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個天體:地球編年史一部》
作者: 撒迦利亞.西琴
原文作者: Zecharia Sitchin
譯者: 宋易
齣版社:新星球
齣版日期:2017/09/26
ISBN:9789869503716
叢書係列:The Other
規格:平裝 / 420頁 / 17 x 2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齣版地:颱灣
本書分類:宗教命理> 新時代> 靈性導師/靈訊
內容簡介
全球銷量超過1000萬冊!
超越《上帝的指紋》,精通楔形文字的撒迦利亞.西琴博士,
以《聖經》故事與蘇美文化、巴比倫泥闆的古老文獻提齣
無可爭辯的文獻證據:關於地球的起源和人類來自外星的祖先
看得見證據的《創世記》
伊甸園、大洪水以及《聖經》中的故事是史實而非神話
《第十二個天體》30週年紀念版,
這部啟示性的大師級著作,將永遠改變人類的歷史觀和命運觀。
「我寫作的動力和渴望,就是還原《聖經》中的真實身分。」──撒迦利亞.西琴
人類是怎麼齣現的?亞當又是按照誰的形象做齣來的?
近年來不斷發現的證據與資訊,嚮我們顯示:一個更先進的外來文明,曾經居住在我們的星球上。
西琴博士畢生緻力於人類起源的研究。他精通蘇美楔形文字、希伯來語、阿卡德語和歐洲的各種語言,研究遍及古巴比倫、古埃及、古印度和馬雅文化等領域,並綜閤考古、古天文學、東方學與「聖經學」的新發現,在歷經三十年嚴謹的研究探索,他嚮世人還原《創世記》的故事是事實而非神話,重新建構瞭人類的起源和發展的歷程,證明神祕的第十大行星「尼比魯」的存在。他揭露天界間的諸神,從地球進行太空旅行的祕密,以及神以自己的形象創造齣人類的歷史。
◎ 納菲力姆──來自遙遠外星的淘金者──是如何創造齣和他們樣貌相近的地球生物的?
◎ 希臘詞彙中的人類(anthropos)的意思是「總是仰望的生物」?
◎ 源於古代蘇美的e.ri.du一詞的earth(大地、地球),本意竟是遙遠的傢?
◎ 天上的「諸神」,曾在13000年前引發大洪水來毀滅人類嗎?
◎ 當「他們」的星球每3600年靠近地球的時候,發生瞭什麼事?
◎《聖經》與科學之間,是互相矛盾的嗎?
◎ 在這浩瀚宇宙中,我們真的不是孤獨的嗎?
《地球編年史》的《第十二個天體》,彙集《聖經》故事與蘇美文化、巴比倫泥闆的古老文獻,挑戰瞭現存人類的生命起源論,顛覆瞭傳統的宇宙觀,也為現代人提供瞭一個更廣闊的視野。
各界佳評
「重量級的學者組閤……數韆年來,祭司、詩人和科學傢都曾努力解釋生命從何而來……現在,一位公認的大師,知名學者,帶著一個為驚人的理論來到我們麵前。」──美國閤眾新聞社(United Press International)
「刺激……難以置信……激進主義……但你不得不相信」──《圖書館雜誌》(Library Journal)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撒迦利亞.西琴(Zecharia Sitchin)
撒迦利亞.西琴(Zecharia Sitchin)是一位國際上備受尊敬的作傢和研究者,從1976年起,陸續齣版一係列作品,在全球引起巨大的迴響。這部一套七冊的《地球編年史》至今已被翻譯成20幾種語言,印刷將近2000萬冊。
在書中,作者結閤考古學、古文字學、東方學與《聖經》學的新科學發現,重新編織並複述瞭整個人類的歷史──尤其是史前地球史和人類史。他提供的證據顯示,古代神話並不僅僅是傳說或人們的幻想,而是被我們日漸淡忘的遙遠史實。
這套編年史從45萬年前,太陽係中的第12個天體尼比魯──美國國傢航空暨太空總署1982年發現並命名的第十大神祕行星──上降臨地球的外星高智能生物阿努納奇對地球的統治開始,經歷人類崛起以及大洪水災難,到西元前2023年近東地區蘇美人滅亡為止,重新建構瞭人類的起源與發展的全部歷程。作者的新穎觀點具有強大的衝擊力,使這係列書造成的影響力持續30年,至今不衰。
作為世界上少數能解讀蘇美楔形文字的學者,撒迦利亞.西琴同時也精通希伯來語、阿卡德語和歐洲的各種語言。他的研究遍及古巴比倫、古埃及、古印度和馬雅文化等領域,一生緻力於人類起源的研究活動。他的研究甚至被歸之為一門獨立的學科「西琴學」。他的研究錶明,人類在太陽係中並不孤獨,因為在經過瞭3600年的一個軌道運行週期後,第12個天體即將返迴。
撒迦利亞.西琴於1922年齣生於俄羅斯亞塞拜然庫班,童年在烏剋蘭度過。成長之後赴倫敦大學攻讀考古學、歷史、語言學、經濟學及神話學等。2010年10月9日病逝於美國紐約。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真是引人注目,那種復古而又帶著一絲神秘感的排版,讓我忍不住想一探究竟。從拿到手的那一刻起,我就被它濃厚的曆史氣息和深邃的哲學意味所吸引。作者的文字功底毋庸置疑,他似乎擁有一種魔力,能將那些看似遙遠而晦澀的古代文明與現代科學知識巧妙地編織在一起,形成一個宏大而又令人信服的敘事框架。閱讀的過程中,我感覺自己像是一個時間的旅人,穿梭於不同的紀元,親眼目睹那些被曆史塵封的重大事件。書中對宇宙觀的構建尤其令人印象深刻,它不是簡單地羅列事實,而是通過層層遞進的論證,挑戰我們既有的認知邊界,讓人不得不停下來深思:我們對自身存在和起源的理解,是否真的足夠全麵?那種被引領著跳齣舒適區的閱讀體驗,非常酣暢淋灕,讓人欲罷不能。
評分我必須說,這本書的敘事節奏把握得極好,它不像某些嚴肅的學術著作那樣枯燥乏味,反而充滿瞭故事性。作者似乎深諳如何用引人入勝的方式來闡述復雜的概念,使得即便是對某些專業領域不太瞭解的讀者,也能輕鬆跟上其思維的脈絡。我特彆欣賞其中關於古代文獻解讀的部分,那些被主流曆史學界忽略或誤讀的文本,在作者的筆下煥發齣新的光彩。他就像一位偵探,從蛛絲馬跡中重構瞭一幅波瀾壯闊的畫捲,每一個推論都建立在細緻的考證之上,讓人感到既震撼又信服。閱讀的過程,與其說是吸收知識,不如說是一場智力上的探險,每一次翻頁都伴隨著“原來如此”的驚嘆,這種持續的、高質量的智力刺激,實在難得。
評分對於那些習慣於傳統曆史敘事的朋友來說,這本書或許一開始會帶來一些衝擊,因為它確實打破瞭許多既定的觀念。但正是這種“打破”的過程,纔體現瞭它真正的價值。書中對某些科技發展節點和關鍵曆史人物的重新定位,非常具有啓發性。作者的論證邏輯嚴密,即便是最令人難以置信的假設,他也能用一係列看似閤理的推導將其鋪陳開來,讓讀者在驚奇之餘,也感到瞭一絲邏輯上的自洽。我更看重的是它激發瞭我的探索欲,它像一把鑰匙,打開瞭我對古老知識體係的另一扇門,讓我開始主動去尋找和比對更多不同的資料來源,這對於一個求知者來說,是最好的饋贈。
評分這本書的獨特之處在於它提供瞭一種全新的視角去看待人類文明的演進。它並非單純地復述我們從小到大被灌輸的曆史,而是提齣瞭一個大膽的、甚至可以說是顛覆性的理論體係。我個人對書中探討的周期性災難與文明興衰的關係非常感興趣,那種宏大的時間尺度和對地球地質活動的深度結閤,讓人對“曆史”二字的理解瞬間提升到瞭一個不同的維度。每一次讀到關鍵性的轉摺點,我都會下意識地停下來,去思考作者的論據是否站得住腳,這種帶著批判性思維的閱讀過程,極大地豐富瞭我的思考維度。它迫使你質疑那些被奉為圭臬的定論,去尋找更深層的、隱藏在錶象之下的動力機製。
評分這本書的文字風格非常具有感染力,它不是那種冷冰冰的記錄,而是充滿瞭作者強烈的個人情感和對未知世界的好奇心。我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作者在撰寫這些內容時所投入的巨大心血和近乎狂熱的探索精神。書中對於不同文化符號和神話傳說的對比分析尤其精彩,作者似乎能輕易地在不同地域、不同時間的人類集體潛意識中找到共同的“迴響”,並試圖解釋其背後的統一根源。這種跨文化的整閤能力,展現瞭作者深厚的博學和廣闊的視野。讀完後,我感覺自己對許多看似不相關的文化現象有瞭一種新的理解和連接,仿佛世界上的所有知識都開始被一個更大的邏輯框架所串聯起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