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荡十年,水大鱼大 吴晓波新书

激荡十年,水大鱼大 吴晓波新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经济学
  • 商业
  • 投资
  • 金融
  • 改革开放
  • 中国经济
  • 吴晓波
  • 时代变迁
  • 社会观察
  • 深度分析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子午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信
ISBN:9787508682648
商品编码:23188977176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商品名称: 激荡十年,水大鱼大开本:32
作者:吴晓波页数: 
定价:58出版时间:2017-10-26
ISBN号:9787508682648印刷时间:2017-10-26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版次印次: 
编辑

"知名财经作者吴晓波新作,十年、销量超过两百万册的《激荡三十年》续篇,至此完成改革开放四十年企业史完整记录。

作为时代记录者,吴晓波有意识地从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伊始,记录中国翻天覆地的变化和对我们影响至深的人物与事件,串成一部我们每个人的时代激荡史。而*新的这十年,无疑更壮观,也更扑朔迷离。

很多事情,在当时并未有很深很透的感受,回过头来再看,可能命运的轨迹就在那一刻无意中形成。这也是我们之所以应该回望历史的原因。

"

内容

"容介绍

“对于过往的十年,如果用一个词汇来形容,您的答案是什么?”当我将这个问题抛给北京大学国*发展研究院的周其仁教授时,这位善于用简洁的表述把深刻的真相披露出来的教授,回答说:“水大鱼大!”

的确是水大鱼大。

急速扩容的经济规模和不断升级的消费能力,如同一个恣意泛滥的大水,它在焦虑地寻找疆域的边界,而被猛烈冲击的部分,则同样焦虑地承受着衍变的压力和不适。它既体现在各社会阶层之间的冲突、各利益集团之间的矛盾与妥协,同时,也体现在中国与美国、日本、欧盟,以及周遭邻国之间的政治及经济关系。

大水之中,必有大鱼。

在这十年当中,中国公司的体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500强的名单中,中国公司的数量从35家增加到了115家,其中,有四家进入到前十大的行列中。在互联网及电子消费类公司中,腾讯和的市值分别增加了15倍和70倍,闯进前十大市值公司之列,在智能手机领域,有四家中国公司进入前六强,而在传统的冰箱、空调和电视机市场上,中国公司的产能均为**。在排名前十大的房地产公司中,中国公司占到了7家。资产规模*大的前四大银行都是中国的。

中国的商业投资界发生了基础设施级别的巨变,以互联网为基础性平台的生态被视为新的,它以更的效率和新的消费者互动关系,重构了商业的基本逻辑,在十年时间里,中国人的信息获取、社交、购物、日常服务以及金融支付等方式都发生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改变。

因此,这个十年,是中国水大鱼大的十年,风云激荡的十年。这十年的变化,对很多人来说,可能更甚于之前的三十年。在这本《激荡十年,水大鱼大》之中,我们将跟随作者的笔触,再次经历这改变了每个人的十年。

"

作者简介

"知名财经作家,巴九灵新媒体、蓝狮子财经出版创始人,常年从事中国企业史和公司案例研究。著有《大败局I》和《大败局II》、《激荡三十年》、《跌荡一百年》、《浩荡两千年》、《历代经济变革得失》等广具影响力的财经类经典书,著作两次入选《亚洲周刊》年度十大好书。

2014年在微信、爱奇艺等内容平台开设自媒体“吴晓波频道”,微信公众号订阅用户超过300万,是国内数一数二的个人财经类自媒体之一。

2016年在微信、喜马拉雅FM推出付费音频会员服务“每天听见吴晓波”,现已有超过40万付费用户。

"

目录

"序言:除非经由记忆之路,人不能抵达纵深

2008:不确定的开始

【企业史人物】2008年 *善光标

2009:V型反弹的代价

【企业史人物】2009 哈儿建馆

2010年:**日本

【企业史人物】2010 大炮开博

2011年:“中国要歇菜了吗?”

【企业史人物】2011 凡客陈年

2012:落幕上半场

【企业史人物】2012 赛道投手

2013年:金钱眠

【企业史人物】2013 锤子老罗

2014年:卷土重来的泡沫

【企业史人物】2014 褚健困境

2015年:极端的一年

【企业史人物】2015 女工邬霞

2016年:黑天鹅在飞翔

【企业史人物】2016 莆田医生

2017年:新中产时代到来

【企业史人物】2017 向死而生

2018:改革的“不惑之年”

【企业史人物】中国企业家谱系(1978—2018)

"

媒体评论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侠之大者,为国护盘”

——股市流行语

从开年的**天起,2015年就充满了悲欣交集的气质。在很多国人的记忆中,这是极端的一年。疯狂、任性、踩踏、过山车、隔空撕斗,这些词汇如雨点一样落在这个国*不同的时间与空间上。

1月1日凌晨,上海外滩发生重大恶性事件。刚刚的“中国**楼”----上海中心大厦发表*次跨年灯光秀,因人潮汹涌出现了悲惨的踩踏事件,死亡36人,*大的36岁,*小的12岁,都是大好的年纪。

2月18日晚,台的春节联欢晚会上演“全民抢红包”。腾讯送出5亿现金加30亿卡券,用户打开微信“摇一摇”即可参与互动、单个红包**4月14日,一封辞职信突然走红网络。河南省实验中学的一位女教师想要辞职了,她已经在这家学校教了十一年的书,突然对现在的生活失去兴趣,于是,她勇敢地递交了辞职信,一张白白的信纸上只有短短的两行字:

“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女教师的任性,如一根绣花针刺中了无数不安于现状的人们。

当然,*任性、*疯狂的还是股市。

进入2015年之后,深沪两市仍然像一头亢奋的疯牛,几乎每天都有百股、乃至千股涨停的奇观发生,5月22日,两市成交金额逼近2万亿元,在创出A股历史新的同时,也刷新了股市“单日成交纪录”。创业板指数从1470点连续5个月飙涨,到6月5日创下了4037点的*点,涨幅接近3倍。举国上下,已经没有人安心的工作,就连家里的保姆,如果主人不一两只股票的话,都不愿意好好的去洗碗了。

一家经营基本陷入停滞的多伦股份,将企业名称改为极其古怪的“匹凸匹”,宣告“要做中国*家互联网金融上市公司”,股价居然连续两个涨停板。一家除了持续地开新闻发布会而几乎没有任何实际业绩的互联网视频公司,仅仅靠着“生态链”的概念,市值已经扶摇直上地超过了*大的房地产公司万科。至少有八家公司在宣布重组失败后,被市场认定“利空出尽”,而连续涨停。“新浪证券“报道了一则奇闻:一位入市仅一年的女股民,错把券商的中文传媒听成了中文在线,用30多万元全仓买入5000股,短短两个月里居然赚进一倍利润。

被当作神话来传诵的,还有一家叫暴风影音的公司。3月24日,这家企业以“*家登陆中国资本市场的互联网平台”为号召,在创业板上市,迅速引发涨停狂飙。事实上,在中国的互联网企业梯队中,无论是业绩还是成长性,暴风科技大概都只能排在200名以外,它的主营业务“网络播音器”产业近乎萎缩,可是,这都不足以阻挡它一路歌的节奏。在后来的两个月里,暴风影音连续涨停39次,创下A股历史上*长连续涨停记录,其市值超过了*大的视频网站优酷,中国股民对它的“热爱”,根本无法用理论或模型来解释。当它的涨停板记录达到20个的时候,仍然在媒体上听得到种种商榷和质疑的声音,可是当第30个涨停板出现之后,所有的人突然变得非常的寂静了。这应该是集体心理的理性防线被击穿后,由极度亢奋而导致的窒息性思维停滞症状。

这是一个“每日天上撒钱,人人都是股神”的奇妙时刻,已经很少有人再关心财富的逻辑和经济的基本面。罗伯特?希勒在[金融与好的社会]一书中写到:“金融应该帮助我们减少生活的随机性,而不是添加随机性,为了使金融体系运转得更好,我们需要进一步发展其内在逻辑,以及金融在独立自由的人之间撮合交易的能力------这些交易能使大家生活得更好。”他的这段话在昂的指数面前是如此的苍白。

理智——如果它还真的存在的话,已经在涨停板面前彻底晕厥倒地。这应该是近十年来*大的一次资本泡沫运动。来自[中国证券报]的某篇报道引用了一位基金经理的话,他宣布自己已放弃用大脑思考,“我决定向市场投降。在资本市场,钱是*聪明的,我们做的只是尊重市场,因此,就是“无脑买入”,也要硬着头皮买进!对于所有的投资人来说,非理性地拥抱泡沫,也许真的是眼下*理性的经济行动。”

"


《新商业的底层逻辑:穿越周期与重塑增长》 简介 这部近百万字的商业巨著,深入剖析了过去十年全球商业格局的剧烈变迁,聚焦于技术迭代、消费升级与全球化退潮三大核心驱动力如何重塑了企业的生存法则与增长路径。本书并非对某个特定历史时期的简单回顾,而是一套面向未来十年商业竞争的“操作系统”指南。它以严谨的案例研究和深刻的理论模型相结合,旨在为身处变革洪流中的企业家、管理者和投资者提供清晰的认知框架和实用的决策工具。 第一部分:范式转移——旧秩序的崩塌与新坐标的确立 自2010年代初至今,世界经历了数次重大的“范式转移”。互联网红利逐渐消退,流量成本的攀升使得“烧钱换市场”的旧有逻辑难以为继。本书第一部分详细梳理了这一转变的根源。 流量红利终结与用户心智的重塑: 传统平台经济的增长曲线触及瓶颈,用户注意力从“信息获取”转向“价值共创”与“情感链接”。我们通过对数家头部互联网公司的用户增长数据进行深度挖掘,揭示了新的用户获取成本(CAC)模型正在形成,强调“价值密度”而非“规模体量”的重要性。 供应链的“反向驱动”: 过去,企业根据产能安排生产;现在,消费者需求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反向驱动供应链的柔性化、数字化与小批量定制化。本书引入“敏捷制造2.0”模型,分析了柔性供应链对传统制造业的颠覆性影响,特别是服装、快消品和3C电子领域如何利用AI进行需求预测和库存优化,实现“零库存”的理想状态。 全球化进入“再本地化”阶段: 地缘政治的紧张与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使得跨国企业的运营逻辑发生根本性变化。本书详述了“韧性供应链”的构建,即企业如何平衡效率与安全,通过区域化生产基地(Regional Hubs)来对冲外部不确定性。这不是简单的“去全球化”,而是更高阶的“全球布局,本地深耕”。 第二部分:硬核技术与增长飞轮的再设计 本书的第二部分聚焦于那些正在重塑行业基础的底层技术,并探讨企业如何将技术创新转化为可持续的商业增长。 数据智能的深度应用——从“描述性”到“规范性”决策: 大数据已成常态,真正的壁垒在于AI驱动的“规范性分析”能力——系统不仅告诉你发生了什么,还能告诉你应该做什么。我们选取了金融风控、医疗影像识别和工业物联网(IIoT)三个垂直领域,剖析了“数据飞轮”如何构建。一个企业的数据资产越丰富,其决策效率和准确性就越高,从而吸引更多用户和优质数据,形成正向循环。 硬科技的价值回归与资本周期的错位: 经历了一轮对概念的狂热追捧后,硬科技(如半导体、生物制造、新能源材料)正在回归其价值本质——高壁垒、长周期、重资本投入。本书对“科创板”上市公司的财务结构、研发投入与市场估值进行了跨周期对比分析,指出在资本退潮期,真正具备“十年磨一剑”心态的企业才能穿越资本的短期波动,实现技术上的代际领先。 平台生态的演进:从“流量分发”到“基础设施输出”: 新一代的科技巨头不再满足于构建封闭的流量池,而是开始将其核心能力(如云计算、AI算法、操作系统)作为基础设施开放给全社会。这一转变极大地降低了创业门槛,但也对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转型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整合利用外部基础设施,而不是重复建设? 第三部分:组织与文化的进化——应对“不确定性”的韧性 商业成功的核心最终还是回到了人的管理和组织的适应性。在VUCA(易变、不确定、复杂、模糊)时代,僵化的组织必然被淘汰。 “自驱型”人才的吸引与保留: 知识工作者的工作模式正在发生根本性改变。本书深度访谈了推行“全远程办公”、“扁平化管理”和“OKR(目标与关键成果)体系”的创新型企业。我们发现,吸引顶尖人才的关键不再是单纯的薪资,而是提供“意义感”、“自主权”和“成长路径”。组织必须从“控制者”转变为“赋能者”。 风险管理与“灰犀牛”预警: 风险不再仅仅是可预测的“黑天鹅”,更多的是那些逐渐显现但常被忽视的“灰犀牛”事件(如气候变化、供应链中断、监管转向)。本书提出了“情景规划法”,要求企业不仅要对已知的风险制定预案,更要定期进行“压力测试”,以检验组织在极端条件下的反应速度和决策质量。 价值链的重构与新的合作模式: 传统的“企业边界”正在变得模糊。成功的企业越来越擅长在价值链的不同环节中,选择最合适的伙伴进行深度合作。从联合研发到数据共享联盟,本书探讨了“契约精神”在新的商业联盟中如何发挥稳定器的作用,构建更具弹性的产业生态系统。 结论:穿越周期的心智模型 《新商业的底层逻辑》的最终目标,是帮助读者构建一套“反脆弱”的心智模型。真正的增长不是线性的爬坡,而是在周期性颠簸中实现结构性的优化与迭代。这本书提供了一套方法论,帮助企业识别哪些是暂时的噪音,哪些是必须应对的结构性趋势,从而在不确定的商业大海中,锚定长期价值,实现持续的、有质量的增长。它不仅是商业分析,更是一本关于如何思考、如何决策的战略指南。

用户评价

评分

最近对国内商业史的演变越来越感兴趣,尤其是在互联网和移动支付颠覆了传统行业的这十年。书名《激荡十年,水大鱼大》立刻抓住了我的眼球,它精准地概括了这段时期的特征——机遇与挑战并存,变革与创新层出不穷。吴晓波老师在财经领域的影响力早已无需多言,他的作品总能以独到的视角和扎实的论据,剖析中国经济的脉络。我迫切地想知道,在“激荡”的表面之下,隐藏着哪些“水大鱼大”的逻辑?是通过对具体案例的深入分析,还是对宏观趋势的精准把握?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种新的观察角度,让我对过去十年的商业发展有一个更立体、更深刻的认识,或许还能从中找到一些对未来趋势的启示。

评分

吴晓波老师的书,我总是愿意细细品读,因为他总能在看似寻常的商业现象背后,挖掘出更具普遍意义的时代特征和人性洞察。这次的《激荡十年,水大鱼大》,从名字上就透着一股子“大事记”的意味,仿佛是一本浓缩了中国经济十年变迁的百科全书。我很好奇,在这本书里,他会如何解读这“激荡”的十年?是聚焦于几个标志性的行业和企业,还是会描绘一幅更广阔的图景?“水大鱼大”这四个字,在我看来,既有发展的机遇,也暗示着潜在的风险,这种二元性正是商业世界的魅力所在。我期待这本书能帮助我理清思路,理解在那个风起云涌的时代,各种力量是如何相互作用,最终塑造了今天的中国商业版图。

评分

刚拿到这本《激荡十年,水大鱼大》,翻开扉页,熟悉的吴晓波老师的名字映入眼帘,一股莫名的期待感就涌上心头。我对吴晓波老师一直以来关注的中国经济变迁和商业史都充满了兴趣,总觉得他总能抓住时代的脉搏,用通俗易懂又不失深刻的语言,讲述那些波澜壮阔的故事。《激荡十年》这个书名,本身就带着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和现实的冲击力,仿佛预示着里面会有一场关于中国经济发展壮丽史诗的徐徐展开。我个人对近二十年的中国经济发展历程一直非常好奇,尤其是那些曾经风光无限又转瞬消失的企业,那些曾经的商业传奇,以及那些在时代浪潮中沉浮的无数个体。这本书,从书名来看,似乎正是对这段激荡岁月的一次深度回溯和梳理,我相信它能为我揭示更多不为人知的细节和深层逻辑,让我更清晰地理解我们是如何走到今天的。

评分

翻阅《激荡十年,水大鱼大》这本书名,我immediately联想到过去十年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由此带来的巨大变革。这个书名本身就充满力量,暗示着这是一个充满机遇但同时也竞争激烈的时代。“水大鱼大”更是形象地描绘了在广阔的市场中,大企业和小企业都在努力生存和发展。吴晓波老师作为中国资深的财经作家,我对他的新书总是充满期待。他总能将复杂的经济现象抽丝剥茧,以生动的故事和深入的分析呈现给读者。我非常想了解,他在这本书中会如何勾勒出这十年间中国经济发展的全景图?哪些行业和企业是“水大”的典型,又是哪些“鱼”在这种环境中脱颖而出,甚至成为巨头?我相信这本书定能带给我不少启发。

评分

读到这本书的标题,我脑海里立刻浮现出过去十年间那些令人目眩神迷的商业新闻。从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到房地产的起伏跌宕,从共享经济的兴衰到消费升级的浪潮,这十年无疑是中国经济史上一个充满戏剧性、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期。“水大鱼大”这个词,也恰恰点出了其中蕴含的巨大潜力和竞争的激烈。我一直觉得,理解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不仅仅是看宏观数据,更重要的是去体会那些在市场中摸爬滚打的企业家和普通人的故事。他们是推动时代前进的微小齿轮,也是时代洪流的亲历者。这本书若是能将这些个体命运与宏观经济趋势巧妙地结合起来,那将是一次非常引人入胜的阅读体验。我期待它能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领我们穿越迷雾,看清那些塑造了我们当下商业格局的深层力量。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