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信息
书 名:深入经藏 智慧如海——十善业道经讲记
作 者:净空法师
出版社:团结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7-1
版 次:1
印刷时间:2013-7-1
开 本:32开
纸 张:胶版纸
印 次:1
书 号:ISBN 9787512608856
包 装:平装
定 价:30.00 元
内容简介
《十善业道经》乃唐代于阗法师实叉难陀译,是释迦牟尼佛在娑竭罗龙宫为龙王说法的经典。在本经中,释迦牟尼佛讲述了修十善业、离十恶业,能断除烦恼,获得大功德福报。
《十善业道经》是佛之根,“十善业道”是一切诸佛说法帮助众生一生成就的重要手段,是佛法的基本法,也是佛法的圆满大法。净空法师以平实易懂的语 言,娓娓道来,为众生讲解修学圆满佛法的十大纲领,帮助人们彻底通达明了宇宙人生的真相,修十善业、断十恶业,成就究竟圆满的大善,转迷为悟,转凡成圣。
编辑推荐
★ 沉静心灵、放下烦恼,聆听净空老法师讲经
★ 一灯足破千年暗、一语能转万世迷
★ 法师慈悲心切,积累四五十年讲经的身后功底,为我们破除文字障碍,深入浅出、近取譬喻,宣达佛陀教育之根本,让我们能够破密开悟
作者简介
净空法师,法名觉净,字净空,一九二七年出生于中国安徽省庐江县,俗名徐业鸿。一九四九年旅居台湾。一九五四年先后追随一代大哲方东美教授、藏传高僧章嘉呼图克图与儒佛大家李炳南老教授,学习经史哲学以及佛法十三年,而于佛教净土宗着力zui多。
一九五九年,老法师于台北圆山临济寺剃度,以恢复圣哲伦理道德教育,弘扬大乘佛法慈悲精神为己任,至今讲经教学已逾五十年,从无间断。老法师首倡 “佛教”乃“佛陀教育”正名之说,并运用影音设备、网络、卫星电视普及仁慈博爱之全民教育的风气。现在仍然有成千上万的听众,透过远程教学向法师学习。
为坚实伦理、道德、因果、宗教、科学的圣贤教育基础,老法师提倡用儒之《弟子规》、道之《太上感应篇》与佛之《十善业道经》的教诲作为扎根教育。
法师以“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作为自己一生立身处世不变的原则。“仁慈博爱”,“修身为本、教学为先”是他讲经教学纯一的主旨;“诚敬谦和”“普令众生破迷启悟、离苦得乐”则为其生命中真实的意义。
试读章节
目 录
雍正皇帝上谕节要雍正皇帝上谕节要解说十善业道经经 题佛说十善业道经人 题正释经文菩萨有一法能断一切诸恶道苦。谓昼夜常念思惟、观察善法。十善业道,何等为十离杀生得成就十离恼法离偷盗得十种可保信法离邪行得四种智所赞法离妄语的八种天所赞法离两舌得五种不可坏法离恶口得成就八种净业离绮语得成就三种决定离贪欲得成就五种自在离瞋恚得八种喜悦心法离邪见得成就十功德法离杀害而行施故离不与取而行施故离非梵行而行施故离虚诳语而行施故离离间语而行施故离粗恶语而行施故离无义语而行施故离贪求心而行施故离忿怒心而行施故离邪倒心而行施故施庄严戒庄严忍辱庄严精进庄严定庄严慧庄严慈庄严悲庄严喜庄严舍庄严四摄庄严念处庄严正勤庄严神足庄严五根庄严力庄严觉支庄严正道庄严止庄严、观庄严方便庄严十力、无畏、十八不共十善业道经节要——附说十恶果报附录 精要十念法 雍正皇帝上谕节要解说 《佛说十善业道经》的经文,前面有“雍正皇帝上谕”,“上谕”是皇帝的训辞。清朝的帝王都是佛门弟子,康熙、雍正、乾隆年间是前清鼎盛时期,皆以佛陀的理论教诲来治国平天下。他们时常礼请法师在宫廷里讲经,如此可使君臣、庶民建立共识,这是智慧之举。【朕惟三教之觉民于海内也。理同出于一原。道并行而不悖。】“朕” 是上古时代所有一切人的自称,如现在称“我”。朕变成皇帝的专称,始于秦始皇。“朕惟”就是我认为、我以为的意思。“三教”是儒、释、道三家的教学,不是 宗教。宗教这个名词来自于日本,在中国没有宗教这个名词,也没有宗教的概念。中国讲“教”是教化、教育的意思。教是行为,化是结果。我们接受圣贤人的教 导,于是就产生变化,所谓是变化气质,化恶为善,化迷为悟,化凡为圣,这就是教学的效果。所以,教是因,化是果,意思非常的完美。因此,儒、释、道是三种 教育。“觉民于海内”,“海内”是指中国,在中国推行觉民的教育,教众生觉悟,而非迷信。“理同出于一原”,儒、释、道三家,其理论根据是相同的,形式上皆以孝亲尊师为基础。虽然说法不一,方法有别,但方向、目标是相同的,所以“道并行而不悖”。从前国家没有设立这么多的学校,谁去教化众生?儒、释、道三家,他们担负起教化众生的责任,帮助国家、社会教化民众,使社会大众真正得到安和乐利的幸福生活。此段谕文一语道破三教的宗旨与纲领。这本书在结构上的安排,体现了极强的体系性和层次感。它并非简单地对经文进行逐字逐句的解释,而是将零散的教义编织成一个完整、自洽的知识体系。我注意到它在每一章的开头和结尾,都有意设置了对前文的总结和对后续内容的铺垫,这种“起承转合”的巧妙设计,极大地帮助读者建立了宏观的框架认知。对于我们这些在学佛路上探索的人来说,最怕的就是知识点碎片化,看完一章忘了下一章。而这本书就像一个精密的地图,不仅标明了每一个重要的里程碑(知识点),还清晰地勾勒出了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让你明白“善业道”是如何层层递进,最终导向解脱的。这种清晰的路线图,极大地增强了修行的信心和方向感,避免了盲修瞎练的风险。
评分坦白说,这本书的深度是需要时间和心力去慢慢消化的,它绝不是那种可以快速浏览以求“快餐式”佛法常识的读物。我个人倾向于用一种“参禅”的心态去对待它,每次翻开,都会有新的领悟,仿佛每次阅读都是一次全新的对话。它深邃之处在于,它能够穿透表面的文字,直指我们内心的烦恼根源,提供的解决之道,是那种需要时间去培养、去体会的内在觉察力,而不是一套简单的操作指南。这种需要“慢下来”去体悟的特性,反而彰显了它的宝贵——它教导的不是速成,而是长久恒久的生命质量的提升。对于渴望真正理解佛教核心思想,并希望将其内化为自己生命底色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座需要反复攀登的宝山。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和排版真的非常考究,初拿到手时,我就被它沉稳大气的封面所吸引。纸张的质地摸上去很有分量,那种微微泛黄的米白色调,让阅读体验瞬间提升了一个档次,完全没有现在很多佛学书籍那种廉价感。内页的字体选择和行间距处理得恰到好处,即使是长时间阅读,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这对于我们这些希望能静心研读的学佛人来说,实在太重要了。看得出来,出版方在细节上是下足了功夫的,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值得珍藏的法宝。这种对载体的重视,本身就体现了一种对佛法应有的恭敬心。我尤其欣赏它在引用原文和注释部分的处理,界限分明,逻辑清晰,使得原本可能略显晦涩的经文概念,通过这种直观的版式设计,更容易被初学者捕捉和理解。这种用心,让阅读过程成为一种身心的享受,而不是负担。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最大触动在于它对“知行合一”的强调,绝非空泛的口号,而是落实到了每一个细节的思辨之中。它在探讨理论的同时,总是会不厌其烦地反问读者:“那么,你今天在待人接物中,是如何体现在这个‘道’上的?”这种强烈的互动性和自我审视的压力,使得阅读的过程变成了一种持续的自我修正。它不是让你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强迫你主动地将书中的教诲,像试金石一样,去检验自己起心动念的真实品质。这种“向内求”的力量,是很多只重理论的读物所缺乏的。读完一些章节后,我会不由自主地停下来,反思自己最近的行为模式,这种即时的反思机制,才是真正有生命力的佛法学习方式,它让佛法活在了当下,而非束之高阁。
评分从阅读的感受上来说,这本书的行文节奏把握得非常到位,读起来有一种如沐春风、自然而然被引导深入的体验。它不像某些学术著作那样,堆砌大量生僻的专业术语,让人望而却步;也不同于那些过于口语化、失却庄重的讲义。作者(或讲述者)的语言风格,既保持了佛法的严谨性,又充满了温暖而坚定的慈悲。特别是在阐述一些复杂的因果关系或修行次第时,总能巧妙地穿插一些贴近生活的譬喻,仿佛老友在耳边娓娓道来,让你在不知不觉中,就将那些高深的道理融进了日常的思维修行之中。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教化力量,才是真正难得的。每次合上书本,心中都会留下一片宁静和清晰的指引方向,感觉像是被一个经验丰富的大师领着,走在一条平坦而光明的道路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