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化解内心的焦虑 卡伦·霍妮

如何化解内心的焦虑 卡伦·霍妮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卡伦·霍妮 著
图书标签:
  • 心理学
  • 焦虑
  • 自我成长
  • 卡伦·霍妮
  • 精神分析
  • 情绪管理
  • 人际关系
  • 神经症
  • 心理健康
  • 自我认知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盛德伟业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新世界出版社
ISBN:9787510464577
商品编码:29572463779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8-02-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如何化解内心的焦虑

定价:39.80元

售价:30.2元,便宜9.6元,折扣75

作者:卡伦·霍妮

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02-01

ISBN:978751046457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心理学家、新弗洛伊德主义代表人物卡伦·霍妮的经典心理学著作

★易懂:用通俗的语言做专业的心理分析,深入浅出,化繁为简,专业而不刻板,深入而不晦涩。

★例证丰富,有理有据:以丰富的心理咨询实践经验为基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逻辑清晰,结构明确。

★治愈性强:以女性特有的温柔细腻将你面临的焦虑娓娓道来,为你拨开笼罩在眼前的重重迷雾,直指恐惧、自卑、嫉妒、敏感、抑郁、强迫症、拖延症的根源,助你自治、自愈,重获内心平静。

内容提要


《如何化解内心的焦虑》系统地阐述了霍妮文化神经症理论的基本主张,详细论证了文化因素与神经症形成之间的关系,提出以文化决定论取代弗洛伊德的生物决定论。作者认为,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时刻处于各种矛盾与冲突之中,而主要的冲突就是我们都同时具有“亲近人”“对抗人”“逃避人”的冲动。这些冲动若协调不好,就会使我们陷入各种各样的焦虑和神经症。本书是霍妮对正统精神分析的批判和修正,标志着其思想的形成,也标志着精神分析社会文化学派开始形成。

目录



章 神经官能症的文化与心理内涵2
第二章 为何谈起“我们时代的神经官能症人格”17
第三章 焦虑27
第四章 焦虑与敌意44
第五章 神经症的基本结构61
第六章 对爱的神经性需要81
第七章 对爱的神经性需要的进一步特征94
第八章 获得爱的方式和对拒绝的敏感111
第九章 性爱在爱的神经性需要中所扮演的角色122
第十章  对权力、威望和财富的追求135
第十一章 神经性竞争157
第十二章 逃避竞争174
第十三章 神经性愧疚感194
第十四章 神经性痛苦的意义——受虐狂问题218
第十五章 文化与神经症237

作者介绍


作者:

卡伦·霍妮(1885—1952),德裔美国心理学家和精神病学家,新弗洛伊德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社会心理学早期的倡导者之一,主张以文化决定论取代弗洛伊德的生物决定论。

译者:

王丹华,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和ESCP Europe(欧洲高等商学院),国际商务、欧洲商务双硕士,曾参与翻译《巴黎的故事》等。

文摘


序言



《情绪的低语:理解与安抚内心风暴的实用指南》 我们每个人,在人生的旅途中,或多或少都会经历风雨。有时,那风雨来得悄无声息,在我们心底积蓄,汇聚成一股难以言说的暗流——焦虑。它如同不请自来的客人,在最不合时宜的时刻敲响心门,让我们坐立不安,思绪万千,甚至影响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这种内心的不安,它并非源自眼前的具体威胁,而是内心深处一种持续的、弥漫性的担忧和恐惧。它可能表现为对未来的忧虑,对自身能力的怀疑,对他人评价的过度在意,或是对不可控事件的无力感。 “情绪的低语”正是这样一本,旨在帮助我们倾听并理解内心深处那些关于焦虑的细语的书。它不是一本空洞的理论说教,也不是一本速成的“治愈秘籍”。相反,它是一次深入的探索,一次温柔的对话,一次通往自我理解与接纳的邀请。这本书的作者,以其深厚的心理学洞察力,将我们置于一个安全、支持性的空间,引导我们一步步拨开笼罩在焦虑头顶的迷雾,去发现那潜藏在不安背后的真正根源。 第一部分:看见焦虑的真面目 在踏上这场探索之旅的起点,我们需要首先学会“看见”焦虑。焦虑并非洪水猛兽,也不是我们性格中的缺陷。它是一种普遍的人类情绪,是我们身体和心理对压力、不确定性以及潜在威胁的正常反应。然而,当这种反应变得过度、持久,并且不成比例时,它就会成为一种阻碍,让我们无法平静地生活。 本书的第一部分,将带领我们深入剖析焦虑的多种表现形式。它可能是一种持续的担忧,让你整日心神不宁,脑海中充斥着各种“万一”的设想;它可能是一种身体上的不适,如心悸、呼吸困难、肌肉紧绷、失眠,甚至消化不良;它还可能表现为一种行为上的回避,让你逃避可能引发焦虑的场合或事物,从而限制了自己生活的广度。 作者会详细阐述,焦虑并非单一的面貌。它可能与我们童年的经历有关,那些未被满足的需求、那些让我们感到不安全的环境,都可能在潜移默化中塑造了我们对世界的感知,使我们在成年后更容易感到不安。它也可能与我们当下的生活压力息息相关,工作上的挑战、人际关系的困扰、经济上的负担,这些都可能成为焦虑的触发器。 更重要的是,本书会帮助我们认识到,焦虑背后往往隐藏着更深层的情感需求和未竟的心结。我们为何如此害怕失败?为何如此在意他人的看法?为何如此渴望被认可?这些看似与焦虑无关的问题,实则可能是我们内心深处渴望被理解、被接纳、被爱的呼唤。本书将以细腻的笔触,揭示焦虑与我们内心深处对安全感、归属感、自我价值感的追求之间的微妙联系。 第二部分:探寻焦虑的根源 认识到焦虑的存在只是第一步,更关键的是去探寻它为何会滋生,为何会缠绕着我们。本书的第二部分,将引导读者进行一次深刻的自我审视,去发掘那些深埋在意识之下的根源。 作者将引导我们审视童年时期的成长环境。那些在成长过程中形成的认知模式和应对机制,是否在不经意间成为了成年后焦虑的温床?例如,过度的批评、不合理的期待、情感上的忽视,都可能让一个人在内心深处种下不安全感的种子,从而在面对生活中的不确定性时,更容易感到恐慌。 本书还会探讨“安全需求”的重要性。人类最基本的需要之一便是安全感,而焦虑往往是我们内心安全感缺失的信号。当外部环境让我们感到不可控,当我们的内在世界无法提供足够的支撑时,焦虑便会趁虚而入。作者将以大量生动的案例,阐释不同类型的不安全感如何具体地表现为不同的焦虑模式。 同时,这本书也会触及“人际关系”对焦虑的影响。我们是社会性动物,与他人的连接是我们获得归属感和价值感的重要途径。然而,在人际交往中,如果我们常常感受到被拒绝、被批评、被忽视,或者过度渴望得到他人的认可,都可能成为焦虑的重要来源。作者会深入分析,那些在关系中形成的“防御机制”,如过度独立、讨好、回避亲密等,如何成为一种“无效的保护”,反而加剧了内心的不安。 更值得一提的是,本书将勇敢地触碰“自我认同”的议题。一个清晰、稳固的自我认知,是抵御焦虑的重要屏障。当我们对“我是谁”、“我能做什么”、“我的价值在哪里”感到模糊或怀疑时,外部的评价和外界的压力便更容易让我们感到摇摆不定,从而产生焦虑。作者将引导读者思考,是什么因素影响了我们对自我的认知,以及如何一步步构建一个更坚实的内在核心。 第三部分:与焦虑共处,寻找内心的宁静 理解了焦虑的面貌和根源,我们便有了与之对话的资本。本书的第三部分,将重点在于提供一套切实可行的策略和方法,帮助我们学习如何与焦虑共处,而非一味地抗拒或压抑它。 作者将强调“接纳”的重要性。焦虑并非需要被彻底“治愈”的疾病,它更像是一种身体发出的信号,提示我们需要关注某些方面。尝试去接纳焦虑的存在,承认它的出现,理解它并非“敌人”,而是我们内心的一种回应。这种接纳本身,就可以极大地缓解焦虑带来的恐惧和抵抗。 本书会提供一系列“正念与觉察”的练习。通过有意识地关注当下,去观察自己的思绪、情绪和身体感受,而不加评判。例如,深呼吸练习、身体扫描、行走冥想等,这些方法都能帮助我们从焦虑的漩涡中抽离出来,重新获得对自身状态的掌控感。作者会详细讲解这些练习的具体步骤和技巧,并提供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融入这些练习的建议。 “认知重塑”也是本书的核心内容之一。焦虑常常伴随着负面、非理性的思维模式。例如,“我一定会失败”、“别人都在看我的笑话”、“我什么都做不好”。本书将引导读者识别这些“自动思维”,并学会用更客观、更积极的视角去审视它们,从而打破那些限制性的思维枷锁。作者会提供具体的工具和方法,如思维日记、挑战负面信念等,帮助读者进行有效的认知调整。 此外,本书还会强调“行动的力量”。当焦虑让我们陷入停滞时,适度的行动反而能够帮助我们打破僵局。这并非鼓励读者去“硬扛”或者“冒险”,而是倡导找到那些“微小而可行”的改变。例如,如果焦虑让你害怕社交,那么可以从主动与一位熟悉的朋友简单问候开始;如果焦虑让你对工作感到畏惧,那么可以先完成一个最小的、最简单的任务。这些成功的体验,将不断累积我们的自信,削弱焦虑的影响。 本书还将深入探讨“自我关怀”的意义。焦虑的出现,往往是我们身心信号的累积。学会照顾好自己的身体和情绪,是抵御焦虑、重建内在力量的关键。这包括规律的睡眠、健康的饮食、适度的运动,以及培养一些能够滋养心灵的爱好和活动。作者将鼓励读者,将自我关怀看作是一种“必需品”,而非一种“奢侈品”。 结语:通往内在平和的旅程 《情绪的低语》并非承诺一种瞬间的奇迹,而是邀请读者踏上一段持续的自我探索与成长的旅程。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用智慧和同情心,陪伴我们走过内心的崎岖小径。它教会我们如何倾听自己,如何理解自己,如何在不安的洪流中找到那片属于自己的宁静港湾。 通过阅读这本书,你将不仅仅是认识到焦虑,更是学会如何与这份复杂的情绪和谐相处。你将发现,那些曾经让你感到无所适从的“低语”,在你的理解与关怀下,渐渐化为一种温和的提醒,一种成长的契机。你将不再是被焦虑所驱使,而是能够以更平静、更具力量的姿态,去面对生活的种种挑战,去拥抱生命中更广阔的可能性。 这是一场关于自我发现、自我接纳与自我赋能的深刻旅程,最终引领我们走向持久的内在平和。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之所以被这本书吸引,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一直在寻找一种能够真正触及我内心深处,并给予我力量的读物。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告诉我“什么是焦虑”,更重要的是告诉我“如何应对焦虑”,以及“如何从焦虑中成长”。我非常期待能够从中学习到一些能够帮助我建立更强大内心韧性的方法,让我能够更从容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不确定性。我希望读完这本书后,我能对自己有一个更清晰的认知,也能对自己的情绪有一个更积极的管理方式。

评分

拿到书的那一刻,我就迫不及待地翻开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序言,它用一种非常温和且富有同理心的方式,拉近了作者与读者之间的距离。我能感受到作者并没有把自己置于一个高高在上的“专家”位置,而是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倾听者,理解着我们在生活中的挣扎。这种叙事方式让我感到非常舒服,仿佛这本书不是在“教导”我,而是在“陪伴”我。我一直在思考,我的很多焦虑,是不是源于对外界评价的过度在意,或者是我内心深处对自己的不接纳?我希望这本书能帮助我找到问题的根源,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表面。

评分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时不时会停下来,在脑海里回想自己过往的一些经历,将书中的某些观点与自己的生活进行对照。我发现,很多时候,我们所谓的“焦虑”可能并非全然是负面的,它有时也是一种提醒,提示我们某些方面需要关注。但关键在于,如何不被它吞噬,而是能够驾驭它。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具体的练习方法,比如一些自我对话的技巧,或者是一些情绪疏导的小练习。我之前也读过一些心理学的书籍,但有些方法论过于抽象,很难在日常生活中实际应用。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给我一种非常沉静、治愈的感觉,淡淡的蓝色搭配柔和的字体,仿佛在邀请读者走进一个可以安心倾诉的空间。我一直对心理学领域,尤其是那些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和改善自身情绪的书籍很感兴趣。市面上关于焦虑的书籍很多,但卡伦·霍妮这个名字,因为在心理学界有一定的分量,所以当看到这本书时,我内心是充满期待的。我特别好奇的是,她的角度会是怎样的?是侧重于理论分析,还是提供更具操作性的方法?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给我一种“原来是这样”的顿悟感,而不是枯燥的知识堆砌。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本身就具有一种强大的吸引力,它直击了现代人普遍面临的一个痛点。在我看来,焦虑并非是洪水猛兽,而是一种人性中普遍存在的情绪体验。然而,当它变得过度且失控时,就会极大地影响我们的生活质量。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帮助我理解焦虑的根源,无论是来自于童年经历,还是当前的社会压力,或者是我们自身性格中的某些特质。我更希望它能提供一套系统性的、循序渐进的化解之道,让我能够真正地“化解”而非“压抑”内心的不安。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