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緒論
1.1 城鎮汙水的組成與排水體製
1.1.1 城鎮汙水的組成
1.1.2 城鎮排水體製
1.2 城鎮汙水綜閤利用相關水質指標
1.2.1 城鎮汙水的物理指標
1.2.2 城鎮汙水的化學指標
1.2.3 城鎮汙水的生物指標
1.3 水資源狀況與汙水資源綜閤利用
1.3.1 水資源狀況及其特徵
1.3.2 水資源危機及解決對策
1.3.3 城鎮汙水水質特徵
1.4 城鎮汙水資源綜閤利用發展狀況及前景
1.4.1 城鎮汙水資源綜閤利用的意義
1.4.2 國外城鎮汙水資源綜閤利用發展狀況
1.4.3 **城鎮汙水資源綜閤利用狀況
1.5 城鎮汙水綜閤利用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1.5.1 城鎮汙水綜閤利用主要問題
1.5.2 城鎮汙水綜閤利用的主要對策
1.5.3 我國城鎮排水係統的改進措施
參考文獻
第2章 城鎮汙水汙染物去除與資源迴收利用
2.1 城鎮汙水有機汙染物去除技術
2.1.1 有機汙染物的生物處理原理
2.1.2 活性汙泥法
2.1.3 生物膜法
2.2 城鎮汙水脫氮處理技術
2.2.1 生物脫氮機理
2.2.2 生物脫氮處理工藝
2.2.3 生物脫氮處理工藝主要影響因素
2.3 城鎮汙水除磷技術
2.3.1 化學除磷技術
2.3.2 生物除磷技術
2.4 城鎮汙水懸浮物與濁度去除技術
2.4.1 混凝處理技術
2.4.2 過濾處理技術
2.5 城鎮汙水消毒處理技術
2.5.1 消毒原理
2.5.2 化學氧化劑消毒
2.5.3 光電技術消毒
2.5.4 協同消毒
2.6 城鎮汙水生物處理新技術
2.6.1 膜生物反應器(MBR)工藝
2.6.2 腐殖活性汙泥技術
2.6.3 新型汙泥減量技術
2.7 汙水中的資源迴收利用技術
2.7.1 金屬離子的迴收
2.7.2 酸堿物質的迴收
2.7.3 油類物質的迴收
2.7.4 有機原料的迴收
這本書的排版設計,坦白講,非常不“商業”,更像是某所知名大學齣版社齣版的嚴肅學術專著。字體選擇偏小,頁邊距也比較窄,給人一種內容至上的感覺,完全不擔心讀者是否“看得舒服”,隻在乎信息是否“傳遞準確”。我特彆欣賞其中對“非常規”處理技術探討的深度。例如,關於微藻反應器在汙水處理中的應用,以及如何利用其生物質生産生物燃料,書中不僅描述瞭機理,還涉及到瞭光照強度、營養鹽配比等操作層麵的細節。這錶明作者對前沿技術的研究是深入到實驗颱層麵的,而不是停留在概念炒作。我感覺作者寫這本書時,仿佛是在對自己的學生或同行進行一次最詳盡的知識傳授,語氣裏沒有絲毫的保留和客套。對於行業新晉人員來說,這本書無疑提供瞭紮實的知識基礎,但對於希望快速瞭解行業動態的讀者來說,可能需要極大的耐心去篩選和提取有價值的信息點。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嗯,說實話,挺樸素的,那種帶著點老派工業風的質感,一下子就把你拉迴到瞭一個感覺有點嚴肅、專業討論的領域。我本來是想找點關於城市綠化和生態修復的輕鬆讀物,結果翻開這本書,立刻被那些密密麻麻的圖錶和專業術語鎮住瞭。裏麵詳細論述瞭汙水處理的各個環節,從初沉池到深度處理,每一步的化學反應和工程原理都掰開瞭揉碎瞭解釋。我尤其注意到它對“資源化”這個概念的執著,它不把汙水僅僅看作需要處理的汙染物,而是視為一種可以迴收利用的寶貴資源。書裏還穿插瞭一些案例分析,比如某個城市如何利用處理後的中水進行工業冷卻或者景觀補水,這些實際應用的描述,雖然技術性很強,但確實讓人看到瞭理論如何落地生根,體現瞭作者深厚的實踐經驗。不過,對於我這種非專業人士來說,理解那些復雜的生化指標和膜分離技術,真得時不時停下來,查閱一下背景知識,閱讀體驗就像是在攀登一座技術高峰,每一步都需要集中所有注意力。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的深度和嚴謹性,它不是一本讓你快速瀏覽的快餐讀物,而是需要你坐下來,帶著筆記去啃的硬骨頭。
評分拿到這本書的時候,我的第一感覺是,這絕對是教科書級彆的參考資料。它摒脫瞭那些花哨的敘事手法,直奔主題,用一種近乎冷峻的科學態度來審視城市水係統的問題。我印象最深的是其中關於汙泥資源化的章節,作者似乎傾注瞭大量的筆墨來探討如何將這些副産品轉化為能源或者建材,而不是簡單地填埋或焚燒。書中列舉瞭多種熱解、厭氧消化和乾化的工藝流程,配有大量的流程圖和數據對比,清晰地展示瞭不同方法的優缺點和經濟性評估。那種對細節的偏執,讓人不得不佩服作者在這一領域的積纍。我本來以為會看到一些關於政策解讀或者宏觀管理的討論,但這本書似乎更聚焦於“技物”層麵,是如何通過工程手段實現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統一。對於那些在設計院或者環保企業工作的工程師們來說,這本書無疑是一本案頭的“寶典”,隨時可以查閱最新的技術標準和參數設定。對我個人而言,它讓我對“基礎設施”這個詞有瞭更深一層的理解——原來我們習以為常的城市管網背後,隱藏著如此精妙復雜的科學與工程。
評分閱讀這本關於水處理技術的書,我感受最深的是一種強烈的“責任感”。它不是在推銷什麼神奇的靈丹妙藥,而是非常務實地擺齣瞭當前城市水環境管理麵臨的巨大挑戰,以及實現資源化利用的工程難度。書中多次提到,技術可行性隻是第一步,真正難的是如何在大規模、高負荷的城市運營環境中保持長期穩定和經濟效益。作者在討論投資迴報周期和運營維護成本時,措辭非常審慎,沒有誇大任何技術的“綠色”潛力,而是用實際的財務模型來衡量每一種方案的落地性。這種腳踏實地的分析,讓人對“環境工程”這個領域肅然起敬。它讓我意識到,保護環境遠不止是喊口號或者簡單地增加投入,它需要的是對每一個流程、每一個參數都進行精密的計算和管理。這本書給我的最大啓發是,真正的可持續發展,最終還是要落實到每一個紮實的工程細節上,容不得半點馬虎。
評分說實話,這本書的閱讀體驗有點像是在進行一場漫長的馬拉鬆。它的文字密度非常高,每一個段落似乎都壓縮瞭大量信息。我嘗試著在通勤路上讀,很快就發現這根本行不通,因為稍微走神一下,你就會錯過關鍵的邏輯鏈條,導緻後麵的內容完全無法銜接。我隻好把它搬到瞭傢裏安靜的書房裏,泡上一大杯咖啡,強迫自己進入一種高度集中的狀態。最吸引我的是作者對於“係統集成”的論述。他沒有孤立地看待汙水處理廠,而是將其置於整個城市的水循環和能源網絡中去考量,提齣瞭很多跨學科的解決方案,比如如何將熱電聯産的概念引入到汙水處理廠的能源平衡中。這種跳齣傳統思維框架的視角,是這本書最大的亮點。它提供瞭一種宏觀的、前瞻性的思考模式,即如何讓“廢物”成為未來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驅動力之一。雖然閱讀過程略顯枯燥,但每當理解一個復雜的係統整閤後,那種豁然開朗的感覺,還是非常令人滿足的。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