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配色手册 | ||
| 定价 | 39.80 | |
| 出版社 |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 |
| 版次 | 1 | |
| 出版时间 | 2018年02月 | |
| 开本 | 16开 | |
| 作者 | 日本色彩设计研究所 | |
| 装帧 | 平装-胶订 | |
| 页数 | ||
| 字数 | ||
| ISBN编码 | 9787553787923 | |
| 重量 | 240 | |
本书囊括了130种基本色的全色彩数据库,是一本介绍颜色搭配的入门书。书中有针对性地精选了12种常用色系及两种金属色(银色、金色)的色彩搭配组合,配色组合形式多样,涵盖了双色、三色、四色及五色配色方案。每一种配色组合不仅标示出所选色彩的色值及配色比例,而且在空间上结合新颖时尚的图示,使配色实例在视觉和感知上更加简单易懂,可为读者带来丰富的配色灵感与启发。书籍小巧便携,使平面设计师、服装设计师、室内设计师及色彩爱好者可以随身携带、方便查找,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定价不高的特点让色彩爱好者也可以尽情享受阅读之乐,不必再为高昂的价格而犹豫不决。书籍的裸脊设计饱含艺术感,是读者妆点生活、培养情趣、放松心情的选择!
绪论
色彩的基础 4
色相与色调体系的130色 8
配色技巧 11
【小专栏 】 RGB和CMYK 14
第壹章 12色基本色及银色、金色的双色或三色配色
基本色图标的使用方法 16
红色 18
橙色 20
黄色 22
绿色 24
蓝紫色 26
紫色 28
淡粉色 30
茶色 32
深蓝色 34
白色 36
灰色 38
黑色 40
银色 42
金色 44
【小专栏 】 银色、金色的特性和种类 46
第2章 感知时尚的配色图标
三色配色 48
四色配色 72
第3章 感知空间的配色图标
感知空间的五色配色 90
【小专栏】色彩在各领域的不同角色 104
日本色彩设计研究所的形象坐标 108
这本书的内容深度和广度令人惊叹,它绝非那种浮于表面的“快餐式”教程。我惊喜地发现,它不仅仅停留在基础的“三原色”概念上,而是深入探讨了色彩在不同媒介下的表现差异。比如,它详细对比了CMYK和RGB模式下,同一色值在屏幕和印刷品上的细微差别,并且提供了具体的校准建议,这对于从事平面设计和电商视觉的专业人士来说,是极其宝贵的实战经验。更值得称赞的是,作者在介绍色彩心理学时,引用了大量的跨文化案例,解析了不同地域和时代背景下,特定色彩所承载的文化符号意义。这种宏观的视野,极大地拓宽了我对“颜色”的认知,不再仅仅将其视为工具,而是理解其背后深层的人文内涵。读到后面,我感觉自己像是在跟随一位经验丰富的色彩大师,进行一次深入的学术漫游,受益匪浅。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简直是视觉的盛宴!厚实的铜版纸,触感温润而扎实,拿在手里就知道分量不轻,绝对是那种值得收藏的“硬货”。封面采用的是哑光覆膜工艺,使得原本鲜艳的色彩也能沉稳下来,那几个主色块的排列方式,巧妙地运用了黄金分割的比例,透露出一种低调的专业感。内页的印刷色彩还原度极高,即便是最微妙的灰色调过渡,也能清晰分辨,完全没有廉价印刷品那种发灰或者偏色的问题。我尤其欣赏它在细节上的处理:比如章节之间的分隔页,用了半透明的描图纸质感,隐约透出下一页的内容,这种设计手法,既增加了阅读的层次感,又在视觉上提供了一种“抽丝剥茧”的期待感。装订方面,采用了线圈加固的书脊,确保了即便是反复翻阅,也不会出现散页的尴尬,这对于需要经常摊开来对照参考的设计类书籍来说,简直是太人性化了。光是捧着它,就已经感觉自己的审美格调都被提升了不止一个档次,完全是为设计师和艺术家量身打造的精品书籍。
评分这本书在实际应用层面的指导性,是我认为它最突出的优点。很多色彩书籍读完后,合上书本,依然不知道如何将理论应用到自己的设计项目中。但这本书不一样,它就像一个随时待命的“色彩军师”。在每隔几章之后,都会穿插“实战演练”环节,比如,如何为一个极简风格的网站挑选主色、辅助色和点缀色,作者会给出三套不同的配色方案,并详细解释每套方案背后的逻辑和预期的视觉效果。更棒的是,它提供了一套非常实用的“色彩情绪板”构建方法,教你如何从一个核心概念(比如“宁静的海洋”或“工业复古”)出发,系统地提取和锁定目标色谱。我尝试着用它教的方法去调整我正在进行的一个Logo设计,效果立竿见影,那种原本模糊不清的配色方案,立刻变得清晰、有力且富有目的性了。
评分我是一个刚接触数字艺术不久的新手,对于色彩理论简直是一头雾水,市面上那些动辄上百页的专业教材看得我头昏脑涨,充满了晦涩难懂的术语。然而,这本书的叙述方式却非常贴近初学者的心智模式。它没有一开始就抛出复杂的色轮图和光谱模型,而是从最直观的“感受”入手——比如,它会用生活中的场景来类比冷暖色调带来的心理冲击,这种叙事策略,瞬间拉近了理论与实践的距离。它的排版布局堪称教科书级别的简洁明了,大段文字被巧妙地切割成易于消化的“知识点”卡片,每一点都有明确的引导性标题,让人一目了然。而且,作者似乎非常懂得如何激发读者的好奇心,总是在关键概念引入之前,设置一个小小的“思考题”,迫使我们主动去思考接下来的内容,而不是被动接收信息。读完第一部分,我不再觉得色彩理论是高不可攀的学问,反而像是被引进了高手私藏的游乐园,充满了探索的乐趣和实用的技巧。
评分从文学性角度来看,这本书的文字风格是相当独特的。它没有那种冰冷、刻板的学术腔调,反而充满了对色彩世界的热情和敬畏。作者的笔触细腻而富有画面感,读起来就像是在听一位极富感染力的艺术家讲述他与颜色相处的点点滴滴。例如,在描述莫兰迪色系时,他并没有直接罗列色号,而是用“被阳光过滤后的低饱和度的温柔”这样的词汇来形容,瞬间就能在脑海中构建出那种柔和、克制的视觉氛围。这种富有诗意的表达,极大地激发了我的创作灵感,让我开始用一种全新的、更感性的角度去观察和捕捉身边的色彩。阅读过程是一种享受,它让枯燥的色彩规律学习过程,变成了一场充满美学享受的对话,我甚至会特意放慢速度,去品味那些精彩的段落描述,仿佛在品鉴一件艺术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