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茶器之美
作者:李启彰著
定价:48元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第1版(2016年11月1日)
平装: 312页
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16
ISBN: 9787510847622
条形码: 9787510847622
目录
Chapter 1茶器的实用性与美感
眼——视觉上的美感
从比例、肩线到壶形的细微展现
耳——听觉与共鸣
替茶选个家,倾听茶器的内在声音
鼻——嗅觉的陶醉
瓷与陶,茶器内里的聚香力
舌——味觉与以器引茶
清香、喉韵、醇厚,茶器影响杯底香
身——触觉与感动
器之质性,从指尖、掌心,到唇的茶感知
量产茶器的美感与价值
集体创作的职人之心与匠人之力
Chapter 2茶器的个性与自我追求
陶作家的春夏秋冬
茶器创作的人生轨迹
双狭缝实验vs.心念的力量
职人修为影响茶器的频率
复古与仿古
古董茶道具的一道特殊风景
茶器的辨识度与语汇创新
茶器创作者的独特印记才是王道
山水留白
从茶时间,到茶空间的“空无”体验
日本茶器的中国式初探
陶作家如何从日式茶道转身理解中式茶精神
Chapter 3茶器的精神性与修为
陶职人的修为
将五行精神倾注至茶器制作
《黄帝内经》的“形与神俱”
器之形,匠师职人之魂
《孔子家语》的“安静”
器之创作,宁静致远
《金刚经》的“无所住而生其心”
领会神来一笔的自然创作
《庄子》的“无何有之乡”
空杯亦能醉茶,器之精神性
后记 透视陶职人的开与阖
内容介绍
本书作者以自己推广茶文化多年经验,将“茶器”的品赏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实用性与美感”,“个性与自我追求”与“精神性与修为”;并从阶段的“实用性”自眼、耳、鼻、舌、身的科学视角切入;第二阶段的“个性”以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探讨陶艺家与消费者在人生不同阶段相互的共鸣与互补;第三阶段的“精神性”藉由金、木、水、火、土的五行观分析陶艺家自身的修为,与创作之间的连结。
作者以简明易懂的文字道出自己对茶器精辟的观察,不管是入门或是高阶程度喜爱茶器的人,都可循序渐进体验微妙的茶器品赏,并藉此探索人生的奥妙。
我最近沉迷于研究各种古代瓷器,恰好在书店看到了这本书。它关于茶器鉴赏的部分,尤其是在介绍各个朝代不同窑口的特色时,真是令人着迷。作者李启彰先生对细节的捕捉非常到位,从釉色的变化、胎土的质感,到器型的演变,都进行了细致的阐述。我特别喜欢他通过科学图解来解释器物的美学原理,比如讲解不同形状的紫砂壶如何影响出汤的效率和茶汤的香气,还有关于青瓷釉色在光线下呈现的微妙变化。这些深入浅出的讲解,让我这个初学者也能很快理解其中的奥妙。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茶具的介绍,更是一部关于中国物质文化史的缩影,通过茶器,我窥见了历史的变迁,感受到了匠人的智慧。
评分之前我对茶器一直没什么概念,总觉得是喝茶用的普通器具。但是,这本书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李启彰先生用一种非常直观且充满智慧的方式,将茶器的美学概念呈现在我面前。书中的科学图解,像是为我打开了观察世界的新视角,让我能理解为什么某个造型的壶能让茶汤更香醇,为什么某种材质的杯子能更好地保温。而且,这本书不仅仅是讲器物本身,它还巧妙地将器物与中国茶文化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让我看到了茶器在中国历史进程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一些传统器物创新解读的部分,它既尊重了传统,又展现了现代的审美趋势,让人耳目一新。这本书让我觉得,品茶不仅仅是一种味觉的享受,更是一种视觉、触觉,乃至心灵的体验。
评分购买这本书纯属偶然,但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李启彰先生的文字非常有温度,他不是那种高高在上的专家腔调,而是像一位老朋友在娓娓道来。他用一种非常生动的方式,将那些看似复杂的茶器知识变得通俗易懂。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器随茶种”的论述,比如不同品种的绿茶、红茶、乌龙茶,在香气、滋味和色泽上都有各自的特点,而合适的茶器能够最大程度地衬托出这些优点。书中的一些“冷知识”,比如某些器物在古代的特殊用途,或者是某个名家不为人知的故事,都让我觉得非常有趣。这本书让我在享受品茶乐趣的同时,也对中国茶文化的博大精深有了更深的理解。
评分对于我这样一个长期在海外生活的人来说,能够读到这样一本关于中国茶器文化的书籍,感觉特别亲切。书中的插图精美绝伦,每一张都像一幅独立的艺术品,让我在异国他乡也能感受到家乡的文化魅力。李启彰先生的讲解角度非常独特,他不仅仅停留在器物的外观,而是深入到器物背后的科学原理和美学哲学。我最欣赏的是他对器物“生命力”的解读,认为好的茶器不仅仅是冰冷的物体,而是与茶、与人、与环境共同呼吸的存在。这本书让我重新认识了许多我曾经司空见惯的茶具,发现原来它们背后都有如此丰富的故事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读完这本书,我对茶的理解又上了一个台阶。
评分这本《茶器之美》真是让我眼前一亮!书中的插图简直太精致了,每一件器物的线条、光泽、甚至是细微的纹理都描绘得栩栩如生,好像捧在手里一样。李启彰先生的解读更是独到,他将科学的视角引入器物美学,让我不再仅仅是从表面的形态去欣赏,而是能理解到不同材质、不同烧制工艺如何影响器物的声音、触感,甚至是对茶汤味道的影响。以前觉得品茶就是喝茶,现在才明白,原来一只壶、一个杯子,都可以有这么多门道。书里还穿插了许多中国茶文化的历史故事和哲学思考,读起来既增长了见识,又体会到了中国传统文化深厚的底蕴。尤其是关于不同茶类搭配不同茶具的建议,非常实用,我迫不及待想按照书里的方法去尝试,相信一定能提升我的品茶体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