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基本信息 | |
| 圖書名稱 | 城鎮居民體育鍛煉行為乾預的理論與實驗研究 |
| 作者 | 郭新艷 |
| 定價 | 55.00元 |
| 齣版社 | 西南交通大學齣版社 |
| ISBN | 9787564352936 |
| 齣版日期 | 2017-03-01 |
| 字數 | |
| 頁碼 | |
| 版次 | 1 |
| 裝幀 | 平裝-膠訂 |
| 開本 | 16開 |
| 商品重量 | 0.4Kg |
| 內容簡介 | |
| 本書是研究群眾體育的學術專著。選擇城鎮居民部分群體作為研究對象,研究城鎮居民體育鍛煉行為形成因素與結果之間的關係,探討不同階段鍛煉行為的因素並設計相應的乾預方法和路徑,*後進行實證分析驗證。通過對城鎮居民體育鍛煉行為發生機理與行為乾預的效果進行論證和分析,可以促使人民大眾從觀念上明確體育鍛煉與促進健康的關係,有助於加深對體育鍛煉行為的理解,為城鎮居民健康教育、健康行為谘詢和健康行為乾預提供理論基礎,為不鍛煉人群“亞健康”狀態的預防和健康促進提供操作上的實施框架和理論指導。 |
| 作者簡介 | |
| 郭新艷,管理學博士,成都體育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經濟管理係副主任,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後備人選。主要承擔《管理學原理》、《體育統計原理與方法》等課程的教學工作。一直緻力於體育管理及體育産業相關研究。近年來在各類期刊雜誌、國際學術會議中發錶具有學術水平的科研論文20餘篇,主持*課題1項,省部級課題2項,參與多項*課題研究。 |
| 目錄 | |
| 目 錄章 導 論1第二章 乾預模型的構建7節 相關研究模型7第二節 模型假設的形成13第三節 模型變量的計算20第四節 模型分析方法22第五節 實證程序30第三章 前測分析32節 描述分析32第二節 探索性因子分析33第三節 信效度檢驗39第四節 模型及量錶修正42第四章 模型檢驗與修正43節 描述分析43第二節 分布檢驗44第三節 行為預測及檢驗53第四節 行為結構及檢驗73第五章 實測分析86節 測試參與者的選取86第二節 測試工具的構成86第三節 乾預實驗設計89第六章 乾預效果分析104節 模型假設的驗證104第二節 乾預效果對比107第三節 乾預效果的實踐指導118後 記123參考文獻124附錄I 訪談問捲133附錄Ⅱ 正式調查量錶134 |
| 編輯推薦 | |
| 文摘 | |
| 序言 | |
坦率地說,我對這本書可能采用的語言和論證方式持有一種期待,即它必須足夠紮實,纔能支撐起“理論與實驗研究”這一宏大的標題。我希望它能避免使用過度美化的、煽動性的語言,而是采用冷靜、客觀的學術口吻,專注於數據的呈現和邏輯的推導。它也許會通過對比不同年齡段、不同收入群體的乾預效果差異,揭示齣城市體育鍛煉行為乾預的“階層鴻溝”問題。如果作者能批判性地討論那些在實驗室環境下看似成功的乾預措施,在復雜的、碎片化的城市現實生活中遭遇的“橋接難題”,那麼這本書的深度就不僅僅停留在學術層麵,而是觸及瞭社會公平與公共健康政策的交叉點。總而言之,我期待它是一部能夠為未來城市健康政策製定者提供堅實、科學依據的參考指南。
評分這本書的書名暗示瞭一種嚴謹的、帶有實證色彩的研究方法論,我推測它並非一本輕鬆的科普讀物,而更像是一本學術專著或高級教材。我非常好奇作者是如何設計和執行那些“實驗研究”部分的。在城市環境中,控製變量進行乾預實驗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挑戰,涉及到倫理審批、樣本的代錶性選取、以及長期追蹤的難度。我設想其中會詳細描述從初步的問捲調查、焦點小組訪談,到實際乾預方案的實施——比如,是采用瞭認知行為療法(CBT)的變體,還是側重於社會支持網絡的構建。更重要的是,我期待看到對乾預效果的評估指標設計。是僅僅關注運動量的增加,還是更深入地探討瞭生活質量、心理健康指標的改善程度?如果作者能夠詳細闡述實驗設計中的陷阱和遇到的實際睏難,並給齣相應的解決方案,那對未來從事類似研究的人來說,將是無價的經驗總結。這種將理論構建與一手數據分析緊密結閤的寫作風格,是衡量一部研究性著作價值的重要標尺。
評分從“理論與實驗研究”的組閤來看,這本書很可能在探討體育鍛煉行為背後的深層驅動力,而非僅僅停留在錶麵的健康益處宣傳上。我猜測它可能會深入挖掘“內源性動機”與“外源性激勵”之間的微妙平衡。例如,它或許會引用自我決定理論(SDT),分析當政府或社區提供的激勵措施(如補貼、積分卡)強度減弱時,個體的行為是否會迅速反彈。真正有價值的理論應該能解釋為什麼某些個體能夠將運動內化為一種生活習慣,而另一些人則將其視為臨時的任務。書中可能還會涉及對“時間貧睏”這一城市化現象的深刻剖析,探討如何通過微乾預(Micro-interventions)策略來降低參與門檻。如果這本書能提供一套清晰的“動機診斷工具”,幫助專業人士識彆不同人群的主要行為障礙(是技能不足、缺乏自我效能感,還是環境阻力過大),那將是非常實用的理論工具。
評分我設想這本書的行文風格是高度結構化的,每一個章節可能都圍繞一個核心的理論模型展開,並隨即引齣相對應的實驗驗證環節。它或許會試圖建立一個跨學科的整閤模型,將生物學(如基因對運動偏好的影響)、心理學(如習慣養成)和社會學(如社會規範的塑造)的觀點融會貫通。這本書的價值可能不在於提齣一個全新的、顛覆性的理論,而在於對現有零散理論的係統梳理、整閤與實證檢驗。我特彆關注它對“乾預持續性”的探討。在許多試點項目中,初始的積極性很高,但很快就會衰退,這本書應該會嘗試解釋這種“衰減麯綫”的形成機製,並提齣基於行為經濟學的乾預策略,比如利用“損失厭惡”來維持參與度。這種對行為科學前沿理論的汲取和應用,是判斷該書是否具有時代前沿性的關鍵。
評分這部作品似乎聚焦於一個至關重要的現代議題,那就是城市生活方式下,如何有效地引導和促進居民參與體育鍛煉。我猜想,作者一定是深入剖析瞭當前城鎮居民在時間分配、環境資源、心理動機等方麵的現實睏境。它可能沒有直接給齣操作層麵的具體指導手冊,而是構建瞭一個宏大的理論框架,用以解釋“為什麼人們不做運動”以及“什麼樣的乾預措施纔具有持久的效力”。我期待書中能看到對現有健康促進模式的批判性審視,或許會引用大量的社會學、行為心理學乃至城市規劃學的交叉研究成果。例如,它或許會探討“鄰裏效應”在體育活動中的角色,或者分析社區設施的可達性如何與個體的自我效能感形成復雜的互動關係。這種從宏觀理論推導齣微觀行為改變的路徑,往往能提供比單純的“多運動”口號更深刻的洞察力。我更關心它是否能提供一種可復製、可擴展的乾預模型,這種模型既要考慮個體差異性,又要能適應不同城市群體的文化背景差異。如果書中能巧妙地結閤實證數據來佐證理論的有效性,那將是對該領域極大的貢獻。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