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爱情也流行:二十年中国人情感回放 |
| 作者 | 殷智贤 |
| 定价 | 15.60元 |
| 出版社 | 中国青年出版社 |
| ISBN | 9787500641544 |
| 出版日期 | 2001-01-01 |
| 字数 | |
| 页码 | 187 |
| 版次 | 1 |
| 装帧 | 平装 |
| 开本 | |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没有哪个年代的爱情是不存在流行趋势的,每一个年代都有那个年代独特的爱情——即使是反叛或另类,也是那个年代才会有的反叛或另类。没有哪一场爱情流行趋势是不受社会其他潮流影响的,同时,每一个时代的爱情又影响或改变着那个时代人们的种种言行。20年来,我们的爱情也在与国际接轨,接轨的速度与接的入口匪夷所思,以致20年后的今天,当我们细细打量爱情时,发现它已面目全非。 |
| 作者简介 | |
| 殷智贤,笔名殷一平,《时尚家居》助理出版人兼主编。 1990年毕业于中山大学社会学系。 1993年进入《时尚》杂志任记者、编辑。 1995年任专题部主任。1997—2000年,任《时尚先生》(ESQUIRE)主编。 1999年4—8月,兼任《时尚家居》主编。 1999年5月,以殷一平为笔名,出版了《高级灰——中国城市中产阶层写真》。此书为中国部全面描述改革开放后中产阶层在城市中产生及发展历程的纪实性作品。哈佛大学于2000年5月邀请作者往就此专题发表演说。 |
| 目录 | |
| 章 爱情与单调离异的1979年—1985年 餐桌素,情也素 吐鲁番的葡萄熟了,爱情的季节到了 月亮代表我的心,小女人战胜铁姑娘 阳光酒满生活,人们相信爱情 万水千山总是情——异域风劲吹 十五的月亮升起来——新时期“阴盛阳衰”开始? 吹响的“小螺号”,长大的孩子们 赤橙黄绿青蓝柴——价值观日益多元化 第二章 从纵情到迷情的1986年—1994年 难道在你面前,我永远是一无所有? 我家住在黄土高坡,现在要不要住进“洋房”? 冬天里的一把火——燃情岁月 跟着感觉走——走到哪里不知道 恋曲1990——女人从传统男人身边出走 明天你是否依然爱我——男人心生不安 我想有个家——90年代次对家庭的怀旧潮 潇洒走一回——不在乎天长地久? 这样爱你对不对——女人困惑:要爱还是要被爱?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想念单纯 第三章 伤心是一种说不出的痛90年代中后期 不爱已成往事——美国人的在廊桥,中国人的梦能遗在哪里? 爱上一个不回家的人——女人要面对什么样的现实? 心太软——谁让男人硬不起来 愿赌服输——独立是流行的姿态 向前冲——“新新人类”爱得大胆、直率 结束语/后记/关于本书的联想 |
| 编辑推荐 | |
| 每一个时代的爱情又影响或改变着那个时代人们的种种言行。20年来,我们的爱情也在与国际接轨,接轨的速度与接的入口匪夷所思,以致20年后的今天,当我们细细打量爱情时,发现它已面目全非。 |
| 文摘 | |
| 序言 | |
这本书的作者是殷智贤,这个名字对我而言并不陌生,她总是能以一种温暖而深刻的视角解读人情世故。我非常期待她在这本书中能够延续她一贯的风格,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中国人情感世界的丰富与复杂。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对过去二十年情感现象的简单记录,更能从中提炼出一些具有普遍意义的洞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理解他人,理解爱情的本质。它会不会提供一些关于如何处理情感关系、如何面对情感困境的思考?我希望读完这本书,我不仅仅是回顾了过去,更能从中汲取力量,更好地去经营属于自己的情感生活。
评分每次读到关于情感的书籍,我最看重的是它能否触动内心深处最柔软的部分,能否引发共鸣。这本书的书名“爱情也流行”暗示着它或许会以一种轻松、贴近生活的方式来讲述,而不是枯燥的理论分析。我希望它能够像朋友一样,娓娓道来那些普通人身上的情感故事,那些在我们身边每天都在上演的喜怒哀乐。它会不会包含那些初恋的青涩与美好,毕业季的离别与不舍,异地恋的思念与煎熬,婚姻中的柴米油盐与磕磕绊绊,甚至是那些不被世俗理解的爱恋?我期待能在书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情感片段,或者从他人的故事中获得慰藉与启示。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让我好奇不已,"爱情也流行",多么贴切的描述啊!爱情,古往今来都是人类情感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但它又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时代、文化、社会思潮的变迁而呈现出不同的姿态。二十年的中国人情感回放,这跨度正好涵盖了我自己成长的关键时期,从青涩懵懂到而立之年,经历了那么多关于爱、关于情的故事,这本书仿佛能照进我的生活,让我看到自己曾经的影子,也让我理解了身边那些人和事。我期待它能带我穿越回那些熟悉又陌生的年代,重温那些关于心动、关于失落、关于坚守的情感瞬间。
评分“二十年中国人情感回放”这个主题,让我想到了那段时期社会观念的碰撞与融合。那时候,传统的家庭观念与西方传入的新式爱情理念交织在一起,年轻人对于婚姻和爱情的理解也更加多元化。这本书是否会深入探讨这种观念的变迁,以及它对人们情感生活带来的影响?例如,父母辈的婚姻模式与我们这一代的选择差异,曾经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如何逐渐被自由恋爱所取代,以及在自由选择的同时,又会面临哪些新的挑战和困惑。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看到这种代际之间情感观念的传承与断裂,以及社会发展如何在无形中塑造着我们的情感轨迹。
评分这本书所描绘的“二十年中国人情感回放”,我相信不仅仅是简单的爱情故事的堆砌,更是一种社会变迁的缩影。在这二十年间,中国的经济社会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婚恋观都发生了深刻的演变。这本书会不会探讨这些宏观因素是如何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个体的情感选择?比如,从物质匮乏时期的“患难见真情”,到经济发展后的“门当户对”,再到如今强调“精神契合”和“自我实现”,这些转变是否都会在书中有所体现?我尤其想知道,在那个信息相对闭塞的年代,人们表达爱意的方式是怎样的,又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爱情的定义和界限又发生了怎样的模糊与重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