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中、万蕾、吴淑晶著的《基于有限元理论的 金属切削机理研究》主要基于金属切削有限元仿真方 法,初步探讨金属切削机理。主要研究内容包括金属 切削基本理论及有限元仿真方法,金属切削死区的形 成机理,材料硬化对切屑形成影响规律,切屑锯齿化 程度与表面质量,切削润滑条件对表面质量的影响等 。
本书可为从事切削理论研究的科技人员、机械科 学与工程及其相关专业的师生提供学习参考。
第1章 绪论
1.1 金属切削有限元仿真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1.1 金属切削有限元建模研究现状
1.1.2 金属切削有限元仿真研究进展
1.1.3 金属切削有限元仿真研究发展趋势
1.2 本书主要内容
参考文献
第2章 切削理论基础
2.1 金属切削变形
2.1.1 切屑类型
2.1.2 切屑卷曲
2.1.3 切削变形规律
2.2 切削力
2.2.1 二维切削
2.2.2 三维切削
2.2.3 切削力变化规律
2.3 切削热
2.3.1 切削热的产生与传递
2.3.2 切削热变化规律
2.4 刀具的失效
2.4.1 刀具磨损
2.4.2 刀具破损
2.4.3 刀具耐用度
2.5 已加工表面质量
2.5.1 表面粗糙度
2.5.2 表层硬化
2.5.3 残余应力
2.6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3章 有限元仿真方法
3.1 金属切削模型
3.1.1 材料模型
3.1.2 几何模型
3.1.3 摩擦模型
3.1.4 剪切区域模型
3.2 有限元方法求解步骤
3.2.1 基本思想
3.2.2 求解步骤
3.2.3 分析过程
3.3 金属切削有限元方法
3.3.1 拉格朗日有限元方法
3.3.2 欧拉有限元方法
3.3.3 任意拉格朗日-欧拉有限元方法
3.4 有限元建模中的几个问题
3.4.1 分离准则
3.4.2 其他准则
3.4.3 热传导方程
3.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4章 金属切削死区形成机理研究
4.1 引言
4.2 刀具形态有限元仿真
4.2.1 有限元模型建立
4.2.2 速度场分析
4.2.3 应力场及温度场
4.2.4 残余应力的分布
4.2.5 切削力与进给力
4.3 稳态摩擦死区形成机理
4.3.1 切削死区形成
4.3.2 切削速度影响分析
4.3.3 稳态摩擦强度
4.3.4 有限元网格划分
4.4 动态摩擦死区形成机理
4.4.1 有限元建模
4.4.2 摩擦条件类型
4.4.3 静态摩擦规律分析
4.4.4 动态摩擦规律分析
4.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5章 材料硬化对切屑形成影响的研究
5.1 引言
5.2 材料硬化率几何模型
5.3 拉格朗日有限元模型
5.4 非稳态切削条件下有限元仿真研究
5.4.1 切屑形态分析
5.4.2 切屑的形成过程
5.4.3 材料硬化率分析
5.4.4 应变场及温度场
5.4.5 应力场及温度场
5.4.6 切削力与切削能量
5.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6章 切屑锯齿化程度研究
6.1 引言
6.2 锯齿状切屑形成机理研究
6.2.1 有限元模型构建
6.2.2 锯齿状切屑的形成
6.2.3 模拟仿真分析
6.3 切屑锯齿化程度与表面质量研究
6.3.1 切屑锯齿化程度
6.3.2 切屑锯齿化程度系数
6.3.3 已加工表面质量
6.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7章 切削润滑条件对表面质量影响研究
7.1 引言
7.2 二维切削仿真研究
7.2.1 二维切削模型与切削形态分析
7.2.2 切削力与切削温度
7.2.3 工件表面应力的变化分析
7.3 三维切削仿真研究
7.3.1 三维切削模型与切屑形态的对比分析
7.3.2 切削力与切削温度
7.3.3 工件表面应力的变化分析
7.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8章 总结与展望
8.1 总结
8.2 展望
从一个初学者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难度着实不小,但它带来的回报却是巨大的。它为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一个关于材料、力学和数值模拟如何融合,共同解决工程难题的世界。我最欣赏的是书中在介绍复杂理论时,总是会给出大量的实例和对比分析。 例如,在讲解应力集中和塑性变形时,作者会用多种不同的切削条件来对比模拟结果,清晰地展示出理论是如何在实际场景中得到验证的。这本书让我明白,看似简单的金属加工背后,隐藏着如此复杂的科学原理。我特别喜欢关于切削区域温度场分布的章节,那里面的模拟图非常直观,让我能够深刻理解高温是如何对刀具寿命和工件表面质量造成影响的。这本书让我意识到,要真正掌握一项技术,必须深入理解其背后的理论基础。
评分说实话,这本书的阅读体验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期。起初我对“有限元理论”这个词还有些畏惧,担心会过于晦涩难懂,但这本书的作者以一种非常独特的方式,将复杂抽象的理论变得生动且贴近实际。它没有枯燥地罗列推导过程,而是巧妙地将理论与金属切削的实际应用场景相结合。我常常在阅读某个章节时,会联想到自己曾经在工厂里看到过的机械加工画面,然后发现这本书解释了那些画面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 书中对各种切削参数对加工过程的影响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并且通过有限元模拟的结果,清晰地展示了这些参数的微小变化可能带来的巨大影响。这让我深刻认识到,金属切削并非简单的“切下去”这么简单,背后蕴含着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尤其是在探讨刀具磨损和切削屑形成机理时,我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显微镜下,观察着材料在高温高压下的行为,这种沉浸式的学习体验是我从未有过的。这本书让我对“精益制造”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让我看到了科学理论在解决实际工程问题上的强大力量。
评分对于我这样希望深入理解金属切削过程本质的读者而言,这本书无疑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它以一种非常系统的方式,将有限元理论这一强大的工具,应用于分析金属切削的复杂现象。我最欣赏的是书中对于模型建立和求解过程的细致讲解。 作者并没有回避其中的数学推导,而是将其巧妙地融入到理论讲解中,使得读者在理解公式的同时,也能明白其物理意义。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切削力预测的章节,那里面的模型非常精确,并且作者还分析了不同因素对预测精度的影响。这本书让我意识到,科学研究需要严谨的态度和扎实的理论功底。它不仅仅是一本教材,更是一本能够激发读者探索精神的著作。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的惊喜,在于它不仅仅是一本技术书籍,更像是一次深入的学术探索之旅。作者在书中构建了一个非常宏观的视角,将金属切削这个看似平凡的过程,上升到了理论研究的高度。我尤其欣赏它在理论框架的构建上所展现出的深度和广度。有限元方法作为一种强大的数值模拟工具,在这里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作者并没有止步于对现有理论的阐述,而是积极地在书中提出新的思考和可能的研究方向。例如,在讨论不同刀具材料和几何形状对切削性能的影响时,书中提出了一些新的模拟思路,这让我感觉这本书具有前瞻性,能够激发读者进一步的研究兴趣。我个人非常喜欢书中对于切削过程中能量耗散机制的探讨,这部分内容让我对切削效率的优化有了更深的理解。整体而言,这本书在我眼中,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思维的启迪。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在一片陌生的领域里,突然发现了一盏指路的明灯。我原本对金属切削这个话题知之甚少,只知道它是个很基础但又至关重要的工业过程。当我翻开这本书时,最先吸引我的是它严谨的理论框架。有限元方法,这个词在我看来就带着一种高深的科技感,而作者能够将其巧妙地应用于研究金属切削的内在机制,这本身就让我觉得充满了挑战和吸引力。 我特别喜欢书中对每一个概念的解释都非常到位。它不是简单地堆砌公式和术语,而是循序渐进地引导读者理解。比如,它会先从宏观的切削过程讲起,然后逐步深入到微观的材料变形、断裂等细节,再用有限元方法将其进行数学建模和数值求解。在这个过程中,作者用了很多形象的比喻和清晰的图示,即使是对理论物理不甚了解的读者,也能逐步建立起对整个过程的理解。我尤其印象深刻的是关于切削力、切削温度和切削变形的分析,这些都是直接影响加工效率和产品质量的关键因素,通过有限元模拟,我们仿佛能够“看到”这些看不见的力是如何作用于工件和刀具的,这对于指导实际生产具有极大的价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