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思考中医:对自然与生命的时间解读 9787563339198

正版:思考中医:对自然与生命的时间解读 9787563339198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刘力红 著
图书标签:
  • 中医
  • 哲学
  • 自然
  • 生命
  • 时间
  • 健康
  • 养生
  • 文化
  • 思维
  • 传统医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北京大学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3339198
商品编码:26431049446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06-07-01

具体描述

   图书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 思考中医:对自然与生命的时间解读 作者 刘力红
定价 30.00元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 9787563339198 出版日期 2006-07-01
字数 页码
版次 1 装帧 平装-胶订
开本 32开 商品重量 0.522Kg

   内容简介
《思考中医》又名《伤寒论导论》,作者以其对中医经典的执著和热爱,致力于《伤寒杂病论》的研究解读和疑难病症研究。为了避免深奥晦涩,作者竭力将学术性与趣味性相结合,对《伤寒杂病论》的研究,是个案特点和学术规律结合研究的典范。该书名为“思考中医”,是取思考时空、思考生命、思考健康之意,所以它既是中医书,也是传统文化学术书,更是一本了时空与领域的人文社科书。
  四气调理人论篇第二--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这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反顺为逆,是谓内格。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晩乎。

   作者简介
刘力红,男,1958年生。医学博士,教授。就读于广西中医学院、成都中医学院、南京中医学院。于院内师从陈亦人、陈治恒教授修习伤寒之学;于院外随李阳波、王庆余、曾邕生等师修习易、道、医学。现供职于广西中医学院基础医学院。

   目录

章 略说中医的学习与研究
 一、树立正确的认识
  1.理论认识的重要性
  2.杨振宁教授所认识的中国文化
  3.传统理论的构建
 二、学问的传承
  1.现代中医教育的模式
  2.形而上与形而下
  3.师徒相授
 三、寻找有效的方法——依靠经典
  1.历史的经验
  2.扫清认识经典的障碍
  3.三种文化
  4.学习经典的意义
  5.认识经典与现代
  6.如何学好经典
第二章 伤寒之意义
 一、伤寒论说什么
  1.伤寒的含义
  2.杂病的含义
  3.论的含义
 二、认识阴阳探求至理
  1.认识阴阳
  2.伤寒总说
第三章 阴阳的工作机制
 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1.易有太极,是生两仪
  2.三阴三阳
 二、阴阳的离合机制
  1.门户概念的引入
  2.阴阳的开合枢
  3.开合枢病变
  4.伤寒传足不传手
第四章 治病法要
 一、医者的两个层次
  1.下工层次
  2.上工层次
 二、临证察机
  1.何以察机
  2.十九病机
  3.抓主证,识病机
第五章 太阳病纲要
 一、篇题讲解
  1.辨释
  2.太阳释
  3.病释
  4.脉释
  5.证释
  6.治释
 二、太阳病提纲
  1.太阳病机条文
  2.释义
 三、太阳病时相
  1.谨候其时,气可与期
  2.欲解时
  3.欲作时
  4.总观六经病欲解时
第六章 阳明病纲要
 一、阳明释
  1.阳明本义
  2.阳明经义
  3.阳明府义
  4.阳明的运气义
 二、阳明病提纲
  1.总义
  2.脾约
  3.正阳阳明
  4.少阳阳明
 三、阳明病时相
  1.申至戌上
  2.阳明病要
  3.欲解时相要义
  4.阳明治方要义
  5.阳明欲剧时相
  6.对高血压病的思考
第七章 少阳病纲要
 一、少阳解义
  1.少阳本义
  2.少阳经义
  3.少阳府义
  4.少阳运气义
 二、少阳病提纲
  1.总义
  2.别义
 三、少阳病时相
  1.寅至辰上
  2.少阳病要
  3.少阳时相要义
  4.少阳持方要义
  5.《本经》中两味特殊的药
  6.少阳之脉
第八章 太阴病纲要
 一、太阴解义
  1.太阴本义
  2.太阴经义
  3.太阴藏义
  4.太阴运气义
 二、太阴病提纲
  1.太阴病机
  2.太阴的位性特征
  3.太阴的病候特征
 三、太阴病时相
  1.亥至丑上
  2.欲解时要义
  3.欲剧时相
  4.太阴治方要义
第九章 少阴病纲要
 一、少阴解义
  1.少阴本义
  2.少阴经义
  3.少阴藏义
  4.少阴运气义
 二、少阴病提纲
  1.微妙在脉
  2.但欲寐
  3.少阴病形
 三、少阴病时相
  1.子者复也
  2.欲解何以占三时
 四、对AD病的思考
第十章 厥阴病纲要
 一、厥阴解义
  1.厥阴本义
  2.厥阴经义
  3.厥阴藏义
  4.厥阴运气义
 二、厥阴病提纲
  1.消渴
  2.气上撞心,心中疼热
  3.饥而不欲食
  4.食则吐蛔
  5.厥阴禁下
 三、厥阴病时相
  1.丑时义
  2.厥阴方义
结语
附录:《思考中医》九问

   编辑推荐
★ 推荐阅读:内证观察笔记 治病书-中医破执 民间良方 民间验方 选择中医 走近中医 茶之路 中医治病开方实际上就是开时间。中医治病的真实境界其实就是利用“药物”的不同属性来模拟不同的方、不同的时间、空间。时间可以用药物来模拟,空间也可以用药物来模拟……   也好,孔子也好,都非常强调“道不可须臾离,可离非道”。那中医这个道是什么呢?就是阴阳,就是时方!经典是中医这门学问的基础学科,而这个基础迄今为止还没有任何一个东西能够代替。因此,欲学好中医,欲在中医这门学问里达到较高的境界,就必须重视经典,就必须重视这个基础学科。 这本书除了学术性外,还颇具趣味性,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可读性很强的好书。这本书给我们的启示之一是,要想真正读透一部经典,恐怕要穷毕生的精力才行。  在平常人眼里,中医是治疗慢性病的,或者说西医治标,中医治本。总觉得西医帮助渡过了急、危、重等诸道难关,然后让中医来收尾,让中医来调养。因此,说到底,中医只能用来治一些死不了的病。而在另一些人眼里,中医只是啼鸣的公鸡。你啼,天也亮;你不啼,天也亮。中医究竟是不是这么回事呢?就让《思考中医》来回答这个问题。

   文摘

   序言

《医道探微:生命节律与自然智慧的对话》 核心思想: 本书并非一本关于具体病症治疗或药方罗列的传统中医著作。它旨在深入探索中医理论背后的哲学思辨,特别是其如何看待“时间”这一宇宙根本要素,以及这种时间观如何渗透于对自然万物运行规律和生命体征活动的理解之中。作者试图搭建一座桥梁,连接古老的中医智慧与现代人对生命本质的追问,引导读者超越表面现象,体悟生命内在的秩序与和谐。 内容梗概: 《医道探微》以一种别具一格的视角,重塑我们对中医的认知。它不局限于“辨证论治”的术语,而是将目光投向了更宏大的哲学框架——时间。书中,作者层层剥茧,揭示了中医如何将时间视为理解生命活动、疾病发生与演变的基石。 第一部分:时间的织锦——宇宙的韵律与生命的节拍 宇宙时间观的演进: 从混沌初开的“气”的生成,到阴阳五行生克制化的循环,作者首先梳理了中国古代哲学中对时间的基本认知。这并非线性发展,而是螺旋上升、周而复始的动态过程。如同四季更迭,寒暑交替,宇宙万物无不遵循着某种内在的时间节律。 生命时间的双重奏: 在此基础上,本书详细阐述了中医如何将这种宇宙时间观映射到生命体。生命被看作是一个流动且不断变化的过程,具有其自身的时间属性。这种时间属性体现在: 生理节律: 从宏观的昼夜、四季,到微观的呼吸、心跳,再到细胞的新陈代谢,生命体的每一个层面都蕴含着精密的“生命时间”。书中将深入剖析“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自然规律如何影响人体健康,以及“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季节性养生原则。 病理演变: 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同样被置于时间的长河中考察。中医认为,疾病的发生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体内“时间”失序的结果。例如,邪气侵袭的时间、人体抵抗力的衰减时间、病邪由表入里或由里及表的时间,都直接影响着疾病的预后。 治愈时机: 治病亦需要“察其时”,适时而治,方能事半功倍。书中会探讨不同的疾病在不同时间段(如一天中的特定时刻、一年中的特定季节)可能出现的症状变化,以及针灸、用药等疗法的最佳施用时机,这充分体现了中医“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和对时间敏感度的极致追求。 第二部分:阴阳五行的时空交织——生命活动的密码 阴阳的昼夜与寒热: 阴阳是中医最核心的哲学概念,也与时间紧密相连。白天属阳,夜晚属阴;夏季属阳,冬季属阴。本书将细致解读阴阳在一天、一年中的动态平衡,以及这种平衡如何影响人体体温、精神状态、能量代谢等。当阴阳失衡,便可能出现“阳盛则热,阴盛则寒”等病理现象。 五行的季节与脏腑: 五行(木、火、土、金、水)不仅代表不同的物质属性,更蕴含着丰富的时令变化和脏腑功能。春生木,夏长火,长夏化土,秋收金,冬藏水。本书将深入剖析五行与四季、与人体脏腑(肝、心、脾、肺、肾)之间的对应关系,以及它们在时间维度上的相互影响。例如,肝气在春季升发,肾精在冬季封藏,这些都是生命内在时间规律的体现。 脏腑间的时序关联: 除了与外部时间的对应,脏腑之间也存在着微妙的时序联动。如同流水不腐,生生不息,中医认为脏腑功能运转也遵循着特定的“脏腑钟”。书中将探讨“子午流注”等学说,解释每个脏腑在一天中能量最充盛或最衰弱的时段,以及这如何影响疾病的发生和治疗。 第三部分:个体化的时间——生命的独特性与适应性 禀赋与年龄: 个体的生命时间并非完全相同。从出生那一刻起,每个人的先天禀赋(如同种子一样,有其先天的强弱)就决定了他生命历程的一个基础。年龄的增长,意味着生命力的逐渐衰退,体质的改变,这些都是时间赋予个体的印记。本书将探讨如何根据个体年龄和先天禀赋来调整养生和治疗方案。 生活方式的时差: 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方式日益多样化,甚至与自然节律产生“时差”。熬夜、不规律饮食、过度劳累等,都在扰乱着身体内在的生命时间。本书将分析这些“人为”的时间扰动对人体健康造成的长期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调理建议。 “天人合一”的实践: 最终,本书回归到中医“天人合一”的核心理念。理解生命时间,不仅仅是认识自然的节律,更是要将这种认知内化于自身,调整生活习惯,顺应自然,才能达到真正的健康和谐。这是一种超越时间束缚,与宇宙同频共振的生活智慧。 本书价值: 《医道探微》不提供速效的“灵丹妙药”,它提供的是一种思维方式,一种看待生命与自然的全新视角。对于渴望深入了解中医精髓,却又对其晦涩理论望而却步的读者,本书将是一次启迪。对于致力于追求身心健康,希望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们,本书将是一份宝贵的指南。它鼓励读者去倾听身体的节拍,去感受自然的韵律,最终在时间的长河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生命智慧与健康之道。 适用人群: 对中医养生、哲学思想感兴趣的读者。 希望深入理解中医理论的爱好者。 寻求健康生活方式,关注身心和谐的现代人。 对生命本质、自然规律有深度思考的探索者。 本书特色: 哲学导向: 以时间观为核心,将中医理论置于宏大的哲学框架下解读。 概念深入: 详细解析阴阳、五行与时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在生命活动中的体现。 理论与实践结合: 在阐述理论的同时,也提供了生活中的应用思路。 人文关怀: 强调个体生命的时间独特性,以及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语言通俗: 避免使用过多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力求以清晰易懂的语言传达深刻的哲学理念。 《医道探微》是一次关于时间、生命与自然的深度对话,它邀请您一同踏上这场智慧之旅,重新发现生命的奥秘与中医的博大精深。

用户评价

评分

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的认知被打开了一个新的维度,特别是关于“时间”的解读,简直是颠覆了我以往的很多固有观念。我们习惯于将时间视为线性的、不可逆的,但书中却用一种更加 cyclical(周期性)、更加 dynamic(动态)的视角来审视它,尤其是在与自然、与生命体征相结合的时候。我一直以来都觉得,中医的很多理论,比如二十四节气对于养生保健的指导意义,非常神奇,但又难以完全理解其背后的逻辑。这本书就像一座桥梁,它用一种现代的、哲学的语言,去解释了这些古老智慧的精髓。它让我意识到,人体的运作并非孤立的存在,而是与大自然的节律息息相关,顺应天时地利,才能达到身体的最佳状态。书中对于“脉象”的描述,也让我惊叹于古人的观察细致入微,能够从中捕捉到如此多的信息。我尝试着将书中的一些观念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比如在不同的节气调整饮食和作息,虽然只是细微的变化,但我却能明显感受到身体的反馈,有一种更加“对味”的感觉。这本书不是那种读完就能立刻掌握什么技能的书,它更多的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启迪,一种对生命奥秘的探索指引。

评分

这本书给我的感受非常独特,它不像一本教科书,也没有过于激烈的观点,更像是一位睿智的长者,用平和而深邃的语言,与你进行一场关于生命本质的对话。我特别欣赏作者在描述中医理论时,那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不是生硬地塞给你知识点,而是通过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案例,一段段充满诗意的描绘,让你在不知不觉中,领悟到其中的精妙。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辨证论治”的阐释,它让我理解到,中医的智慧并非一成不变的公式,而是需要根据个体的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因人而异。这种“同病异治”的理念,在现代医学中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可见中医的超前性。书中对“情志”与“疾病”之间关系的探讨,也让我深有体会,很多时候,我们忽视了情绪对身体的巨大影响。它鼓励我们关注内心的声音,与自己的情绪和谐相处,这对于现代社会压力巨大的人们来说,无疑是一剂良药。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健康”的定义,它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更是一种身心和谐、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状态。

评分

坦白说,我买这本书的初衷,更多的是出于对“中医”这个传统文化符号的好奇,但阅读之后,我发现它远不止于此。作者并没有局限于中医的某个特定领域,而是将它置于一个更广阔的时空背景下进行解读,这让我耳目一新。我尤其欣赏作者在阐述“望闻问切”这些诊断方法时,那种细腻入微的观察力,以及由此推断出的深刻洞见。它让我看到了中医的科学性,以及古人是如何通过对细微之处的关注,来洞察事物本质的。书中对于“疾病的发生”与“健康的维系”之间的关系,也有着非常精辟的论述,它让我明白,健康并非是静止的状态,而是一个动态的平衡过程。我试着将书中的一些观点,与我自己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发现有很多契合之处。比如,书中提到的一些与“寒湿”、“内热”相关的说法,与我日常生活中对身体感受的描述非常相似。这本书并非要让你立刻成为中医专家,它更多的是提供一种新的视角,一种看待生命和疾病的方式。它让我开始更加关注身体发出的信号,更加珍视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这对我来说,是一次非常宝贵的精神洗礼。

评分

这本书我断断续续读了快一个月了,每次翻开它,都像是开启了一场奇妙的思维探索之旅。我并不是一个专业的中医从业者,但我一直对传统文化和哲学有着浓厚的兴趣,而这本书恰恰在这两个方面都给了我极大的启发。它并没有直接灌输生涩的中医理论,而是通过一种更加宏观、更加哲学化的视角,去探讨生命、自然与时间之间的内在联系。作者的文字功底深厚,常常能用非常生动形象的比喻,将一些抽象的概念具象化,让我这样的门外汉也能体会到其中的精妙。尤其是一些关于“气”、“阴阳”、“五行”的阐释,不再是简单的概念堆砌,而是融入了对宇宙运行规律、人体节律的深刻洞察。我常常在阅读的过程中,会不自觉地停下来,去反思自己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习惯和感受,比如作息、饮食、情绪的波动,似乎都能在书中找到某种潜在的解释。这种“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阅读体验,是我在其他很多科普类书籍中都未曾感受到的。它让我对“治未病”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不仅仅是预防疾病,更是从根本上调整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式,从而达到一种长久的健康状态。

评分

我是一个对生活细节比较敏感的人,这本书的内容恰好触动了我内心深处对“根源”的追寻。我一直觉得,很多现代生活方式,虽然带来了便利,但也让我们与自然的连接越来越弱,很多身体上的不适,可能就是这种疏离的信号。作者在书中将中医的理论,与对自然规律的观察巧妙地结合起来,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加整体化、更加宏观的生命图景。我特别着迷于书中对于“天人合一”的解读,它不再是一个空泛的哲学口号,而是通过对四季变化、昼夜更替的细致描写,让我感受到人与自然的紧密联系。这本书让我对“养生”有了更深的理解,它并非是某种刻意的行为,而是一种顺应自然、融入生活的方式。我试着在日常生活中,去留意月亮的盈亏、空气湿度的变化,虽然只是微不足道的改变,但却让我感觉与周围的环境更加亲近。它让我意识到,很多身体的“小毛病”,可能正是身体在向我们传递某种信号,而中医正是通过解读这些信号,来帮助我们恢复平衡。这本书让我从一个更加“慢”的视角去理解生命,去感受时间的流转,去拥抱自然的馈赠。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