱讀,從而讓你的閱讀更有針對性和目的性。 提問式閱讀: 傳統的閱讀方式往往是被動地接受信息,而提問式閱讀則是一種主動的探究過程。本書將指導你如何帶著批判性思維,在閱讀過程中不斷提齣疑問,質疑作者的觀點,尋找論據的支持,從而深入理解文本的內涵。你將學會如何與作者進行思想的“辯論”,在碰撞中激發更深刻的理解。 標記與注釋的藝術: 動筆標記,是閱讀者與文本互動最直接的方式。本書將教你如何有效地利用劃綫、批注、符號等方式,標記齣關鍵信息、精彩段落、自己的疑問和想法。你將學會如何讓你的書本“活”起來,成為你思想的映照,便於日後的迴顧和思考。 章節的結構與邏輯: 每一本書都有其內在的邏輯結構。本書將引導你關注書籍的章節安排、段落組織、論證方式,理解作者如何一步步構建起他的思想體係。你將學會如何拆解一本書,理解其“骨架”,從而抓住其核心要義。 閱讀後的消化與反思: 閱讀的終點,是理解與應用。本書將強調閱讀後的消化和反思過程,包括如何進行總結、歸納,如何將書中的思想與自己的經驗相結閤,如何將其轉化為行動。你將學會如何讓一本書的價值最大化,讓其真正成為你人生的一部分。 構建你的“第二大腦”: 本書的閱讀方法與信息整理的智慧相輔相成。你將學會如何將深度閱讀中獲得的精華,有機地融入你的個人知識管理係統,形成一個動態的、不斷積纍的“第二大腦”。 通過本書的學習,你將不再是那個被動翻書的讀者,而是成為一個主動的知識探索者。你將能夠從每一本書中汲取到最寶貴的營養,讓閱讀真正成為你持續學習和成長的強大引擎。 總結 在這個充滿挑戰與機遇的信息時代,掌握有效的信息整理和深度閱讀方法,是我們提升學習效率、增強認知能力、實現自我價值的關鍵。這兩本書的結閤,為你提供瞭一個完整的解決方案:從信息的收集、整理、關聯,到書籍的深度理解與運用。它們是為你量身打造的思維工具箱,是你在知識海洋中航行的指南針,是你在信息洪流中站穩腳跟的壓艙石。 翻開它們,你將開啓一段全新的學習之旅,解鎖思維的無限可能,在知識的海洋中乘風破浪,抵達智慧的彼岸。這不是簡單的書本推薦,而是對你未來學習和成長道路的戰略性投資。讓我們一起,用智慧駕馭信息,用深度點亮知識,成為一個真正能在快速變化的世界中不斷前進的學習者。

用戶評價

評分

《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這本書,對於我這個常年與書籍為伴的人來說,其價值不言而喻。我曾經以為,閱讀就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隻要投入時間,就能獲得迴報。然而,現實往往是,我花費瞭大量的時間,卻覺得收獲甚微,甚至因為某些書籍的晦澀難懂而望而卻步。這本書,徹底顛覆瞭我對閱讀的認知。奧野宣之先生提齣的“閱讀四階段”理論,讓我看到瞭一個係統、高效的閱讀框架。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關於“閱讀的意義”的探討。他不是鼓勵我們成為一個“博覽群書”的知識堆積者,而是希望我們成為一個能夠從書中汲取智慧,並將其內化為自身能力的人。他強調,閱讀的最終目的是為瞭“成為更好的自己”。這個理念,深深地觸動瞭我。我開始反思自己過去那些“為瞭讀而讀”的行為,重新審視自己閱讀的動機。我嘗試著運用書中介紹的“目的性閱讀”方法,在拿起一本書之前,先明確自己想從這本書中獲得什麼,然後帶著明確的目標去閱讀,這極大地提高瞭我的閱讀效率和閱讀質量。我不再是漫無目的地翻閱,而是更有針對性地去尋找我需要的知識和啓發。這種“主動式”的閱讀,讓我在閱讀過程中,充滿瞭探索的樂趣,也讓我能夠更深刻地理解和吸收書中的內容。

評分

收到這套書,我感覺自己像是打開瞭新世界的大門。長期以來,我深受信息過載和閱讀低效的睏擾,總是感覺自己在知識的海洋中漂浮,卻無法抓住有用的信息,也無法真正消化吸收所讀的內容。《如何有效整理信息》這本書,就像是一位細緻入微的嚮導,帶領我走齣信息混亂的泥沼。它不僅僅是提供瞭一些錶麵的技巧,更是從根本上改變瞭我對信息處理的認知。 我非常欣賞作者奧野宣之先生在書中強調的“信息是活的”這一理念。他教導我如何將那些零散的、看似無關的信息,通過巧妙的整理和連接,轉化為有價值的知識體係。我過去常常是“看到什麼就記什麼”,結果就是一堆雜亂無章的筆記,難以查找,也無法串聯。這本書提供瞭一個清晰的框架,從信息的輸入、篩選、加工,到最後的儲存和輸齣,每一個環節都提供瞭切實可行的方法。我特彆喜歡他關於“筆記的活用”的論述,讓我明白,筆記不僅僅是記錄,更是思考和創造的工具。我開始嘗試用他介紹的“活用筆記法”,將我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問題,以及相關的閱讀和思考,都記錄下來,並從中找到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這種將信息真正“用起來”的過程,讓我感覺自己不再是被動的信息接收者,而是信息的主動創造者。

評分

拿到這套書之後,我的內心湧動著一種久違的學習熱情。過去,我常常因為找不到有效的方法而感到沮喪,讀書這件事,在我心中一度變成瞭“吃力不討好”的差事。然而,這套書的齣現,就像一道曙光,照亮瞭我前進的道路。特彆是《如何有效整理信息》這本書,它不僅僅是傳授技巧,更重要的是,它改變瞭我對待信息的態度。我過去習慣於將信息視為一個個孤立的實體,而這本書讓我認識到,信息是有生命力的,它們之間可以相互連接,形成脈絡。 我特彆欣賞奧野宣之先生在書中提到的“活用”概念。他不僅僅強調信息的收集和儲存,更重要的是如何將這些信息“用起來”。這讓我聯想到自己過去那些被遺忘在角落的筆記和資料,它們就像沉睡的寶藏,缺乏被喚醒的鑰匙。這本書給我帶來的,正是這把鑰匙。它引導我思考,我收集這些信息是為瞭什麼?我希望通過這些信息解決什麼問題?如何纔能將這些零散的信息,整閤成有用的知識,並最終轉化為我的思想和行動?這種由“收藏”到“應用”的轉變,是我一直以來渴望的,而這本書,正是給瞭我實現這個轉變的清晰指引。我開始嘗試將書中的方法應用到我的工作和生活中,比如,我將平日裏遇到的問題,以及收集到的相關信息,整理到一個統一的“問題解決”的筆記體係中,這讓我能夠更係統地分析問題,並從中找到有效的解決方案。

評分

收到這套書,我實在是太激動瞭!作為一個常年被信息洪流淹沒、堆積如山的讀書筆記和待讀清單睏擾的“書蟲”,能遇到《如何有效整理信息》和《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這兩本書,簡直就像在沙漠中找到瞭綠洲。我一直覺得,讀書本身不是目的,而是為瞭獲取知識、啓發思考,最終轉化為行動。然而,現實是,我讀過的書,很多信息都像散落的珍珠,串不起來;腦子裏裝著一堆零碎的想法,卻不知如何梳理成有用的體係。 《如何有效整理信息》這本書,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嚮導,在我迷失在信息迷宮時,給瞭我方嚮。它不僅僅是教我怎麼做筆記,更重要的是,它教會我如何“認識”信息,理解信息的價值,以及如何建立一個屬於自己的“信息管理係統”。我過去常常是想到什麼就記什麼,結果就是一堆沒有章法、難以查找的片段。奧野宣之先生提齣的“信息整理術”,讓我看到瞭希望。他強調的是一種“流程”,從信息輸入、加工、儲存到最終輸齣,每一個環節都有切實可行的方法。我特彆喜歡他關於“信息加工”的論述,不僅僅是摘抄,而是要將信息轉化為自己的語言,進行關聯和思考。這對於我這種容易“讀書死”的人來說,簡直是醍醐灌頂。我開始嘗試用他介紹的方法,將平日裏收集的各種資料,比如文章、網頁、書籍中的金句,進行分類、標記,甚至用他提到的“筆記法”,將它們串聯起來,形成有邏輯的知識網絡。現在,我能更清晰地看到我所學知識之間的聯係,也更容易在需要的時候,快速找到我想要的信息。

評分

《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這本書,則是讓我徹底告彆瞭“囫圇吞棗”式的閱讀習慣。以前,我總覺得讀書就是要從頭到尾,一字不漏地讀完,這樣纔算“讀懂”瞭。結果往往是,讀瞭很多書,卻收獲寥寥,甚至因為讀不完而産生焦慮。奧野宣之先生在書中提齣的“閱讀術”,簡直是為我量身定做的“解藥”。他告訴我們,不是所有的書都需要精讀,也不是所有的內容都值得我們投入同樣的時間。他的“預讀”、“精讀”和“略讀”的區分,讓我明白瞭如何根據書的類型、目的和自己的需求,來調整閱讀策略。尤其是“預讀”,這個環節我之前是完全忽略的,現在纔意識到,它能幫助我快速判斷一本書是否值得深入閱讀,以及這本書的核心內容是什麼,節省瞭我大量的時間和精力。 我最受啓發的,是他關於“閱讀的目的”的強調。他不是讓我們為瞭“知道”而閱讀,而是為瞭“理解”、“思考”和“行動”而閱讀。他鼓勵我們帶著問題去閱讀,與作者進行對話,甚至在閱讀過程中進行批判性思考。這讓我不再是被動地接受信息,而是主動地與書籍互動。我開始嘗試在閱讀時,主動在書上做標記,寫下自己的想法,甚至是將書中的內容與自己已有的知識進行對比和融閤。這種“參與式”的閱讀,不僅讓我的閱讀過程變得更有趣,也讓我的理解更加深刻,記憶也更加牢固。現在,我讀完一本書,不再是“讀完瞭”,而是“收獲瞭”很多東西,這些收獲,能夠真正地融入我的知識體係,並指導我的行動。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