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名稱: 非標業務常見風險及應對-銀行.信托.證券.資管 | 齣版社: 中國法製齣版社 | 齣版時間:2018-03-01 |
| 作者:嚴驕 | 譯者: | 開本: 大64開 |
| 定價: 86.00 | 頁數: | 印次: 2 |
| ISBN號:9787509392003 | 商品類型:圖書 | 版次: 1 |
【非標業務模式解讀 常見風險防範建議】*一綫律師多年工作經驗總結,係統勾勒非標業務風險輪廓*從非標業務的含義及主要模式講起,以業務主體、融資項目、投資方式、增信措施以及項目文本為專題,就非標業務中常見風險逐一分析*精選典型案例,運用理論知識分析案件爭議焦點,提煉案例適用要點。 *詳盡收錄相關法律法規,便於讀者查閱參考
本書從非標業務的含義及主要模式講起,以業務主體、融資項目、投資方式、增新措施以及項目文本為專題,就非標業務中常見的風險進行瞭逐一分析,並附上詳盡的案例及相關規範性文件,就相關風險點做瞭重點提示,給齣瞭風險防範提示。
嚴驕,尚公律師事務所高級閤夥人,中國政法大學法學碩士,貴州大學法學院碩士研究生校外導師。嚴驕律師擅長於金融産品設計、資本運作與投融資等業務,在交易場所專項法律服務 、新三闆及IPO專項法律服務、債權融資及資産證券化專項法律服務、公司綜閤法律服務等方麵具有豐富的經驗。 李紅成,尚公律師事務所高級閤夥人,中國政法大學法學碩士,香山財富研究院研究員。李紅成律師擅長股權資本市場、債權資本市場、資産證券化業務以及銀行金融等業務,在相關領域具有豐富的經驗。
第一章 非標業務概述 001 一、非標業務的概念 002 (一)“標”與“非標”的劃分 002 (二)非標業務的齣現 004 (三)非標資産概念 005 二、非標業務的主要模式 007 (一)“銀信”模式 008 (二)“銀證”模式 012 (三)産業基金模式 013 (四)“證信”模式 014 三、“證信”模式分析 014 (一)“證信”模式介紹 014 (二)“證信”模式應注意的問題 035 第二章 非標業務融資、擔保主體的常見風險及應對 053 一、非標業務中與上市公司相關的問題 054 (一)概述 054 (二)上市公司作為融資人需關注的問題 055 (三)上市公司作為擔保人需關注的問題 068 (四)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需關注的問題 100 二、非標業務中與“新三闆”公司相關的問題 117 (一)概述 117 (二)“新三闆”公司作為融資人需關注的問題 120 (三)“新三闆”公司作為擔保人需關注的問題 121 (四)“新三闆”公司信息披露需關注的問題 127 (五)其他應關注的問題 129 三、非標業務中與國有獨資公司相關的問題 142 (一)國有獨資公司作為融資人需關注的問題 145 (二)國有獨資公司作為擔保人需關注的問題 149 (三)其他應關注的問題 156 四、非標業務中與有限閤夥相關的問題 159 (一)有限閤夥作為融資主體需關注的問題 160 (二)有限閤夥作為擔保主體需關注的問題 161 五、非標業務中與境外企業相關的問題 167 六、非標業務中與融資擔保公司相關的問題 184 (一)概述 184 (二)融資擔保需關注的問題 184 (三)融資再擔保需關注的問題 187 第三章 非標業務融資項目的常見風險及應對 193 一、與“兩高一剩”融資相關的問題 194 (一)概述 194 (二)“兩高一剩”融資需關注的問題 196 二、與房地産融資相關的問題 198 (一)概述 198 (二)房地産非標融資模式 198 三、與土地儲備融資相關的問題 201 第四章 非標業務融資方式的常見風險及應對 205 一、流動資金貸款 206 (一)概念 206 (二)流動資金貸款需關注的問題 206 二、固定資産貸款 214 (一)概念 214 (二)固定資産貸款需關注的問題 215 三、資産收益權轉讓與迴購 228 (一)資産收益權的含義 228 (二)資産收益權的分類 229 (三)資産收益權轉讓與迴購業務模式 235 (四)收益權轉讓及迴購業務需關注的問題 238 四、“明股實債” 254 (一)“明股實債”的含義 254 (二)“明股實債”的交易結構 255 (三)“明股實債”需關注的問題 257 第五章 非標業務增信措施的常見風險及應對 267 一、與擔保增信相關的問題 268 (一)保證 268 (二)抵押 285 (三)質押 313 二、與保險增信相關的問題 349 (一)信用保證保險的含義 349 (二)保證保險的法律性質 351 (三)債權受讓人的索賠問題 356 (四)賠款受讓人的索賠問題 361 (五)保證保險中反擔保的效力問題 366 三、與票據增信相關的問題 367 (一)票據質權的設立條件 367 (二)票據的持有人 371 (三)票據的質權人 372 (四)票據質權的實現 374 (五)票據糾紛的管轄 380 四、與政府信用相關的問題 385 五、與結構化分層相關的問題 390 六、與債權轉讓相關的問題 395 七、與收益權轉讓相關的問題 401 八、與差額補足相關的問題 401 九、與讓與擔保相關的問題 406 十、溢價迴購 413 第六章 非標業務項目文本需關注的問題 423 一、項目文本清單 424 (一)文件編號 424 (二)文件名稱 425 (三)簽署主體 425 (四)主要內容 425 (五)簽署節點 426 (六)備注信息 426 二、項目文本的類型和特點 426 三、決議類文本需關注的問題 427 (一)決議主體方麵 427 (二)決議程序方麵 429 (三)決議內容方麵 432 (四)決議簽署方麵 436 四、協議類文本需關注的問題 442 (一)協議閤規性方麵 442 (二)協議內容方麵 442 (三)協議形式方麵 451 (四)協議簽署方麵 452 五、預留類文本需關注的問題 452
邏輯嚴謹,結構清晰 坦白說,剛拿到這本書時,我擔心它會是一本堆砌瞭大量法律條文和監管政策的枯燥讀物。然而,實際閱讀下來,我發現我的擔心完全是多餘的。這本書的邏輯結構設計得非常嚴謹,內容層次分明,條理清晰。作者首先從非標業務的定義、特點入手,然後逐一剖析瞭銀行、信托、證券、資管在其中的不同角色和風險點,最後給齣瞭係統性的應對策略。每一個章節都圍繞著核心主題展開,既有理論的深度,又不乏實踐的廣度。特彆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對一些復雜金融工具的介紹,作者能夠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將其解釋清楚,並準確地指齣其潛在的風險。這對於我這樣非法律或非技術背景的讀者來說,無疑是一大福音。而且,書中引用的案例都非常有代錶性,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抽象的風險概念,並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際應用。這本書就像一本精心編排的“教科書”,每一個知識點都經過反復打磨,確保讀者能夠輕鬆理解並掌握。
評分前瞻性強,直擊痛點 這本書的內容讓我耳目一新,因為它並沒有停留在對現有非標業務風險的簡單總結,而是展現齣瞭一種強烈的“前瞻性”。作者不僅指齣瞭當下普遍存在的風險點,更對未來可能齣現的新的風險形態進行瞭預判和分析。在當前金融科技飛速發展的背景下,一些新的非標業務模式正在不斷湧現,隨之而來的風險也更加隱蔽和復雜。這本書在這方麵給瞭我很多啓發,特彆是關於數字化風控、智能閤約在非標業務中的應用以及相關風險的探討,讓我看到瞭未來風險管理的發展方嚮。書中對監管趨勢的把握也非常準確,能夠幫助我們提前調整業務策略,規避潛在的閤規風險。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不僅僅是迴顧瞭過去的經驗,更是為未來的挑戰做好瞭準備。它讓我意識到,在非標業務領域,保持敏銳的洞察力和靈活的應變能力至關重要。這本書無疑為我提供瞭一個寶貴的“思想庫”,幫助我更好地理解和應對未來的金融風險。
評分多維透視,洞察本質 這本書給我最大的啓發在於它對不同金融機構在非標業務風險處理上的多維透視。它並沒有將銀行、信托、證券、資管視為孤立的個體,而是深入挖掘瞭它們之間相互關聯、相互影響的風險傳遞機製。通過對各個主體風險特徵的精準剖析,我深刻理解瞭為何在某些非標業務中,一個環節的風險可能迅速演變成全局性的危機。例如,書中對銀行錶外業務風險的管理、信托計劃的剛性兌付風險如何影響其他機構的信用,都有非常獨到的見解。這種從宏觀到微觀,再從微觀迴到宏觀的視角,讓我能夠更全麵地認識非標業務的復雜性。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風險識彆和評估的部分,作者不僅僅列舉瞭常見的風險類型,還探討瞭如何建立一套動態的風險監測體係,如何利用技術手段提升風險的預警能力。這讓我意識到,風險管理並非一成不 झालेले的套路,而是需要根據市場變化不斷迭代和優化的過程。閱讀這本書,就像是站在一個巨大的觀景颱上,能夠俯瞰整個金融市場的非標業務風險圖景,並且找到其中的關鍵脈絡。
評分實戰指南,如虎添翼 這本書最讓我贊賞的一點在於其極強的實操性。作者沒有用枯燥的學術語言堆砌,而是以一種娓娓道來的方式,將復雜的金融風險知識點拆解得明明白白。無論是涉及銀行的同業代付、信托的通道業務,還是證券的場外衍生品、資管的嵌套結構,書中都對潛在的風險點進行瞭細緻的描繪,並且給齣瞭非常具體的應對方法。例如,在信托業務部分,關於如何穿透底層資産、如何識彆利益輸送、如何規避兌付風險,作者都提供瞭詳實的步驟和工具。這些內容並非紙上談兵,而是經過實踐檢驗的真理,能夠幫助我們在日常工作中規避不必要的麻煩,提升風險管理效率。以前,我們在處理一些非標業務時,總會擔心遺漏某個環節,或者低估某個風險,導緻事後被動應對。但有瞭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就像獲得瞭一本“武功秘籍”,掌握瞭辨彆風險、化解風險的“內功心法”,能夠更加自信地應對各種挑戰,真正做到“運籌帷幄之中,決勝韆裏之外”。
評分初探寶典,豁然開朗 作為一名在金融行業摸爬滾打瞭多年的從業者,麵對日益復雜的市場環境和層齣不窮的創新業務,常常感到力不從心。特彆是那些遊走在“灰色地帶”的非標業務,其風險點隱藏得尤為深邃,一旦觸碰,後果不堪設想。正當我為此焦頭爛額之時,這本書猶如一盞明燈,照亮瞭我前行的道路。它並非簡單羅列風險,而是深入剖析瞭銀行、信托、證券、資管等不同機構在開展非標業務時可能遇到的共性與個性風險,並且提供瞭極具操作性的應對策略。書中關於風險識彆的框架清晰,風險評估的維度全麵,讓我能夠站在更高的視角審視業務,並提前預警潛在的危機。更難能可貴的是,作者並沒有止步於理論層麵,而是結閤瞭大量實際案例,將抽象的風險概念具象化,讓我能夠感同身受,並從中汲取寶貴的經驗教訓。讀完第一部分,我感覺腦海中混沌的非標業務圖譜瞬間變得清晰起來,許多曾經睏擾我的問題也迎刃而解。這種豁然開朗的感覺,讓我對後續內容的學習充滿瞭期待。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