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天纔在左瘋子在右
定價:29.80元
作者:高銘
齣版社:武漢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0-02-01
ISBN:9787307075429
字數:
頁碼:258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381kg
編輯推薦
作者耗時4年,深入醫院精神科、公安部等諸多神秘機構,得以和數百名“非常態人類”直接接觸,終産生瞭——本精神病人訪談手記!
有關人體、心理學、哲學、生物學、佛學、宗教、量子物理學、符號學、瑪雅文明及預言的震撼探討!
部分內容已發帖《精神病人的世界》,4個月內天涯點擊率突破300萬!
內容已引起劍橋物理研究院等機構的關注和重視!
內容提要
《天纔在左瘋子在右》是本精神病人訪談手記,是本具有人文情懷的訪談錄形式的文學作品。以訪談錄的形式記載瞭生活在另一個角落的人群(精神病患者、心理障礙者等邊緣人)深刻、視角獨特的所思所想,讓人們可以瞭解到瘋子亦或是天纔真正的內心世界,是一本很神奇的書。從那些所謂“瘋癲”的話語中你或許能得到對自己世界觀的一種啓迪和思考,有句話叫做“讀萬捲書不如行萬裏路,行萬裏路不如閱人無數”,在跟隨作者的筆觸閱人無數之後,你會發現,天纔和瘋子或許真的隻有一綫之隔。內容涉及生理學、心理學、佛學、宗教、量子物理、符號學以及瑪雅文明和預言等眾多領域。
目錄
作者介紹
高銘,男,漢族。生乾20世紀70年代的北京。目前任職於某公司項目總監。自認為死心眼一根筋,對於探索未知事物總是有無盡渴望。從學齡前就已經有瞭至今仍然掛在嘴邊的口頭禪“為什麼”成年後曾一度沉迷於宗教、哲學、量子物理、非綫性動力學、心理學、生物學和天體物理等學科。21世紀以來又開始對精神病患、心理障礙者以及邊緣人的內心世界産生瞭強烈好奇。2004—2008年間,通過各種渠道,利用所有的閑暇時間,探訪精神病院、公安部等機構,對“非常態人群”進行近距離訪談,並終整理齣瞭這本書的內容。
文摘
3.四維蟲子
他:“你好。”
我:“你好。”
他有著同齡人少有的鎮定,還多少帶點漫不經心的神態。但是眼睛裏透露齣的信息卻是一種渴望,對交流的渴望。
如果把我接觸的患者統計齣一個帶給我痛苦程度排名的話,那麼這位可以躋身前五名。而他隻是一個17歲的少年。
多達7次的失敗接觸後,我不得不花瞭大約兩周的時間四處奔波忙於去圖書館,拜會物理學傢和生物學傢,還聽那些我會睡著的物理講座,並且抽空看瞭量子物理的基礎書籍。我必須這麼做,否則我沒辦法和他交流因為聽不懂。
在經過痛苦惡補和硬著頭皮的閱讀後,我再次坐到瞭他麵前。
由於他未成年,所以每次和他見麵都有他的父親或母親在他身後不遠的地方坐著,同時承諾:不做任何影響我們交談的事情包括發齣聲音。
我身後則坐著一位我搬來的外援:一位年輕的量子物理學教授。
在少年的注視下,我按下瞭錄音筆的開關。
他:“你怎麼沒帶陳教授來?”
我:“陳教授去醫院檢查身體瞭,所以不能來。”
陳教授是一位物理學傢我曾經搬來的救兵,但是效果並不如我想的好。
他:“哦,我說的那些書你看瞭沒?”
我:“我時間上沒有你充裕,看的不多,但是還是認真看瞭一些。”
他:“哦那麼,你是不是能理解我說的四維生物瞭?”
我努力在大腦裏搜索著:“嗯……不完全理解,第四維是指時間對吧?”
他:“對。”看得齣他興緻高瞭點。
我:“我們是生活在物理長、寬、高裏麵的三維生物,同時也經曆著時間軸在……”
他不耐煩地打斷我:“物理三維是長寬高?物理三維是長度、溫度、數量!不是長寬高!長度裏麵包括長寬高!!!”(物理中的四維是指長度、數量、溫度、時間。前三維由牛頓總結,長度包括:長、寬、高、容積等;數量包括:質量、個數、次數等;溫度包括:熱量、電能、電阻率等。時間是由愛因斯坦在牛頓的基礎上補充的,包括:比熱容、速度、功率等。)
他說的沒錯.我努力讓自己的記憶和情緒恢復常態,沒想到自己居然會有點緊張。
他:“要不你再迴去看看書吧?”他絲毫不客氣地打算轟我走。
我:“其實你知道的,我並沒有那麼好的記憶力,而且我纔接觸這些,但是我的確看瞭。我承認我聽某些課的時候睡著瞭,但是我還是盡量地聽瞭很多,還有筆記。”說著我掏齣自己這段時間做的有關物理筆記放在他麵前。
這時候坦誠是有效的辦法。他情緒緩和瞭很多。
他:“好吧,我知道你很想瞭解我說的,所以我不想難為你,盡可能用你能聽懂的方式告訴你。”
我:“謝謝。”
他:“其實我們都是四維生物,除瞭空間外,在時間軸上我們也存在,隻是必須遵從時間流的規律……這個你聽得懂吧?”
我:“聽得懂……”
我身後的量子物理教授小聲提醒我:“就是因果關係。”
他:“對,就是因果關係。先要去按下開關,錄音纔會開始,如果沒人按,錄音不會開始。所以說,我們並不是的四維生物,我們隻能順著時間流推進.不能逆反。而它不是。”
我:“它。是指你說過的‘四維生物’嗎?”
他:“嗯,它是真正存在於四維中的生物,四維對它來說,就像我們生活在三維空間一樣。也就是說,它身體的一部分不是三維結構性的,是非物質的。”
我:“這個我不明白。”
他笑瞭:“你想象一下。如果把時間劃分成段的話,那麼在每個時間段人類隻能看到它的一部分,而不是。能理解嗎?”
我目瞪口呆。
量子物理教授:“你說的是生物界假設的生物吧?”
他:“嗯……應該不是,生物是可以無視任何環境條件生存,瞭環境界限生存,但是四維生物的界限比那個大,可以不考慮因果。”
量子物理教授:“具有量子力學特性的?”(參見《薛定諤的貓——玄奧的量子世界》,布裏吉特·羅特萊因(德)著;《上帝投骰子嗎?——量子物理史話》,曹天元著;《物理之演進》,愛因斯坦,英菲爾德閤著。)
他:“是這樣。”
我:“這都是什麼意思?我沒聽明白。”這部分的幾堂入門課我都是一開始就睡瞭。
量子物理教授:“說清這個問題太難瞭,很不負責地這麼簡單說吧:就是兩個互不相關聯的粒子單元,也許遠隔萬裏卻能相互作用……我估計你還是沒聽懂。”(參見《實驗性量子電運》,鮑梅斯特等著,1997年12月11日《自然》雜誌)
我隱約記得跟某位量子物理學傢談的時候對方提到過.但是此時腦子卻無比的混亂。我有一種不好的預感:這次談話可能會失敗。
少年接過話頭:“簡單的說法就是:你在這裏,不需要任何設備和輔助,操縱傢裏的一支畫筆在畫畫,完全按照你的意願畫。或者像在電腦上傳文件一樣,把一個三維物體發給遠方的彆人。”
我:“那是怎麼做到的呢?”
量子物理教授:“不知道,這就是量子力學的特性.也是全球量子物理工作室都在研究的問題。你是怎麼知道的?”後麵的話是對少年說的。
他:“四維生物告訴我的,還有看書看到的。”
我:“你說的那個四維生物,在哪兒?”
他:“我前麵說過瞭,它的部分組成是非物質性的,隻能感覺到。”.
我:“你是說,它找到你,跟你說瞭這些並且告訴你看什麼書?”
他:“書是我自己找來看的.因為我不能理解它給我的感覺,所以我就找那些書看。”
他說的那些書目我見到瞭,有些甚至是英文學術雜誌。一個高中生,整天抱著專業詞典一點一點去讀,就為瞭讀懂那些專業雜誌刊登的專業論文。
我:“可是你怎麼能證實你的感覺是正確的,或者說你怎麼能證明有誰給你感覺瞭呢?”
他冷冷地看著我:“不用很遠,隻倒退一百多年,你對一個當時的物理學傢說你拿著一個沒有巴掌大、沒一本書厚的東西就可以跟遠方的人通話.而這要靠圍著地球轉的衛星和你手機裏那個跟指甲蓋一樣大小的卡片;你可以坐在一個小屏幕前跟韆裏之外的陌生人交談.而且還不需要任何連接綫;你看地球另一邊的球賽隻需要按下電視遙控器。他會怎麼想?他會認為你是瘋子!因為那超齣當時任何學科的範疇瞭,列在不可理喻的行列,對嗎?”
我:“但你說的是感覺。”
他:“那隻是個詞,發現量子之前沒人知道量子該叫什麼,大多叫做能量什麼的。你的思維,還是慣有的物質世界,那是三維的!我要告訴你的是‘四維’,非得用三維框架來描述,我覺得我們沒辦法溝通。”他再次錶示我該滾蛋瞭。
量子物理教授:“你能告訴我那個四維生物還告訴你什麼瞭嗎?”
“是四維生物。”他不耐煩地糾正。
量子物理教授:“對,它還給你什麼感覺瞭?”
他:“它對我的看法。”
我:“是怎麼樣的呢?”
他嚴肅地轉嚮我:“應該是我們,是對我們的看法。我們對它來說不是現在的樣子,因為它的眼界跨域瞭時間,所以我們在它看來,都是蠕動的蟲子一樣的東西。”
我忍不住迴頭和量子物理教授對看瞭一眼。
他:“你可以想象得齣來,跨越時間地看,我們是一個很長很長的蟲子怪物,從床上延伸到大街上,延伸到學校,延伸到公司,延伸到商場,延伸到好多地方。因為我們的動作在每個時間段都是不同的,所以跨越時間來看,我們都是一條條蟲子。從某一個時間段開始,到某一個時間段結束。”
我和量子物理教授都愣愣地聽著他說。
他:“四維生物可以先看到我們死亡,再看到我們齣生,沒有前後因果。其實這個我很早就理解瞭:時間不是流逝的,流逝的是我們。”
他一字一句地說完後,任憑我們怎麼問也不再迴答瞭。
那次談話基本上還是以失敗告終。
不久後少年接受瞭一次特地為他安排的量子物理考試,結果很糟。不知道為什麼,我聽瞭有些失望。如果,他真的是個天纔,那麼他也隻能是一百年後,甚至更遙遠未來的天纔,而不屬於我們這個時代我是說時間段落?也許吧。
我至今依舊很想知道,那個所謂的“四維生物”會是什麼樣子的。它恐怖嗎?我可能永遠沒辦法知道瞭,即便那是真的。
寫到這裏的時候,莫名地想起歌德說過的一句話:真理屬於人類,謬誤屬於時代。
……
序言
《天纔在左,瘋子在右》這本書,初初拿到手裏,我懷揣著一種既好奇又有些許忐忑的心情。市麵上充斥著各種“成功學”、“勵誌書”,大多是韆篇一律的雞湯,讓人讀瞭仿佛打瞭雞血,但過後依舊渾渾噩噩。然而,這個書名本身就帶著一種強烈的反差感,似乎在暗示著一種不落俗套的探討。我忍不住想象,究竟是什麼樣的“天纔”會被歸為“瘋子”?又是什麼樣的“瘋子”身上潛藏著非凡的洞察力?翻開扉頁,撲麵而來的是作者略顯疏離但又充滿探究意味的文字,沒有過度的煽情,也沒有刻意的煽動,更多的是一種冷靜的觀察和沉思。我開始期待,它能帶我進入一個怎樣未知的世界,去審視那些被主流社會邊緣化的聲音,去理解那些與眾不同的思維模式。這本書就像是一扇門,門後究竟是狂風暴雨還是靜謐湖泊,我都準備好去一探究竟。我期待它能提供一種新的視角,讓我重新審視那些我們習以為常的“正常”,或許,在看似“瘋狂”的背後,隱藏著更深刻的真理,而在所謂的“天纔”光環下,也可能埋藏著常人難以理解的孤獨與掙紮。
評分這本書帶給我的感受,可以用“醍醐灌頂”來形容,但又不僅僅是如此。它不像那種能夠讓你瞬間明白一切的“頓悟”,更像是一場漫長的、需要反復咀嚼的“覺醒”。作者在字裏行間所展現齣的對人類精神深處的探索,讓我不得不為之摺服。他不是在獵奇,也不是在扮演一個審判者,而是在扮演一個虔誠的記錄者和冷靜的觀察者,試圖去理解那些最本真的、最原始的驅動力。每一次閱讀,都仿佛在與那些獨特而又鮮活的靈魂進行對話。他們的邏輯、他們的情感、他們的世界觀,都與我過往的經驗截然不同,卻又在某種程度上,有著驚人的共鳴。這種共鳴並非來自於認同,而是來自於對人性復雜性的深刻理解。我開始明白,那些被標簽化的“瘋子”,其實也擁有著豐富而獨特的情感世界,而那些被冠以“天纔”之名的個體,也可能承受著常人難以想象的壓力和孤獨。這本書讓我有機會跳齣固有的思維框架,去感受那些不被理解的生命。它是一種挑戰,更是一種饋贈,它讓我對“正常”有瞭新的定義,也讓我對“自我”有瞭更深的認識。
評分翻開《天纔在左,瘋子在右》,我仿佛踏入瞭一個由語言編織而成的迷宮。這個迷宮沒有清晰的齣口,卻充滿瞭令人著迷的岔路和深邃的迴響。書中的每一個故事,都像是一顆獨立的星辰,它們各自閃耀著獨特的光芒,卻又共同點亮瞭人類精神世界的廣袤宇宙。我被那些異乎尋常的思維方式所吸引,它們挑戰瞭我一直以來所信奉的“常識”,讓我不得不重新審視那些被我們視為理所當然的現實。作者以一種近乎近距離的觀察,記錄下瞭那些與主流世界格格不入的聲音。他的文字沒有華麗的辭藻,卻充滿瞭樸素而又震撼的力量。我常常在閱讀過程中,被一種莫名的感動所包圍,這種感動並非來自於情節的跌宕起伏,而是來自於對那些獨特生命的深深理解。這本書讓我明白,所謂的“正常”與“瘋狂”,往往隻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在那些被我們視為“瘋子”的個體身上,我看到瞭超越常人的洞察力;而在那些被譽為“天纔”的人物身上,我也看到瞭常人難以理解的孤獨與掙紮。它是一場思維的盛宴,也是一場對人性深淵的探索,讓我得以窺見那些隱藏在錶象之下的,最真實的生命形態。
評分拿到這本書,我並沒有抱有任何預設的期待,隻想以一種全然開放的心態去體驗。而它帶給我的,卻是一種前所未有的震撼。我被書中所描繪的那些“非典型”的人生軌跡深深吸引。它們打破瞭我對“成功”、“失敗”的傳統定義,讓我開始思考,什麼纔是真正有價值的人生。作者的筆觸細膩而又充滿力量,他沒有迴避那些令人不安的細節,而是直麵那些最原始、最真實的人性。讀到那些章節時,我常常會陷入沉思,腦海中不斷湧現齣各種各樣的疑問:那些看似“瘋狂”的想法,是否隱藏著被我們忽略的真理?那些被社會邊緣化的個體,是否擁有著我們不具備的獨特視角?這本書就像是一麵鏡子,照齣瞭我內心深處的一些睏惑,也啓發瞭我對生命意義的進一步思考。它沒有給我提供任何心靈雞湯式的慰藉,但它卻以一種更深刻、更具顛覆性的方式,觸動瞭我的靈魂。我感覺自己像是經曆瞭一場精神上的洗禮,對這個世界有瞭更廣闊的認知,也對自己有瞭更清晰的認識。
評分讀完這本書,感覺像是進行瞭一場深入靈魂的對話。它沒有直接給齣什麼“標準答案”,反而像是在你腦海裏拋齣瞭一係列關於“存在”、“認知”和“現實”的炸彈,讓你不得不去思考,去質疑。那些被記錄下來的故事,每一個都像是一次對精神邊界的探險。它們挑戰瞭我對“正常”與“異常”的定義,讓我開始反思,我們所認定的“現實”究竟有多麼牢固。作者以一種近乎頑固的執著,去捕捉那些被主流忽視的聲音,去記錄那些與我們截然不同的精神世界。這是一種非常勇敢的行為,也正因如此,這本書纔能觸及到那些平時觸碰不到的角落。我常常在閱讀過程中,被某種強烈的衝擊感所席捲,仿佛親身經曆瞭一場思維的風暴。它讓我意識到,人類的精神世界是多麼的復雜而又廣闊,我們的認知可能隻是冰山一角,而那些被我們視為“異類”的個體,或許正站在更高的山巔,眺望著我們無法企及的風景。這本書沒有提供任何心靈雞湯式的慰藉,但它卻以一種更深刻的方式,撼動瞭我的內心,讓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審視這個世界。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