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運動解剖全書
Trail Guide to Movement
作者: 安德魯.貝爾
譯者:林晏生
出版社:楓葉社文化
出版日期:2016/09/05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863701064
叢書系列:健康DIY
規格:平裝 / 265頁 / 21 x 27.5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內容簡介
~難以放下的「人體運動」組裝手冊~
「若你想要在七老八十的時候還能每週上課跳恰恰,
那你*好仔細想想現在要如何運動(假設你還不到八十歲。)」——安德魯.貝爾
刷牙、嚼吐司、大口喝果汁,
氣喘吁吁地晨跑、拿起書本、登上樓梯?6?8?6?8
這些動作再普通不過,因此你或許從來沒仔細注意過,
但每一個都是貨真價實的奇蹟。
你如何移動身體四肢、行走站立,都將影響你的思考方式。
而你思考、觀察、覺知世界的方式,更將影響你所做的決定。
全球銷量破60萬的經典解剖學書籍《人體解剖全書》作者安德魯.貝爾,
這次透過「從小處著手」的概念來組合裝配人體,
邀請讀者戴上建築頭盔、穿上實驗袍,
親自參與打造一副「能夠運動」的人體,並在過程中了解人體的運作方式。
從結締組織、關節、肌肉、神經這四個關鍵的運動重點結構開始,
一步步組裝出更大而彼此相連的組織,
接著應用一些簡單的生物力學原理,讓身體真正的「動」起來。
在漫長的生產流水線中,各種姿勢會隨著時間陸續出籠,
你必須藉由探索姿勢及步態來進行人體實測,
確認每個環節都合作愉快。
《人體運動解剖全書》旨在成為人體運動的入門指引,並非人體運動學的完整研究,
目的在於激發讀者身心的思考、想法及問題。
建議你別將本書當成死板的課本,而是能夠有所啟發的觸媒,
這本書會對你「有用」,因為你可能是學生、教師或醫師,
需要對人體運動及其與醫病之間的關係有更深入的瞭解。
不過即便你沒相關背景,但身為現代人,
能夠爬山、喝咖啡、耙落葉、忍受痛、盯著電腦、抓頭思考人生目的,
實在值得擁有那麼這本「關於自己」的書。
本書特色
◎精闢、新鮮、聰明.幽默,讓「人體運動研究」變得簡單易懂,難以忘懷。
◎探索骨骼、筋膜、關節、肌肉以及其他器官如何彼此協調,以構成人體運動。
◎全球銷量破60萬冊的《人體解剖全書》搭配用書。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安德魯?6?4貝爾
合格按摩師,同時也是《人體解剖全書》的作者。任職於博爾德按摩療法學院(Boulder College of Massage Therapy)及西雅圖按摩學校(Seattle Massage School),並在巴斯帝爾自然醫學大學(Bastyr Naturopathic University)教授「大體解剖於人體功療之應用」。現與其家人──琳、格雷西及埃利亞斯──居於科羅拉多州里昂郊區。
繪者簡介
蘿蘋?6?4多恩
藝術家、插畫家、合格按摩師,曾為《人體解剖全書》繪製插圖,專長為人體功療插畫、中世紀畫像,多展出於美國西岸及法國。
目錄
.第1章 緒論
.如何使用本書
.組件清單
.日常運動
.21世紀運動
.第2章 人體運動要素
.人體運動學
.靜態與動態
.動力學與運動學
.移動、穩定、平衡與協調
.同時與連續動作
.運動模式與動鏈
.比例、對稱與代償
.第3章 結締組織:Part1
.無所不在的材料
.結締組織概論
.結締組織成分
.細胞
.細胞外基質
.實驗室一隅:繞道逛逛肉品區
.軟組織特性
.伸展
.彈性
.可塑
.潛變
.觸變性
.拉伸強度
.壓電效應
.膠狀
.結締組織類型
.依結構區分
.依功能區分
.組織的推拉
.圖表:結締組織分析
.第4章 結締組織:Part2
.骨骼
.種類
.功能
.打造骨骼
.結構
.成分
.主要部位
.實驗室一隅:沃爾夫定律
.實驗室一隅:堆疊擠壓?
.軟骨
.筋膜組織
.固有筋膜
.深筋膜
.肌肉封包
.隔膜
.腱膜
.骨間膜
.支持帶
.關節囊
.韌帶與肌腱
.其他類型
.組裝
.骨骼、筋膜及其他
.結締組織網絡功能
.向日葵、體液與你
.實驗室一隅:局部、整體、內在及外來
.實驗室一隅:膠原、需求與代謝
.第5章 關節:Part1
.平面及轉軸
.解剖學姿勢
.平面
.轉軸
.身體運動
.關節總論
.關節分類
.關節結構
.打造滑液關節
.滑液關節總類
.關節功能
.關節可動性及穩定性
.關節圖
.第6章 關節:Part2
.活動範圍
.主動與被動活動範圍
.活動度過大與不足
.終端感
.關節動作種類
.封閉式與開放式動鏈
.凹凸定律
.關節面位置
.實驗室一隅:棄如敝屣的骨骼/關節奇想
.第7章 肌肉:Part1
.肌肉組織概論
.肌肉組織種類
.肌肉及筋膜──真實故事
.功能簡介──收縮
.骨骼肌成分
.打造肌肉
.打造肌小節
.粗細肌絲
.肌絲滑動機制
.收縮循環
.肌原纖維與肌肉纖維
.水電工
.大功告成
.肌肉組織功能
.肌肉組織特性
.第8章 肌肉:Part2
.肌肉形狀與排列
.組織
.平行肌及羽狀肌
.功能比較
.兩場比試一較高下
.驅動肌肉
.運動單位
.全有全無
.星羅棋布
.多少多快?
.徵召
.加成
.收縮纖維種類
.三種纖維
.比例?
.收縮種類
.向心收縮
.離心收縮
.等長收縮
.逆向動作
.實驗室一隅:僵直及長短肌肉
.第9章 肌肉:Part3
.肌肉角色
.沒有肌肉是孤島
.影響肌肉角色的因素
.實驗室一隅──
.被動與主動不足
.不用腰大肌的仰臥起坐
.肌肉的額外動作
.姿勢肌與相位肌
.就是那個交叉點
.至關重要的長度與速度
.第10章 神經:Part1
.神經與肌肉──動感二重奏
.中樞神經系統
.周邊神經系統
.打造神經元
.神經元構造
.功能
.分類
.突觸
.從神經元到神經
.大功告成
.周邊神經
.布線
.神經叢及神經分布
.頸神經叢
.臂神經叢
.腋神經
.肌皮神經
.橈神經
.正中神经
.尺神經
.腰神經叢
.薦神經叢
.股神經
.閉孔神經
.坐骨神經
.脛神經
.總腓神經
.第11章 神經:Part2
.打開開關吧
.本體感覺及肌肉功能
.感應器及其反饋
.肌梭細胞
.脆弱易傷
.牽張反射
.高爾基腱器官
.抬起一箱重物
.保齡球
.巴齊尼氏小體與魯斐尼氏器
.你伸長我才能縮短
.交互抑制與其他反射動作
.橡皮筋實驗
.實驗室一隅
.肌張力
.平衡至上
.反射動作
.實際操作
.運動中的神經肌肉系統
.本體感覺準確性
.從5到8.5的提肩胛肌
.善用肌肉組織特性
.牽張反射VS各式伸展
.善用牽張反射增加優勢
.跟著高爾基腱器官放鬆
.等長收縮後放鬆與交互抑制
.實驗室一隅:
.從小養成的終生模式
.門口的有趣實驗
.第12章 生物力學:Part1
.生物力學──基本概念
.靜態與動態
.骨骼運動學與關節運動學
.動力學與運動學
.力
.慣性與質量
.力矩
.向量
.摩擦力
.速度與動量
.重力
.運動定律
.第*運動定律:慣性定律
.第二運動定律:加速度定律
.第三運度定律:作用與反作用定律
.力學深究
.線性力
.平行力
.共點力
.力矩深究
.第13章 生物力學:Part2
.槓桿
.第*類槓桿
.第二類槓桿
.第三類槓桿
.實驗室一隅:穩定性
.實驗室一隅:穩定性、平衡及運動
.第14章 姿勢
.姿勢與步態
.兩大挑戰
.姿勢
.步態
.站姿
.人體如何直立?
.實驗室一隅:
.其他觀點看姿勢
.健康的姿勢
.軟組織在站姿中的角色
.打造肌筋膜核心
.打造姿勢肌
.穩定性失調及疼痛模式
.站姿不良
.後弓前凸姿勢
.圓背
.後甩背
.脊椎側彎
.斜頸
.平背
.其他常見的不良姿勢
.頭部前移
.圓肩
.聳肩
.下肢的姿勢要素
.內轉過度
.X型腿與O型腿
.實驗室一隅:坐姿、彎腰及躺臥
.第15章 步態
.步態
.步步為營
.支撐期及擺動期
.支撐期
.擺動期
.步態及髖部
.實驗室一隅:影響步態的其他因素
.步態肌肉活動
.實驗室一隅:家具及衣著
.異常的步態
.肌肉無力/癱瘓
.關節活動範圍的限制
.神經學的影響
.環顧四周
.日常運動
索引及其他
.複習測驗和解答
.學習目標
.關節活動範圍一覽表
.詞彙表
.參考文獻
.索引
说实话,我本来对“解剖学”这种带着点严肃学术气息的书籍有点望而却步,总觉得会充斥着密密麻麻的拉丁文和枯燥的图表。然而,这本《人體運動解剖全書》完全颠覆了我的刻板印象。它的排版设计非常人性化,色彩搭配得当,即便是那些复杂的肌肉群结构图,也处理得既专业又不失美感。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描述动作原理时所采用的那种娓娓道来的叙事风格。它不是简单地罗列事实,而是像一位经验丰富的私人教练在耳边轻声细语地指导你。比如,书中讲解肩关节的稳定性时,它会巧妙地结合日常生活中的抓取动作,让我立刻就能在脑海中构建起那个三维的运动模型。这种将学术知识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的处理方式,极大地提升了阅读体验。我常常会抱着它在咖啡馆里一看就是一下午,感觉自己不是在“学习”,而是在进行一场与身体的深度对话。对于那些希望提升运动表现,但又不想被纯理论淹没的朋友来说,这本书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评分作为一名业余的运动爱好者,我最头疼的就是如何准确地找到目标肌群的发力点。以前看其他书籍,总是感觉描述得太笼统,导致我经常练了半天,发现力气都用在了不该用的地方,不仅效率低下,还容易代偿。这本《安德魯.貝爾的運動解剖全書》在这方面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存在。它对每一个主要肌群,都细致地标注了它的主要功能、协同肌以及拮抗肌。最妙的是,它还提供了一系列“自我检测”的小技巧,比如通过特定的姿势或简单的触诊,来确认目标肌肉是否被激活。我尝试了书中的一些方法来检查我的臀大肌激活情况,发现比我想象中要弱得多。这种即时反馈机制,对于纠正长期形成的不良运动模式至关重要。我必须承认,自从开始根据书中的指导调整我的训练计划后,我的核心稳定性有了显著提升,训练中的“僵硬感”也慢慢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流畅、更富有弹性的运动感受。
评分对我而言,运动不只是为了强健体魄,更是一种深入理解自身潜能的方式。这本《人體運動解剖全書》远超出了我预期的“工具书”范畴,它更像是一位沉稳的导师。它教会我的,不仅仅是如何“做动作”,更是如何“思考动作”。书中关于运动链理论的阐述,让我开始将身体视为一个整体,而不是孤立的部位集合。例如,在分析跑步动作时,它会清晰地展示脚踝的力学如何影响到髋部的稳定,以及核心肌群在其中的中转作用。这种全局观的建立,极大地拓宽了我的视野。我甚至开始将书中的原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比如如何更省力地搬运重物,如何调整坐姿以减轻脊椎压力。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的普适性,它让解剖学不再是运动员或康复师的专利,而是成为每个人都可以掌握的、关于“如何更好地使用自己身体”的智慧结晶。读完它,我对自己的身体结构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敬畏和亲近感。
评分我是一个非常注重资料来源和权威性的读者。市面上运动解剖类的书籍汗牛充栋,质量参差不齐,很多翻译版本更是让人看得一头雾水,生怕自己学到的是一些过时的或者错误的观念。这本书的港台原版(繁体)给我的感觉就是“扎实”和“严谨”。从纸张的质感到印刷的清晰度,都体现了出版方的专业水准。内容上,我特地去查阅了其中一些关于生物力学分析的段落,发现其论述逻辑是完全符合当代运动科学主流观点的。它没有过度夸大某些“网红”训练方法的神奇效果,而是脚踏实地地基于骨骼肌肉的杠杆原理和力学分析来阐述运动的本质。这对于希望建立科学运动观的人来说,是极其宝贵的。我感觉我手里握着的不仅仅是一本指导手册,更像是一份经过时间检验的专业参考资料,可以陪伴我进行长期的、深层次的运动探索。
评分这本《运动解剖学》简直是我的救星!我一直对人体的运动机制充满好奇,但市面上的很多书籍要么过于晦涩难懂,要么就是只停留在理论层面,缺乏实操指导。这本书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作者在讲解每一个动作时,都配有非常清晰的图示和详尽的文字说明,简直是手把手教学。比如,当我学习如何正确进行深蹲时,书中不仅展示了肌肉的起止点,还细致地分析了不同角度对膝关节和髋关节的影响,让我一下子明白了为什么我的动作总是“不到位”。更让我惊喜的是,它还涵盖了许多常见的运动损伤预防和基础康复知识。对于我这种经常尝试高强度训练的人来说,这部分内容简直是无价之宝。我感觉自己不再是盲目地在健身房挥洒汗水,而是真正理解了身体的语言,每一次发力都变得更有目的性、更有效率。这本书的编排逻辑也非常合理,从基础骨骼和肌肉结构讲起,逐步过渡到复杂的运动模式分析,循序渐进,让人很容易跟上思路。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只有真正读过的人才能体会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