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犯罪二十讲》针对网络犯罪的刑事政策、具体类罪、证据收集以及网络犯罪中的其他疑难重点问题,精心挑选了多个具有典型性的案例,深入实务,进行了专题分析,对办理网络犯罪案件的实务部门和具体办案人员都具有较强的参考价值。
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犯罪作为较为新型的犯罪,数量和发生率也越来越高。与传统犯罪相比,网络犯罪客体、侵害利益等均比较特殊,这对办理网络犯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书共二十讲,针对网络犯罪的刑事政策、具体类罪、证据收集以及网络犯罪中的其他疑难重点问题,精心挑选了多个具有典型性的案例,深入实务,进行了专题分析,对办理网络犯罪案件的实务部门和具体办案人员都具有较强的参考价值。
第*讲 网络犯罪的态势与刑事对策的调整
第二讲 危害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犯罪
第三讲 拒不履行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罪
第四讲 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罪
第五讲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
第六讲 网络犯罪刑事诉讼的现实困境与司法应对
第七讲 网络犯罪案件的管辖
第八讲 网络犯罪案件的初查与跨地域取证
第九讲 电子数据的收集提取与审查判断
第十讲 网络犯罪的其他程序问题
第十一讲 网络游戏外挂程序犯罪
第十二讲 公民个人信息网络犯罪
第十三讲 网络盗窃犯罪
第十四讲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
第十五讲 窃听、窃照专用器材犯罪
第十六讲 考试作*网络犯罪
第十七讲 僵尸网络与DDoS(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犯罪
第十八讲 非法删除交通违章信息犯罪
第十九讲 “黑广播”“伪基站”犯罪
第二十讲 淫秽电子信息犯罪
喻海松,1980年生,湖南新邵人。法学学士(2003年,西北政法学院)、法学硕士(2005年,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法学博士(2008年,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2007年至2009年在德国马普外国刑法暨国际刑法研究所访学。现任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法官,主要从事刑事司法解释起草和参与立法机关有关刑事立法工作。先后执笔起草《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互联网、移动通讯终端、声讯台制作、复制、出版、贩卖、传播淫秽电子信息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法释〔2010〕3号)、《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危害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刑事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11〕19号)、《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办理网络犯罪案件适用刑事诉讼程序若干问题的意见》(公通字〔2014〕10号)、《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收集提取和审查判断电子数据若干问题的规定》(法发〔2016〕22号)、《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17〕10 号)、《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利用网络云盘制作、复制、贩卖、传播淫秽电子信息牟利行为定罪量刑问题的批复》(法释〔2017〕19号)等多部涉网络犯罪的司法解释、规范性文件。自2009年以来,参与刑法、刑事诉讼法修改和有关刑事立法解释制定的研究工作。独著《刑法的扩张》(人民法院出版社2015年11月版)、《文物犯罪理论与实务》(法律出版社2016年6月版)、《环境资源犯罪实务精释》(法律出版社2017年1月版);在《中外法学》等刊物上发表论文五十余篇。
凡例
D一章网络犯罪的刑事对策
D一讲网络犯罪的态势与刑事对策的调整
一、网络犯罪的态势与刑事对策的调整
二、网络犯罪刑事对策调整的主要着力点
第二章网络犯罪的实体问题
第二讲危害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犯罪
一、危害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犯罪的立法规定与司法解释
二、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的定罪量刑
三、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罪的定罪量刑
四、提供侵入、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程序、工具罪的定罪量刑
五、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的定罪量刑
六、掩饰、隐瞒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控制权的处理
七、单位危害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犯罪的处理
八、危害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共同犯罪的认定
第三讲拒不履行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罪
一、拒不履行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罪的增设
二、拒不履行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罪的法律适用疑难
第四讲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罪
一、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罪的增设
二、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罪的法律适用疑难
第五讲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
一、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增设
二、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法律适用疑难
第三章网络犯罪的程序问题
第六讲网络犯罪刑事诉讼的现实困境与司法应对
一、网络犯罪案件适用刑事诉讼程序的难点
二、《网络犯罪程序意见》的制定
三、《刑事电子数据规定》的制定
第七讲网络犯罪案件的管辖
一、刑事案件管辖的一般规定
二、《刑事诉讼法解释》关于网络犯罪案件管辖的规定
三、《网络犯罪程序意见》关于网络犯罪案件管辖的规定
第八讲网络犯罪案件的初查与跨地域取证
一、网络犯罪案件的初查
二、网络犯罪案件的跨地域取证
第九讲电子数据的收集提取与审查判断
一、电子数据的法定地位确立
二、电子数据的一般规定
三、电子数据的收集与提取
四、电子数据的移送与展示
五、电子数据的审查与判断
第十讲网络犯罪的其他程序问题
一、网络技术侦查措施的规制
二、涉众型网络犯罪的证明规则
第四章网络犯罪的实务问题
第十一讲网络游戏外挂程序犯罪
一、非法生产、销售网络游戏外挂程序的案件
二、非法生产、销售网络游戏外挂程序的定性争议
三、非法生产、销售网络游戏外挂程序的处理
第十二讲公民个人信息网络犯罪
一、利用互联网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的态势
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的立法沿革
三、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的司法应对
四、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的法律适用疑难
第十三讲网络盗窃犯罪
一、盗窃网络虚拟财产行为的定性
二、利用互联网盗窃公私财物的处理
第十四讲电信网络诈骗犯罪
一、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迅速蔓延与刑事对策调整
二、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法律适用的实体问题
三、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法律适用的程序问题
第十五讲窃听、窃照专用器材犯罪
一、窃听、窃照专用器材的泛滥与刑事规制困境
二、窃听、窃照专用器材犯罪的立法修改
三、窃听、窃照专用器材犯罪的法律适用疑难
第十六讲考试作网络犯罪
一、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实施考试弊犯罪的态势
二、考试作犯罪的立法完善
三、考试弊犯罪的法律适用疑难
第十七讲僵尸网络与DDoS(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犯罪
一、僵尸网络犯罪的处理
二、DDoS(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犯罪的处理
第十八讲非法删除交通违章信息犯罪
一、非法删除交通违章信息犯罪的案件
二、非法删除交通违章信息犯罪的定性争议
三、非法删除交通违章信息犯罪的定性见解
第十九讲“黑广播”“伪基站”犯罪
一、“黑广播”“伪基站”犯罪的蔓延态势与定性争议
二、“黑广播”“伪基站”相关罪名的修改完善与司法解释
三、“黑广播”“伪基站”犯罪的法律适用疑难
第二十讲淫秽电子信息犯罪
一、淫秽电子信息及相关数量的认定
二、淫秽电子信息犯罪主观方面及共同犯罪的认定
三、淫秽信息电子犯罪的其他法律适用疑难
我是一位对刑法学有着浓厚兴趣的在校学生,一直以来都在寻找能够系统梳理网络犯罪最新发展和刑事政策前沿的读物。《网络犯罪二十讲》这本书,着实给了我很大的惊喜。喻海松教授在书中不仅深入探讨了网络犯罪的各个细分领域,例如黑客攻击、数据泄露、侵犯知识产权等,更重要的是,他对网络犯罪的刑事政策进行了非常前瞻性的分析。他提出的观点,例如如何在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背景下,平衡打击犯罪与保障公民隐私,如何构建更加高效的国际合作机制来应对跨境网络犯罪,以及如何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网络犯罪的发生,都极具启发性。书中的论证逻辑严谨,引用了大量国内外最新的法律法规和司法实践案例,这对于我进行学术研究非常有帮助。特别是在讨论“网络犯罪的刑事政策”时,作者并没有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结合了现实中的困境和挑战,提出了可操作性的建议,这使得这本书不仅具有学术价值,更具备了实践指导意义。阅读这本书,让我对网络犯罪的刑事政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激发了我对这一领域更深入探索的兴趣。
评分这次拿到《网络犯罪二十讲》这本书,纯属机缘巧合,我本来对法律领域的书籍兴趣不算太浓厚,更别提什么“网络犯罪”这么听起来就头疼的题材了。但是,翻开第一页,就立刻被作者喻海松的文笔吸引住了。他并非用那种枯燥、晦涩的法条堆砌,而是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侦探,娓娓道来,将一个个看似遥远、复杂的网络犯罪现象,抽丝剥茧般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书中对网络犯罪的定义、分类、发展趋势都有着系统而深刻的阐述,尤其是在分析犯罪心理和作案手法方面,深入浅出,让我这个门外汉也能窥探到犯罪分子的内心世界和操作逻辑。举个例子,当读到关于“网络钓鱼”的部分,作者详细剖析了钓鱼者如何利用人性弱点,制造虚假信息,一步步诱导受害者泄露个人隐私,我简直感同身受,仿佛亲眼目睹了整个骗局的发生过程。这种代入感极强的叙述方式,让原本冰冷的法律条文变得鲜活起来,也让我意识到,网络安全并非遥不可及,而是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这本书就像一扇窗,让我看到了网络世界背后不为人知的一面,也对如何保护自己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评分我对网络诈骗这个话题一直非常关注,因为生活中接触到的诈骗信息实在是太多了,让人防不胜防。偶然间看到了《网络犯罪二十讲》这本书,其中专门有一部分详细讲解了网络诈骗。喻海松教授在这部分内容里,将各种层出不穷的网络诈骗手段,如“杀猪盘”、“冒充公检法”、“刷单诈骗”等,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梳理和分析。他不仅揭示了诈骗分子惯用的心理诱导技巧,比如利用恐惧、贪婪、同情心等,还深入浅出地讲解了这些诈骗背后涉及的法律漏洞和技术手段。书中还提到了很多关于如何识别诈骗信息、如何保护个人财产安全的实用建议,这对我来说非常有价值。我曾深受身边朋友被网络诈骗所害的困扰,看完这部分内容后,我不仅能更清晰地理解诈骗的原理,更能有效地指导身边的人提高警惕,避免上当受骗。这本书让我觉得,了解网络犯罪,不仅仅是为了学习法律知识,更是为了更好地保护自己和家人在这个日益复杂的网络世界中不受侵害。
评分作为一名长期在一线从事法律工作的从业者,接触到的网络犯罪案件可以说是五花八门,但往往因为缺乏系统性的梳理和深入的案例分析,在办案过程中会遇到一些瓶颈。《网络犯罪二十讲》这本书,简直就是为我们这类人群量身定做的“宝典”。喻海松教授在书中收录了大量具有代表性的网络犯罪典型案例,并且对每个案例都进行了详尽的剖析。他不仅从法律适用、证据收集、定罪量刑等方面进行了深入解读,更重要的是,他从犯罪学、社会学等多个角度,分析了犯罪的成因,以及这些案例背后反映出的法律制度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方向。书中对一些新型网络犯罪的解析,尤其让我印象深刻,例如利用区块链技术进行的洗钱犯罪,以及深度伪造技术带来的名誉侵权和欺诈。这些案件的处理,往往涉及到一些前沿的法律和技术问题,这本书为我们提供了非常宝贵的参考。我会在工作中经常翻阅这本书,相信它能帮助我更有效地处理遇到的网络犯罪案件,提高办案效率和准确性。
评分平常我不太关注法律类的书籍,但因为我本身就是一名游戏爱好者,所以对“网络游戏”相关的犯罪内容产生了好奇,想看看这本书里是怎么说的。《网络犯罪二十讲》这本书,让我对网络游戏中的一些潜在风险有了全新的认识。喻海松教授在书中,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游戏中的欺诈行为,而是从犯罪学的角度,深入剖析了为何网络游戏容易成为滋生犯罪的温床。他探讨了虚拟经济与现实经济的交叉,游戏账号、装备、虚拟货币的价值转移,以及由此产生的盗窃、诈骗、传销等一系列犯罪行为。书中通过分析一些现实中的游戏账号盗窃案、游戏内虚拟财产纠纷案,让我看到了游戏世界背后隐藏的法律风险。更重要的是,作者还提出了针对游戏平台和玩家的风险防范措施,例如加强游戏账号安全管理、完善游戏内交易规则、提高玩家法律意识等。这本书让我明白,即使是在看似娱乐至上的网络游戏世界,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法律问题,并且需要我们保持警惕,才能更好地享受游戏带来的乐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