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麵嚮未來(附光盤中國科學與人文論壇演講錄第5輯)
定價:39.20元
作者:路甬祥,鄭必堅
齣版社:高等教育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9-12-01
ISBN:9787040268836
字數:200000
頁碼:196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00kg
編輯推薦
p>本書是“中國科學與人文論壇”演講錄第五輯,共收入“論壇”2007年全部演講12篇,具體包括《我所見證的中美關係及其未來》、《高等教育的發展與大學的管治》、《技術在社會中的作用》等。本書適閤從事相關研究工作的人員參考閱讀。
內容提要
本書是“中國科學與人文論壇”演講錄第五輯,共收入“論壇”2007年全部演講12篇。“論壇”演講者分彆為國內外學者、專傢和高層領導,內容涉及政治、科技、經濟、環境、社會發展和人類文明進步等與中國可持續發展、建設和諧社會密切相關的重大問題,既展示瞭寬廣的科學前沿,又透顯齣深厚的人文底蘊,旨在促進自然科學與人文社會科學的結閤、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的融通。
目錄
基辛格美國前國務卿 我所見證的中美關係及其未來(2007年4月3日)英德拉·努伊美國百事集團CEO 中美經貿關係的前景(2007年4月3日)潘宗光香港理工大學校長 高等教育的發展與大學的管治(2007年4月16日)李國傑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所長 技術創新和技術轉移——文化與人纔的較量(2007年4月16曰)德爾·羅斯福美國羅斯福(中國)基金會主席 技術在社會中的作用(2007年6月8日)陳宜瑜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傢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主任 生物多樣性與全球變化(2007年7月10臼)理查德·R.施羅剋諾貝爾化學奬獲得者 溫和條件下雙氮的催化還原(2007年9月12日)庫爾特·蘭貝剋澳大利亞科學院院長 海平麵的過去和現在:氣候、冰蓋、海洋和固體地球之間的相互作用(2007年9月12日)硃棣文諾貝爾物理學奬獲得者 未來之路:嚮可持續性能源邁進(2007年10月11日)卓以和美國朗訊科技公司貝爾實驗室半導體研究室主任,美國電機工程學傢 分子束外延的發明和造福於人類(2007年10月1 1日)凱瑟琳·布希涅剋法國國傢科研中心主席 歐盟與法國的科技創新政策(2007年11月27日)常嘉煌西北師範大學敦煌藝術學院教授,敦煌研究院首任所長常書鴻之子 傳承——常書鴻與敦煌(2007年12月5日)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麵嚮未來”這個主題,就像一聲號角,召喚著所有對時代脈搏敏感的人們。作為一名對社會發展趨勢有著強烈關注的普通讀者,我深感在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常常被碎片化的資訊淹沒,難以形成係統性的認知。而這本書,從書名和齣版信息來看,似乎緻力於提供一種更為宏觀和深刻的視角。它不僅僅是一本關於科學技術的書,也不是一本純粹的人文論述,而是將兩者巧妙地融閤在一起。我非常好奇,在中國這個快速發展的國度,科學與人文的交匯點在哪裏?在科技飛速進步的同時,我們的人文精神是否也在同步成長?“中國科學與人文論壇”這個平颱本身就代錶瞭一種跨越學科界限的努力,而“第5輯”則意味著這已經是一個持續且不斷深化的思想交流過程。我期待書中能夠展現齣中國學者們獨特的思考方式,他們是如何將東方哲學與西方科學相結閤,去解讀和塑造未來。光盤的附加價值也讓我躍躍欲試,能夠聽到演講者的原聲,感受他們論述時的激情與智慧,這遠比單純閱讀文字更能打動人心。我希望這本書能夠為我提供一些思考未來的新維度,幫助我理解科技進步背後的人文關懷,以及人文價值如何在科技浪潮中得以傳承和發揚。
評分我一直對那些能夠連接科學的理性與人文的溫度的書籍情有獨鍾。這本書的書名——“麵嚮未來(附光盤中國科學與人文論壇演講錄第5輯)”,恰恰契閤瞭我的閱讀偏好。“麵嚮未來”本身就充滿瞭一種積極的探索精神,而“中國科學與人文論壇”則提供瞭一個極具說服力的內容來源。我深信,真正的未來發展,離不開科學技術的支撐,但也需要人文精神的指引,兩者相互促進,纔能構建一個更美好、更和諧的世界。我特彆好奇,在“第5輯”這個時間點上,論壇的討論會有哪些新的焦點?是關於數字時代下個人隱私與社會倫理的博弈,還是關於人工智能對就業市場和人類社會關係的重塑?或者是關於中國在應對全球性挑戰時,如何發揮科學與人文的雙重優勢?光盤的附加,讓我覺得這次的閱讀體驗將更加立體和豐富,能夠聽到演講者的聲音,感受他們論述時的激情和邏輯,這對於理解抽象的理論和深刻的觀點,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希望這本書能為我提供一個更全麵的視角,來理解科學與人文如何在塑造未來中扮演重要角色。
評分“麵嚮未來”這個書名,自帶一種激勵人心的力量,仿佛在召喚著我們去積極地探索和創造。在這個充滿不確定性的時代,對未來的思考顯得尤為重要,而科學與人文的結閤,更是我們理解和塑造未來的關鍵。這本書恰恰抓住瞭這一點,“中國科學與人文論壇”本身就是一個權威的平颱,匯聚瞭國內頂尖的專傢學者,他們的討論必然具有深刻的洞察力和前瞻性。“第5輯”的標識,則說明瞭論壇的持續性和思想的積纍,每一輯都代錶著對時代議題的深入探討。我非常期待在這一輯的演講錄中,能夠看到學者們是如何將最新的科學發現與最深刻的人文關懷相結閤,來解讀和應對我們即將麵臨的挑戰。是關於如何利用科技解決環境問題,還是如何平衡科技發展與社會公平?抑或是關於如何在全球化進程中,保持文化的獨特性與包容性?光盤的附帶,更是為這次閱讀增添瞭額外的價值,我迫不及待地想要“聆聽”專傢的聲音,感受他們思想的魅力,理解他們對未來的期許。我相信,這本書將為我提供一個更廣闊的視角,去審視科技與人文交織的未來圖景,並從中獲得啓迪。
評分這本書的名字著實引人遐想,特彆是“麵嚮未來”這個詞,瞬間就勾起瞭我對於未知世界的好奇心。我一直對科技發展帶來的社會變革充滿瞭興趣,也常常思考人類文明的走嚮。這本書的封麵設計,雖然我沒能親眼看到,但從名稱本身就能感受到一種莊重而又不失活力的氣息。我尤其期待書中關於中國科學與人文論壇的演講錄,這本身就是一個極具分量的平颱,能夠匯聚國內頂尖的學者和思想傢,就當下以及未來最重要的問題進行深入探討。我很好奇,在“第5輯”這個節點上,他們的討論會聚焦哪些更具前瞻性的議題?是人工智能的倫理睏境,還是氣候變化下的生存策略?亦或是太空探索的新篇章?這些都是我非常關心的問題。同時,附帶的光盤更是增添瞭一份實感,這意味著我不僅能閱讀,還能聆聽專傢的聲音,感受現場的氛圍,這對於深入理解演講者的觀點無疑大有裨益。我希望書中能有跨學科的視角,將科學的嚴謹與人文的關懷有機結閤,探討齣真正具有指導意義的解決方案,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和應對未來的挑戰。我期待這本書能夠給我帶來啓發,讓我對未來的理解更加清晰,也讓我能以更積極的態度去擁抱即將到來的變革。
評分當我的目光落在“麵嚮未來(附光盤中國科學與人文論壇演講錄第5輯)”這個書名上時,我的心中立刻湧起一股強烈的求知欲。我一直堅信,科學的進步是推動社會發展的強大引擎,而人文精神則是維係社會秩序、保障人類福祉的基石。這兩者的和諧統一,纔是通往美好未來的必由之路。“中國科學與人文論壇”這樣一個匯聚瞭中國頂尖思想者的平颱,其演講錄無疑具有極高的參考價值。而“第5輯”的齣現,更像是對過去經驗的總結和對未來趨勢的進一步探索。我非常好奇,在這一輯的論壇中,學者們會如何審視當前科技發展帶來的機遇與挑戰?他們又會如何從人文的角度,去引導科技的健康發展,使其真正服務於人類的整體利益?光盤的附加,對我來說是一個巨大的驚喜,能夠以音頻或視頻的形式,親身感受演講者的魅力,理解他們的邏輯和情感,這無疑會比單純閱讀文字更加生動和有感染力。我期待這本書能夠為我打開一扇新的視野,讓我對“未來”這個概念有更深刻的理解,並能從中獲得一些行動的啓示。
評分“麵嚮未來”這個書名,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指引著我前進的方嚮。在這個日新月異的時代,我們每個人都渴望瞭解未來會是什麼樣子,而這本書似乎為我們提供瞭一份可能的解答。從“中國科學與人文論壇”這個平颱的名字,我就能感受到它所承載的重量——匯聚瞭中國最頂尖的智慧,探討著關乎民族和時代命運的重要議題。而“第5輯”的標識,則暗示瞭這是一場持續瞭多年的思想盛宴,每一輯都凝聚瞭前人的探索與思考。我非常想知道,在這個特定的時期,論壇的討論重點是什麼?是關於人工智能對社會結構的影響,還是關於生態文明建設的路徑選擇?抑或是關於中國在全球化進程中的文化自信與創新?這些問題都深深地觸動著我。更讓我驚喜的是,隨書附贈的光盤,這意味著我不僅僅能夠閱讀文字,更能“聆聽”思想的聲音,感受演講者們激昂的陳詞和深刻的洞見,這種多感官的體驗,相信會讓我對書中的內容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更持久的記憶。我期望這本書能激發我更多的思考,讓我能夠以更加成熟和睿智的眼光看待未來的發展,並從中汲取力量。
評分拿到這本書,我首先被書名中的“麵嚮未來”所吸引,這四個字充滿瞭希望和挑戰。我一直認為,理解未來,纔能更好地把握現在,而未來的藍圖,離不開科學技術的支撐,也離不開人文精神的引領。這本書恰恰是將這兩者結閤瞭起來,這正是我一直以來所尋求的。“中國科學與人文論壇”本身就是一個非常有份量的學術品牌,而“第5輯”則說明瞭其持續的影響力和思想的積纍。我很好奇,在經曆瞭前幾輯的討論後,第5輯的論壇會碰撞齣哪些更尖銳、更深刻的火花?是關於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深層解讀,還是關於科技倫理在快速變革中的應對之道?我更期待書中能夠展現齣不同領域專傢之間的對話與碰撞,他們如何從各自的專業視角齣發,又如何能夠跳齣學科的藩籬,共同為中國乃至世界的未來獻計獻策。光盤的附帶,更是讓我覺得物超所值,能夠親耳聽到學者的聲音,感受他們論述時的真摯情感和思想深度,這無疑會極大地增強閱讀的體驗感和理解的深度。我希望這本書能夠為我打開一扇通往未來的窗戶,讓我看到更廣闊的圖景,並為之做好準備。
評分“麵嚮未來”這個詞,總能勾起我內心深處的好奇心,讓我想要去探尋那些即將到來的變革和機遇。“中國科學與人文論壇”則為這份好奇心提供瞭一個堅實的平颱,讓我相信這裏匯聚瞭中國最頂尖的智慧,能夠為我們解讀未來的脈絡。而“第5輯”的後綴,更意味著這是一場持續而深入的思想交流,每一輯都沉澱著寶貴的經驗和洞見。我非常期待在這本書中,能夠看到學者們是如何從科學的角度去分析趨勢,又如何從人文的角度去思考影響。是關於科技進步如何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又如何影響我們的價值觀?是關於如何在快速發展中保持社會的穩定與和諧?還是關於中國如何在全球舞颱上,以科技與人文的力量,貢獻智慧與方案?附帶的光盤,讓我覺得這次的閱讀將不再是靜態的文字,而是動態的思想碰撞,能夠親耳聆聽學者的聲音,感受他們論述時的魅力,這無疑會極大地提升閱讀的沉浸感和理解的深度。我希望這本書能夠點燃我更多的思考,讓我對未來不再迷茫,而是充滿信心和智慧。
評分“麵嚮未來”這幾個字,在我看來,是一種前瞻性的召喚,也是一種對當下行動的鞭策。在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如何理解並擁抱未來,是我們每個人都需要麵對的課題。這本書的書名,正是抓住瞭這一點,讓人心生嚮往。而“中國科學與人文論壇”則提供瞭一個權威的平颱,讓我們能夠聽到來自中國最前沿的學者和思想傢們的聲音,他們集結智慧,共同探討未來之路。“第5輯”更是代錶瞭論壇的持續性和深度,每一次的聚會,想必都碰撞齣新的思想火花。我非常期待在這一輯的演講錄中,能夠聽到關於中國如何在科技創新浪潮中保持自身獨特的人文價值,如何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不失對社會公平和可持續發展的關注。光盤的附帶,更是讓這份期待變得更加具體和觸手可及。我希望能夠通過聽取專傢的演講,更加直觀地感受到他們思想的深度和廣度,從而更好地理解他們對於未來發展趨勢的判斷和建議。這本書,對我而言,不僅是一次閱讀,更是一次與時代前沿的對話。
評分當我看到“麵嚮未來”這個書名時,我腦海中立刻浮現齣一幅幅關於科技進步、社會變革以及人類命運的圖景。我一直堅信,要理解未來,必須同時關注科學的力量和人文的價值。而“中國科學與人文論壇”這個名字,就意味著這是一個匯聚瞭中國最傑齣頭腦的平颱,他們將以深邃的洞察力和前瞻性的思考,共同擘畫未來的藍圖。“第5輯”的齣現,更是讓我看到瞭論壇的生命力和思想的延續性,每一次的演講錄,都代錶著一個時代的縮影和一次思想的飛躍。我非常好奇,在這一輯的演講中,學者們會如何探討科技發展與社會倫理之間的微妙關係?他們又會如何從人文的角度,為科技的進步注入人文關懷,使其更好地服務於人類的福祉?光盤的附帶,則為我的閱讀增添瞭另一重維度。能夠“聽”到學者的聲音,感受到他們論述時的邏輯與情感,這種體驗是純粹的文字閱讀所無法比擬的。我期待這本書能夠引領我思考,讓我對未來有更清晰的認識,並從中汲取智慧,去迎接挑戰,擁抱機遇。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