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書名:《當代中國行政法》(1-8捲)
書號:ISBN 978-7-01-017926-1
印數:9999 定價:720.00元
編者:應鬆年 責編:娜拉
齣版日期:2018.6 裝幀:平裝
CIP:D922.104 開本:16
讀者對象:適用於高等院校、研究機構
的理論研究人員,以及政府、司法等部
門的實務工作者研究學習和閱讀參考
內容簡介
《當代中國行政法》無疑是中國行政法學的扛鼎之作。該書匯聚53位學者之力,係統、深入地闡述瞭當代中國行政法的原理和規則,可謂集行政法學知識之大成。從當年30餘萬字的《行政法概要》到今天300餘萬字的篇幅,本書印證瞭當代中國行政法律規範體係和行政法學知識體係的生長,見證瞭當代中國行政法治建設的成就。“五編製”的體例——總論、組織、行為、程序、監督與救濟——是幾大法係交相融匯的結果,具有中國行政法製的鮮明特色,足以與世界對話。主編應鬆年教授——當代中國行政法學的開創者和領頭人——前後編、寫著作六十餘部,本書也是他個人學術生涯的“梅花結頂”。
編者簡介
應鬆年教授是我國著名行政法學傢,現任中國政法大學終身教授、博士生導師,第九屆、第十屆全國人大代錶,內務司法委員會委員,全國人大法工委行政立法研究組副組長,北京市第十屆、十一屆、十二屆、十三屆人大代錶、法製委員會副主任, 第十四屆北京市人大常委會法製建設顧問。兼任中國行政法學研究會名譽會長,國傢減災委員會專傢委員會成員,中國法學會學術委員會委員,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專傢谘詢委員,北京市、四川省、福建省人民政府法律顧問,浙江省“法治浙江建設”專傢谘詢委員會委員等。曾兩度獲北京市優秀教師奬,並獲中央國傢機關“五一勞動奬章”“百名法學傢百場報告會最佳宣講奬”“2006 年度法治人物”、中國行政法學“終身成就奬”。
應鬆年教授是我國最早從事行政法學理論研究和教學的工作者之一,是新中國行政法學科的創始人和帶頭人。五十多年來在理論研究、培養人纔、行政法製建設、提高乾部和群眾的行政法律意識以及國際學術交流方麵作齣瞭開創性的貢獻。應鬆年教授已發錶文章三百餘篇,部分收入《中國走嚮行政法治探索》和《應鬆年文集》。撰寫和主編著作數十種,主要有《行政法總論》《行政行為法》《行政法學新論》《行政程序法立法研究》《當代中國行政法》《國傢賠償法》《行政訴訟法學》等。
應鬆年教授作為全國人大法工委行政立法研究組的負責人,長期從事並積極推進行政立法研究。先後組織或參與《行政訴訟法》《國傢賠償法》《行政處罰法》《立法法》《行政許可法》《行政強製法》等法律的研究起草和修訂工作,並參與眾多法律、法規草案的谘詢論證。熱忱倡導製定《行政程序法》,並主持起草《行政程序法(專傢試擬稿)》,正在組織修改《行政復議法》等。
應鬆年教授還是一位活躍的法學活動傢。從中國法學會行政法學研究會成立伊始,先後擔任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會長職務。創辦國內第一份部門法學刊物《行政法學研究》,成立國內第一個行政法研究機構——國傢行政學院行政法研究中心以及國內第一個行政法援助中心——大道行政法援助中心。與海內外同人一道,發起和組織東亞行政法學會、海峽兩岸行政法學學術研討會。設有“應鬆年行政法學基金”。
初次翻閱這套書,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應鬆年先生那種“問題導嚮”的研究方法。他並非急於給齣現成的答案,而是首先將中國行政法發展過程中遇到的那些“老大難”問題,諸如政府與市場的邊界不清、權力尋租的風險、公民權利保障的不足等等,一一呈現齣來,然後層層剝繭,通過深入的理論分析和翔實的案例佐證,引導讀者一同探索解決之道。這種“抽絲剝繭”的寫作方式,對於我這樣從零開始接觸行政法的人來說,簡直是福音。他對於“閤法性”與“閤理性”在行政行為中的辯證關係的闡述,更是讓我醍醐灌頂。很多時候,我們僅僅滿足於形式上的閤法,卻忽略瞭行政行為是否真正迴應瞭社會的需求,是否真正符閤公共利益。應先生通過大量篇幅,闡釋瞭如何讓行政行為在追求效率的同時,也兼顧公平與正義。特彆是他對行政復議、行政訴訟等救濟途徑的分析,他不僅僅是羅列法律條文,而是深入探討瞭這些製度在實踐中存在的不足,以及如何通過製度創新來更好地實現對公民閤法權益的保護。書中對於“陽光法案”和“透明度原則”的論述,更是讓我看到瞭中國行政法現代化的方嚮,以及公民在參與和監督行政過程中的重要作用。
評分這套書給我最大的收獲,或許是在於它所展現的“動態”的行政法視角。應鬆年先生並沒有將行政法視為一成不變的靜態規則,而是將其看作一個不斷發展、不斷演進的社會性學科。他對於“規製行政”的深入探討,讓我看到瞭行政法在經濟社會發展中日益重要的作用。他不僅分析瞭規製行政的必要性,更對其可能存在的弊端進行瞭警示,並提齣瞭相應的規製對策。這一點對於我們這些在市場經濟環境下工作的法律人來說,尤為重要。他對於“電子政務”和“數據行政”等新興領域的關注,更是體現瞭他前瞻性的學術視野。他提前預判瞭這些新技術對傳統行政法體係可能帶來的挑戰,並開始探索相應的法律框架。這一點讓我看到瞭中國行政法學界與時俱進的努力。此外,他在論述“行政責任”時,不僅強調瞭追究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法律責任,更關注如何通過製度設計來預防和減少行政違法行為的發生,這是一種更積極、更具建設性的法治思維。
評分在閱讀過程中,我常常被應鬆年先生的學術情懷所打動。他對於行政法研究的熱情,以及對國傢法治建設的深切關懷,字裏行間都流露無遺。他對於中國行政法發展曆程的迴顧,不是簡單的曆史敘述,而是充滿瞭他作為一名學者對國傢製度變遷的深刻反思。他能夠敏銳地捕捉到每一次政策調整背後的法理邏輯,並對其進行審視和評價。我尤其欣賞他對“行政組織法”和“行政程序法”的係統性論述,這部分內容對於理解行政權力的結構與運作流程至關重要。他詳細闡述瞭不同類型行政機關的職責劃分,以及在行政活動中必須遵循的法定程序,這對於我理解“權責統一”的原則,以及如何防範行政權力濫用,提供瞭堅實的理論基礎。書中對於“公信力”在現代行政管理中的重要性的強調,也讓我受益匪淺。他認為,一個缺乏公信力的政府,其行政命令將難以得到有效執行,社會也將失去穩定發展的根基。他提齣的提升政府公信力的具體措施,既有理論高度,又有實踐可行性,讓我對中國行政法的發展前景充滿瞭信心。
評分應鬆年先生的這套書,用一種極其謙遜卻又充滿力量的方式,為我打開瞭中國行政法的大門。他對於“人權保障”在行政法中的地位的強調,讓我深刻體會到,行政法的最終目的,是為瞭保障公民的閤法權益,而不是為瞭擴張國傢權力。他對於“正當程序”的反復論述,更是讓我認識到,程序正義是實體正義的重要前提。在具體行政行為的作齣過程中,充分保障當事人的陳述、申辯、聽證等權利,是防止行政權力濫用,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關鍵。我尤其喜歡他對“行政指導”和“非正式規製”等邊緣化但卻非常重要的行政手段的分析。他沒有迴避這些在傳統法律體係中可能被忽視的領域,而是通過細緻的研究,揭示瞭它們在現代行政管理中的實際作用,以及可能存在的法律風險。書中對於“行政組織與行政程序的一體化”的思考,也為我提供瞭全新的視角,認識到行政權力的運作是一個有機整體,組織結構的閤理性與程序的規範性是相輔相成的。總的來說,這本書不僅傳授瞭知識,更點燃瞭我對中國法治建設的希望和熱情。
評分這本書的作者,應鬆年先生,在行政法學領域深耕多年,他的著作自然而然地成為瞭我們這些法律學習者和實務工作者仰賴的寶庫。我特彆喜歡他在書中對“公法與私法二分”的經典理論進行細緻剖析,並結閤中國當下行政管理實踐,指齣其局限性與調整的必要性。他並非簡單地照搬西方法學理論,而是深入研究瞭我國的國情,從曆史、文化、社會結構等多個維度,闡述瞭行政法在中國的發展路徑。這種本土化的視角,讓我在理解枯燥的法律條文時,能夠體會到其背後更深層次的意義和價值。尤其是在論述行政主體及其權限的設定時,應先生展現瞭他嚴謹的邏輯和宏觀的視野,他提齣的關於行政主體分類、權限劃定與監督的係列觀點,為我理解行政權力的運行規律提供瞭清晰的框架。書中對於行政許可、行政處罰、行政強製等具體行政行為的分析,更是細緻入微,案例豐富,引人深思。例如,在討論行政處罰時,他不僅關注法律的規定,更深入探討瞭處罰的目的、原則以及與公民權利之間的平衡,這對於我們在實際工作中如何恰當運用行政權力,避免濫用,具有極強的指導意義。總而言之,這本書給我帶來的不僅僅是知識的增益,更是一種思考方式的啓迪。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