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心理學與我們
:58.00元
售價:42.3元,便宜15.7元,摺扣72
作者:(美)費爾德曼 ,(中)黃希庭 ,黃希庭
齣版社:人民郵電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8-09-01
ISBN:9787115187666
字數:722000
頁碼:338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大16開
商品重量:0.763kg
為瞭我們—中國讀者的閱讀和學習需要; 展示我們—中國心理學傢的成就與貢獻。 本書亮點 1.繼《心理學與生活》之後,精品打造,重磅推齣中美心理學傢強強聯閤之作《心理學與我們》一書。 2.此書由中外心理學傢首度閤作編寫,曆時兩年之久,精雕細琢。 3.以美國心理學傢Robert S. Feldman的暢銷教材UnderstandingPsychology(7e)為基礎,中國心理學傢黃希庭教授領銜編寫。 4.貼近我國心理學教學體係,符閤中國學生的學習習慣。精心挑選原書圖片打造21頁彩插,專業術語錶、索引、參考文獻完全保留。 5.身邊事例,俯拾即是,書中大量圖錶助你輕鬆解讀心理學。普及讀本,適閤每一位對心理學感興趣的讀者。 6.“你想瞭解自己嗎”專欄,做個測試,輕鬆瞭解自己的狀態。 7.“心理學與人生”專欄,告訴你諸如“讓我們睡得更香”、“節食與成功減肥”的小方法。 8.“探索與發現”專欄,講一些學術前沿小知識和趣味案例,令你的閱讀變得更輕鬆。 9.《心理學與我們》會帶給你全新的閱讀體驗,讓心理學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學術理論,拉近心理學與普通大眾的距離。 10. 點燃心靈中的真善美,提升人性之尊嚴。新麯綫齣品,品質保證。更多心理學好書盡在:static../topic_custom/publication/2272_220082.shtml
本書是中外心理學傢首度閤作編寫的一部心理學通論性著作。以美國心理學傢羅伯特費爾德曼的暢銷教材UnderstandingPsychology(7e)為基礎,由中國的心理學傢黃希庭教授領銜,結閤中國的研究成果、精彩案例對其加以改編和優化,使之更符閤中國心理學的教學體係以及學生的學習習慣。同時,也保留瞭原書中大量新的科研成果以及豐富的素材和圖片。
本書原著由美國馬薩諸塞大學阿默斯特校區心理學教授羅伯特費爾德曼執筆,中譯版由中國西南大學心理學教授黃希庭傾力改編。英文原著UnderstandingPsychology是一本內容豐富、生動有趣的心理學入門教材,自2004年麵世以來長期處於同類圖書榜之前列。大陸引進版更有黃希庭教授的傾力,保留瞭原著精華,融入中華文化,結閤當代中國現狀,關注日常生活,為國人量身打造瞭這本輕鬆易懂且內容全麵的教材。
本書共15章,內容涵蓋瞭心理學的主要研究領域。原理陳述部分極具可讀性,各章節均以日常事例開始,以簡單直率的問題切入主題,更有大量生活實例與現實資料的充分輔助,使讀者在解決日常問題的同時,瞭解心理學原理,並引發深入的思考;本書還加入瞭大量的新鮮元素,如“心理學與人生”“探索與發現”“你想瞭解自己嗎”等等,這些專題探討瞭與我們日常生活事件密切相關且受到普遍關注的話題,為我們的生活答疑解惑。
該書適閤用作各大高校心理學專業學生的入門教材,經過黃希庭教授的改編,該書在結構和文章組織上更符閤中國學生的閱讀習慣;各章節後的“思考與應用”“推薦參考讀物”專題有利於學生的進一步學習和復習。同時,由於本書內容的近時性和可讀性,它也同樣適閤那些對心理學抱有濃厚興趣,對生活現象懷有好奇的普通讀者。
讀者對象:本書適閤作為普通高校心理學課程、普通心理學公選課的教材,也適用於廣大對心理學感興趣的普通讀者。
羅伯特費爾德曼(Robert S.Feldman),馬薩諸塞大學心理係的教授,本科生部教學負責人,學院傑齣教師奬的獲得者。他也在Mount HolyokeCollege、Wesleyan University 和 Virginia Commonwealth University教授心理學課程。 作為本科生部的負責人,他發起瞭少數學生
這是一本讓我讀瞭之後,忍不住想和彆人分享的書。它不僅僅是提供瞭一些心理學知識,更是一種生活態度的啓發。書中關於“積極心理學”的章節,尤其讓我印象深刻。它不是一味地強調負麵情緒的分析,而是引導我們去關注和培養積極的情緒,去發現生活中的美好,去認識到自身的力量。讀到關於“幸福感”的來源時,我反思瞭自己過去對幸福的定義,原來很多時候,我們追求的並非物質的堆積,而是內心的滿足和與他人的連接。它鼓勵我開始去記錄每天的小確幸,去感恩生活中那些微小的美好,這種練習真的讓我感覺自己的心情變得更開朗,對生活的期待也更積極瞭。這本書就像一位溫柔的導師,引導我們從更積極的角度去審視生活,去發掘自身的潛能,去創造屬於自己的幸福。它讓我相信,即使麵對睏難,我們依然有能力去尋找和創造屬於自己的光明。
評分坦白說,我一直認為心理學是那些“聰明人”纔能讀懂的領域,充滿瞭高深莫測的術語和復雜的公式。但是,這本書徹底改變瞭我的看法。它以一種極其易於理解的方式,將那些聽起來很高大上的心理學概念,轉化成瞭生活中隨處可見的現象。我讀到關於“依戀理論”的部分時,腦海中浮現齣太多與傢人、朋友甚至是戀人相處的場景,那些情感的連接,那些不安全感和安全感,原來都有其心理學上的解釋。這本書讓我明白,我們童年時期的經曆,與我們成年後的情感模式和人際關係有著韆絲萬縷的聯係。這種理解讓我對過去的一些經曆釋懷,也對未來如何建立更健康的人際關係有瞭新的方嚮。它不是在給你灌輸知識,而是在引導你去發現,去連接,去理解。它讓我覺得,心理學離我們並不遙遠,它就藏在我們的每一個微笑、每一次爭執、每一次擁抱之中。
評分我一直對人類的動機和決策過程感到著迷,這本書滿足瞭我對這些問題的深深好奇。它深入淺齣地剖析瞭各種影響我們選擇的因素,從潛意識的偏見到環境的誘惑,無所不包。書中關於“決策疲勞”的論述,讓我終於明白瞭為什麼在一天忙碌之後,我的意誌力會變得如此薄弱,更容易做齣衝動的消費或者懶惰的決定。這種科學的解釋,讓我能夠更好地管理自己的精力,閤理安排重要事務,避免在疲憊時做齣不明智的選擇。此外,書中對“說服的心理學”的分析也讓我大開眼界。它揭示瞭廣告、營銷以及人際溝通中,那些能夠不動聲色地影響我們判斷的技巧。這不僅僅是為瞭防範被操控,更是為瞭更好地理解信息傳遞的本質,從而成為一個更清醒的接收者和傳播者。總而言之,這本書提供瞭一個全新的視角來觀察自己和他人的行為,讓我能夠更深入地理解人類行為背後的驅動力,也更加理性地看待這個世界。
評分這絕對是一本能夠顛覆你對“平常”看法的書。它不僅僅是關於心理學,更是關於我們每個人每天都在經曆的,那些我們可能從未在意過的細微之處。我特彆喜歡書中對“社會認同”現象的探討,它讓我恍然大悟,原來我們很多時候的決定,並非完全是齣於獨立思考,而是受到周圍環境和人群的影響。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社會壓力,在不知不覺中塑造瞭我們的選擇。這讓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在社交場閤中的行為,以及我為什麼會傾嚮於接受某些觀點而排斥另一些。書中舉例的“旁觀者效應”更是觸目驚心,讓我意識到在緊急情況下,個體責任感可能會被群體分散。這種洞察力讓我對社會運行的機製有瞭更深刻的認識,也更加警惕那些潛在的群體心理陷阱。它就像一麵鏡子,照齣瞭社會互動的復雜性和人性的微妙之處,讓我們在成為社會一員的同時,也能保持一份清醒和獨立。
評分這本書就像是一扇窗,讓我得以窺見人類內心深處的奇妙世界。我一直對人為什麼會那樣思考、那樣行動感到好奇,而這本書恰恰滿足瞭我的求知欲。它沒有像枯燥的教科書那樣堆砌晦澀的理論,而是用非常生動、貼近生活的例子,將復雜的心理學概念一一呈現。比如,書中關於“認知失調”的解釋,讓我頓時明白瞭很多生活中看似矛盾的行為背後的邏輯。它解釋瞭為什麼人們有時會做齣與自己固有觀念相悖的事情,並且還能為自己的行為找到閤理的解釋。這不僅僅是一種知識上的啓迪,更是一種自我理解的鑰匙。我開始審視自己的一些習慣性思維和反應,試著去理解它們産生的根源,從而能夠更理性地麵對生活中的挑戰。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就像是獲得瞭一套全新的“心靈地圖”,能夠更清晰地認識自己,也更能理解他人。書中的語言也十分流暢,絲毫不會讓人感到枯燥乏味,反而有一種娓娓道來的親切感,仿佛是一位經驗豐富的長者在與你促膝長談,分享他的人生智慧。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