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我的本亲子游戏书:3~4岁
定价:32.00元
售价:22.7元,便宜9.3元,折扣70
作者:楼小阁
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11-01
ISBN:978756822805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楼小阁*的《我的**本亲子游戏书(3-4岁)》
根据宝宝成长发育特点,精心策划好玩又有趣的亲子
游戏,目标在于促进宝宝大运动、精细动作、认知、
社会、语言五大能力的提高。为了新手妈妈能够轻松
育儿,故采用温馨的漫画形式进行创意编排,游戏道
具也是随手可得,实现在家也能轻松做早教的美好愿
望。
目录
章 3-3.5岁
精细动作
小手用力挤
纸杯搭高
两点连线
沙画艺术家
剪曲线
火柴棍拼图
格子手绢
我会整理
套娃游戏
装饰新家
筷子夹花生
毛线作画
彩色棒棒糖
小扇子
多变的线条
大运动
从头套到脚
亲子瑜伽
小衡木
推着爸爸走
套圈圈
爸爸和我
我是小飞机
看谁扔得远
旋转的宝贝
越来越低
我会钻圈
我能接住
翻滚吧
沙包不许掉
我和小球
认知
什么不见了
灵敏的鼻子
动物猜猜看
小纽扣回家
宝宝发食物
第2章 3.5-4岁
作者介绍
楼小阁,本名白雪,毕业于中科院心理所儿童发展心理学专业,长期从事幼儿教育研究工作,熟悉婴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拥有先进的育儿理念和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尤其是对婴幼儿图书、多媒体产品策划和开发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
文摘
序言
这本书,怎么说呢,简直是为我们家那个精力旺盛的小家伙量身定做的!我记得刚拿到手那会儿,还没来得及仔细看,我儿子就眼疾手快地抢过去了。他那种迫不及待的样子,让我这个当妈的都忍不住好奇起来。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那鲜艳的色彩和圆润的线条,一看就知道是专门为低龄宝宝设计的,没有那种刺眼的工业感,非常亲切自然。翻开第一页,我差点没笑出声,里面的图案设计得太有创意了,完全不是那种老套的“苹果A,香蕉B”的教条式内容。比如,有一个环节是关于“形状配对”的,不是简单地把圆形和圆洞对应起来,而是把不同的日常物品的局部剪影拿出来,让孩子猜猜它完整的样子。这需要孩子调动生活经验和观察力,远比单纯的形状认知要深入得多。而且,纸张的厚度拿捏得恰到好处,不是那种一撕就烂的软趴趴的纸,但也不是硬邦邦的卡纸,孩子的小手抓握起来很舒服,而且耐用性也比较让人放心。我们家这个小捣蛋鬼,平均每天都要被他蹂躏好几次,书的边缘也没有出现明显的卷曲或撕裂,这点我非常满意。从实用性上来说,这本书的厚度和开本也很适合三四岁孩子抱着看,不会笨重得拿不住,也不会太小气得看不清楚细节。总的来说,这本书的硬件质量,也就是装帧和用材方面,已经先声夺人了,给了我一个非常好的第一印象,觉得这确实是一本用心制作的亲子读物。
评分说实话,我一开始对这种主打“游戏”的图书抱持着一丝怀疑的态度。市面上同类产品太多了,很多都是徒有其表,花里胡哨的贴纸和闪光元素堆砌起来,内容深度却寥寥无几,玩几次就束之高阁了。但是,这本让我刮目相看的地方在于,它对“游戏”的理解非常到位,它不是那种一次性的消耗品,而是具有启发性的互动工具。我尤其喜欢其中几个关于“情绪认知”的小游戏设计。比如,通过翻翻页的方式,让孩子观察一个角色在不同情境下表情的变化,并引导孩子用语言描述出来。我发现,我儿子平时不太会表达“有点沮丧”或者“超级开心”这些细微的情绪,但通过这个游戏,他开始学着用“眼睛眯起来”或者“嘴角往下拉”这样的具体动作来描述感受。这对于学龄前儿童的社交和情商培养至关重要,远比直接告诉他“你要高兴”要有效得多。更妙的是,这些游戏环节之间过渡得非常自然,它不像是一个个孤立的任务卡,而更像是一场连贯的探险旅程。它巧妙地将认知、精细动作、语言表达和情感理解编织在一起,让孩子在完全没有“学习压力”的情况下,不知不觉地吸收了许多宝贵的技能。这绝不是市面上那种为了凑页数而堆砌起来的低幼内容,而是真正考虑了三到四岁孩子认知发展特点的精品。
评分我是一个非常注重孩子早期逻辑思维培养的家长,所以买书时,我会重点关注它对因果关系和空间想象力的培养是否有帮助。这本书在这方面的设计真是太绝了,它完全没有采用枯燥的文字描述,而是用非常形象化的场景来引导思考。举个例子,有一个关于“搭建”和“拆解”的跨页,它展示了一个积木城堡从零散的积木块变成完整城堡,再到最终倒塌的几个关键步骤。它不是简单地展示结果,而是强调“动作”和“结果”之间的联系。当我引导孩子去按顺序指认这些步骤时,他很快就能理解“放上去”导致了“变高”,“推一下”会导致“倒下来”的简单逻辑链条。此外,书中隐藏了许多需要观察细节才能发现的小机关,比如在某个场景的角落里藏着一只小猫咪,或者某个物体的位置和前一页发生了微小的变化。这些都需要孩子全神贯注地扫描页面,进行对比和搜索,这对于锻炼孩子的专注力和视觉辨别能力,简直是事半功倍。我观察到,自从我们开始玩这些带有“找茬”和“排序”元素的游戏后,我儿子在日常生活中整理玩具的条理性都有所提高,这让我非常欣慰,说明书中的“游戏”真的辐射到了实际生活应用中去。
评分关于亲子互动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价值是无可替代的。很多市面上的早教材料,往往是设计给孩子自己玩的,父母只能在旁边干着急,不知道如何有效介入。但这本书的设计初衷,显然是把“家长”作为重要的参与者之一来考虑的。它提供了非常清晰且富有创意的引导语和互动建议,但这些建议都不是那种生硬的“你应该做什么”,而是非常开放性的提问。比如,在介绍一个“动物找朋友”的环节时,书上没有直接告诉你“狮子找斑马”,而是设计了一个开放的场景,然后提问:“你看,小兔子躲在哪里最安全呢?”这个问题一抛出来,孩子就会开始根据场景(草丛、树洞、石头后)发挥想象力。我能参与进去,可以和他一起“假装”是小兔子,一起躲藏,一起讨论,这极大地增强了我们之间的情感连接。更重要的是,这些互动是高度个性化的。如果我儿子今天心情好,我们可以玩得更深入,聊聊为什么兔子喜欢躲在树洞里;如果他累了,我们只需要简单地指出答案,也能完成任务。这种灵活度,让亲子阅读不再是任务导向,而真正变成了高质量的陪伴时光,每一次翻阅都充满了欢声笑语和探索的乐趣。
评分如果让我从一个挑剔的教育工作者(虽然我不是,但爱琢磨的家长都有一点教育家的精神)的角度来审视这本书的“教育落点”和“持久吸引力”,我会说它做得非常平衡。它没有过度强调知识的灌输,比如死记硬背数字或字母,而是巧妙地将这些基础元素融入到有趣的情境中。例如,在“数数”的环节,它不是简单地印出五个圆点让你数,而是设计了一个“采摘草莓”的场景,告诉你“我们摘了三颗红色的,两颗黄色的,一共摘了几颗?”这种将数学概念与具体生活事件相结合的方式,让抽象的数字变得鲜活可感。至于吸引力,我发现这本书有一个非常高明的重复利用机制。它不是让你做完一个游戏就扔掉,而是设计了可以反复进行的“微调式”游戏。比如,第一遍我们玩颜色分类,第二遍我们可能玩形状分类,第三遍我们可能玩数量比较,即使是同一个页面,通过改变指令,它就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力。这使得这本书的生命周期被大大延长了,远远超出了我们通常认为的“玩一次就结束”的绘本范畴。它是一本随着孩子心智发展而不断成长的伙伴,而不是一个被快速淘汰的玩具。这种设计智慧,真的值得称赞。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