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神对话 著 志书籍 心灵与修养 外国文学小说

与神对话 著 志书籍 心灵与修养 外国文学小说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尼尔唐纳德沃尔什 著
图书标签:
  • 与神对话
  • 心灵成长
  • 修养
  • 外国文学
  • 小说
  • 哲学
  • 宗教
  • 灵性
  • 自我提升
  • 励志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聚德实达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江西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10071976
商品编码:27121597127
包装:精装
丛书名: 与神对话
外文名称:与神对话

具体描述

商品参数

书    名:与神对话 

作    者:[美]尼尔唐纳德沃尔什 著,李继宏 译

I S B N :9787210071976

出 版 社:江西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年5月第1版

印刷时间:2015年5月第1次印刷

字    数:220千字

页    数:288页

开    本:32开

包    装:平装

重    量:458克

定   价:48.00元

译者

李继宏

1980年,李继宏出生于广东揭阳县。他从小酷爱阅读,初中即读懂《周易集解》。成年后为研究西方文化,。1999年,进入中山大学主攻社会学专业。

2003年李继宏进入《东方早报》做文化记者。同年,他成为全球12个正式得到瑞典外交部邀请的记者之一,参加诺贝尔周的活动,接触到当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约翰库切,并读了他的《青春》,开始对外国文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2005年,李继宏完成了他的译作《维纳斯的诞生》。这本书出版后,很多读者来信表示,这本书是他们看过容易读的翻译小说。

2006年,第二本译作《追风筝的人》出版。一些读者写信给李继宏说,他们本来不看翻译文学,但李继宏的译著让他们对外国作品产生了兴趣。这些读者来信促使他思考,翻译技巧对于阅读体验的意义。

2007年,李继宏辞去工作成为“全职翻译”,开始积累、做文化研究。

2009年,他将《与神对话》引进中国。高妙的哲学思想,因流畅优美的译文不再难读。

到2011年,他已在大陆和台湾出版译著16种,包括《灿烂千阳》《公共人的衰落》《穷查理宝典》。同年,世界名著重译计划启动。

时至今日,“李继宏译世界名著”已有5个品种问世,分别为《小王子》《老人与海》《了不起的盖茨比》《动物农场》《瓦尔登湖》,并已成为畅销的版本。

2013年8月31日,电影《了不起的盖茨比》在中国首映,李继宏与导演巴兹·鲁曼对谈文学与电影。李继宏翻译的《了不起的盖茨比》受到导演大力推荐。

2014年4月,作为伯明翰大学莎士比亚研究所访问学者赴英国交流。


因文学翻译和创作领域的成绩杰出,《纽约时报》、《纽约客》、《BeijingReview(北京周报)》、新华社、《中国日报》、《北京青年周刊》、《南都周刊》、《华西都市报》、《半岛都市报》、上海电视台外语频道、浙江卫视等数百家国内外媒体曾报道过他的事迹。

“李继宏译世界名著”还将出版《傲慢与偏见》《月亮与六便士》《简爱》等近20部作品。李继宏将通过他的译文和读者朋友分享名著的魅力。


《与神对话》并非一本传统意义上的小说,它更像是一次深刻而引人入胜的灵性对话,由尼尔·唐纳德·沃尔什(Neale Donald Walsch)记录整理。这本书以一种近乎奇迹的方式,呈现了作者与“神”的直接交流,探讨了宇宙、生命、爱、恐惧、死亡、人性以及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扮演的角色等一系列宏大而又贴近个体生命的核心议题。 本书的开端,源于作者本人一次深切的生命低谷。在经历了失业、离婚、健康问题以及无家可归的困境后,沃尔什陷入了绝望和愤怒之中,他对着上天发出了充满质问和挑战的呐喊。然而,令他震惊的是,他开始收到“神”的回应。这些回应并非是预设的哲学论断,而是以一种直接、清晰、充满智慧和慈悲的方式,解答了他内心深处的疑惑。 《与神对话》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并非一本说教式的书籍,而是以问答的形式展开。作者以他作为普通人的视角,提出了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曾经思考过的问题,比如: “神”是什么? 许多宗教和哲学对神有着不同的定义,但《与神对话》中的“神”超越了这些界限,它被描绘成一种无所不在的、充满爱的、创造一切的终极意识。它不是一个高高在上、审判人间的个体,而是弥漫于万物之中,是所有存在的源头。 人生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这本书挑战了许多人对人生意义的传统理解。它认为,人生并非是为了完成某个特定的任务,也不是为了赎罪或得救,而是为了体验、学习、成长,并最终认识到自己与“神”本为一体。每一次经历,无论好坏,都是灵魂成长的机会。 为什么世界上存在痛苦和邪恶? 这是一个最令人费解的问题之一。《与神对话》并没有回避它,而是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来解读。它认为,痛苦和邪恶并非是“神”的创造,而是由于生命选择的自由以及我们对“二元对立”的认知而产生。恐惧是痛苦的根源,而爱则是克服恐惧、实现圆满的钥匙。 我们与“神”的关系是怎样的? 书中强调,“神”并非与我们分离,而是我们自身的一部分。我们每个人都是“神”的化身,拥有着无限的潜力和创造力。我们与“神”的疏离,源于我们对自身真正本质的遗忘。 关于爱、关系和宽恕。 《与神对话》深刻地探讨了爱的本质。它指出,爱不是一种情感,而是一种存在的状态,是一种选择。它强调了无条件的爱,以及宽恕的重要性,认为宽恕是释放自己和他人痛苦的关键。 关于死亡和来世。 书中提供了关于死亡的崭新视角,将其视为生命的自然过渡,而非终结。它暗示着,死亡之后,我们的意识会以不同的形式继续存在,继续着灵魂的旅程。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十分独特,它没有使用晦涩难懂的哲学术语,而是以一种平实、直白,甚至有些口语化的方式,将深奥的灵性智慧传达给读者。这种直接的沟通方式,使得那些曾经被宗教教条或哲学思辨所困扰的人们,能够以一种轻松、开放的态度来接受这些全新的观念。 《与神对话》不仅仅是一本书,它更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内心深处的渴望和困惑。它鼓励我们质疑一切既定的观念,去探索属于自己的真理。它不是要我们去信仰某个特定的教义,而是要我们去体验、去感受、去成为。 读这本书的过程,往往伴随着一种“顿悟”般的体验。它能够颠覆我们固有的思维模式,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很多读者反映,在阅读过程中,他们会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平静、喜悦和力量。这本书引导人们认识到,我们拥有选择的力量,我们是自己生命的主宰,而我们内心深处的力量,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 《与神对话》的魅力在于它的普适性。无论你的宗教信仰如何,无论你的人生经历如何,这本书都能够触及你内心最柔软的部分,并为你提供启迪。它帮助我们理解,为什么我们会遭受痛苦,为什么我们会犯错,以及如何才能真正地活出自己生命的精彩。 这本书的核心信息之一是,“神”渴望我们认识到我们自身的神性,并以一种充满爱和喜悦的方式去生活。它强调,我们并不孤单,我们永远被爱着,我们拥有创造美好未来的能力。 总而言之,《与神对话》是一次意义深远的灵性旅程。它挑战了我们对生命、宇宙以及自身的认知,并以一种充满智慧和慈悲的方式,引导我们走向更广阔的意识境界。它提醒我们,生命的真正意义在于体验,在于成长,在于认识到我们与一切万物的连接。它是一本能够改变人生的书,一本值得反复阅读、深思的书。它鼓励我们拥抱爱,放下恐惧,并以全新的视角来迎接生命的每一次挑战与机遇。

用户评价

评分

(评价四) 这本书带给我的冲击力,更多地体现在对“惯性思维”的瓦解上。我发现自己长期以来对很多“理所当然”的事情深信不疑,而这本书却像一把手术刀,精准地切开了那些被社会约定俗成所包裹的观念外壳。作者的笔触极其冷静,仿佛站在宇宙的边缘观察着人类文明的喧嚣与挣扎,这种宏大的视角,让人瞬间放下了许多鸡毛蒜皮的烦恼。它不承诺幸福,也不描绘天堂,它只是冷静地陈述了“我们是谁”以及“我们如何与这个世界共存”的复杂性。书中的某些对话,我甚至会反复阅读好几遍,因为我感觉每次重读,都会有新的层次被揭开。它更像是一部深刻的心理学著作与一部充满诗意的散文的完美结合体。我推荐给那些正在经历人生重大转折、需要一个强大内在支撑来重新定位自己的人。它不会给你廉价的安慰,但会给你强大的精神武器。

评分

(评价一) 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把握得极其巧妙,作者似乎深谙如何在一波又一波的情感浪潮中,不动声色地引导读者进入一个全新的哲学维度。我读完第一部分时,感觉自己像是被强行拉出了日常生活的泥淖,站在一个高高的瞭望塔上,俯瞰着自己过去那些纠结与执念。它不是那种一味说教的“心灵鸡汤”,反而更像是一场极其坦诚的、几乎可以说是残忍的自我审视。语言的运用上,尤其是在构建对话场景时,那种张弛有度的留白处理,让人不得不自己去填补那些未尽之言,也正是这些“空白”构成了全书最引人深思的部分。书中对“真理”的探讨,没有给出任何标准答案,而是像一个高明的引导者,只是轻轻拨动了一下你内心深处的琴弦,剩下的和弦需要你自己去完成。我尤其欣赏它对人类有限认知边界的探讨,那种既谦卑又充满探索欲的态度,让我在合上书页后,依旧能感受到一种思维被彻底激活的兴奋感。读完后,我发现自己对一些长期困扰我的生活选择,突然有了一种抽离的、近乎超然的视角。这绝不是一本可以囫囵吞枣的书,它需要你全身心的投入,甚至需要你愿意暂时放下自己已经建立的一切认知框架,去接受一种完全不同的声音。

评分

(评价三) 作为一个长期接触西方文学作品的读者,我必须说,这本书在结构上采取了一种非常大胆的“非线性叙事”手法,它像一条蜿蜒流淌的河流,时而平静舒缓,时而又突然涌起湍急的暗流。这种处理方式极大地考验了读者的耐心和理解力,但回报也是巨大的。它迫使读者必须主动参与到文本的构建中去,去梳理那些看似散乱的碎片,从而拼凑出一个完整的精神图景。我特别喜欢书中对“限制”与“自由”之间辩证关系的阐述,它没有简单地将两者对立起来,而是揭示了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甚至相互转化的微妙机制。这种深层次的洞察力,在同类题材的书籍中是极为罕见的。这本书的魅力,恰恰在于它的“晦涩”——那种需要反复咀嚼才能品出其中韵味的文字,才更显出其价值所在。我甚至会情不自禁地在阅读过程中,停下来,对照着自己的人生经历去反思那些观点,这种强烈的互动感,让阅读体验远超一般的消遣。

评分

(评价五) 从纯粹的文学欣赏角度来看,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充满了古典的韵味和现代的锐利感,形成了一种非常独特的张力。作者似乎非常擅长使用隐喻和象征,使得抽象的概念得以具象化,让读者得以触摸到那些原本不可捉摸的形而上学的讨论。我特别注意到了书中对“时间流逝”这一主题的处理,它没有采用传统文学中那种伤感的基调,反而赋予了时间一种近乎永恒的、循环往复的特性,这极大地拓宽了我对生命长度的理解。阅读过程中,我一直在思考,作者是如何在不引入任何虚构人物或情节的情况下,构建出如此引人入胜的“思想剧场”的。这完全依赖于思想本身的强大力量和作者精湛的表达技巧。这本书更像是一次深刻的思维训练,它要求读者调动所有的智力资源去跟上作者的思辨步伐。对于那些厌倦了平铺直叙、渴望在文字中寻觅到真正挑战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绝对是不可多得的珍品。

评分

(评价二) 这本书的翻译功力着实令人赞叹,它成功地跨越了文化和语言的鸿沟,将原著中那种略带古朴却又直指人心的思想精髓完美地呈现在我们面前。我很少读到这样一种“有重量感”的文本,每一个句子似乎都经过了细致的打磨,不是那种华丽的辞藻堆砌,而是充满了坚实的思想内核。特别是书中关于“存在”与“时间”的那些片段,虽然涉及的议题宏大,但作者总能用极其生活化、甚至略带幽默的笔触将其阐释清楚,避免了哲学作品常见的晦涩难懂。我注意到,它并没有刻意去迎合当代读者的阅读习惯,反而坚持了一种更内敛、更注重内在逻辑的推进方式。这使得阅读过程本身,就变成了一种沉静的冥想。我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作者在文字背后所投入的巨大心力,以及他对人类精神困境的深刻同情。对于那些寻求内心平静,却又不愿意陷入简单化解决方案的人来说,这本书简直是一盏指路明灯。它不提供捷径,而是教你如何更好地去走那条崎岖却真实的道路。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