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案件诉讼时效司法解释理解与适用(17)
定价:76.00元
作者: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二庭著
出版社:人民法院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9-01
ISBN:9787510912962
字数:
页码:
版次: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司法解释是高人民法院根据法律和有关立法精神,针对审判工作中具体应用法律问题进行的统一规范,具有法律效力,是人民法院的裁判依据。为帮助司法实务工作者更好理解司法解释制定的背景、条文的涵义、适用中应注意的问题,高人民法院在每部重要司法解释公布后,组织参与司法解释起草工作、审判经验丰富的专家法官宋晓明、周帆、张勇健、刘竹梅撰写该司法解释的《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案件诉讼时效司法解释理解与适用(重印本)/司法解释理解与适用重印精选》,交由人民法院出版社出版。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不得不说,《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案件诉讼时效司法解释理解与适用(17)》在编排上还是花了不少心思的。每一章节的逻辑递进都很清晰,从总则到各论,再到一些特殊情况的处理,都能感受到编者试图构建一个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书中的语言风格比较严谨,术语使用也相当专业,这对于法律专业人士来说是优点,但对于非法律背景的读者,阅读起来可能会有些吃力。我尝试着去理解其中关于诉讼时效中断、中止以及延长的具体情形,书中确实列举了大量法条和司法解释的原文,并逐条进行释义。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很多时候法律条文的适用会受到具体案件事实的影响,而书中对于这些“变数”的探讨,虽然有提及,但感觉不够深入。例如,对于“提起诉讼”这个概念,在电子诉讼、跨区域诉讼等新形势下,其界定可能会出现新的情况,我期待书中能够有更前沿的探讨,或者更细致的分析。总的来说,它更像是一本“工具书”,提供扎实的理论基础,但具体的“使用说明书”部分,可能需要读者自己去结合实践填充。
评分读完《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案件诉讼时效司法解释理解与适用(17)》,我的心情真是复杂。首先,这本书的装帧和印刷质量无疑是过硬的,拿在手里沉甸甸的,纸张的触感也很好,这给了我对内容深入研读的心理预期。然而,实际翻阅过程中,我发现它在理论深度和实践指导方面,似乎和我期待的“一本通”式的权威解读有所偏差。我原本以为,能够直接从书中找到许多具体案例的详细拆解,以及针对一些疑难复杂问题的直接指引,但书中更多的是对条文的解读和一些相对宏观的原则性阐述。当然,法律条文的准确理解至关重要,书中在这方面确实下了功夫,列举了很多法条和学者的观点。但对于我这样需要解决实际法律问题的读者来说,有时候会觉得有些“隔靴搔痒”,希望能够看到更多“硬核”的案例分析,或者说,更具操作性的“套路”和“技巧”,比如在不同类型案件中,如何有效运用诉讼时效抗辩,或者如何应对对方的诉讼时效抗辩。虽然书中提到了“理解与适用”,但“适用”这块的着墨,感觉可以再加强一些,让理论与实践的连接更加紧密。
评分对于《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案件诉讼时效司法解释理解与适用(17)》这本书,我的初步印象是它在法律条文的梳理和解释方面做得相当扎实。作为一本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二庭的著作,其权威性毋庸置疑。书中对诉讼时效制度的来龙去脉、基本原则以及各项具体规则都进行了较为详尽的阐述。特别是关于诉讼时效期间的计算、起算点,以及如何中止、中断时效的规定,都有详细的论述。但是,我阅读过程中有一个比较突出的感受是,它更偏向于“是什么”和“为什么”,而对于“怎么做”的指导,显得相对不够具体。例如,书中会详细解释什么情况下构成诉讼时效的中断,但对于如何在庭审中有效地提出和证明诉讼时效抗辩,或者如何巧妙地应对对方关于时效中断的抗辩,则涉及不多。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更多实战性的技巧,或者更多结合当下诉讼实践中出现的具体疑难问题,给出更具操作性的解答,让读者在面对具体案件时,能够有更直接、更清晰的指引。
评分坦白说,《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案件诉讼时效司法解释理解与适用(17)》这本书,在学术研究的严谨性上是毋庸置疑的。它深入剖析了诉讼时效制度的核心要义,包括其立法精神、价值功能以及与相关法律制度的联系。书中对最高人民法院相关司法解释的逐条解读,逻辑严密,条理清晰,对于理解和掌握这些司法规定有极大的助益。但是,作为一名经常需要处理民事案件的律师,我在阅读时,总会不自觉地将书中的内容与我所遇到的具体案例进行对照。这个时候,我常常会感到,书中关于“适用”的部分,可以再做得更细致一些。比如,在一些涉及到遗嘱继承、侵权损害赔偿等特定民事关系中,诉讼时效的起算和适用会非常复杂,需要考虑诸多因素。我希望能看到更多这方面的深度解析,或者提供一些思维导图、流程图之类的工具,帮助读者更直观地把握这些复杂规则的应用。目前这本书,更像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理论著作,而我更需要一本“问题解决手册”。
评分从一个法律实务工作者的角度来看,《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案件诉讼时效司法解释理解与适用(17)》提供了一个非常坚实的理论框架。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其系统性和权威性,对于理解诉讼时效这一复杂而重要的法律概念,无疑提供了重要的帮助。书中对于各个法条的解释,都力求准确和严谨,并引用了大量的司法实践案例作为佐证。然而,在阅读过程中,我注意到书中对于一些“灰色地带”的处理,显得比较保守,或者说,留给读者自行判断的空间比较大。比如,在一些涉及新型交易模式或者特殊情况下的诉讼时效问题,虽然书中有所提及,但具体的处理意见或倾向性,没有非常明确的指引。我个人期待,这类权威著作能够更勇敢地对一些前沿性、争议性问题,给出更具前瞻性的分析和建议,哪怕是“一家之言”的探讨,也能为我们实务工作者提供更多思考的维度。毕竟,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其不断适应和回应社会发展的变化。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