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二手旧书八五成新】:民俗学概论(第2版 钟敬文 9787040296044 高等教育

【正版二手旧书八五成新】:民俗学概论(第2版 钟敬文 9787040296044 高等教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钟敬文 著
图书标签:
  • 民俗学
  • 文化人类学
  • 社会科学
  • 高等教育
  • 教材
  • 钟敬文
  • 二手书
  • 正版
  • 八五成新
  • 9787040296044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志向高远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ISBN:9787040296044
商品编码:26864446298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0-08-01

具体描述

本店所有图书都是正版旧书,所有图书都七八成新以上,杜绝盗版 本店主发韵达快递,满49包邮,新疆 西藏 云南,内蒙,海南不在包邮范围之内

基本信息

书名:民俗学概论(第2版

定价:32.60元

售价:10元,便宜23元,折扣30

作者:钟敬文

出版社:高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8-01

ISBN:9787040296044

字数:

页码:

版次:2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40kg

编辑推荐


本书是《民俗学概论》的修订版,是文科专业基础理论教材。全书共十六章,系统论述民俗学研究的对象、性质、结构、理论特征和方法论,全面讲解中国民俗事象,包括精神民俗、物质民俗、语言民俗和社会组织,并对各地各民族民俗的共性和差异作了大体分析,介绍了中国民俗学简史,同时对世界民俗学发展史作了初步描述。书中具体包括了:物质生产民俗、社会组织民俗内容。

内容提要


本书是《民俗学概论》的修订版,是文科专业基础理论教材。全书共十六章,系统论述民俗学研究的对象、性质、结构、理论特征和方法论,全面讲解中国民俗事象,包括精神民俗、物质民俗、语言民俗和社会组织,并对各地各民族民俗的共性和差异作了大体分析,介绍了中国民俗学简史,同时对世界民俗学发展史作了初步描述。通过学习本教材,学生可以掌握民俗学的基本知识,了解民俗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形态,具备从事民俗学工作的基本知识和能力。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民俗学概论》(第三版) 概述 《民俗学概论》(第三版)是一部全面而深入地探讨民俗学核心理论、研究方法和学科发展的权威著作。本书旨在为读者系统地呈现民俗学作为一个独立学科的诞生、演变及其在当代社会的重要意义。作者以宏大的历史视野和严谨的学术态度,梳理了民俗学自萌芽至成熟的发展脉络,重点解析了不同时期、不同学派的代表性理论观点,并结合丰富的田野调查案例,生动展现了民俗学研究的实践性与生命力。本书内容涵盖了民俗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对象、主要分支领域,以及当前民俗学研究的前沿动态与面临的挑战,为有志于深入了解和研究民俗学的学界同仁及广大爱好者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广阔的学术视野。 核心内容 第一编:民俗学理论基础 民俗学的诞生与早期发展: 本编追溯民俗学的起源,探讨其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确立过程。重点介绍浪漫主义思潮、民族国家构建以及民间文学研究对民俗学早期发展的推动作用。分析“民间”(folk)概念的形成与演变,以及早期民俗学家如雅各布·格林、威廉·格林兄弟、弗里德里希·普法尔等人的贡献。 早期理论流派剖析: 详细阐述了民俗学早期主要的理论流派,包括: 地理历史法(Geographical-Historical Method): 重点讲解此方法的起源、核心理念(如“漂移”与“变异”)及其在研究民间故事、歌谣等跨地域传播中的应用。分析其优点与局限性。 进化论(Evolutionism): 介绍将社会文化发展视为线性进化的观点,以及其在民俗学研究中的体现,如对民间信仰、习俗的“原始”与“现代”的区分。 文化圈学说(Kulturkreislehre): 阐述此学派如何通过考察文化要素的地理分布来推断文化传播路径和起源,以及它对民俗学研究的影响。 20世纪民俗学理论的革新: 深入探讨20世纪以来民俗学理论的重大突破与转向。 传播学转向(Diffusionism)与接触论(Acculturation): 分析文化传播的动力与机制,以及不同文化接触对民俗形态的影响。 功能主义(Functionalism)与结构主义(Structuralism): 阐述马林诺夫斯基、列维-施特劳斯等人的理论,如何将民俗视为社会结构和文化体系的组成部分,揭示其功能和内在逻辑。 文化人类学视域下的民俗学: 探讨民俗学与文化人类学的融合与互动,分析民俗学在理解文化多样性、文化认同等问题上的独特视角。 现代民俗学核心理论: 聚焦当代民俗学理论的核心议题。 表演理论(Performance Theory): 强调民俗的动态性、情境性和表演性,分析民俗在特定场合下的产生、传播与接受过程。 叙事理论(Narratology): 探讨故事的结构、模式、叙事策略及其文化意义。 象征人类学(Symbolic Anthropology)的影响: 分析民俗作为文化象征的解读,以及其在建构意义和价值体系中的作用。 身份与认同(Identity and Identification): 探讨民俗在塑造个人、群体及民族身份认同中的关键作用。 第二编:民俗学研究方法与实践 田野调查与资料搜集: 详细介绍民俗学田野调查的原则、方法和技巧。 研究对象的选择: 如何确定研究主题、研究区域和研究对象。 访谈与问卷法: 设计科学有效的访谈提纲和问卷,掌握访谈技巧。 观察与参与观察: 如何观察民俗活动的发生过程,以及参与观察的注意事项。 资料记录与整理: 详细记录口述、文字、图像、实物等各类民俗资料,并进行系统整理。 道德伦理考量: 强调在田野调查中遵守学术伦理,尊重被调查者。 民俗资料的分析与解释: 介绍对搜集到的民俗资料进行深入分析和解释的方法。 文本分析: 对口头文本(如民间故事、歌谣)和书面文本(如地方志、笔记)的结构、主题、母题、变异进行分析。 比较研究: 运用比较法,分析不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下同类民俗现象的异同,探寻其共性与个性。 类型学研究: 建立民俗事象的分类体系,进行类型化研究,如民间故事类型索引、民间歌谣曲牌分类等。 文化语境分析: 将民俗现象置于具体的社会历史、文化语境中进行解读,理解其深层文化意义。 量化分析与统计方法: 在适当的民俗研究中运用量化统计方法,辅助分析。 民俗研究的个案展示: 通过具体的案例研究,生动展示民俗学的研究过程与成果。 民间故事与神话研究: 分析民间故事的传播模式、叙事结构及其文化内涵。 民间文学与歌谣研究: 探讨民间歌谣的音乐性、叙事性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功能。 民间信仰与仪式研究: 考察民间信仰的演变、祭祀仪式的功能与象征意义。 民俗节庆与习俗研究: 分析民俗节庆的文化象征、社会功能及其在群体认同构建中的作用。 民俗技艺与物质文化研究: 探讨民间工艺、建筑、服饰等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关系。 第三编:民俗学的分支领域与前沿探索 民俗学的分支领域: 介绍民俗学的主要分支领域,并简述各分支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民间文学(Folklore Studies): 涵盖民间故事、民间歌谣、民间谚语、民间谜语等。 民间艺术(Folk Art): 包括民间绘画、剪纸、刺绣、雕塑等。 民间音乐(Folk Music): 研究民族音乐、地方戏曲、劳动号子等。 民间舞蹈(Folk Dance): 探讨各民族、各地区的特色舞蹈。 民间信仰与宗教民俗(Folk Belief and Religious Folklore): 研究祖先崇拜、鬼神信仰、祭祀仪式等。 民俗节日与庆典(Folk Festivals and Celebrations): 关注各类传统节日、庆典的起源、习俗与演变。 民俗医药与保健(Folk Medicine and Health): 探讨民间医疗方法、养生观念。 民俗建筑与聚落(Folk Architecture and Settlement): 研究传统民居、村落布局。 饮食民俗(Food Folklore): 考察各地饮食文化、烹饪习俗。 服饰民俗(Costume Folklore): 研究民族服饰、节庆服饰。 玩具民俗(Toy Folklore): 关注儿童玩具的文化意义。 民俗学与相关学科的交叉: 探讨民俗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与互动,拓展研究视野。 民俗学与文学: 分析文学作品中的民俗元素,以及文学对民俗的影响。 民俗学与历史学: 利用民俗资料研究历史,反思历史事件。 民俗学与社会学: 考察民俗在社会结构、群体互动中的作用。 民俗学与人类学: 深入理解文化多样性、文化变迁。 民俗学与心理学: 探究民俗的心理根源与心理功能。 民俗学与艺术学: 分析民俗在艺术创作中的表现。 民俗学与语言学: 研究民间口语、方言的特点。 民俗学与传播学: 关注民俗信息的传播方式与媒介。 民俗学与文化遗产保护: 探讨民俗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价值。 当代民俗学研究前沿: 关注民俗学在当代社会的新课题与新动向。 城市民俗研究: 考察现代城市生活中的民俗形态。 青年亚文化与流行文化研究: 分析新世代的民俗表达方式。 数字民俗(Digital Folklore): 研究互联网、社交媒体等新媒介中的民俗现象。 全球化与民俗: 探讨全球化背景下民俗的传播、变异与融合。 民俗与旅游: 分析民俗资源的开发与旅游的互动。 民俗与民族认同: 深入研究民俗在建构与维系民族文化认同中的作用。 民俗与社会变迁: 考察社会转型期民俗的演变规律。 民俗表演与仪式研究的深化: 更加关注民俗活动的现场性、即时性和互动性。 结论 《民俗学概论》(第三版)不仅是一部教科书,更是一部引领读者进入民俗学广阔世界的导览。本书以其清晰的结构、详实的论述、丰富的案例和前瞻性的视野,为读者系统构建了民俗学的知识体系,并激发读者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认识与文化自觉。本书不仅适合高等院校民俗学、文化人类学、社会学、文学等相关专业的师生阅读,也同样适合所有对民间文化、传统习俗以及中国传统文化抱有浓厚兴趣的读者。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将能更深刻地理解民俗的生命力,认识到民俗在当代社会依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并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力量。

用户评价

评分

拿到这本《民俗学概论》,首先吸引我的是它的内容深度。钟敬文先生作为民俗学领域的泰斗,其著作的学术价值毋庸置疑。这本书,即使是第二版,其理论体系和研究视角依然保持着前沿性。我尤其欣赏书中对民俗现象的分析,不仅仅停留在描述层面,更深入地探讨了其产生的原因、流变过程以及社会功能。例如,书中对某个节日习俗的解析,就从历史渊源、地域差异、心理需求等多个维度进行了剖析,让我对这个习俗有了全新的认识。而且,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很独特,既有学术的严谨,又不失文学的韵味。读起来不会感到枯燥乏味,反而像是在跟一位学识渊博的长者对话。虽然是二手书,但我能感觉到它被前任读者非常珍惜,保护得很好,所以即使是八五成新,也丝毫没有影响阅读时的愉悦感。纸张虽然有些泛黄,但反而增添了一种历史的厚重感,仿佛捧着的是一段凝固的学术时光。对于想要深入研究民俗学,或者对某个具体民俗现象感到好奇的读者,这本书绝对是值得反复研读的宝藏。

评分

刚拿到这本书,第一个感觉就是它的“年代感”。【正版二手旧书八五成新】,这样的字眼,一开始让人觉得是不是不太靠谱。然而,当我打开它,看到书名和作者时,我立刻打消了疑虑。钟敬文先生的《民俗学概论》,即使是二手书,也必定是经典。这本书的纸张,不是那种光鲜亮丽的现代印刷品,而是带着一点点泛黄,摸上去有一种温润的手感,像是老朋友的手掌。翻开书页,字迹清晰,没有污损,正如描述的那样,八五成新,完全不影响阅读。书的内容,对于我这个初学者来说,简直是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民俗学这个概念,以前只是模糊地听过,这本书却把它具体化、系统化了。从各种习俗的起源,到它们的演变,再到它们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都讲得头头是道。书中提到的很多例子,都是我日常生活中接触过但从未深入思考过的,比如某个地区的婚丧嫁娶习俗,某个节日的来历等等。这本书让我开始重新审视那些看似平常的生活现象,发现其中蕴含的丰富文化信息。

评分

这本书的标题一开始就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正版二手旧书八五成新】这个描述,感觉像是商家在尽力推销,生怕你觉得书旧了不好。不过,冲着“民俗学概论(第2版 钟敬文)”这几个字,我还是点进来了。钟敬文的名字在民俗学界可是响当当的,他的著作,即使是二手书,也绝对是值得一看的。翻开书页,纸张泛黄,带着一股淡淡的旧书特有的味道,这种感觉,对于一个老读者来说,反而是一种亲切。书的内容,正如我所期待的,系统地梳理了民俗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发展脉络。从民间文学、民间艺术到民间信仰、民俗活动,几乎涵盖了民俗学的各个重要分支。尤其是他对民俗现象的定义和分类,清晰明了,为初学者构建了一个扎实的知识框架。书中引用的案例,既有传统的经典,也有近代的鲜活素材,让抽象的理论变得生动形象。虽然是二手书,但八五成新的描述名副其实,书页干净,字迹清晰,没有明显的破损,完全不影响阅读体验。对于想系统了解民俗学这门学科的人来说,这无疑是一本入门的绝佳选择。

评分

这本书的标题,【正版二手旧书八五成新】:民俗学概论(第2版 钟敬文 9787040296044 高等教育,实在是有够接地气,一下子就拉近了跟读者的距离。说实话,我买二手书,最看重的就是性价比和书的实际品相。打开这本书,确实如描述一般,八五成新,纸张泛黄,但字迹清晰,装订也牢固,完全没有影响阅读的乐趣。更重要的是,这本书的内容,才是真正让我眼前一亮的地方。钟敬文先生的《民俗学概论》第二版,虽然不是最新出版的,但其理论体系的完整性和研究方法的严谨性,在民俗学领域依然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我尤其喜欢书中对民俗分类的梳理,清晰而有逻辑,为我理解错综复杂的民俗现象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框架。书中引用的案例,既有历史深度,又有时代广度,很多案例都是我闻所未闻的,让我对不同地域、不同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有了更生动的了解。读这本书,不仅仅是在获取知识,更像是在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感受先人的智慧和生活的热情。

评分

收到这本书的时候,感觉很惊喜,【正版二手旧书八五成新】的描述一点不假,书页泛黄,但干净整洁,没有任何涂画和折痕,翻开来一股淡淡的墨香混合着旧纸张的味道,让我感觉很舒服,这大概就是二手书特有的魅力吧。这本书的作者是钟敬文先生,民俗学界的大家,这本书能让我用相对低廉的价格淘到,我感到非常幸运。我一直对民俗文化很感兴趣,总觉得我们生活中的很多习惯和仪式背后都有着深刻的文化根源,但又说不清道不明。这本书的出现,正好弥补了我这方面的知识空白。它系统地介绍了民俗学的研究对象、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让我对民俗学这门学科有了初步但清晰的认识。书中的内容,详实而生动,从民间文学、民间艺术到民间信仰、民俗节令,几乎涵盖了民俗学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对一些具体民俗现象的分析,既有学术的严谨,又不失人文的关怀,让我读起来非常过瘾。这本书绝对是想要入门民俗学领域的读者不可错过的一本经典教材。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