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18年版) | ||
| 定价 | 26.00 | |
| 出版社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
| 版次 | 2018年修订版 | |
| 出版时间 | 2018年04月 | |
| 开本 | 16 | |
| 作者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编写组 | |
| 装帧 | 平装 | |
| 页数 | 0 | |
| 字数 | 0 | |
| ISBN编码 | 9787040494839 | |
《中国近代史纲要》(2018年修订版)是中宣部、教育部组织专家学者修订编写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统一使用教材。
2018新版中国近代史纲要
这本书拿到手,第一感觉就是厚实,封面设计挺简洁的,符合教材的风格。翻开目录,章节的划分倒是挺清晰的,从鸦片战争一直讲到改革开放,时间跨度很大,内容肯定相当丰富。我之前对中国近现代史有些零散的了解,但总觉得不成体系,这次拿到这本教材,希望能系统地梳理一下这段历史。尤其对辛亥革命、五四运动这些关键节点,希望能有更深入的解读,理解它们在中国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和影响。教材中提到马克思主义理论,这部分内容我之前接触不多,但作为大学公共课的重点教材,肯定是要认真学习的。希望能通过这本书,不仅仅是了解历史事件,更能理解其背后的思想根源和理论支撑,提升理论素养。拿到书还没来得及深入阅读,但初步看下来,感觉内容应该比较扎实,篇幅也足够应对课程需求。期待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它能成为我理解中国近现代史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得力助手。
评分拿到这本《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教材,首先给我的印象是它是一本非常“硬核”的学习工具书。厚重、内容密集,感觉每一页都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理论分析。虽然还没来得及逐字逐句地研读,但随意翻阅几章,就能感受到其内容的严谨和学术性。教材开篇的引言部分,就点出了中国近现代史的宏大叙事背景,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如何成为理解这段历史的“金钥匙”。这一点我觉得非常重要,因为历史不只是事件的堆砌,更是思想的演变和理论的实践。我希望这本书能帮助我建立起一个清晰的历史脉络,理解不同历史时期中国社会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各种思潮和政治力量的博弈。更重要的是,我期待它能用马克思主义的视角,去解析这些历史现象,比如,它如何解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如何分析革命力量的壮大和统一战线的建立,以及如何论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评分坦白说,拿到这本《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时候,我并没有抱太高的期望,毕竟是教材,通常比较枯燥。然而,翻开来,它的内容深度和广度还是让我有些意外。封面设计虽然朴实,但“大学优选公共课教程”的字样,说明它在这类课程中的地位。我一直对中国近现代史的“为什么”和“怎么会”感到好奇,而这本书似乎试图从更宏观、更具理论深度的角度来解答这些问题。我尤其想了解书中是如何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概念在近现代史发展中的演变和确立的。它是否会深入分析不同历史时期,中国社会主要的内部矛盾和外部压力,以及这些因素如何共同塑造了历史走向?另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引入,我希望不是简单的概念堆砌,而是能真正地与中国近现代史的史实紧密结合,提供一种分析工具,让我能够理解历史事件的深层动因和规律。这本书的篇幅相当可观,这意味着它能够提供相当详尽的论述,我期待它能够成为我理解这段历史的“钥匙”,帮助我构建起一个完整、深刻的认知体系。
评分说实话,一开始是被“2018新版”这个字样吸引的。总觉得新版的教材在内容和视角上会有更新,更能反映当前学术研究的成果。翻阅过程中,我注意到一些章节的表述方式和侧重点似乎与我之前接触过的版本有所不同,这让我感到好奇。特别是关于一些历史事件的评价,感觉更加 nuanced,不再是简单的非黑即白。这本书强调“马克思主义理论重点教材”,这对我来说是个挑战,但也是一个机会。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种清晰、系统的方式来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如何应用于分析中国近现代史的进程。例如,它是否能帮助我理解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能够领导中国人民取得革命胜利?它在分析社会主要矛盾、阶级关系、革命道路选择等方面,是否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框架?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对一些经典理论进行深入浅出的阐释,并结合具体的历史事件进行详细的案例分析,这样学习起来会更加生动和有效。
评分这本教材拿到手,一股浓厚的学术气息扑面而来,让我感觉它更像是一本严肃的研究著作,而非仅仅是应付考试的通俗读物。封面上“马克思主义理论重点教材”几个字,就预示着这本书的深度和理论性。我对中国近现代史本身很感兴趣,但之前总觉得有些碎片化的认知,这本书的出现,希望能填补这些空白。我特别关注书中对于重大历史事件的“纲要”性阐述,比如,它如何梳理清朝晚期到新中国成立这段波澜壮阔的历程,各个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什么,关键转折点在哪里?更吸引我的是,教材中融入了大量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我希望这本书能帮助我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阶级分析方法等,是如何被用来解读中国近现代史的。比如,它是否能够解释资产阶级革命在中国为何屡遭挫折,中国共产党选择的道路又为何能成功?期待书中能提供清晰的逻辑链条和丰富的史料支撑,让我能够真正掌握运用理论分析历史的能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