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名称: 无土栽培技术 | 出版社: 重庆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5-08-01 |
| 作者:秦新惠 | 译者: | 开本: 16开 |
| 定价: 59.00 | 页数:444 | 印次: 1 |
| ISBN号:9787562493914 | 商品类型:图书 | 版次: 1 |
秦新惠主编的《无土栽培技术》以培养学生无土 栽培生产与管理能力为主线,根据行业岗位需求和职 业标准,选取教学内容。它集中反映近二十年来国内 外无土栽培技术的新理论、新成果、新技术和新动态 。全书内容包括12个项目,分别为:无土栽培概述、 无土栽培的基本条件、无土栽培的环境保护设施、无 土育苗技术、水培与雾培、固体基质培技术、蔬菜无 土栽培技术、花卉无土栽培技术、其他植物无土栽培 技术、无土栽培技术在其他方面的应用、工厂化无土 栽培的生产与经营管理、技能训练。
为突出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本书本着“借鉴 、创新、突出特色”的原则,遵循理论以“必需、可 持续”为度,理论教学为实践教学服务的高职教育理 念,强化技能训练,补充实用先进的无土栽培技术。
如:在书中补充增加*新推广的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 技术及实用性的研究实验等内容。
本书可作为农林类职业院校园艺、园林、作物生 产、生物技术等专业教材,也可供相关企事业单位技 术和管理人员、个体专业户使用参考。
项目1 无土栽培概述
任务1 无土栽培的概念与类型
任务2 无土栽培的发展
任务3 无土栽培的特点与应用
项目小结
项目考核
项目2 无土栽培的基本条件
任务1 营养液
任务2 固体基质
项目小结
项目考核
项目3 无土栽培的环境保护设施
任务1 环境保护设施类型
任务2 设施环境条件及其调控技术
项目小结
项目考核
项目4 无土育苗技术
任务1 无土育苗的特点与方式
任务2 无土育苗的设备及操作
任务3 无土育苗的管理
项目小结
项目考核
项目5 水培和雾培
任务1 水培和雾培的定义与分类
任务2 深液流水培技术
任务3 营养液膜水培技术
任务4 其他水培技术
任务5 雾培技术
项目小结
项目考核
项目6 固体基质培技术
任务1 基质培设施建造
任务2 一般基质培技术
任务3 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技术
项目小结
项目考核
项目7 蔬菜无土栽培技术
任务1 蔬菜无土栽培概述
任务2 茄果类蔬菜无土栽培技术
任务3 瓜类蔬菜无土栽培技术
任务4 叶菜类蔬菜无土栽培技术
任务5 芽苗菜无土栽培技术
项目小结
项目考核
项目8 花卉无土栽培技术
任务1 花卉无土栽培概述
任务2 常见观花类花卉无土栽培技术
任务3 常见观叶类花卉无土栽培技术
项目小结
项目考核
项目9 其他植物无土栽培技术
任务1 果树无土栽培技术
任务2 中药材无土栽培技术
任务3 草坪无土生产技术
项目小结
项目考核
项目10 无土栽培技术在其他方面的应用
任务1 屋顶绿化技术
任务2 水面无土栽培技术
任务3 水培与污水净化
项目小结
项目考核
项目11 工厂化无土栽培的生产与经营管理
任务1 无土栽培基地的规划设计
任务2 生产计划的制订与实施
任务3 无土栽培的生产成本与经济效益
任务4 工厂化无土栽培的经营管理
项目小结
项目考核
项目12 技能训练
技能训练2 水质化验
技能训练2 电导率仪的使用
技能训练3 EDTA—Fe及其他金属螯合物的自制方法
技能训练4 营养液的配制
技能训练5 固体基质理化性质的测定
技能训练6 基质混配与消毒
技能训练7 鸡粪发酵处理
技能训练8 固体基质栽培技术
技能训练9 无土栽培设施类型的调查
技能训练10 基质培设施的建造
技能训练11 DFT水培设施的建造
技能训练12 小型水培设施的建造
技能训练13 蔬菜简易静止水培技术
技能训练14 西瓜深液流水培技术
技能训练15 莴苣营养液膜水培技术
技能训练16 育苗工厂的参观
技能训练17 蔬菜无土育苗技术
技能训练18 番茄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技术
技能训练19 参观智能温室
技能训练20 无土栽培工厂的规划设计
技能训练21 工厂化无土栽培
附录
附录1 蔬菜、花卉等作物无土栽培的岗位能力与技能分解表
附录2 无土栽培能力与技能考核方案(参考)
附录3 常用元素相对原子质量表
附录4 植物营养大量元素化合物及辅助材料的性质与要求
附录5 植物营养微量元素化合物的性质与要求
附录6 常用化肥供给的主要元素、百分含量及换算系数
附录7 一些难溶化合物的溶度积常数
附录8 pH标准缓冲溶液
参考文献
我带着一些现有的水培经验来阅读这本书,本想找找能优化现有流程的“黑科技”,结果发现它更像是一部系统的“内功心法”的修炼手册,注重的是底层逻辑的打磨而非花哨的技巧展示。尤其是在介质选择和无土栽培基质的改良这一章,作者对椰糠、岩棉、珍珠岩等常见材料的孔隙率、保水性、透气性进行了近乎偏执的量化分析,并提供了大量基于实际种植面积的采购和预处理指南。这解决了困扰我许久的一个实际问题:如何根据我的温室湿度条件,科学地选择最合适的基质配比,以避免根系缺氧或过度浸水。书中关于自动化控制系统的集成章节,虽然篇幅不是最多的,但其前瞻性令人耳目一新。它没有停留在简单的定时浇水阶段,而是深入探讨了如何利用物联网技术,结合气象数据和作物生理信号,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按需供给”。对于那些希望将栽培体系升级到工业4.0标准的读者来说,这部分内容无疑是极具参考价值的“蓝图”。它告诉我们,未来的无土栽培,将是数据驱动的精准农业的典范。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第一印象,那种带着泥土芬芳的触感和朴实的封面图文,让人立刻感觉到它扑面而来的专业性与实用性。我原本以为这会是一本枯燥的理论书籍,但翻开目录后,我发现作者的思路极其清晰,逻辑链条环环相扣。从基础的水培营养液配比的化学原理,到滴灌系统的日常维护与故障排除,每一个章节都像是为新手量身定制的向导,既有严谨的科学支撑,又不失操作层面的细致指导。比如,关于EC值和pH值的控制部分,作者并没有简单地给出标准范围,而是结合不同作物在不同生长阶段对环境因子的敏感性进行了深入剖析,甚至连不同地区水质硬度对配方调整的影响都被考虑在内,这让我这个常年与水肥参数打交道的种植者都感到受益匪浅。这本书的排版也很出色,图表清晰,关键公式和注意事项都用醒目的颜色或图标进行了标注,极大地提高了阅读效率,让人在需要快速查找某一特定信息时,能够毫不费力地定位。我特别欣赏作者在探讨作物抗逆性管理时,引入了环境生物学的一些新观点,这让传统的栽培知识增添了一抹亮色,不再是单纯的“照方抓药”,而是真正理解“作物为何如此反应”。
评分作为一名对垂直农场技术感兴趣的工程师,我特别关注书中关于空间利用效率和能源消耗平衡的讨论。这本书在这一领域提供了非常扎实的工程学见解。例如,书中有一段详细计算了不同层高和光照距离下,单位面积投入产出比的数学模型,清晰地展示了投资回报率(ROI)与初始建设成本之间的微妙平衡点。这不是简单的技术罗列,而是融合了经济学考量的深度分析。此外,作者对营养液循环系统的能耗优化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比如如何通过优化水泵的选型和变频控制策略,最大限度地减少电力损耗,这对于运行成本高昂的室内高密度栽培尤其重要。我欣赏作者没有回避实际生产中的难题,书中坦诚地讨论了如密闭系统中的气味控制、循环水中的藻类滋生等“棘手问题”,并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工程解决方案,而不是空泛的建议。这本书的价值就在于,它把一个原本可能被视为“高冷”的科研领域,通过严谨的工程语言,转化成了可被量化、可被执行的生产标准。
评分这本书的知识体系构建得异常全面,它仿佛搭建了一个无土栽培的“百科全书式”框架,几乎涵盖了从种子萌发到收获包装的每一个关键环节。我特别注意到其中对特定经济作物(如草莓和高价值药用植物)的栽培方案的详细展开,这部分内容极其详尽,细致到连采摘后的预冷和保鲜处理技术都进行了专门的论述,体现了作者对“从农场到餐桌”全链条的深刻理解。与市面上许多只侧重于某一方面(如水培或雾培)的教材不同,这本书的广度令人称赞,它用统一的理论基础串联起了不同的栽培模式,使得读者在掌握核心原理后,可以灵活地迁移到任何一种无土栽培体系中。它的专业性和深度,使得它不仅是农技人员的案头必备,对于农业院校的学生来说,更是一部不可多得的、能够建立完整知识框架的优秀教材。每一次翻阅,都能在不同的章节中发现新的启发点,它像一块打磨精良的宝石,在不同的光线下折射出不同的光彩。
评分老实说,这本书的文字风格非常沉稳、内敛,完全没有现在市面上很多科普读物那种为了吸引眼球而设置的夸张和煽动性语言。它就像一位经验丰富、不苟言笑的老师傅,板着脸,却字字珠玑。我最喜欢它在论述“病虫害综合管理”时的态度——摒弃了简单的化学农药速效方案,而是将重点放在了如何通过优化环境参数,从源头上杜绝病害的发生,或者说,如何利用生物防治和物理屏障技术构建一个对病虫害具有天然抵抗力的栽培生态系统。它用了相当大的篇幅来讲解如何通过调整光照光谱(例如提高蓝光比例)来增强作物的次生代谢产物,从而提升其对真菌感染的抵抗力。这种从宏观环境到微观生理的层层深入,让人不得不佩服作者深厚的跨学科功底。阅读过程中,我不得不经常停下来,对照我自己的种植记录进行反思和校对,这本书迫使我重新审视许多过去认为是“理所当然”的操作流程,并认识到其中隐藏的效率漏洞。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