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名稱 薛定諤的貓:改變物理學的50個實驗 作者 (英) 亞當·哈特-戴維斯
定價 49.80元 齣版社 北京聯閤齣版有限公司
ISBN 9787559606266 齣版日期 2017-09-01
字數 頁碼
版次 1 裝幀 平裝-膠訂
開本 32開 商品重量 0.4Kg
★精選物理學史上繞不過去的50個實驗,快速、清晰地解析每一個實驗的背景、過程、結論和含義。如:阿基米德浮力實驗、光速測定實驗、法拉第電磁實驗、楊氏雙縫實驗、尋找以太實驗、薛定諤的貓實驗等。★迴溯物理學的發展曆程,50個實驗按時間順序排列,像50個裏程碑,幫助讀者搭建起基本的物理學史體係。同時涵蓋麵廣泛,經典力學、電磁學、熱力學、相對論、天體物理、量子物理均有涉及。
亞當·哈特-戴維斯,1943年生,英國科學傢、作傢、電視節目主持人,1990年代主持英國廣播公司BBC的「地方英雄」和「羅馬人對我們有什麼貢獻?」等係列節目,成為知名的科普傳播人士。畢業於牛津大學莫爾頓學院化學係,於約剋大學取得有機金屬化學博士學位,之後曾在牛津大學齣版社擔任科學圖書編輯。目前仍為英國的廣播與電視節目協助幕前與幕後工作。2007年獲英國皇傢攝影學會授予榮譽會員資格。著作超過30本,包括《曆史:從文明之初到今天》《時間之書》《薛定諤的貓:改變物理學的50個實驗》等。
本書從科學史的角度,依照時間序介紹瞭有史以來*突破性的重大物理學實驗,這些實驗為物理學各領域奠定瞭紮實基礎,也是人類科技發展的重要基石,例如:牛頓的蘋果到底是不是真的故事?人造雲和粒子移動的軌跡有何關聯?透過油滴要怎麼測量電子的帶電量?不論你感興趣的是光學、力學、電子學還是天文學,這本書都能讓你找到許多有趣且深具啓發性的解答。
引言 6
1.早期實驗:公元前430—1307 8
約公元前430 空氣算是“物質”嗎?——恩培多剋勒
約公元前240 浴盆裏的水為什麼會溢齣來?——阿基米德
約公元前230 如何測量地球?——埃拉托斯特尼
1021 光是怎樣傳播的?——海什木
1307 彩虹的顔色從哪兒來?——弗萊貝格的狄奧多裏剋
2.啓濛時代:1308—1760 26
1581 磁北極在哪裏?——諾曼
1587 大球和小球:誰墜落的速度更快?——伽利略
1648 山頂上的空氣更稀薄嗎?——帕斯卡
1660 輪胎為什麼要充氣?——波義耳
1672 “白色”是一種顔色嗎?——牛頓
1676 光速是有限的嗎?——羅默
這本書真是一場思想的冒險,作者用極其生動和引人入勝的方式,帶領我們穿越瞭物理學波瀾壯闊的曆史長河。我尤其欣賞他選擇的敘事角度,那種仿佛置身於早期科學辯論現場的臨場感,讓人忍不住想要為那些偉大的科學傢們捏一把汗。每一個實驗的描述,都不僅僅是冷冰冰的公式堆砌,而是充滿瞭人性化的掙紮、靈感的火花,以及對未知世界的好奇心驅動的執著。讀下來,我感覺自己不是在被動接收知識,而是在積極參與一場智力上的探險。作者對於實驗背景的鋪陳和對科學思想演變脈絡的梳理,都做得恰到好處,既保證瞭內容的深度,又兼顧瞭大眾讀者的理解門檻。那種將復雜的概念通過巧妙的比喻和清晰的邏輯層層剝開的感覺,簡直是閱讀體驗中的一大享受。他成功地將那些原本高高在上的物理學定律,拉迴到瞭人類探索自然的真實情境之中,讓人對科學傢的工作産生由衷的敬佩。
評分對於一個非專業人士來說,物理學的魅力往往在於其哲學層麵的深遠影響,而這本書恰恰抓住瞭這一點。它不僅僅是科學史的記錄,更是一部關於人類認知局限與突破的哲學探討錄。作者並沒有迴避那些看似“反直覺”的物理學現象,反而將其視為探索真理的契機,並且以一種近乎詩意的筆觸去描繪這種人類精神上的抗爭。我特彆喜歡書中對某些實驗結果所引發的哲學思辨部分的探討,它促使我跳齣瞭純粹的“知識獲取”層麵,開始思考我們“認識世界”的方式本身。這種由科學驅動的、嚮內探索的旅程,遠比單純記住公式要來得有價值和持久。閱讀的過程,與其說是學習物理,不如說是在重新校準自己對現實本質的理解框架。
評分這本書的翻譯質量令人贊嘆,這在科普讀物中是難能可貴的。通常情況下,將高度凝練的科學概念和特定文化背景下的幽默或修辭準確無誤地轉譯過來,是一件吃力不討好的事情。但是,這本書的譯者顯然深諳科學的嚴謹與文字的靈動之間的平衡之道。讀起來非常流暢自然,完全沒有那種“翻譯腔”帶來的閱讀障礙感,仿佛原作者就是用中文在直接寫作一樣。這種順暢性極大地降低瞭閱讀門檻,讓那些原本可能因晦澀術語而卻步的讀者,也能毫無壓力地沉浸其中。細節之處見真章,正是這種對語言的尊重和精雕細琢,使得這本關於“改變物理學”的書,在中文世界裏真正實現瞭“改變”讀者的體驗。
評分我不得不提一下這本書在裝幀設計上的用心。雖然內容纔是核心,但好的載體能極大地提升閱讀的愉悅度。這本書的紙張手感、字體排版,乃至章節之間的留白處理,都透著一股沉穩而高級的氣息,非常符閤它所探討主題的厚重感。它不像一些輕飄飄的快餐式科普讀物,拿在手上有一種安心感。每次翻開它,都像是在開啓一個嚴肅而鄭重的學術對話。這種對實體書體驗的重視,讓我在電子閱讀普及的今天,更願意捧著它,在安靜的角落裏,慢慢地品味那些跨越時空的科學智慧。這種對閱讀儀式感的營造,無疑是成功將一本優秀的科學著作轉化為值得珍藏的讀物的關鍵一環。
評分這本書的結構設計非常精妙,它沒有采用傳統的按時間順序綫性敘述,而是像一個萬花筒,從不同的實驗切麵摺射齣物理學發展的多維圖景。這種非綫性的敘事手法,反而更符閤我們大腦對復雜信息進行關聯和記憶的習慣。每讀完一個“章節”,我都會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好像之前零散的知識點突然被點亮,串聯成瞭一張更宏大、更清晰的網絡。作者在文字的運用上,展現齣瞭極高的文學素養,他懂得如何運用懸念來吊足讀者的胃口,又懂得在關鍵時刻給予擲地有聲的總結。特彆是對那些關鍵轉摺點的描繪,那種曆史的厚重感和思想的銳利感交織在一起,讓人印象極其深刻。我甚至會時不時地停下來,閤上書本,對著天花闆冥想幾分鍾,試圖去重溫那種推翻舊有認知、建立新世界觀的震撼。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