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鬆快樂地解決傢長和孩子關於閱讀、選書、吸收和體會交流的睏擾!
? 親子閱讀專傢撰寫,50 個真實的共讀故事,揭示的不僅僅是閱讀的秘密
? 解讀親子共讀技巧、心得
? 推薦 3-12 歲高品質童書,傳遞分級閱讀理念,從閱讀年齡到圖書內容,給齣
精準意見
? 親子溝通技巧分享,涵蓋情緒疏導和理解、原生傢庭的共建和維護、孩子天性
的認同和嗬護等。
? 彭懿、鬱蓉、粲然、王小柔、蔡朝陽等大 V 聯袂推薦
? 設計師王焱操刀,設計插畫生動質感
? 激發孩童閱讀興趣,設計互動環節“明仔語錄”“明仔遊戲”“媽媽感悟”,
為親子閱讀及生活增加樂趣。
本書是專欄作傢關於親子共讀的圖書。從閱讀齣發,傳達分享傢庭教育的理念和心得,並且從專業角度齣發,為讀者推薦優質的親子共讀圖書。
書中共記錄瞭 50 個生活故事,涵蓋親子生活中每個傢庭都會發生的衝突和解決,包括情緒的疏導和理解、現實問題的麵對和解決、原生傢庭的共建和維護、孩子性格養成的嗬護等等。具體故事包括:誰教育誰、植物僵屍後遺癥、學造句、性教育、金翅膀和朋友,你選哪一個、帕丁頓熊是真的!維尼熊是假的!等。
為瞭方便閱讀和增加閱讀價值,我們會在代入感極強的故事中,巧妙附加分級閱讀、圖書推薦、書目介紹、傢教心得等內容。
李崢嶸,文學學士、教育專業碩士,北京晚報閱讀周刊資深編輯,中國兒童文學研究會理事,多傢報刊的親子
專欄作者。曾榮獲全國報紙副刊最佳專欄奬。
於光,小學生,喜歡讀故事和編故事,喜歡機器人編
程和視頻編輯
生活
01 不上幼兒園有多可怕
02 學造句
03 植物僵屍後遺癥
04 性教育
05 為瞭讓孩子吃蔬菜,媽媽可真死瞭不少腦細胞!
06 蚯蚓麵條、蝸牛沙拉、螞蚱燒烤,敢不敢來一發?
07 帶爸爸過六一
08 學說吉利話
09 給長襪子皮皮過 70 歲生日
10 媽媽不見瞭
11 男孩的理想是當最好的媽媽
2 搞笑小偵探
13 醫生,說實話,你要對我乾嗎?
14 和康康一起登上神奇校車
15 比讀書更重要的事兒
16 我,機器人
閱讀
17 誰教育誰 26 挖挖挖,一直往下挖,底下有什麼?
18 金翅膀和朋友,你選哪一個 27 裝“屎”?連蟲子種子都這麼拼,你還不努力?
19 帕丁頓熊是真的!維尼熊是假的! 28 奧特曼的必殺技管用嗎
20 不愛聽豆豆 29 傢門口的昆蟲秘密
21 太有教育意義的書為什麼不好看 30 賣媽媽
22 看不懂的男生賈裏 31 12 個擁抱停止吼叫
23 誰影響瞭《草房子》得分 32 一個巴掌還是一個親吻
24 如何用冰箱甩乾一件濕衣服及其他 33 什麼樣的纔是乖小孩?
25 摺騰,以科學的名義 34 愛玩遊戲的小屁孩
35 在雪花中尋找彩蛋 41 看兒童版《冰與火之歌》
36 突然,外公變成一隻貓 42 傢有怪獸,呼叫特工!
37 海盜最怕換尿布 43 好東西屬於能夠等待的人
38 史努比的音樂大師課 44 鳥媽媽會毒死關在籠子裏的寶寶嗎
39 如何乾掉一個天纔畫傢 45 身處塵埃,也要看到彩虹
40 吃肉的時候,說聲謝謝! 46 格裏格裏砰!這個故事好奇怪好好玩
觀影
47 小黃人為什麼這麼紅 48 一座邪惡的殺人迷宮,究竟有什麼好?
49 海洋奇緣:失心、偷心和還心 50 瘋狂動物城:你看到的和我看到的不一樣
附錄
閱讀圖畫書的三重境界
如何選擇親子共讀的圖書?
說實話,我買這本書是帶著一絲懷疑的,因為市麵上的“親子養育關係”書籍實在太多瞭,很多都像是換湯不換藥的雞湯文。但這本書的切入點——“你看到的不是我看到的”——卻異常犀利。它暗示瞭溝通的根本障礙在於視角的不對稱。我有個七歲的女兒,她最近迷戀上收集各種“沒用”的小石頭和樹葉,我看著那些髒兮兮的“寶貝”堆滿房間就頭疼,總想扔掉,但她看重的是其中的“獨一無二”。這本書如果能深入探討這種“價值判斷”上的差異,並提供一套溫柔而堅定的引導方式,讓她明白物品的整理和空間的概念,同時又不扼殺她對自然探索的好奇心,那簡直是神作。我更希望它能觸及到“秘密”這個詞所暗示的,那些孩子隱藏在內心深處的脆弱、恐懼或者未被滿足的渴望。父母往往隻看到瞭錶麵的“不聽話”,卻錯過瞭孩子在用“不聽話”的方式嚮我們求助的信號。
評分這本書的厚度和內容的豐富程度,完全超齣瞭我的預期。我以前讀過不少育兒書,大多集中在某個特定年齡段的技巧,比如如何應對“可怕的兩歲”,或者如何幫助孩子準備小學的入學。但這本書的覆蓋麵竟然從三歲一直到十二歲,這跨度可不小,意味著它需要一套非常宏大且靈活的教育哲學作為支撐。我翻閱瞭目錄,看到瞭關於“親子關係重塑”和“傢庭教育理念心得”這樣的大標題,這讓我對它如何處理代際差異和價值觀傳遞非常好奇。我一直認為,傢庭教育的精髓在於潛移默化,而不是高壓式的命令。我渴望瞭解作者是如何在高壓的社會環境下,平衡傢長自身的期望與孩子天性的自由成長的。這本書是否提供瞭一種結構化的思維框架,讓我們傢長在麵對衝突時,能夠迅速定位問題的根源,是基於誤解、是基於能力不足,還是僅僅是錶達方式的偏差?我非常看重它是否能提供一個讓父母自我反思的空間,讓我們意識到,我們對“好孩子”的定義,可能纔是限製孩子發展的最大障礙。
評分天呐,這本書簡直是為我量身定做的!我一直覺得我和我傢那個小傢夥之間好像隔著一層透明的、但又無比堅固的玻璃牆。我看到的是一個調皮搗蛋、對所有事情都說“不”的小惡魔,而他眼中的世界又是什麼樣的呢?這本書光是書名就直戳我的痛點——“你看到的不是我看到的”。我一直在努力解讀那些看似無理取鬧的行為背後隱藏的真正需求,但常常在挫敗感中偃旗息鼓。我特彆期待書中能提供一些實用的“解碼器”,能讓我真正進入三到十二歲這個奇妙又矛盾的年齡段孩子的內心劇場。我希望它不是那種空泛地談論“愛與溝通”的理論書籍,而是能深入到具體場景,比如孩子為什麼非要穿那件已經洗得發白的舊T恤,或者為什麼在超市的過道上突然大哭不止。如果它能教會我如何放下成年人的邏輯和評判標準,真正用孩子的視角去體驗世界,哪怕隻是一瞬間,那這本書的價值就無可估量瞭。我尤其關注它對“傢庭教育理念心得”這部分的闡述,希望看到的不是陳舊的說教,而是能與現代育兒環境接軌的、充滿智慧和溫度的實踐經驗分享。
評分這本書的哲學底色似乎非常穩健,它聚焦於3到12歲這個關鍵的“自我構建期”。在我看來,這個階段的孩子正在經曆從完全依賴父母到逐漸形成獨立人格的劇烈轉變。我一直很睏惑,如何平衡“管教”與“放手”之間的尺度。我們是需要一個聽話的“小大人”,還是一個有批判性思維的“小探索傢”?這本書的標題暗示瞭一種對既有認知的顛覆,這正是我需要的。我希望它能提供一種全新的視角來審視我們對“親子養育關係”的定義。它或許會挑戰我們“為你好”的齣發點,引導我們去思考,我們強加給孩子的規則和期待,究竟是服務於他們未來的幸福,還是僅僅滿足瞭我們作為父母的焦慮感和控製欲。我期待讀完後,能夠更清晰地看到,在孩子成長的每一個岔路口,我應該伸齣怎樣的一隻手,是拉住他,還是僅僅跟在他身後,為他照亮前方的路。
評分我是一個職場媽媽,時間是最大的奢侈品。我沒有時間去閱讀那些晦澀難懂的心理學專著,我需要的是能直接落地到周末親子時光中的實用工具。這本書如果真的能在“親子閱讀中的秘密”這部分有所建樹,那就太棒瞭。我發現,當我們強迫孩子閱讀我們認為“有營養”的書籍時,閱讀的樂趣就消失瞭,變成瞭任務。我期待書中能揭示如何通過閱讀這個載體,建立起一種無需言語的默契,讓閱讀成為孩子主動嚮父母敞開心扉的橋梁。比如,如何選擇那些能激發孩子共情能力的故事?在共讀過程中,傢長應該扮演一個怎樣的角色——是講解者,是傾聽者,還是一個同樣沉浸其中的“同謀”?我特彆想知道,那些看似平常的傢庭教育理念,是如何在日常的閱讀互動中,被悄無聲息地植入孩子心田的。這種潛移默化的力量,遠勝過生硬的說教。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