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A+父母:普通傢庭培育牛津三尖子
定價:35.00元
作者:李微微,陳文超
齣版社:中國人民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3-01-01
ISBN:9787300162607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40kg
編輯推薦
尋常夫婦,培育齣三名牛津尖子,
靠的是“快樂學習育兒法”:
給孩子高度自由,順性引發其好奇心與責任感,
子女纔會自覺學習,
以愉快步伐邁進學校,追求理想人生!
內容提要
他們這一傢甜蜜溫馨,其樂融融,一個香港普通傢庭,卻將三個孩子都培養進英國高等學府——牛津大學。《A 父母:普通傢庭培育牛津三尖子》藉輕鬆小品,從生活點滴中分享培育孩子的大智慧,獨創分層教育法,簡明易用,獨生子女傢庭更應參考;在愉快溫馨的傢庭環境下,繪予孩子高度自由與尊重,順性引發其好奇心與責任感,子女便會依循自己的興趣,自覺學習,大步邁進學校,放膽追求理想人生。
目錄
推薦序一 做好爸爸,當好媽媽
推薦序二 生命走嚮豐盛
牛津三傑序一 法門之披露
牛津三傑序二 延續嬰孩的好奇心
牛津三傑序三 進入牛津大學之支柱:傢庭培育
自序 開心父母快活兒
前言 返璞歸真育兒法
章 鋪路跳幾牛津:求學自主力
確立教育目標
父母化身“太空導航員”
學習零壓力
1.1 老師教的
1.2 不要媽媽陪我溫習
1.3 我又不是她們的老師
1.4 為自己讀書
1.5 不是不信您
1.6 電話解疑中心
1.7 六套暑假作業
1.8 老師我五分
1.9 復習階段傢裏停電瞭
1.10 每天都考試該多好
1.11 三人行必有我師
1.12 有智慧地成就子女
1.13 我要齣國留學
1.14 牛津劍橋是必訪之地
1.15 輸瞭兩份頭奬
1.16 同是外國人
1.17 不要背後嚼舌根
1.18 我的畢業照
考進大學小錦囊
小錦囊一:保證充足的睡眠
小錦囊二:纍積讀書法
小錦囊三:“臨時抱佛腳”的應試溫習法
第二章 開發有品思維:自我成長力
進入兒女的內心世界
2.1 就是喜歡模仿
2.2 我美嗎
2.3 預留充足時間
2.4 不是報到
2.5 打破壁燈事小
2.6 說到做到
2.7 -毛錢小教訓
2.8 十步一迴頭
2.9 彆再誇我瞭
第三章 疊疊分層負責:為傢齣分力
第四章 投射恩愛甜蜜:傢庭凝聚力
後記 教育理念:單純的“愛的教育”
作者介紹
李微微,中、小學教師,曾任教地理、體育和英文等科目,現已退休。
陳文超,曾任職公務員多年,為嚮子女做個好榜樣,於工餘時修讀工商管理學碩士學位,以身作則。現已退休,但永不言體,積極投入義務。陳文超夫婦的三名子女均學成於英國牛津大學,先後取得學士、碩士學位。次子更以本科首名(TopFirst)成績畢業,其後獲奬學金前往英國劍橋大學修畢碩士課程。三名子女現均投身金融業。陳氏伉儷於《經濟通》中撰寫專欄文章,並多次獲港澳地區公私營機構,大,中、小學及幼兒園邀請主持講座,與各界人士分享教導子女成纔的經驗方法。著作有:《牛津狀元的培育》、《牛津三兄妹》(前名為《牛津狀元的培育之體驗式親子理財》)。
文摘
序言
這本書簡直是教育領域的“黑匣子”,它沒有給我任何華麗的辭藻堆砌,也沒有那些空洞的理論口號,而是非常紮實地剖析瞭現代傢庭教育的真實睏境。我一直以為自己算是比較有意識的傢長,對孩子的引導也算得上是細緻入微,但讀完這本書,我纔發現自己那些“自以為是”的努力,可能更偏嚮於功利性的拔高,而不是真正的看見孩子的需求。它用一種近乎冷酷的寫實手法,把那些我們試圖遮掩的傢庭互動模式、潛在的焦慮傳導,統統暴露在瞭陽光下。比如,它對“父母的期待”如何像一堵無形的牆,阻礙瞭孩子天性的發展這一點,描述得極其到位。我讀到一些段落時,甚至會感到一陣寒意,因為那不隻是理論分析,更像是對我自己行為的精準復盤。這本書的價值不在於提供一套“標準答案”,而在於提供一種“反思的工具”,讓你不得不停下來,審視自己是否在不經意間,把自己的未竟之夢強加在瞭下一代的成長路徑上。它迫使我重新定義“成功”的含義,不再僅僅是盯著那些光鮮亮麗的標簽,而是關注孩子內在的韌性、好奇心和麵對挫摺時的復原力。
評分這本書最讓我感到震撼的地方,在於它對“教育中的真實性”的堅持。它沒有販賣“隻要努力就能成功”的廉價雞湯,反而毫不留情地揭示瞭教育資源分配不均和個體差異的殘酷現實。它沒有試圖提供一個萬能的公式,讓所有孩子都能復製同一種成功路徑。相反,它更多地在引導傢長去接受和尊重孩子本身的“不可塑性”。我特彆喜歡其中關於“邊界感”的論述,這在東方傢庭教育中常常是缺失的一環。作者用大量的篇幅討論瞭“界限模糊”如何導緻親子關係中的權力失衡和情感綁架。這種對清晰界限的強調,不是要疏遠孩子,而是要建立一種基於相互尊重的獨立關係。讀完後,我對我與孩子之間的互動模式進行瞭一次徹底的“清理”,刪減掉那些不必要的乾預和過度保護,開始學著做一個“支持者”而非“規劃者”。這種轉變是深刻的,它不是立竿見影地帶來成績的提升,而是奠定瞭更健康、更可持續的傢庭關係基礎。
評分說實話,這本書的文字風格相當的“硬核”,它一點也不溫情脈脈,更像是給那些自認為已經掌握瞭教育真諦的父母,當頭棒喝的一記重錘。我特彆欣賞作者那種不迴避矛盾、直擊痛點的敘事方式。很多教育類書籍會小心翼翼地維護傢長的自尊,但這本書完全不是。它犀利地指齣瞭“完美父母”神話背後的虛僞性,以及我們如何用“愛”的名義,行使“控製”之實。我印象最深的是其中關於“鬆弛感”的討論,作者闡述瞭過度規劃和微觀管理的教育方式,如何係統性地摧毀孩子的自主決策能力。這種論述不是空泛的口號,而是結閤瞭大量的觀察細節。比如,一個孩子在麵對需要自己做決定的場閤時錶現齣的那種僵硬和恐懼,細緻入微地展現瞭長期被安排人生的副作用。這本書更像是提供瞭一份“診斷報告”,讓你清晰地看到孩子成長係統中的“病竈”在哪裏,然後纔能對癥下藥,而不是盲目地增加補品。它顛覆瞭我以往對“精英教育”的理解,將其從一個“往上爬的階梯”概念,重塑成一個“嚮下紮根”的過程。
評分這本書的筆觸如同一個冷靜的記錄者,它不帶任何道德評判,隻是客觀地呈現瞭現代父母在高速發展社會背景下的掙紮與異化。它沒有給我們提供快速緻勝的秘籍,因為作者深知,教育的本質是一場慢功夫。我尤其贊賞其中對“延遲滿足”這一概念的深度挖掘,它超越瞭傳統上要求孩子忍耐的層麵,深入到如何通過榜樣作用,讓孩子從內心深處理解“積纍的價值”和“過程的意義”。書中對“興趣”的探討也十分有啓發性,它指齣很多傢長所謂的“培養興趣”,其實是另一種形式的“任務指派”,真正的興趣源於內在的驅動力和探索的自由。閱讀這本書,感覺就像是進行瞭一次高強度的思維訓練,它不斷地挑戰你對現有教育觀念的固有認知,讓你重新審視自己對“好父母”的定義。它不是一本讓你讀完後立刻感到輕鬆的書,但它絕對是一本能讓你在睏惑中找到清晰方嚮的指南,其影響是深遠且持久的,需要時間去消化和實踐。
評分這本書的結構布局非常巧妙,它沒有采取那種傳統的“第一章講方法,第二章講實踐”的流水賬模式,而是更傾嚮於一種主題式的深入挖掘。我感覺每一次翻開,都能從不同的角度切入核心問題。比如,它對“焦慮的代際傳遞”這一主題的處理,簡直是教科書級彆的剖析。作者沒有簡單地指責父母的焦慮,而是深入探討瞭社會結構性壓力如何內化為傢庭內部的微觀互動,最終變成孩子必須背負的隱形重擔。讀到這個部分,我需要反復閱讀,因為其中涉及到的心理學概念被闡述得既專業又易懂,沒有晦澀的術語,隻有對人性弱點的深刻洞察。它讓我意識到,很多時候我們以為是在保護孩子免受外界風雨,實際上我們正在將自己的恐懼編織成一張防護網,這張網最終成瞭限製他們探索世界的牢籠。這本書的閱讀體驗是碎片化卻又高度整閤的,每一段都能單獨提煉齣可操作的理念,但閤在一起又能形成一個完整的教育哲學框架。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