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養育男孩
定價:20.00元
作者: 比達爾夫,豐俊功,宋修華
齣版社:中信齣版社,中信齣版集團
齣版日期:2008-06-01
ISBN:9787508611723
字數:
頁碼:224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大32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28國相繼齣版,澳大利亞、英國受推崇的教養指南,全球突破百萬!培養男孩緊毅品格和獨立精神的佳指南。
《男人的品格》作者、澳大利亞教育傢經典專著。
積極、勇敢、有責任心,是每個男孩應該具有的品質。
我們如何纔能讓男孩變得快樂、自信而友善?如何令男孩順利渡過他們成長必經的三個階段?不可忽視的激素怎樣改變男孩的行為方式?男孩的思考方式與女孩有哪些與生俱來的差彆?作為媽媽,如何令男孩感受生活中的愛與溫暖?爸爸可以從五個方麵提供幫助(如果你是單身母親,該如何做),男孩常見“病”,
內容提要
韆萬不要覺得你傢的小寶貝還隻是個孩子,就是這個男孩,他終有一天會成為一位兼具責任感和成熟魅力的頂天立地的男子漢。這一隱秘而巨大的變化,正發生在你與之共同生活的十幾年間。男孩身上與生俱來的男性氣質,是傢長不能忽略的:瞭解男孩成長過程的三個關鍵階段,培養他所有積極正麵的品質,在適當的時候讓閤適的人陪伴他、影響他,他成長……數年後,作為父母,我們將為此而收獲驕傲!
這是一本傢庭的育兒書,一本丈夫會悄悄從妻子手中偷走的書,它簡單、直接、易於閱讀。本書為傢長們揭示瞭男孩在從孩童嚮男人轉變的過程
目錄
作者介紹
史蒂夫·比達爾夫,澳大利亞傢庭問題專傢,育兒類暢銷書作傢。他的作品《養育男孩》、《男人的故事》、《快樂童年的秘密》、《愛的創造》已被200萬傢庭所廣泛閱讀。在《養育男孩》中,比達爾夫為傢長們揭示瞭男孩在從孩童嚮男人轉變的過程中麵臨的所有關鍵問題。
文摘
章 這就是男孩
在我們生活的今天,女孩更能把握自己,她們積極嚮上,工作努力。但是,男孩在生活中卻經常不思進取:學習成績不佳,與同學關係不融洽,容易暴躁,容易染上酗酒、吸毒等惡習。男孩和女孩在行為上的這種差彆很早就産生瞭,不信你可以到幼兒園親眼看看。女孩會聚在一起玩,非常快樂;男孩們卻隻知道瘋跑,就像印第安人圍著野牛瘋跑一樣。他們故意惹女孩生氣,還和同伴打架。
昨天晚上,我為瞭參加一個聚會驅車趕往城裏時,太平洋公路上的車堵得水泄不通。一個17歲的男孩開著一輛轎車,車裏坐著他的四個朋友。男孩試
序言
作者的話 V
章 這就是男孩 1
“脆弱”的“酷小子” 3
好消息 4
第二章 男孩成長的三個階段 7
男孩成長的三個階段 9
從齣生到6歲:溫柔歲月 11
6歲~13歲:學著成為男人 15
14歲:嚮男人轉變 25
第三章 激素 43
激素周期 44
嚮往外麵的世界 46
為什麼男孩喜歡爭吵和打架 48
男孩需要明確的指令 50
性彆差異是如何産生的 53
性和攻擊性 55
令人驚嘆的激素 59
第四章 男孩和女孩在大腦結構上的差彆 63
奇妙的成長過程 64
為什麼會産生這種差
另一本讓我印象深刻的書籍,側重於認知科學與教育實踐的結閤。這本書的論述邏輯性極強,幾乎像一本嚴謹的學術論文,但它巧妙地將復雜的神經科學概念轉化為傢長日常生活中可以應用的知識。它詳細解釋瞭大腦前額葉皮層是如何隨著年齡發展逐步成熟的,以及為什麼學齡前和學齡期的孩子在衝動控製、長期規劃方麵會錶現齣我們成人看來難以理解的“不成熟”。這種基於科學的理解,讓我對孩子的“故意搗亂”有瞭全新的視角——很多時候,那不是‘不聽話’,而是他們大腦發育階段的限製。書中提供的工具箱裏,塞滿瞭各種“重塑思維路徑”的方法,比如如何通過遊戲來訓練孩子的執行功能,如何設計傢庭環境來促進專注力的培養。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教我如何從“控製者”轉變為“環境的設計師”,通過優化外部條件來支持孩子內部潛能的自然生長。讀完後,我感覺自己像是升級瞭操作係統,能更科學、更少挫敗感地引導孩子的學習和成長過程。
評分還有一本聚焦於培養孩子“韌性”和“適應力”的書籍,內容實在讓人醍醐灌頂。這本書的核心觀點是:與其過度保護孩子免受任何挫摺,不如教他們如何優雅地從失敗中站起來。作者通過大量真實案例,闡述瞭“受控的風險”和“適度的挑戰”對於建立孩子自信心的重要性。我過去最大的錯誤可能就是總想替孩子掃清所有障礙,害怕他們受傷或失望。這本書用生動的故事告訴我們,每一次孩子自己解決瞭問題,哪怕解決得很笨拙,都是一次神經連接的強化,都在告訴他們“我能行”。書中詳細介紹瞭如何通過“腳手架式支持”(Scaffolding)來逐步退齣乾預,讓孩子感受到挑戰是可控的,挫摺是暫時的。它鼓勵傢長放下“完美父母”的包袱,擁抱生活中的不完美,並把這些不完美當作寶貴的教學時刻。讀完後,我學會瞭在孩子尋求幫助時,先問一句:“你覺得下一步可以怎麼做呢?”而不是直接給齣答案,這種微妙的引導真的有效。
評分最近讀完瞭一本關於兒童心理發展和教育的書,雖然具體的書名和作者我記不太清瞭,但它對我影響深遠。這本書深入探討瞭現代社會中父母麵臨的各種挑戰,特彆是如何理解孩子行為背後的真正需求。作者沒有提供那種一成不變的“育兒秘籍”,而是引導我們去觀察和傾聽孩子,強調建立穩定、充滿安全感的親子連接是所有教育行為的基石。書中花瞭大量的篇幅去解析不同年齡段孩子的情緒波動,並提供瞭非常具體、可操作的應對策略,比如當孩子發脾氣時,我們該如何保持冷靜,並藉此機會教會他們情緒管理。我特彆欣賞其中關於“無條件的愛”與“設定界限”如何共存的論述。它打破瞭我過去那種“要麼溺愛,要麼嚴苛”的二元對立思維,讓我意識到,真正的愛,是既能接納孩子全部的情緒,又能堅定地引導他們走嚮成熟和負責任的獨立個體。這本書的語言風格非常溫暖且富有同理心,讀起來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朋友在耳邊細語,讓人感到被理解和鼓舞,極大地緩解瞭我作為父母的焦慮感。
評分我最近翻閱瞭一本非常側重於文化背景對傢庭教育影響的書籍。這本書的視角相當宏大,它將我們當下的育兒睏境置於更廣闊的社會變遷和文化思潮中去考察。作者批判性地探討瞭工業化、城市化以及媒體對傳統傢庭結構和育兒觀念帶來的衝擊。書中探討瞭代際差異如何導緻“教育理念的衝突”,例如祖輩的經驗主義與現代研究成果之間的張力。這本書沒有直接給齣“怎麼做”的答案,而是提供瞭一種強大的“批判性思維框架”,幫助讀者審視自己所接受的教育理念究竟是基於傳統慣性,還是真正符閤孩子個體需求。尤其是在討論性彆角色和社會期望對男孩和女孩成長的隱形塑造時,作者的分析鞭闢入裏,讓我開始反思,我們是否不自覺地將成人世界的刻闆印象投射到瞭孩子身上。這本書的風格偏嚮於思辨性,需要讀者投入精力去消化其中的深層含義,但一旦領悟,對自我和傢庭教育模式的認知會發生根本性的轉變。
評分我最近閱讀的一本關於親子溝通的書籍,側重於傾聽的藝術和非暴力溝通的實踐。這本書的特點是極其注重語言的力量和非語言信號的解讀。它不僅僅是教我們如何“說話”,更重要的是教我們如何“聽見”孩子話語背後的情緒和需求。書中通過大量的對話示範,展示瞭如何識彆指責、批評、說教等無效溝通模式,並將其轉化為共情和接納的語言。比如,將“你又把玩具弄得到處都是,太不自愛瞭!”轉換成“我看到這些玩具散落在地上,你現在是玩得很開心,還是有點纍瞭想休息瞭?” 這種轉變極大地減少瞭傢庭衝突的頻率。這本書的節奏很慢,需要反復閱讀並進行角色扮演式的練習,但它帶來的長期迴報是驚人的——傢庭氛圍明顯變得更加開放和信任。它教會我,尊重孩子的獨立人格,首先要從尊重他們錶達的權利開始,即便他們的錶達方式在我們看來是混亂或不閤時宜的。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