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爸爸说给青春期儿子的秘密话
作 者: 静涛 著 定 价: 26.8 出?版?社: 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8-01-01 页 数: 215 装 帧: 平装 ISBN: 9787531695370 ●PART1儿子,你正在长成为男子汉——说给青春发育的你/001 ●坦然面对第二性征的出现/003 ●男孩长个子也有早晚/005 ●长“毛毛”对你是一大喜讯/008 ●男孩子的胸部也会胀痛吗/009 ●喉结不明显是不是“假小子”呢/011 ●没有胡须就不是男子汉吗/013 ●好好的嗓子怎么成了“公鸭嗓”/015 ●身上有难闻的汗臭味怎么办/018 ●青春期男孩如何“战痘”/020 ●半夜醒来“小弟弟”怎么会“挺立”/023 ●遗精——男子汉成熟的标志/025 ●PART2青春迷惘期,你的心思爸爸X懂——说给躁动不安的你/029 ●儿子,为什么总与父母对着干/031 ●“我已经长大了,请让我自己做主”/032 ●你的“独立”还不是真的独立/035 ●你的自由,要给爸妈一点理由/037 ●代沟,需要你和父母共同填平/039 ●不可泄露的秘密日记/041 ●“请不要偷看我的日记”/043 ●......内容简介
本书结合了千万个父的育儿经验,专门针对青春期男孩的生理发育、性格形成以及心理变化,进行了深入浅出的科学解释;在学习、交友、恋爱、举止礼仪、安全教育、情商教育和体育锻炼等方面,给出了具体翔实的建议。全书以爸爸的口吻,教会儿子如何应对青春期出现的问题和烦恼,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展现魅力,勇敢面对人生的重要里程——青春期。
我购买这本书纯粹是出于好奇,因为“秘密话”这个词汇听起来就充满了引人探究的意味。这本书给我的最大感受是“减压”,它有效地缓解了现代父亲在育儿过程中感受到的那种巨大的责任压力。作者很早就点明了一个核心观点:父亲的角色不是一个全能的“导师”,而更像是一个“战友”和“观察者”。他鼓励父亲们放下“必须完美”的包袱,允许自己在面对儿子的成长时犯错,并学会坦诚地与儿子一起学习、一起面对未知。书中关于“延迟满足”和“风险教育”的论述,摆脱了过度保护的窠臼,转而强调让孩子在安全的范围内去体验失败,从中汲取教训。这种培养孩子韧性的方法,比任何空泛的口号都来得实在。文字风格上,它摈弃了说教的腔调,用了很多生活中的小故事来串联主题,让人读起来津津有味,仿佛在听一位经验丰富的前辈分享他的“育儿心法”。这本书真正做到了“润物细无声”。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直太抓人了,那种深沉又不失温暖的色调,一下子就让人感觉这不是一本说教式的读物,更像是一个长者在你耳边轻声细语的分享。我记得我是在一个周末的下午,偶然在书店里翻到的,当时正好在思考一些关于青春期孩子教育的困惑。作者的文字功底可见一斑,他没有用那些晦涩难懂的理论,而是非常生活化地描绘了很多场景,让人一读就能产生强烈的代入感。特别是关于如何处理孩子在网络世界中的迷茫那一部分,写得尤为深刻。他提出的“数字边界感”概念,对我触动很大,让我意识到我们不能完全阻断,而是要引导他们建立健康的界限。这本书的行文流畅自然,时不时还能看到一些幽默的小段子,调节了原本可能略显严肃的话题气氛。它不像很多育儿书那样,只告诉你“应该”做什么,而是更侧重于“为什么”要这么做,并且提供了非常实用的操作路径,比如如何开启一场不让孩子感到压力重重的谈话。我感觉读完这本书,我的心境都开阔了不少,少了一些焦虑,多了一些理解和耐心。这绝对是一本值得反复品读的佳作,它更像是一本心灵沟通的指南针,而不是一本僵硬的教条手册。
评分这本书的整体架构和节奏感处理得非常精妙,读完后给人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而不是读完一本厚重理论书后的疲惫感。它精准地抓住了青春期这一特殊阶段的微妙心理变化,比如对权威的挑战、对自我身份的探索,以及对异性关系的好奇。特别值得称赞的是,作者对“倾听的艺术”有独到的见解,他指出很多父亲习惯于“填补沉默”,而真正的有效沟通往往始于长时间的、有耐心的沉默,让孩子自己填满那片空间。这对于习惯了在会议室主导谈话的父亲们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思维转变。而且,这本书的“畅销”标签名副其实,因为它提供的解决方案是具有普适性的,无论孩子的学习成绩如何,只要存在代际沟通的障碍,这本书都能提供一把钥匙。它不仅是写给父亲的,我甚至觉得母亲们如果能了解父亲视角下的这些“秘密话”,也能更好地理解自己的丈夫和儿子,从而形成更和谐的家庭教育合力。这是一本真正具有沟通治愈力的作品。
评分说实话,我本来对“黑龙江教育出版社”出的书抱有一种保守的预期,总觉得可能在内容的新颖性上会稍微欠缺一点,毕竟来自传统教育体系的出版物嘛。但是,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固有印象。它的内容组织非常巧妙,采用了“问答+案例解析”的模式,让人感觉就像是作者本人坐在你对面,耐心地为你解答疑惑。比如,其中一章专门讲了“如何与一个对世界感到幻灭的儿子对话”,这个话题太贴合当下社会青少年的心理状态了。作者没有简单地用“积极乐观”来搪塞,而是首先承认了世界的复杂性和不完美,然后才引导孩子去寻找个体能动性。这种承认现实的坦诚,让读者瞬间卸下了防备。我尤其注意到了书中对“言传身教”的诠释,作者强调父亲首先要成为一个“自我和解”的人,只有父亲自己接纳了自己的不完美,才能真正地去接纳孩子的挣扎。这种由内而外的影响,才是最深刻的教育力量。阅读过程中,我多次停下来思考自己的过往言行,感觉受益匪浅。
评分我是一个自认为对“素质教育”有一定研究的教育工作者,接触过的相关书籍汗牛充栋,但大多流于表面,或者过于强调“成功学”的那一套。然而,这本小册子却给我带来了一种久违的踏实感。它的视角非常独特,不是从宏观的教育体系角度切入,而是聚焦于家庭教育中最微小、最容易被忽视的那个“点”——父子之间高质量的连接。书里用了很多笔墨来探讨“情绪的流动性”,这一点在国内的父子教育读物中是相当少见的。作者似乎非常懂得青春期男孩那种外表强悍内心敏感的特点,他教导父亲们如何识别那些隐藏在不耐烦、沉默甚至反抗背后的真实需求。我特别欣赏作者对于“尊重隐私”的论述,他认为过度探究反而会成为关系中的“侵入者”,而恰到好处的留白,才是培养孩子独立人格的关键。这并非一本快速见效的“育儿秘籍”,它更像是一场马拉松,需要父母持续地投入心力去理解和陪伴。对于那些希望孩子不仅学业有成,更能在精神层面拥有强大内核的家长来说,这本书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