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 名:死亡的视线:医学、谋杀指控与临终抉择争议
作 者:[美] 刘易斯·M.科恩
译 者:孙伟
出版社: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书 号:978-7-5699-2305-6
出版日期:2018年
定 价:49.00元
死亡的视线
No Good Deed
我死亡的权利属于谁?
临终抉择与安乐死争议、医疗与人性、生命尊严与死亡权利……
全球知名精神医学教授刘易斯·M.科恩实地调查医疗护理业现状,
写给所有人的生命伦理书!
美国图书馆协会选书、《书单》杂志特别推荐
编辑推荐:
1. 安乐死是仁慈行为还是谋杀?全球知名精神医学教授、贝斯代特医疗中心临床研究员刘易斯?M.科恩实地调查医疗护理行业现状,采访众多医疗从业者和专业人士,从真实的谋杀指控案出发, 直面生命伦理的两难!
2. 谁能决定我的死亡?科恩博士通过一起真实的医疗谋杀指控案件,探问在照料濒死病患时,现代医学、医疗科技、医护人员、病人家属、法律规范与宗教信仰各自要面对与处理的道德难题与抉择,题材深刻,发人深省。
3.“死亡医生”杰克?凯沃尔基安引起全球关注;104岁的澳大利亚植物学家古道尔远赴瑞士执行安乐死引起网友广泛议论!救人和害人的界限在哪?为什么要去瑞士执行安乐死?世界范围安乐死的现状如何?本书深入了解安乐死这一争议性话题,市面上为数不多的临终议题专著!
4. 每个人都向死而生,都将面临亲人的濒死时刻。关于临终抉择,关于生命的价值和尊严,关于死亡这场人生必修课,所有人都应该读的生命伦理书!
5. 美国图书馆协会选书,美国亚马逊超过八成读者五星好评!《书单》杂志、《波士顿邮报》、《圣路易斯邮报》、《美国医学杂志》、《健康》杂志共同推荐!
内容简介:
瑞士是世界上唯一可以协助外籍公民实施安乐死的国家;
在意大利,选择安乐死的天主教徒会被拒绝举行天主教葬礼;
在以色列,法律明确支持受到谋杀指控的医生……
对于忌讳谈论死亡的中国人来说,临终关怀和安乐死似乎是一个遥远且陌生的话题,本书将这一生命议题摆到我们面前:如何看待死亡?生命最重要的是寿命还是质量?如何优雅地跨越生命的终点?怎么看待安乐死?
本书从一个真实故事出发——美国贝斯代特医疗中心的护士助理控告两名护士为一位临终患者注射了过量的吗啡,谋杀了这位病人,作者科恩博士从这起医疗指控案入手,列举了大量事实和案例,临终关怀、医学连环杀人犯、各国安乐死的现状,法律与宗教在此议题上的应对举措等等,揭示了现代医学、医疗护理从业者面对的困境,以及这背后关于生命价值,生命权与死亡权的哲学、生命伦理争议。
作者简介:
刘易斯·M.科恩,医学博士,美国马萨诸塞州塔夫茨大学精神病学教授、贝斯代特医疗中心临床研究员、姑息治疗和临终医学专家。他的文章曾刊登在许多知名医学期刊上,包括《美国医学协会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期刊》以及《美国精神医疗期刊》等,在英国、瑞典、日本、西班牙与荷兰等地都曾发表过研究成果。本书为他的第一部作品。
2008年,科恩获得洛克菲勒基金会的贝拉吉奥居住权奖(Bellagio Residency Award),此奖项为艺术从业者提供在意大利贝拉吉奥居住一个月的机会,从事创造性活动,科恩博士于此时完成本书。
媒体/名人评论:
关于临终医学最全面、深入、发人深省的一本书。——《波士顿邮报》
关于姑息医学与死亡争议,我们谈论的还不够多,好在有了这本书。——《美国医学杂志》
科恩博士非常勇敢地呈现出了这一“禁忌话题”。——《明尼苏达论坛报》
一个复杂的主题被很好地呈现出来,虽然不是为了改变任何人的想法。——《书单》杂志
人们是时候减少对死亡的普遍焦虑和恐惧了。——《圣路易斯邮报》
题材深刻,引人深思。——《健康》杂志
死并不总是生的对立面,而作为生的一部分与之永存。——村上春树
目录:
1前来敲门的警察1
2矮胖子11
3场景设定21
4罗西33
5婚礼42
6计划死亡的转折点62
7生命多美好72
8停止透析83
9理解奥尔加的立场97
10联盟115
11医学连环杀人犯134
12上帝的军队147
13市中心157
14更多谋杀指控167
15世界范围内的安乐死188
16突然醒来212
17针对药物的战争226
18归来238
19从法官席看到的风景247
20继续前行258
医学术语原文、译文对照表290
这本书的内容,与其说是关于死亡,不如说是关于如何更深刻地理解和拥抱生命。作者以一种极为独特且富有洞察力的方式,剖析了我们在面对生命中的重大转折点时,所经历的心理过程和伦理挣扎。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于“视线”这个词的运用,它不仅仅是对死亡的被动观察,更是一种主动的审视,一种对自己生命历程的回顾和对未来走向的思考。这本书让我意识到,生命中的许多选择,并非是简单的功利计算,而是关乎我们内心深处的价值观和道德原则。我常常思考,在我们有限的生命中,什么才是真正重要的?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让我能够跳出日常琐碎的烦恼,去关注那些更宏大、更本质的问题。例如,在生命的最后阶段,我们所追求的尊严和安宁,究竟意味着什么?又该如何去实现?作者通过大量的案例和深入的分析,引导我进行了一次关于生命终极意义的探索。这本书带给我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种智慧,一种能够帮助我在面对生活中的挑战时,更加从容和坚定的力量。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震撼与启迪。作者的笔触细腻而有力,将那些常常被我们刻意回避的生命议题,以一种直面而又不失温度的方式呈现出来。我一直认为,死亡是生命的终结,是令人恐惧的虚无,但在这本书中,我看到了死亡作为生命旅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赋予了生命更深的意义和价值。书中关于“预售”这个概念的引入,更是让我眼前一亮,它暗示了我们并非只能被动地接受死亡的到来,而是可以在生命的进程中,主动地去思考、去准备,甚至去拥抱。我喜欢作者在处理那些涉及伦理困境时的审慎和包容,他没有给出简单的对错判断,而是鼓励读者进行独立思考,去理解不同立场背后的逻辑和情感。这种开放式的探讨,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在传递知识,更是在培养一种批判性思维和人文关怀。阅读过程中,我多次停下来,反复咀嚼其中的观点,并将其与我自己的生活经验相结合。这本书让我明白,生命的长短并非最重要的衡量标准,生命的质量,即我们如何去体验、去感受、去爱、去创造,才是真正值得我们去追求的。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仿佛经历了一场心灵的洗礼。它没有像许多哲学著作那样,用晦涩难懂的理论堆砌,而是用一种非常平易近人,甚至可以说是娓娓道来的方式,带领我一步步走进了关于生命和死亡的深邃世界。作者在书中探讨的那些关于生命选择的困境,触动了我内心最柔软的地方。我常常在生活中纠结于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但这本书让我意识到,真正的选择,往往是关于那些关乎生命意义和尊严的重大议题。比如,当我们面对不可避免的衰老和疾病时,我们是否有权利选择结束痛苦?当生命的力量逐渐流失,我们又该如何与自己达成和解?书中的案例分析非常精彩,它们不是冰冷的论证,而是充满了人性的温度,让我感同身受。我尤其被作者对“死亡的视线”这个概念的解读所吸引,它不是一种令人绝望的凝视,而是一种促使我们重新审视生命价值的契机。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开始反思自己过去的一些观念,也开始思考,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希望如何度过,我希望留下怎样的生命轨迹。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书,它更像是一位睿智的朋友,在人生的重要关头,给予我温柔的引导和深刻的启示。
评分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是一种深刻的共鸣和一种温暖的抚慰。作者以一种极其人性化的语言,触及了生命中最核心、最敏感的话题——死亡,但他的笔触却充满了力量和希望。他没有将死亡描绘成一个冰冷、可怕的终结,而是将其看作生命过程中一个自然而然的组成部分,一个促使我们更加珍惜当下的契机。书中关于“预售”生命伦理的探讨,让我反思了自己过去对许多事情的看法。我常常会等到事情发生后,才去被动地接受和处理,但这本书提醒我,我们可以更积极主动地去思考、去规划,去为生命中的重要时刻做好准备。这种“预售”的态度,让我觉得,我们对自己的生命拥有更多的掌控感,而不是被动地被命运推着走。我尤其喜欢作者在书中对不同文化、不同信仰背景下人们如何面对死亡的探讨,这让我看到了生命的多样性和人类共同的情感需求。这本书让我觉得自己并不孤单,在面对生命的未知时,我们都有着相似的困惑和渴望。它提供了一种理解和接纳死亡的方式,也提供了一种更积极、更有意义地生活的指引。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确实引人遐思,"预售 死亡的视线",光是这几个字就充满了神秘和一种未知的吸引力。我一直对死亡这个话题抱有复杂的情感,既感到恐惧,又深感好奇。死亡是人生最确定的结局,但却是我们最不了解的领域。这本书的副标题 "写给所有人的生命伦理书" 更是让我觉得它不仅仅是一本探讨死亡的书,更是一本关于如何更好地生活的书。生命伦理,这是一个多么宏大而又贴近我们每个人的概念。它涉及到我们在生活中所面临的各种选择,以及这些选择背后所蕴含的道德考量。我尤其好奇,作者刘易斯·M.科恩会如何将如此深奥的生命伦理问题,用一种让“所有人”都能理解的方式来阐述。心理学,这个专业领域本身就充满了对人类内心世界的探索,我想作者一定能从心理学的角度,揭示我们面对死亡时,内心的挣扎、恐惧、以及可能的平静。我期待这本书能够解答我心中长久以来关于死亡的疑问,比如,我们该如何面对亲人的离去?在生命的尽头,我们又该如何安顿自己的心灵?这本书会不会提供一些实用的方法,帮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理解生命,珍惜当下?总而言之,这本书的书名和副标题已经成功地激起了我强烈的阅读欲望,我相信它会是一次深刻的思想之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