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中庸 中华国学经典精粹·儒家经典必读本 译注 原文+注释+译文

大学·中庸 中华国学经典精粹·儒家经典必读本 译注 原文+注释+译文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曾参子思 著,严亚诊 译
图书标签:
  • 国学经典
  • 儒家经典
  • 中庸
  • 大学
  • 译注
  • 原文
  • 注释
  • 译文
  • 中华国学
  • 先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国教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社
ISBN:9787550243392
商品编码:17752342988
包装:平装
开本:32
出版时间:2016-04-01

具体描述






大学


di二章
di三章
di四章
di五章
di六章
di七章
di八章
di九章
di十章
di十一章
附录 朱熹《大学章句序》

中庸


di二章
di三章
di四章
di五章
di六章
di七章
di八章
di九章
di十章
di十一章
di十二章
di十三章
di十四章
di十五章
di十六章
di十七章
di十八章
di十九章
di二十章
di二十一章
di二十二章
di二十三章
di二十四章
di二十五章
di二十六章
di二十七章
di二十八章
附录 朱熹《中庸章句序》



《大学》与《中庸》是中国传统文化中至关重要的两部经典,它们与《论语》、《孟子》并称“四书”,是儒家思想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这两部著作篇幅虽短,但内涵极其丰富,深刻地揭示了中国古代圣贤关于个人修养、社会治理乃至宇宙人生的根本性智慧。它们不仅是历代学子深入研习儒家思想的入门必读,更是中华民族精神脊梁的重要支撑,其影响力早已超越了学术界,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塑造了无数中国人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 《大学》,其原文出自《礼记》“曲礼”一篇,历来被视为儒家思想的“初学入德之门”。其核心在于阐述了一个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论框架。全篇围绕“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三个纲领展开,为个体乃至整个社会描绘了一个理想的道德图景和实践路径。 “明德”是《大学》的起点,意指彰显和发扬人生固有的光明德性。这是一种天生的、纯粹的善的本性,人人皆有,却容易被后天环境和欲望所蒙蔽。因此,首要的任务便是“格物致知”。“格物”并非指探究外在的物质世界,而是指“正心”,即纠正自己不正的念头、偏私的欲念,认识到事物的真相,去除虚妄,回归真实。“致知”则是在“格物”的基础上,进一步求取知识,了解事物的道理,尤其强调对道德原则的深刻领悟。当个体能够真正认识并践行自己的光明德性时,“明德”便得以实现。 紧随其后的是“亲民”,也作“新民”。这指的是在自我修养达到一定境界后,要将这份善德推广于他人,使他人也能够更新其品德,达到至善的境界。这是一种积极的社会责任感,要求个体不仅要自我完善,还要以自身为榜样,影响和教化周围的人,从而促进整个社会的道德进步。从家庭到国家,从个人到群体,这种“仁爱”精神的扩散,是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途径。 最终的目标是“止于至善”。“至善”是道德的最高境界,是事物最完美的、最理想的状态。《大学》认为,通过“格物致知”以实现“明德”,再通过“明德”去“亲民”,最终便能达到“至善”的境界。这个过程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过程。它强调了内在的道德自觉和外在的实践行动相结合的重要性。 《大学》中提出的“三纲八目”是理解其思想体系的关键。“三纲”即“明德”、“亲民”、“止于至善”,是其核心目标。“八目”则是实现这三个目标的具体步骤,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八个环节层层相扣,环环相明。从认识事物、求取真知(格物致知),到内心真实、心无妄念(诚意正心),再到个人品德的完善(修身),进而延伸至家庭的和睦(齐家),最终实现国家的安宁(治国),乃至天下太平(平天下)。这是一种从内向外、由近及远、由小到大的逻辑展开,充分体现了儒家“内圣外王”的理想。 《中庸》,作为《大学》的姊妹篇,其思想则更为玄远和深刻。顾名思义,“中庸”即“中”和“庸”。“中”指的是不偏不倚、适度的状态,是事物最恰当、最公正的尺度。“庸”则指平凡、平常,即遵循事物的常理,日用而不知的道理。《中庸》的核心思想是强调“中庸之道”,认为凡事都应该恰到好处,过犹不及。它不是一种消极的保守,而是一种高度智慧的、辩证的处世哲学。 《中庸》的开篇即提出“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揭示了儒家思想的哲学基础。它认为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秉承了“天命”而获得的“性”,即天赋的本性。“率性”即遵循本性而行,这是“道”。而“修道”则是通过教育和自我修养,使遵循本性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达到符合“道”的境界。这说明了儒家思想并非空泛的道德说教,而是根植于对人性本源和宇宙规律的深刻认识。 “诚”是《中庸》中一个极其重要的概念。所谓“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并非简单地指真诚,而是指一种普遍存在的、永恒的、自始至终不变的真理和力量。它是天道的本质,是宇宙万物运行的根本法则。而“诚之者”,则是指人通过后天的努力,去效法、去体认、去实践“诚”,从而使自身达到“诚”的境界。达到“诚”的个体,能够“尽己之性”,进而“尽人之性”,再“尽物之性”,最终达到“协和万邦”的伟大成就。这是一种超越个体局限,与天地万物融为一体的境界。 《中庸》也提出了“至诚”的概念,认为“至诚”是最高的存在状态,它“无为而无不为”,能够“化育万物”,能够“赞天地之化育”。这种“至诚”的境界,是一种完全摆脱主观偏见和客观限制,顺应自然规律,发挥自身潜能,从而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最高体现。 《中庸》尤其强调了“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这是对其“中庸之道”更为具体的阐释。“中”是内在的、未发动时的和谐状态;“和”是外在的、发动后恰当适度的状态。“喜怒哀乐”是人的基本情感,而“发而皆中节”则意味着这些情感的表达要合乎时宜、合乎规范,既不失真挚,又不至于失控,达到一种恰到好处的平衡。这体现了《中庸》对情感管理和人生态度的精细把握。 这两部经典共同构成了儒家思想的基石。《大学》重在实践路径的指引,从个人修身到天下太平,勾勒出一幅清晰可行的道德实践蓝图;《中庸》则侧重于哲学本体和人生境界的阐发,强调对“中庸之道”和“诚”的体悟,为个体提供了一种深刻的人生智慧和终极追求。 它们共同塑造了中国人的道德观念,影响了中国的政治文化,也为我们理解中华民族的精神特质提供了深刻的洞见。研读《大学》与《中庸》,不仅是学习古代圣贤的思想,更是对自身生命价值、社会责任和人生意义的深刻反思与探索。它们是中华文明宝库中的璀璨明珠,至今仍散发着永恒的光芒,启迪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名对哲学思想颇感兴趣的学生,我一直在寻找能够帮助我深入理解中国古代智慧的读物。这本书的结构设计非常合理,它将原文、注释和译文并列,使得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可以随时对照,相互印证。我尤其欣赏它在注释上的严谨性,对于一些关键的词汇和概念,都进行了多角度的解释,并引述了不同学派的观点,这极大地拓宽了我的视野。例如,在解读“慎独”时,书中不仅解释了其字面意思,还探讨了其在个人道德修养中的重要性,以及不同历史时期士大夫对“慎独”的实践与理解。这种细致入微的考究,让我觉得这本书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也为我日后更深入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评分

我一直对中国传统文化深感着迷,但苦于古文功底有限,许多经典之作望而却步。这本书的出现,简直是为我量身打造的。它的译文部分,翻译得极为贴切,既保留了原文的精髓,又做到了通俗易懂,让我能够流畅地阅读,无需反复查阅字典。更难得的是,译文并没有简单地直译,而是带着一种理解和解读,将那些古老的智慧以现代人的视角重新呈现。读着译文,我能感受到《大学》中“格物致知”的循序渐进,也能体会到《中庸》里“诚者,天之道也”的至高境界。这本书不仅仅是提供了一个阅读文本的工具,更像是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引导我一步步走近儒家思想的殿堂,让我对“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对个人品德的修养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评分

第一次接触《大学》和《中庸》,还是在高中时代,那时候对这些古籍的理解更多是停留在字面意思,觉得有些晦涩难懂,甚至有些枯燥。直到最近,我偶然翻阅了这本《大学·中庸 中华国学经典精粹·儒家经典必读本 译注》,才真正领略到这两篇经典的力量。这本书最打动我的地方在于它详尽的译注。原文部分,作者用非常清晰的字体呈现,让人能静心体会古文的韵味。而紧随其后的注释,则像是黑暗中的灯塔,一点点揭示了那些生僻字词的含义,以及句子背后蕴含的深意。我特别喜欢它在解释一些抽象概念时,会引用一些历史典故或者当时的社会背景,这样一来,这些曾经遥不可及的道理就变得生动起来,仿佛能穿越时空,与圣贤对话。

评分

在众多的国学读物中,《大学·中庸》这本书无疑是一股清流。它的装帧典雅,纸张质感也很好,拿在手里就有一种沉甸甸的仪式感。我最看重的是它内容的权威性和易读性。翻译和注释都显得非常专业,既有学术深度,又不失可读性,让我这个对古文不太精通的人也能轻松地汲取其中的精华。我曾经尝试过阅读一些没有注释的古文,往往是读了开头就卡住了,再也无法继续。而这本书,就像一位贴心的向导,一路指引我穿越文本的迷宫,让我能够体会到《大学》的“明明德”和《中庸》的“中和之美”。它让我明白,学习国学并非遥不可及,而是可以通过这样好的工具,逐渐深入,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评分

我一直认为,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在于其超越时空的价值,但如何让这些价值为现代人所理解和接受,却是一个挑战。《大学·中庸》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相当出色。它在保留古籍原貌的同时,通过现代化的译注,成功地消弭了语言和时空的隔阂。我特别喜欢书中的一些细节,比如在翻译一些古语时,会用一些生活化的例子来解释,让我瞬间就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感觉像是与古人有了心灵的沟通。读这本书,不仅仅是学习知识,更是一种精神的洗礼。它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追求,思考如何才能成为一个更有德行、更有智慧的人。

评分

很好,还没没看。

评分

赶上促销一起买的,感觉还不错!

评分

给我儿子买的,就想培养他爱读书的好习惯。

评分

就这样吧,1块钱的书凑单,以后不买了,没意思

评分

很好很便宜值得购买送货快

评分

很好很便宜值得购买送货快

评分

书可真够小的

评分

国粹,有必要读上一读,要克服自己有那么一丢丢不容易

评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