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行,北京人,字亦安,号月恒。二零零一年出家于成都文殊院,二零零二年就读于空林佛学院,二零零三年圆具于成都石经寺,二零零五年就读于中国佛学院,毕业后留校工作至今,已出版著作有《走近佛教》。
自序
第一篇 立命之学
第二篇 改过之法
一 有必要改过吗
二 改过需要哪些条件
三 有哪些可行的改过方法
四 改过后的效果,如何验证呢
第三篇 积善之方
一 积善能带来些什么呢
二 你真的能分辨哪些属于善吗
三 应如何去行善
第四篇 谦德之效
附录 印光大师《了凡四训》铸板流通序
这本《可为(广行释讲了凡四训)》读起来,给我的感觉就像是走进了一座历史悠久的私塾,空气中弥漫着墨香和岁月的沉淀。它不是那种快餐式的成功学读物,而是沉甸甸的,需要你静下心来,一字一句地去品味和咀嚼。作者的笔触细腻,对于古代思想的阐述,既保留了原文的古朴与精髓,又加入了现代人易于理解的释义,使得那些看似遥不可及的古训,重新焕发出了生命力。我尤其欣赏它在讲解“了凡四训”的过程中,所展现出的那种循循善诱的态度,仿佛一位饱经风霜的长者,在你耳边轻声诉说着人生的智慧与修行的关键。它不强迫你接受任何教条,而是提供了一个思考的框架,引导你去反观自身,审视自己的言行举止。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对“立命”和“改过”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不再是空泛的概念,而是落到了实处的行动指南。这书的价值,就在于它提供了一种慢下来的生活哲学,提醒我们在喧嚣的时代里,别忘了滋养自己的内心。
评分说实话,一开始我对这类“训诫”类的书籍是抱有一点保留态度的,总觉得它们离现代生活太远。然而,《可为(广行释讲了凡四训)》彻底颠覆了我的看法。它成功地搭建起了一座古今对话的桥梁。作者的叙事方式非常流畅自然,他似乎很懂得如何将枯燥的哲理融入到引人入胜的故事中去。我特别喜欢它探讨“命运”的部分,没有陷入宿命论的窠臼,而是强调了主观能动性的力量。读到一些关于积德行善的论述时,我深有感触,那份对因果报应的敬畏,在如今这个快速迭代的社会中,显得尤为珍贵和必要。这本书的装帧设计也很有品味,拿在手里沉甸甸的,让人有种庄重感,也更愿意花时间去珍视其中的每一页文字。它不是一本可以随便翻阅的书,而是需要被“对待”的书。
评分翻开这本书,我立刻被它那种严谨又不失温度的文风所吸引。它不像市面上那些励志书籍那样,用夸张的辞藻堆砌出虚幻的希望,而是脚踏实地,从古人的经验和教诲中提炼出具有普适性的道理。我个人对历史文化类的书籍有偏爱,而这本书在对“广行”这个概念的阐释上,做得尤为出色。它没有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结合了大量的实际案例和生活场景,去说明“行”的重要性。读着读着,我常常会停下来,思考自己平日里那些“不行”的借口,是如何一步步将我引向平庸的。这本书的结构安排也非常巧妙,它像是一部精心编排的课程,层层递进,让人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对自身心性的梳理和校准。书中的注释部分,更是堪称一绝,既展现了作者深厚的学养,又避免了生硬的学术腔调,让普通读者也能轻松领会其中的深意。
评分这份阅读心得,我希望能用一种更内敛的方式来表达。这本书的文字,如同清晨薄雾中那颗晶莹的露珠,看似微小,却映照出整个世界的轮廓。它没有宏大的口号,却在字里行间流淌着一种安稳而坚定的力量。我感受到作者对于传统文化的那份近乎虔诚的尊重,但他的解读又极其克制和理性,避免了过度神化古代圣贤。书中关于“心性修持”的论述,层次分明,从最基础的戒除恶念,到更高阶的培养德行,都给予了清晰的路径指引。我尤其欣赏它对于“知行合一”的诠释,它强调了知识必须转化为实践,否则一切空谈。读罢全书,我没有感到被知识的重量压垮,反而有一种如释重负的轻松感,仿佛卸下了不必要的精神负担,找到了一个更清晰的方向标。这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并在不同人生阶段都能获得新启发的宝典。
评分这本书的阅读体验,简直是一次精神上的“深度清洁”。我是一个做事容易拖延,且时常被外界干扰的人,总觉得自己“有所为而不能为”。阅读《可为(广行释讲了凡四训)》的过程,就像是有人拿着一把细致的刷子,一点点清除我心中那些杂念和不实的念头。它对“定力”的剖析极其到位,深入到潜意识层面,让人明白心猿意马是如何消耗我们有限的精力。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其中关于“慎独”的解读,它不再是高高在上的道德要求,而是变成了一种自我监督的实用技巧。我开始尝试将书中的一些方法运用到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比如在做决定前进行“三思”,或者在情绪波动时暂时抽离出来审视自己。这些看似微小的改变,却带来了实质性的积极影响。这是一本真正能让人“动起来”的书,不是身体上的奔波,而是心灵上的校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