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戒烟的秘密!戒烟像开锁一样轻松!20年畅销全球!95%的成功率!1000万人永远告别烟瘾!
继畅销书《这书能让你戒烟》大获成功之后,亚伦·卡尔又推出了戒烟力作,为烟民彻底挣脱烟瘾的陷阱带来了希望和动力。
戒烟究竟需要多长时间?1个月、1年,还是10年呢?不,只需要你读完这本书的时间!是的,我没有开玩笑!你为什么觉得戒烟如此之难呢?是你的心欺骗了你。 作者亚伦·卡尔是一个有着30多年烟龄的“老烟枪”,一天要抽100支烟,声称没有人比他烟瘾还大。在一次催眠治疗后,他忽然领悟了戒烟的秘密,从此成功戒烟。让他拨开你心头的重重迷雾,看清戒烟的真相:
吸烟不是习惯!
吸烟既不能缓解压力,也不能助你集中注意力!
吸烟让你感到不安和空虚!
戒烟时身体没有痛苦!
戒烟根本不需要意志力!
戒烟的大难题就是心理恐惧!
如果你还没有戒烟的打算,可以边抽边读,不知不觉中你将消除吸烟的欲望。
如果你已经戒烟多年,却还是按捺不住那偶尔涌出的“再来一根”的渴望,将彻底解除你心中最后的疑惑。
别犹豫。开始吧!
莎拉·韦曼,是一位事业有成的会计师,也是一个重度上瘾的老烟枪。长达33年的烟龄,每天100支烟,日益恶化的健康状况,使他几乎陷入绝望。1983年,他终于发现了“轻松戒烟法”,告别了烟瘾。从此,他立誓为这个世界解决吸烟问题。二十多年以来,他通过自己的书籍和戒烟诊所,让全球1000万人成功摆脱了烟瘾的控制!
“与众不同的方法,难以置信的成功!”
——《独立报》
“让亚伦·卡尔帮你摆脱痛苦的今天。”
——《星期日泰晤士报》
“我19年烟龄,尝试过各种戒烟方法,越戒抽得越凶,直到遇见这本书。现在我已经戒烟5个月,从没想过戒烟会这么轻松,而且这辈子我也不会再抽烟了。这种自由的感觉没有戒烟的人根本体会不到。”
——史密斯·J
第1部分 在那神奇的一刻我戒掉了烟瘾
第1章 我陶醉在“仙境”里
第2章 我终于从“尼古丁监狱”逃了出来
第2部分 戒烟没有这么难
第3章 你为什么要吸烟
第4章 戒烟的第一步--敞开心灵
第5章 为什么有人屡屡戒不了烟
第6章 为什么我不会再次上瘾
第7章 人体这台机器不需要尼古丁
第8章 尼古丁是怎么打开人体机器的缺口的
第9章 揭开吸烟的真相
第10章 吸烟上瘾的陷阱
第3部分 做好戒烟的精神准备了吗
第11章 怎样在余生做个快乐的非烟民
第12章 怀着愉快的心境戒烟
第13章 但我真的喜欢吸烟
第14章 吸烟到底是习惯还是上瘾
第15章 别再为戒烟找借口
第16章 我真希望自己是个非烟民
第17章 来自前烟民的启示
第18章 烟民都有“精神分裂症”
第4部分 让那些痛苦的戒烟经历见鬼去吧
第19章 要爱还是要吸烟
第20章 轻度烟民的危害猛于虎
第21章 减量戒烟法能有效戒烟吗
第22章 如何才能不吸烟而集中注意力
第23章 尼古丁替代品可以戒烟吗
第24章 吸烟有助于减肥吗
第25章 吸烟有利于社交吗
第26章 要远离社交场合才能戒烟吗
第27章 休克疗法对戒烟有效吗
第28章 那些可怕的戒断反应
第29章 “5天症状”和“3星期症状”
第30章 戒烟后我还能享受人生吗
第31章 对吸烟的渴望何时才会消失
第32章 起来,不愿受奴役的烟民们
第5部分 现在,你已经戒烟了
第33章 戒烟的时机
第34章 最后一根烟
第35章 戒烟之后
第6部分 我的戒烟法还能治疗其他瘾症
第36章 毒品的真相
第37章 嗜酒是一种疾病吗
第38章 酒精陷阱
第39章 怎样戒除酒瘾
第40章 怎样戒除海洛*和其他毒品
第41章 结论
这不仅因为直觉准确而可靠,更因为它是30亿年实验研究的产物。这不是理论上的修正,而是真正的反复试验。依靠直觉,鸟儿能构筑复杂的巢,蜘蛛能织出奇妙的网。你知道吗?就其粗细和轻重而言,蛛丝比人类织出的任何丝线都更加结实。本能让所有生物能够繁殖后代、进食并辨别食物与毒物。野兽无须和人类一样经历重大的麻烦,无须医生的帮助,就能生育后代。尽管它们不会读书写字,也没有学位证书,却丝毫没有受到影响。
以我家的猫为例。我们的前一只猫被卡车碾死了,我们因此十分悲痛,发誓再也不会养猫。但有一天,另一只猫突然出现了,我们不知道它来自何处。它也许和大多数猫一样有两三个主人,而每个主人都以为它只属于自己。当时,我们以为它是一只流浪猫,但后来发现,它其实并不在意我们,只是认定我们的房子对它有用。
我们开了一道小门,以便它能随意进出。晚上看电视时,它会坐在乔伊斯腿上。乔伊斯让我换台,因为猫显得如此舒适,她都不好意思打扰它。我当然谦卑地顺从了,但我的舒适不是比猫更重要吗?它无须整天辛苦工作来为我买食物,可以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在那些寒冷的冬日早晨,只有一件事能让我离开温暖的被窝,就是听见前门外传来猫叫声。尽管它的小门就在后门上,但这种叫声让我无法抗拒。而当我为它开门后,它会满怀感激地冲进来吗?绝对不会!它慢悠悠地从我身边经过,尾巴翘在空中,似乎我生存的唯*目的就是满足它的各种奇思怪想。当我关上门,冲回温暖的被窝时,却发现它已经抢先占领了我的地盘。当然,它呜呜的叫声表现出绝对的满足感,让我不忍心将它扔出去。请问,谁更聪明呢,我还是猫?
经过30亿年的实验,人类获得了巨大的进步。看看一个孩子学习扔球的过程吧。开始的时候他的动作完全不协调,而接球的时候情况更加糟糕。但现在看看普通的板球比赛,每次发球时,外野手只是将球慢悠悠地抛给投球手,而后者会伸出一只手去接球。抛球的人极少投歪,而接球的人也极少接空。就这样,一个投一个接,两人自然地传递着板球,十分默契。
现在,假定你设计了一个机器人,想让它模仿这个简单的动作。你会说,这其实已经变成现实了。有些机器能够以一定的速度,将板球抛向特定的点,或者以类似的方式发网球,其稳定性远远超过任何人。但它们无法独立完成发球,还需要人类将它们排列起来,并事先做好设置。即便在人类的帮助下,它们的活动能力也非常有限。
而人体这台机器必须能自行移动,还必须能够看清东西。它本身就是一个奇迹,不仅要能看清局势,而且还必须通过某种交流方式,将获取的信息传递至身体的各个部位,以便它们能采取行动。它必须判断球的大小、重量、形状和坚实度,并考虑到重力对下落速率的影响。它必须判断发球员应该何时收回手臂,判断球前进的速率和加速度、弧度和方向,以及各肌肉运动的形状,每个手指离开球的时间和顺序,风、空气对球速所产生的影响以及接球手移动的速度和方向。
发球这一简单动作实际上包含了获取、传递和协调信息等多个步骤,确实涉及了成千上万条信息。接球手每次接球,都必须重复同样的过程。然而,在反复过程中,发球和接球的人都没有进行过有意识的思考。同时,这台精妙的机器还在自动地呼吸,将血液、氧气和其他必需的化学物质输送至全身各处,消化食物,排泄废物和毒素,不停地调节体温。与此同时,人体还有无数种其他的必要机能也在运转,而这一切都发生在无意识之中。
你可能会说,接发板球无须进行思考,熟能生巧,儿时的练习使球手能够熟练地接发球。这没错,但儿童们在进行练习时,没有进行任何理性判断,他的大脑只负责发出命令“扔球”,而其余行为都是自发完成的,所有程序已经储备在这个精妙的设备之中。
人类已经制造出了许多惊人的机器,但没有一种机器可以独立工作,都需要在程序员或操作员的操控下,才能有效地运作。我用来写这本书的电脑是种了不起的机器。有了它,我的计算速度要比手写快上千倍,也能更准确地拼写单词,但这又能怎样?车轮和内燃机使人类的旅行速度提高了很多倍,但它们只是供我们使用的工具。我的电脑也是如此。没有我的帮助,它就无法运行。即便在我的帮助下,它也会犯一些极其荒唐的错误。
……
我一直觉得,戒烟成功与否,最终还是取决于你内心深处对“自由”的渴望程度。这本书最成功的地方,在于它巧妙地将这种“渴望”从一个模糊的愿望,转化成了一个清晰、可操作的“路线图”。它摒弃了传统戒烟宣传中那种夸张的、令人望而生畏的医疗术语,而是用一种非常接地气、甚至有点幽默的笔触,跟你进行一场深刻的对话。我尤其喜欢它对“烟瘾的社会化构建”的批判,揭示了香烟是如何被商业和文化共同塑造成一种“必需品”的假象。阅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经历了一次彻底的“认知清洗”,把那些根深蒂固的错误观念一一拔除。它没有给我什么神奇的“仙丹”,但它给了我比仙丹更重要的东西——一套可以自我驱动的思维框架。现在,当我看到别人点燃香烟时,那种强烈的羡慕和嫉妒已经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平静的、庆幸的释然。这绝对是我近年来读到的,最有实际操作价值和深刻洞察力的自我提升类书籍之一。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为我这种老烟枪量身定做的“解药”!我尝试过尼古丁贴片,也听过各种催眠疗法,说实话,效果都只能维持一阵子,一旦压力大起来,那根烟就像有魔力一样,总能把我拉回原点。这本书的厉害之处在于,它没有一味地进行“道德谴责”或者“健康恐吓”,而是从一个非常深入且实用的心理层面入手,一点点地瓦解了我对香烟的依赖。书里有一个关于“吸烟的触发机制”的分析特别触动我,作者详细拆解了从早上醒来第一口,到饭后那口,再到工作间隙那口,每一种情境下,我们的大脑是如何被程序化的。读完之后,我才明白,我戒不了烟,不是意志力薄弱,而是我的“自动驾驶模式”太强大了。这本书提供了一整套清晰的“重写代码”的方法,它教我如何识别那些潜藏的“烟瘾陷阱”,并且用更健康、更有益的替代行为去填补那些空白时间。特别是关于如何处理“社交场合”的描述,让我受益匪浅,以前总觉得不拿烟出来,就显得格格不入,现在我有了新的应对策略,感觉整个人都自信了不少。这不光是一本戒烟指南,更像是一本关于“自我认知与行为重塑”的深度教材。
评分说实话,我买这本书的时候,心里是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毕竟我已经戒了又复吸,复吸了又戒,循环了快十年。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直接,没有那些拐弯抹角的婉转说辞,开篇就直击要害,让人不得不正视自己对香烟的依赖程度。最让我感到震撼的是它对“戒烟心魔”的剖析。以前我总以为自己是主动选择吸烟的,读完后才明白,那更像是一种被训练出来的条件反射,像肌肉记忆一样,深入骨髓。书中有一章专门讲解了如何识别那些“隐藏的奖励机制”,比如吸烟带来的短暂的“完成任务感”或者“社交润滑剂”的错觉。作者提供的工具包非常实用,不是空泛的理论,而是可以直接在日常生活中运用的“情绪处理卡片”和“危机干预步骤”。我照着做了,发现那种强烈的吸烟冲动,真的可以在五分钟内被有效地“降温”和“转移”。这种掌控感,是我以前从未体会过的。它让我重新夺回了对自己身体和意志力的主导权,感觉整个人都轻盈了不少。
评分我原本对市面上所有声称能“彻底根治”某种成瘾的书都抱持着一种高度的怀疑态度,毕竟尼古丁这东西的魔力,体验过的人都懂,那是深入骨髓的渴望。然而,这本奇书成功地颠覆了我的固有认知。它的论述逻辑严密到近乎带着一种哲学的思辨感,但同时,又充满了人情味和对烟民困境的深刻理解。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全书构建的那个“心锚重建系统”。很多戒烟书籍只告诉你“不要做”,但这本书详尽地指导你“应该做什么来替代”。比如,它不是简单地说“别在咖啡时抽烟”,而是提供了一套完整的“早晨仪式替代方案”,包括特定的呼吸练习和饮品选择,这些细微之处的指导,让我在戒烟的初期阶段,几乎没有感受到那种传说中的“空虚感”或“焦虑爆发”。我感觉自己像是在进行一场精心策划的“心理战役”,而作者就是我的总参谋长。书中的案例分享也极具代表性,那些从重度依赖到完全自由的人的故事,给我注入了强大的信心,让他们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榜样,而是“我也可以做到”的活生生的证明。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和排版虽然朴实,但内容却蕴含着巨大的能量。我给它打高分,是因为它真正做到了“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很多其他方法论总是在你复吸的那一刻就宣告失败,让你感觉前功尽弃。但这本书的底层逻辑是:复吸不是失败,而是一次数据的收集,是下一次更好应对的输入信息。它建立了一个非常强大的“不完美康复模型”,这对于我这种屡战屡败的人来说,简直是救命稻草。它教会我如何原谅自己暂时的失误,然后立刻回到正轨,而不是一错再错地沉沦下去。书中对于“戒断期后的心理维护”部分,更是独具匠心,详细阐述了如何将戒烟带来的“负面空虚”转化为“正面能量”的策略。我开始学习一项新的乐器,这完全是受到书中关于“替代性满足”的启发。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改变,已经远远超出了戒烟本身,它让我开始更积极、更有目的性地去规划我的生活,这才是它真正的价值所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