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民族体育论集-第八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民族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获奖论文集
定价:28.00元
作者:国家民委文化宣传司,国家合体育总局群众体
出版社:民族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10-01
ISBN:978710508965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59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由国家民委、国家体育总局主办的第八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民族体育科学论文颁奖会,于2007年11月11日在广东省广州市举行。这次民族体育科学论文征集活动,在向全国各地民委、体育局系统及有关院校发出通知后,共征集到论文417篇。评审委员会以“双盲法”——即密封作者姓名、地区及单位的方式,组织有关专家进行了认真评审,共评出40篇获奖论文。征得作者同意后,我们将这40篇论文编辑出版,供广大读者阅读和交流。
本次论文征集活动,旨在展示我国少数民族体育科研成果,进一步推动民族传统体育的科学化、规范化进程。在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以邓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努力奋斗的大好形势下,进一步继承和发展民族民间传统体育,研究和探索民族传统体育与新时期改革发展相适应的基本思路和途径,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紧密围绕民族体育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努力发挥体育科研的理论指导、实验探索和决策咨询作用。
目录
社会现代化发展对四川藏区少数民族体育行为方式的影响研究
西藏民族传统体育特性与资源开发研究
贵州省少数民族农村地区学校体育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试论全国民族运动会对少数民族体育竞赛项目规则制定的影响
论中国少数民族体育政策的特征与启示
贵州苗族独木龙舟原生态竞渡文化探析
彝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起源与传承
对民族传统竞技体育项目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中国传统武术保护与发展的思考
对中国水族原生态传统体育文化的调查研究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与学校体育发展的互动研究
新疆岩画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特征、起源的探索
珍珠球运动的技术和战术特点与生理特征初探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研究现状与趋势
河北省高脚竞速项目开展的现状分析与研究
传统体育文化在水族山寨中的生存状态
贺兰山岩画中的体育文化略考
制约河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普及因素的研究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产业绣球特色产品发展及竞争优势的研究
《突厥语大辞典》与民族体育文化研究
奥林匹克运动的冲击下民族传统体育的“自适应”现象
普通高校民族传统体育课开展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从我国七届民运会看其发展变化
苗族传统体育表演项目“滚山珠”的研究与分析
论民族传统武术产业化
试论射弩运动员的心理训练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教材化的研究与实验
土家族棉花球运动在学校体育中的应用研究
现代体育与传统体育在西部民族地区的冲突与融合发展研究
试论导引养生功在建立科学生活方式中的作用
……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坦白说,我购买这本书的动机,更多是出于对文化的好奇心,而不是一个体育专业人士的求知欲。我总觉得,每一项民族传统体育,都是一个民族生存智慧的高度浓缩。比如,某些游牧民族的马上技巧,必然与他们对马匹的驯化和草原环境的适应紧密相关;某些高原民族的负重跑或攀爬项目,也一定蕴含着独特的呼吸法和体能调配策略。我希望这本书里有对这些“环境适应性体育”的深入分析,比如,对不同海拔、不同气候下,人体机能如何被训练和优化的研究。如果能看到一些详细的体能模型对比,那就更棒了。这本书的“国家民委文”的标识,也暗示了其内容的权威性和官方认可度,这让我对其中数据的可靠性抱有极高的期待,希望能从中挖掘出一些可供现代人借鉴的、更贴近自然和本能的运动哲学。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和规模本身就透露着一种严肃与庄重的气息,它显然不是一本轻松的读物。我更倾向于把它看作一个知识的“矿藏”,需要耐心和专注力去挖掘其中的宝藏。我尤其关注那些关于“赛事组织管理与推广”的论文。民族传统体育如何才能在日益全球化的体育文化浪潮中,既保持其核心的文化基因,又能吸引年轻一代的参与,并走向更广阔的舞台?这中间涉及到市场化、媒体传播、教育体系整合等诸多现实问题。我非常希望看到学者们对这些“软科学”问题的探讨,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对传统项目“是什么”的描述上。一个成功的体育文化,必须有其可持续发展的路径,这本书如果能提供一些可操作性的建议或案例分析,那它对推动地方体育事业的发展将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评分读这类汇编性质的文集,最大的乐趣之一,就是体验不同作者、不同地域、不同研究方向之间的思想碰撞。我预设这本书里肯定涵盖了从“力学分析”到“文化人类学”的巨大光谱。我设想,其中必然有对某个特定项目,比如“赛马”或“摔跤”,从不同角度进行的深度剖析。也许A教授研究的是其对抗中的心理博弈,而B研究员则在分析其动作中的能量转换效率。这种多维度的审视,正是学术的力量所在。我期待着,通过这些文字,能感受到一种跨越地域和学科的求真精神,仿佛能听到来自全国各地,为传承和弘扬民族体育而努力的专家学者们,在智慧的殿堂里进行的一场热烈的、富有建设性的“对话”。这本书,无疑是一扇了解中国体育文化多元性的重要窗口。
评分拿到这本汇集了八届民族运动会科学报告的文集,我最期待的,是它能提供一种全新的视角去理解“体育”的内涵。我们习惯了奥运会、世界杯这种主流赛事的叙事方式,但少数民族的传统体育,往往承载着更多的社会功能、宗教意义和部落历史。我非常想知道,这些研究者是如何处理“民族性”与“科学性”之间的张力的?他们是用人类学的方法去描摹,还是用运动生理学的工具去剖析?我特别关注那些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现代竞技化”之间平衡的讨论。比如,某些流传已久的、对身体要求极高的传统技艺,在追求安全和规范的现代体育体系中,究竟是该被保留其原汁原味,还是必须做出适应性修改?这其中的伦理困境和实践经验,想必是这本书最引人入胜的部分。希望这些报告能提供一些超越表面鼓掌喝彩的深刻洞察,触及到这些运动背后,民族群体的精神脉络。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真是气势恢宏,光是“民族体育论集”这几个字,就让人联想到广袤的土地上那些充满生命力的运动场景。我本来对这类学术性较强的文集有点敬而远之,总觉得里面充满了艰涩的理论和密密麻麻的数据,可能会让人读起来有点“费劲”。但转念一想,这毕竟是汇集了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盛会上的研究成果,想必其中一定蕴含着许多鲜为人知、极其珍贵的第一手资料和独到的见解。我很好奇,那些在赛场上展现出的力量与美,是如何被学者们用严谨的笔触解构和升华的?那些看似古老、甚至有些神秘的仪式性活动,在现代体育科学的审视下,会呈现出怎样一番新的面貌?我期望能在这些论文中,找到连接传统文化与当代体育精神的桥梁,或许能从中窥见中华民族文化多样性的深层逻辑,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对运动技巧的表层分析上。这本书的厚重感,让我觉得它不仅仅是一本论文集,更像是一部记录民族体育活态传承的“编年史”。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