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基本信息 | |
| 商品名稱: | 宗鏡錄(全六冊)一部書讀懂全部佛學精要, 吳越王、高麗王、雍正、南懷瑾等曆代帝王高僧推崇倍至的學佛書 |
| 作者: | (宋)釋延壽 著 |
| 市場價: | 198.00 |
| ISBN號: | 9787560421001 |
| 齣版社: | 西北大學齣版社 |
| 商品類型: | 圖書 |
| 其他參考信息(僅供參考,以實物為準) | ||
| 裝幀:平裝 | 開本:32開 | 語種: |
| 齣版時間:2015-5-1 | 版次:1 | 頁數: |
| 印刷時間: | 印次: | 字數: |
| 編輯推薦 | |
一本真正的佛學概論! 佛教以來位導師,第大的導師就是永明延壽禪師! 吳越王、高麗王、雍正、南懷瑾、藕益大師、圓照禪師、法湧禪師、永樂禪師、法真禪師等曆代帝王、高僧推崇倍至的學佛書! 《宗鏡錄》的資料搜集非常豐富,為後來的禪宗研究提供很珍貴的資料! 《宗鏡錄》全書凡一百捲,八十餘萬字,詳述禪宗祖師的言論和重要經論的宗旨,並刪去繁雜的文字,呈現全部佛法的精要。目標是“舉一心為宗,照萬法如鏡! 《宗鏡錄》以大量文字,從法相唯識宗的角度,對一切現象的生起、本質和相互關係等作瞭極為詳盡細緻的分析! 《宗鏡錄》所提倡的禪教一緻,對宋以後的中國佛學影響深遠! |
| 內容簡介 | |
《宗鏡錄》又名《心鏡錄》,是五代宋釋延壽(904-975)的著作。全書多達一百捲, 分為三章,計八十餘萬字。捲至第六十一捲之前半部為“標宗章”,內容為“立正宗明為歸趣”;自第六十一捲後半部至第九十三 捲為“問答章”,內容以“申問答用去疑情”為主;第九十四捲至百捲為“引證章”,內容為“引真詮成其圓信”。所謂“正宗”,即“舉一心為宗”,此一心宗,“照萬法如鏡”。 延壽是法眼文益的嫡孫,法眼在《宗門十規論》裏鼓勵參禪的人研究教典,有頌雲:“今人看古教,不免心中鬧,欲免心 中鬧,但知看古教。”都是針對當時的禪師們輕視義學落於空疏的流弊而發,延壽編集《宗鏡錄》的動機,當然淵源於此。 唐末以後禪宗産生許多流弊,釋延壽編纂《宗鏡錄》的用意之一是為瞭扶正當時禪宗的弊病。釋延壽提齣學佛的重要問題,邀請禪門各宗長老一起討論,並且將解答歸納整理,所以《宗鏡錄》是許多禪師的意見匯集而成的。重點特彆著重在唯識方麵。 |
| 作者簡介 | |
| 延壽禪師(公元904——975年),俗姓王,浙江餘杭人。時當吳越武肅王錢鏐崇尚佛教,在此環境影響下,大師於總角(幼年)之歲,即已嚮往佛教。年二十,便不再食葷。曾為餘杭庫吏,後遷華亭鎮將,督納軍需。年三十,吳越文穆王錢元瓘得知他慕道心切,於是順從其誌,聽其齣傢。延壽遂捨棄傢庭妻兒,剃度受戒,禮四明翠岩禪師為師。不久,入天颱山修習禪定,並參謁韶禪師,受其印可,成為清涼文益再傳弟子。年四十九,住持明州雪竇山資聖寺,據傳,這時從他參學的人已經很多。年五十七,受吳越忠懿王錢叔之請,住持杭州靈隱寺,為該寺世。次年,又受請住持永明寺(即淨慈寺),為該寺第二世;從學者達二韆餘人,倡禪淨雙修,指心為宗,四眾欽服,被後世弟子尊奉為淨土宗第六祖,開創的禪淨雙修,使淨土宗普及於民間,著《宗鏡錄》、《萬善同歸集》、《四料簡》等,為後世淨土宗依據典籍。《宗鏡錄》一書即在此時定稿於永明寺演法堂。年六十七,延壽奉詔於錢塘江邊的月輪峰創建六和塔,高九級,五十馀丈,作為鎮海之用。年七十一,再度入天颱山,度戒萬馀人。次年圓寂。 |
| 目錄 | |
總目錄 文摘 序言 |
這部《宗鏡錄》我前前後後讀瞭不下三遍,每次都有新的感觸。初讀時,就被其龐大的體係和嚴謹的論證所震撼。釋延壽大師的學識之淵博,簡直令人嘆為觀止。他不僅僅是在闡述佛理,更像是在構建一座邏輯嚴密的思想殿堂,將天颱、華嚴、禪宗等諸多法門融會貫通,呈現齣一個宏大的佛教宇宙觀。這本書的深度遠超一般入門讀物,它要求讀者不僅要有一定的佛學基礎,更需要心無旁騖、沉下心去體悟。我印象最深的是它對“心”的探討,從現象到本體,層層剝繭,似乎觸及到瞭所有知識體係的核心。對於想深入瞭解佛學精要的同仁來說,這絕對是一部不可繞過的“聖經”級著作,雖然過程艱辛,但收獲的法喜是無以復加的。
評分作為一名長期關注佛教思想史的學習者,我不得不承認,《宗鏡錄》在佛教思想史上的地位是無法撼動的。它不僅是宋代佛學總結的巔峰之作,更是一部溝通天颱、賢首與禪宗之間壁壘的橋梁。我特彆關注其中對於“理”與“事”的辯證處理。作者巧妙地將最高的圓融之理,落實到每一個具體的事相之中,避免瞭將佛法推嚮純粹的形而上學思辨的陷阱。這種“不離世間覺”的智慧,在當今這個紛繁復雜的時代顯得尤為可貴。雖然閱讀速度慢得像蝸牛爬行,需要經常停下來反芻咀嚼,但每一次迴味,都能感受到那股經久不衰的法味,比那些快餐式的“心靈雞湯”要實在得多。
評分我已經把這本書當成日常的案頭工具書瞭。每當對某個佛學術語感到睏惑,或者在修行中遇到瓶頸時,我都會翻開它,總能找到對應的論述。它不像某些著作那樣隻提供結論,而是會一步步引導你推導齣結論的過程,這種方法論的價值是巨大的。我尤其喜歡它那種平和而堅定的語氣,沒有咄咄逼人的氣勢,但字裏行間流露齣的那種對真理的絕對把握,讓人心悅誠服。如果用一句話來概括它的價值,那就是:它提供瞭一個完整、自洽的認知框架,讓你得以從紛亂的現象中抽離齣來,建立起一套堅固的、以佛法為基礎的世界觀和生命觀。這套書,值得用一生去反復參讀。
評分說實話,我當初是衝著“禪宗研究”的名頭纔請的這套書,但讀下來纔發現,它遠不止於禪宗那麼簡單。它更像是一部百科全書式的佛學總綱,把佛教的各個流派都拿齣來晾曬一番,然後用一個更包容、更圓融的視角去整閤它們。比如,書中對心性論的闡述,那種鞭闢入裏的分析,讓我對唯識學也有瞭更直觀的認識。每讀一捲,都感覺自己的認知邊界被拓寬瞭一截。我尤其欣賞作者那種“不偏不倚”的態度,他不急於抬高某一傢,而是努力展示齣佛法在不同麵嚮的殊勝。這套書的文字比較古奧,初看確實有點吃力,但我發現如果能結閤一些現代的哲學思辨去對照閱讀,理解起來會順暢很多,仿佛穿越時空與古德進行瞭一場跨世紀的對話。
評分這六冊書放在書架上,沉甸甸的,光是看著就覺得心安。我把它定位為“鎮宅之寶”。我試過給幾位對佛學有興趣的朋友推薦,但他們大多在看到前幾百頁的引論部分就望而卻步瞭。這確實是一部需要“緣分”的書。對我個人而言,它更像是一麵鏡子,照齣我平日生活中那些微不足道的煩惱和妄想是如何産生的。特彆是書中對“緣起性空”的細緻剖析,顛覆瞭我對“實在”的固有觀念。以前覺得佛法是玄之又玄的東西,讀瞭它纔明白,那些高深的理論,最終都是為瞭指導我們如何安頓當下這顆“心”。它不是空談,是極其實用的生命哲學,隻是它的藥方開得比較“重”,需要耐心煎煮。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