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從理論價值哲學到實踐價值哲學》深入研究瞭當今世界存在的兩種價值哲學,剖析瞭西方理論價值哲學的睏境及其原因,探討走齣睏境的途徑;通過詳實的材料、嚴謹的分析闡明瞭實踐價值哲學的興起在價值哲學發展史上的重大意義。     
作者簡介
     王玉樑,1933年生,重慶市彭水縣人,1956年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政治教育係,1958年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哲學研究班。陝西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陝西省首屆社科名傢、陝西省價值哲學學會名譽會長、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傢、陝西省有突齣貢獻專傢、陝西省先進工作者(省勞動模範),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所價值論研究室研究員、陝西省哲學學會常務理事、《人文雜誌》主編。主要專著有《價值哲學》、《價值哲學新探》、《鄧小平的價值觀》、《追尋價值:重讀杜威》、《當代中國價值哲學》(人民齣版社)、《21世紀價值哲學:從自發到自覺》(人民齣版社)。主編《價值和價值觀》《中日價值哲學新論》等7部。在《中國社會科學》、《哲學研究》、《求是》、《馬剋思主義研究》、《光明日報》和《北京大學學報》等報刊,發錶論文180多篇,其中,被《新華文摘》轉載11篇。成果獲省政府一等奬一項、二等奬四項、三等奬一項,省“五個一工程”奬二項。     
內頁插圖
          目錄
   緒論
一、從自發到自覺與從理論價值哲學到實踐價值哲學
二、理論哲學與實踐哲學
三、實踐哲學與實踐核心論
四、理論價值哲學與實踐價值哲學
五、西方理論價值哲學與我國的滿足需要論
六、實踐價值哲學與效應價值論
第一章 價值哲學的發展規律:從理論價值哲學到實踐價值哲學
一、哲學發展的四個階段和三次轉嚮
二、理論哲學與實踐哲學
三、兩種實踐哲學
——馬剋思主義的實踐哲學與實用主義的實踐哲學
四、西方馬剋思主義的實踐一元論與實踐派哲學
五、當代中國馬剋思主義哲學中的實踐核心論
六、理論價值哲學與實踐價值哲學
第二章 西方價值哲學發展的幾個階段
一、西方價值哲學的誕生
二、西方價值哲學形成階段
三、主觀主義價值論與客觀主義價值論對峙並存階段
四、主觀主義價值論特彆是情感主義統治階段
第三章 一百多年來國外價值哲學的重要進展
一、對價值哲學研究的方法論探討
二、對價值本質問題的探討
三、對評價基本理論的探討
四、對價值層次性的研究
第四章 當代西方價值哲學的睏境
一、當代西方價值哲學睏境的主要錶現
二、各國學者對西方價值哲學的批評
三、當代西方價值哲學陷於睏境的原因
第五章 西方主流的價值哲學是理論價值哲學
一、西方價值哲學中的主觀主義價值論是最典型的理論價值哲學
二、西方價值哲學中的客觀主義價值論也是脫離實踐的理論價值哲學
三、西方過程哲學價值論從根本上說也是一種理論價值哲學
四、理論價值哲學對西方價值哲學發展的影響
第六章 各國學者對實踐價值哲學的探索
一、19世紀末價值哲學形成時期對實踐價值哲學的探索
二、20世紀20-30年代對實踐價值哲學的探索
三、20世紀60年代以後對實踐價值哲學的探索
第七章 馬剋思恩格斯列寜毛澤東論述的啓示
一、馬剋思關於認識真理性的論述的啓示
二、恩格斯關於實踐標準的論述的啓示
三、列寜關於實踐、實踐標準的論述的啓示
四、毛澤東關於實事求是和實踐標準的論述的啓示
第八章 鄧小平的實踐價值哲學思想
一、實踐價值哲學的誕生
二、鄧小平實踐價值哲學的基本思想
三、實事求是,講求實效的評價論
四、關於事實與價值辯證統一的思想
第九章 我國價值哲學的重要成果及存在的問題
一、我國價值哲學的興起及重要成果
二、滿足需要論的根源、理論混亂與實質
三、人道價值論反思的意義與局限
……
第十章 實踐價值哲學的重大意義      
精彩書摘
     第一,指導思想不同。實踐價值哲學是以實事求是思想為指導,即以馬剋思主義哲學為指導,把實踐理解為主客體之間雙嚮作用的感性的物質活動,實踐結果是實踐活動的客觀效果,是客觀的具有直接現實性的感性事實。而實用主義則是以經驗主義為指導,他們自己也承認他們的哲學與貝剋萊的唯心主義哲學是一脈相承的。實用主義所謂實踐、行動與經驗概念是一緻的,甚至是同一的。實用主義所謂實踐、行動,指主體所采取的任何行動,包括那些純主觀的意識活動在內。他們所謂實效、效果,既包括與客觀實際相符閤的科學實驗的效果,也包括主體所追求的利益、功效,或感性知覺、體驗,而不論其是否符閤客觀實際。
  第二,理解價值的齣發點不同。實踐價值哲學堅持實事求是,從實踐、實踐的客觀結果齣發去理解價值;而實用主義的實效觀則是從主體需要齣發,以對本人是否滿意的效果來判斷價值。在價值本質的理解上實用主義哲學實效觀持的是滿足需要論,是脫離實踐,單純從主觀心理去理解價值。所以實用主義的實效觀,從錶麵上看,它重視實效,似乎屬於實踐價值哲學,實際上屬於理論價值哲學。
  第三,價值主體不同。實踐價值哲學以人民為價值主體,把個人與社會結閤起來,認為價值的本質在於使主體特彆是社會主體發展完善,促進每一個人的全麵而自由的發展,使人類社會更美好。一種東西有利於個人,而不利於社會,那樣的價值是負價值。價值以不損害社會和他人利益為前提。而實用主義的實效觀則以個人為價值主體,以個人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為隻要使本人滿意,使個人快樂,對個人有利,就有價值,而不論其對人民對社會是否造成危害。實用主義的實效觀是一種狹隘、自私、目光短淺的價值哲學,不利於人的全麵發展和人類社會的發展進步。
  第四,價值尺度不同。實踐價值哲學以對主體發展即人的發展,人的全麵而自由發展為價值尺度,是一種促進每個人自由而全麵發展,促進人類社會發展進步,嚮上奮進的哲學,是使人高尚的哲學,能促進廣大人民提高精神境界。而實用主義的實效觀,則是以主體需要、個人實惠、實際利益、個人快樂為價值尺度,是利己主義的,是為個人“兌現價值”,撈取實惠服務的,帶有市儈哲學的色彩。
  ……    
				
 
				
				
					從理論價值哲學到實踐價值哲學:一場思想的跨越與升華  引言  人類對“價值”的探索,貫穿瞭哲學史的長河。從亞裏士多德對“善”的追問,到康德對“理性”的崇尚,再到尼采對“權力意誌”的呐喊,價值始終是哲學思辨的核心議題之一。然而,長久以來,價值的討論多聚焦於其形而上的本體論層麵,即價值“是什麼”、“源自何處”的理論追問。本書《從理論價值哲學到實踐價值哲學》則旨在突破這一傳統窠臼,深刻探究價值從理論思辨走嚮實踐應用的必然性與可能性,勾勒齣價值哲學發展的新航嚮,為我們理解和塑造一個更具意義的世界提供全新的視角。  第一部分:理論價值哲學的奠基與局限  本書的開篇,將首先迴顧和梳理瞭價值哲學發展曆程中那些奠基性的理論貢獻。我們會深入剖析古希臘哲學中關於“善”的形而上學解讀,探討柏拉圖的“善的理念”如何為價值的客觀性奠定瞭早期基礎,以及亞裏士多德在《尼各馬可倫理學》中對“幸福”與“德性”的論述,如何將價值與人的實踐活動初步聯係起來。  接著,我們將目光轉嚮近代哲學。斯賓諾莎的“實體”理論,雖然並非直接討論價值,但其內在的統一性和完善性,為價值的某種內在和諧性提供瞭哲學上的遙遠迴響。更重要的是,康德的批判哲學,以其“絕對命令”的道德法則,為價值的普遍性和先驗性提供瞭嚴謹的論證。康德將價值的根源從經驗世界轉嚮瞭理性本身,強調瞭人的主體性在確立道德價值中的核心地位。這一成就,無疑是理論價值哲學的一座裏程碑。  然而,我們也必須清醒地認識到,理論價值哲學在輝煌的同時,也存在著不可忽視的局限性。其過於抽象和形而上的傾嚮,使得價值與現實生活的關聯顯得遙遠和疏離。當價值被固化為某種超越性的理念或先驗法則時,它在麵對紛繁復雜的現實生活、社會變遷和個體經驗時,往往顯得蒼白無力,難以提供切實可行的指導。例如,純粹的理性道德,在麵對具體情境下的倫理睏境時,可能顯得僵化和不近人情。過分強調客觀價值,也可能忽視瞭價值的生成性和主觀性維度。  此外,一些思潮如尼采的“權力意誌”哲學,雖然極具顛覆性,但其對傳統價值的否定,也凸顯瞭理論價值哲學在解釋和應對人類存在的深層焦慮時可能齣現的無力感。如何在理論的精深與實踐的關懷之間找到平衡,成為擺在價值哲學麵前的重大課題。  第二部分:從“是”到“應當”:價值的生成與轉化  本書的第二部分,將核心轉嚮價值的生成機製和轉化過程。我們不再滿足於僅僅探討價值的“是什麼”,而是深入追問價值“如何被創造”、“如何被實現”以及“如何影響我們的實踐”。  首先,我們將考察價值的主觀性維度。盡管存在客觀價值的論調,但不可否認的是,人類的情感、欲望、需求和興趣,在價值的形成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我們會審視功利主義、情感主義等哲學流派,分析它們如何將價值與個體的主觀體驗和快樂聯係起來。然而,我們並不僅僅停留在純粹的主觀主義。本書將強調,個體的主觀價值並非是雜亂無章的,而是受到社會、文化、曆史等多重因素的塑造和引導。  接著,我們將深入探討社會建構論的視角。價值並非天然存在,而是在人類的社會互動、文化傳承和製度安排中被不斷地建構和再建構。我們會分析社會規範、道德習俗、法律體係等如何潛移默化地塑造著我們對價值的認知和選擇。權力關係、意識形態在價值的生産和傳播中扮演的角色,也將是我們重點關注的對象。  本書還將重點闡釋“應然”與“實然”的辯證關係。理論價值哲學往往試圖從“是”的層麵推演齣“應當”的價值原則,但現實往往是,我們必須在“是”的既定事實中,積極地創造和實現“應當”的價值。這一過程,正是實踐價值哲學的核心所在。我們會分析,如何在現實的局限性中,通過人的能動性、批判性反思以及積極的行動,將抽象的價值理念轉化為具體的實踐成果。  第三部分:實踐價值哲學的核心議題與範式  進入本書的核心部分,我們將係統地闡述實踐價值哲學的基本範式和核心議題。  1. 價值的行動導嚮與意義生成: 實踐價值哲學將價值視為一種指嚮行動的指南,一種為人類活動賦予意義的源泉。我們不再將價值視為靜止的客觀存在,而是看作一種動態的、在行動中生成和實現的過程。從這個角度齣發,我們會探討諸如“目的性”、“意義感”、“幸福感”等,如何在個體的實踐活動中得以體現和追求。  2. 人的能動性與主體性: 實踐價值哲學高度重視人的主體性和能動性。人類不再是被動的價值接受者,而是主動的價值創造者和實踐者。我們會深入分析,在麵臨復雜多變的現實環境時,個體如何通過理性選擇、道德判斷和創新實踐,塑造和實現自身的價值。這種能動性,不僅體現在對既有價值體係的繼承和發展,也體現在對現有局限的突破和對新價值的開創。  3. 價值的實踐維度: 本書將重點分析不同領域的價值實踐。     倫理實踐: 我們將探討如何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將抽象的道德原則轉化為可行的行動。這包括對不同倫理理論(如美德倫理、義務論、後果論)在實踐中的應用與反思,以及如何處理倫理睏境,培養道德判斷能力。    政治實踐: 價值在政治領域的體現,如公正、自由、平等、民主等,將是我們的重要關注點。我們將分析這些價值如何通過製度設計、政策製定和公民參與來實現,以及在實踐中可能遇到的挑戰和衝突。    經濟實踐: 經濟活動並非僅僅追求利潤最大化,更應承載著價值。我們將探討可持續發展、公平貿易、社會責任等,如何在經濟領域體現和實現。    文化與藝術實踐: 文化和藝術是價值的重要載體和創造源泉。我們將分析它們如何塑造我們的審美觀念、價值取嚮,以及如何在創作與傳播中體現和升華價值。    科技倫理實踐: 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新的倫理問題層齣不窮。我們將探討如何在科技創新中,融入人文關懷和價值導嚮,確保科技服務於人類的福祉。  4. 價值的評價與反思: 實踐價值哲學並非盲目地肯定一切實踐。它要求我們對實踐中的價值進行持續的評價和反思。我們會探討,如何在實踐中識彆和區分有益的價值和有害的價值,如何修正不閤理的價值觀念,以及如何通過批判性反思,不斷提升實踐的價值水平。  第四部分:跨越與展望:實踐價值哲學的影響與未來  本書的最後部分,將展望實踐價值哲學在當代社會中的重要意義,以及它可能帶來的深遠影響。  1. 應對現代性挑戰: 在一個信息爆炸、社會變遷加速、價值多元化的時代,我們麵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實踐價值哲學為我們提供瞭一種應對策略,它鼓勵我們積極參與,主動構建,而不是被動接受或逃避。它有助於我們在復雜性中找到方嚮,在不確定性中保持定力。  2. 促進個體與社會的和諧發展: 通過強調人的能動性和實踐的重要性,實踐價值哲學有助於促進個體的自我實現和社會的全麵發展。當個體的實踐活動能夠充分體現和追求有價值的目標時,個體生命的意義感將得到提升,社會也將朝著更公正、更美好的方嚮邁進。  3. 推動哲學研究的創新: 實踐價值哲學提醒我們,哲學研究不應僅僅是書齋裏的思辨,更應與現實生活緊密相連,為解決人類麵臨的實際問題提供思想支持。它鼓勵哲學傢走齣象牙塔,與各學科領域進行對話,將理論的深度與實踐的廣度相結閤。  4. 構建更具韌性的未來: 在麵對全球性挑戰(如氣候變化、社會不公、人工智能的潛在風險等)時,一種強健的實踐價值哲學,能夠幫助我們凝聚共識,激發集體智慧,找到應對之道。它為我們構建一個更具韌性、更可持續的未來,提供瞭精神上的支撐和行動上的指引。  結論  《從理論價值哲學到實踐價值哲學》一書,並非要否定理論價值哲學的貢獻,而是要在其堅實基礎上,實現一次深刻的思想跨越。它強調,價值的真諦,最終體現在人類的實踐之中。通過對價值生成、轉化、實踐與反思的係統闡釋,本書緻力於揭示價值哲學的新維度,為讀者提供理解和塑造一個更有意義的世界的鑰匙。它是一次對哲學使命的重新思考,也是對人類如何創造和實現自身價值的莊嚴呼喚。本書的齣版,期待能引發學界和公眾的廣泛關注與深入探討,共同推動價值哲學的創新發展,為人類社會的美好未來貢獻智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