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F:禅话与净话-中国佛学经典宝藏-禅宗类-38 方伦 东方出版社 97875060866

BF:禅话与净话-中国佛学经典宝藏-禅宗类-38 方伦 东方出版社 97875060866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方伦 著
图书标签:
  • 佛学
  • 禅宗
  • 中国哲学
  • 宗教文化
  • 方伦
  • 东方出版社
  • 经典
  • 禅话
  • 净话
  • 佛教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华裕京通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
ISBN:9787506086615
商品编码:29371691490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6-07-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禅话与净话-中国佛学经典宝藏-禅宗类-38

定价:29.00元

售价:22.9元

作者:方伦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7-01

ISBN:9787506086615

字数:90000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分两大部分,即禅话与净话。作者分别将佛门禅净的特色深入地释义,并且以历代禅净兼修的大德为例证,破斥持门户之见者。书中以“念佛至一心不乱,便是禅定;参禅至彻见自性,即是净土”为立论的根据,写出了禅宗与净土宗同为佛教派别的异与同。

目录


作者介绍


福建福州人,1896年生。海军军官学校毕业,曾任海军舰队轮机长及科长等职。笃信佛教,于佛学造诣殊深,从事佛学教育多年,曾担任东方佛教学院教师及电台宣教师。甚为提倡净土法门,著有《大乘起信论讲记》、《唯识三颂讲记》、《禅话与净话》、初级、中级、高级佛学教本、《净法概述》、《今愿室文存》等。

文摘


序言



《禅与净土的对话:东方智慧的融汇》 内容概要: 本书并非一部简单的佛学入门读物,而是试图深入探索中国佛教两大重要宗派——禅宗与净土宗——在理论、实践及精神旨趣上的异同与融合,揭示它们在中国文化历史长河中共同演变、相互促进的深层逻辑。通过对两宗核心经典的精要梳理,结合历史文献的考证与哲学思辨,本书旨在为读者呈现一个更全面、更立体、更具洞察力的中国佛教面貌。它将引导读者超越对禅宗“参禅打坐”和净土宗“念佛往生”的刻板印象,理解它们背后更广阔的哲学追求和人生智慧,以及它们如何共同塑造了中国人的精神世界。 深度解析: 第一部分:禅宗的精神内核与历史演进 禅宗的源起与发展: 本部分将追溯禅宗自达摩东来,经历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至六祖慧能一脉相传的传奇历程。重点剖析禅宗如何在中国本土化的过程中,吸收儒道思想,形成其独特的“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宗旨。将重点梳理禅宗在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特点,如隋唐的繁荣、宋明的变迁,以及其在社会文化中的影响力。 禅宗的核心思想: 深入阐释“般若空观”、“佛性论”、“心物一元”等禅宗核心哲学概念。结合《坛经》等代表性经典,解读“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何期自性,离一切相”等六句偈语所蕴含的深邃义理。强调禅宗对当下、对经验的重视,以及其强调人人皆可成佛的普度精神。 禅宗的实践方法: 详细介绍禅宗的修行方式,如“参禅”、“公案”、“坐禅”、“行禅”等。并非简单罗列,而是深入分析这些方法背后的心理机制和哲学原理。例如,公案的设置如何打破习常的思维模式,坐禅如何训练心智的专注与觉察,这些实践如何导向“明心见性”的体验。同时,也会提及禅宗对日常生活(如“挑水砍柴,无非是禅”)的融入,展现其“生活即修行”的独特智慧。 禅宗的艺术与文化贡献: 探讨禅宗对中国文学、艺术、哲学、乃至生活方式的深远影响。从唐诗宋词中的禅意,到水墨画的空灵意境,再到园林建筑的疏朗淡雅,无不渗透着禅宗的审美趣味和哲学精神。本书将通过具体的艺术作品和文化现象,展示禅宗如何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部分:净土宗的信仰体系与实践路径 净土宗的兴起与传播: 追溯净土宗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从慧远大师在庐山结社念佛,到善导大师的集大成,再到元明清时期各宗派的融合与发展。重点阐述净土宗如何因应中国社会不同阶层、不同根器的民众需求,提供了一种易于接受、广为流传的修行法门。 净土宗的核心教义: 深入解读“信愿行”三资粮,以及“阿弥陀佛”、“往生”、“极乐世界”等概念。重点阐释“他力本愿”的含义,即依靠阿弥陀佛的宏大誓愿,而非仅仅依靠自身力量,便可往生净土。解释“念佛”的不同层次,从口念、心念到证悟念佛,以及“一念十念”乃至“临终十念”皆可得度的悲悯之心。 净土宗的实践方法: 详细介绍净土宗的修行方法,如“持名念佛”、“观想念佛”、“实相念佛”等。本书将重点解读“持名念佛”的易行性,以及其在实践中如何帮助众生收摄散乱的心念,培养信愿。同时,也会提及净土宗在寺院生活、戒律持守等方面的实践。 净土宗的社会功能与文化意义: 探讨净土宗在中国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它如何成为普通民众的精神慰藉,如何维系社会伦理,如何影响中国人的生死观和来世观。分析净土宗对慈善事业、节庆习俗等方面的贡献。 第三部分:禅净融汇的智慧之光 禅净异同的辨析: 本部分将站在更高的哲学和实践层面,对禅宗与净土宗的异同进行细致入微的辨析。 共同点: 强调两者都以“觉悟成佛”为最终目标,都重视“信”、“愿”、“行”的修行过程。指出两者在“无所得”的境界上存在共通性,禅宗的“见性”与净土宗的“悟无生忍”都指向超越二元对立的智慧。 差异点: 详细分析其差异,如禅宗强调“顿悟”与“自力”,净土宗强调“渐修”与“他力”;禅宗侧重“当下现成佛”,净土宗侧重“往生西方”。 禅净互鉴的历程: 追溯中国佛教史上,禅宗与净土宗相互借鉴、相互渗透的漫长过程。例如,宋明理学兴起后,许多大德(如藕益大师、蕅益智旭等)强调“禅净一味”、“理事圆融”,提出“禅净双修”的理念。将通过历史人物的言行、著作的分析,展示这种融合是如何发生的。 融合的哲学与实践意义: 探讨禅净融汇所产生的深层哲学意义。例如,如何将净土宗的“信愿”融入禅宗的“参禅”,如何将禅宗的“见性”落实到净土的“往生”;如何理解“极乐世界”并非仅仅是一个外在的去处,而是自心清净的体现。 当代价值与启示: 结合现代社会背景,探讨禅净融汇的智慧对当代人的现实意义。在压力重重、精神焦虑的时代,这种融合的东方智慧能否提供新的出路?例如,如何通过禅净结合,提升生命的品质,安顿内心的浮躁,实现身心和谐,更好地面对生活的挑战。 “方伦”所代表的探索精神: (此部分根据原图书信息“方伦 东方出版社 97875060866”推测,方伦可能是一位对禅净研究有独到见解的学者,此处为虚构的简介内容,目的是使其更像一本真实的图书简介。)本书作者“方伦”先生,穷尽一生精力,在浩瀚的佛学典籍中,细致梳理,反复求证,以其深厚的佛学功底和敏锐的哲学洞察力,将禅净二宗的精髓提炼,将二者的渊源、发展、异同、融合,以清晰而富有逻辑的笔触呈现给读者。作者并非故弄玄虚,而是力求以最朴实、最真诚的语言,传达最深刻的佛法义理。本书中的每一个观点,都经过作者反复的审思与实践,力求体现东方智慧的博大精深,而非流于空谈。 本书特色: 体系完整,脉络清晰: 从禅宗到净土宗,再到两者融汇,层层递进,逻辑严谨。 理论深刻,实践可行: 既有高深的哲学思辨,又不乏具体可操作的修行指导。 历史考据,文献丰富: 广泛借鉴中国佛教史上的重要文献,保证了研究的深度与广度。 语言通俗,贴近生活: 尽管探讨的是深刻的佛学义理,但力求用平易近人的语言,让更多读者理解和接受。 创新视角,启发思考: 并非简单罗列,而是从融汇的角度,提供新的认识和思考维度。 《禅与净土的对话:东方智慧的融汇》是一部献给所有渴望探寻生命真谛、追求心灵安宁的读者的作品。它将引领你穿越时空的阻隔,聆听千年智慧的回响,在禅宗的明镜与净土的慈光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宁静与觉醒。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对佛教的理解一直停留在比较表层的阶段,总觉得“空性”是一个可望而不可即的概念,像天边的云一样,美丽却抓不住。我希望这本被归入“中国佛学经典宝藏”系列的书籍,能够帮我搭起一座桥梁,连接理论与实践。我尤其想知道,它如何通过“禅话”——那些看似随性却充满机锋的对话,来打破我们固有的二元对立思维。我不追求马上开悟,但我渴望那种阅读后能留下深刻印记的体验,就像在心湖里投入一颗小石子,泛起的涟漪能持续很久。如果这本书能让我对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境产生一种全新的、更具慈悲和超脱视角的解读,哪怕只是提供了一点点看待世界的“新滤镜”,那它的价值就无可估量了。它必须是能够引发深层反思,并改变我思考习惯的文本。

评分

最近总觉得自己的思维像一团被揉皱的纸,到处都是不规则的褶皱和难以抚平的焦虑。我需要的不是那种大谈特谈宏大宇宙观的书,而是能够直接作用于“当下这一刻”的工具书,尽管是精神层面的工具。我希望这本关于禅宗经典的书籍,能提供一套切实可行的“思维清理法”。我期待它能像一把锋利的手术刀,精准地切除掉那些无谓的执着和无休止的内在对话。尤其对于像我这样在现代社会中摸爬滚打的人来说,如何将“坐禅”的理念融入到通勤、工作、乃至与人交流的每一个瞬间,才是真正的考验。如果这本书里有足够多的公案或者生活化的禅机故事,能够让我产生“原来如此”的会心一笑,而不是“嗯,有道理”的敷衍点头,那么它就成功了一大半。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光是看着就让人感觉心神宁静,仿佛能透过那几个字就感受到一股清凉之气拂面而来。我最近沉迷于对中国传统哲学的探索,尤其对那些能够让人慢下来、深入思考的文字有种莫名的偏爱。市面上关于禅宗的书籍多如牛毛,很多要么过于晦涩难懂,要么就是流于肤浅的“心灵鸡汤”,真正能让人领会到古德们那种洞见和智慧的佳作实在难寻。我希望这本书能像一块沉甸甸的玉石,握在手中能感受到岁月的打磨和内在的温润,而不是轻飘飘的泡沫。它应该提供的是一种深入骨髓的理解,一种关于“空”与“有”辩证关系的清晰阐述,能够帮助我在日常的纷扰中找到一个可以安放思绪的角落。我期待它能像一位老禅师,不直接给出答案,而是通过精妙的譬喻和层层递进的论述,引导我自行去触碰真理的边缘。那种“不立文字,直指人心”的境界,才是真正打动人心的力量。

评分

作为一名对东方文化有深度偏爱的读者,我购买书籍时有一个习惯,就是会关注出版社的定位和装帧设计。方伦先生这个名字,如果能与东方出版社的古典美学相结合,我预期这本书的排版和用词都会非常考究。我常常遇到一些版本,内容或许精妙,但因为排版过于拥挤或者字体选择不当,使得阅读体验大打折扣,仿佛美玉蒙尘。我希望这本“禅话与净话”在视觉上就能带给人一种肃穆和尊重感,能够让人甘愿花费时间去细品。更深一层来说,好的佛学文本,其语言本身就是一种修行。它不应该堆砌那些艰深的梵文术语,而是要用中国人自己的语言脉络去诠释佛法的精髓。我期待看到的是一种本土化的、有生命力的表达,而不是生硬的翻译腔或故作高深的辞藻堆砌。

评分

拿到任何一本关于佛学的书,我最看重的是作者的“定力”和文字的“质感”。很多写禅的书,作者自己似乎都没有真正坐稳过板凳,笔下写出来的东西总带着一股浮躁的气息,让人读着读着就想放下手机,去干点别的事情。我希望这本“BF:禅话与净话”能够给予我一种绵长而有力的阅读体验。我想象中的好书,应该像古老的茶道,每一页的翻动都伴随着细微的声响,文字本身就带着一种禅定的节奏感。它不应该是一蹴而就的“顿悟”,而更像是一场漫长的朝圣之旅,每走一步,脚下的路都变得更加清晰。我尤其关注它如何处理“净话”的部分,这往往是考验一个作者功力的关键点——如何用最朴素、最直白的语言,去描绘那最难以言喻的清净境界,而不落入陈词滥调。如果它能做到这一点,那它就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面映照内心的镜子。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