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正面管教儿童行为心理学
定价:38.00元
售价:27.7元,便宜10.3元,折扣72
作者:刘颖
出版社:文汇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03-01
ISBN:9787549624430
字数:150
页码:240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家长需要捕捉儿童敏感期。读懂孩子背后的行为密码,才能不惩罚、不娇惯地正面管教孩子。
内容提要
本书剖析了孩子常见的行为习惯,反复扔东西、不爱说实话、频频撒娇、越来越不爱学习、睡觉必须开着灯……遇到这些问题时,你是否心里感到生气和不解?
其实,这些行为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必经阶段,爸爸妈妈只有读懂他们行为背后的“小秘密”,才能真正读懂孩子,帮助他们化解内心的不满情绪,培养正确的心态和世界观。
目录
作者介绍
刘颖,心理家教图书作者,提倡“走心”的教育,给诸多教育机构提供了有效的教育理念,帮助无数家长走出教育难题。曾供职北京知名心理研究所,有近10年的心理学研究经验,还就职于《中国早教网》《现代教育》等杂志社。
已出版的作品有《0~3岁宝宝完美早教方案》《80后新爸妈育儿经(0~7岁)》《与爸爸一起成长》《三代同堂育儿经》《好人格决定孩子的一生》《正能量的孩子——找准心理时机教育孩子》《我的青春怎么了——男孩心理解读》《我的青春怎么了——女孩心理解读》等十余部畅销图书。
文摘
序言
坦白讲,我当初是被书名里“正面管教”几个字吸引进来的,想着能够学习一些不打不骂,又能有效管理孩子行为的方法。然而,读了之后,我发现这本书的内容更多地是在探讨儿童行为的心理根源,以及家长在教育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误区。它详细地分析了孩子为什么会产生某些行为,比如为什么会发脾气、为什么会撒谎、为什么会顶嘴等等,并且试图从儿童心理发展的角度去解释这些现象。书中引用了很多心理学家和教育家的理论,内容相当丰富,但问题在于,这些理论对于一个没有心理学背景的家长来说,理解起来确实有点困难。我经常需要停下来,反复琢磨作者的意思,有时甚至还需要借助其他资料来辅助理解。虽然这本书在理论层面做了很多深入的阐述,但对于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具体地应用这些理论,给出清晰、可操作的指导性建议却相对较少。我更期待的是一些具体的场景模拟,比如当孩子在超市哭闹时,家长应该如何处理;当孩子不肯写作业时,家长应该如何引导。这本书更像是一本理论教科书,而不是一本实践操作手册,所以我在阅读过程中,总有一种“知道很多,但不知道怎么做”的困惑感。
评分这本书给我带来了一种“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复杂感受。一方面,它确实让我对儿童行为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书中关于孩子情感表达、需求满足、规则意识形成等方面的论述,都非常有启发性。作者通过大量的心理学理论和研究,揭示了许多儿童行为背后的心理动因,让我能够更 empathetically 地看待孩子的种种表现。然而,另一方面,这本书在实践层面的指导性就显得有些不足了。它更多的是在“告诉你为什么”,而不是“告诉你怎么办”。比如,当孩子出现攻击性行为时,书中会分析这可能是由什么心理因素引起的,但对于家长如何具体地制止和引导,则没有给出明确的步骤或技巧。我希望能有更多的“案例分析”和“情景模拟”,让我在阅读时能够代入自己的实际情况,学习如何应对。此外,书中对“正面管教”的阐释,虽然理念很好,但感觉有些理想化,对于一些现实生活中比较普遍存在的、棘手的儿童行为问题,例如孩子过度依赖、逆反心理严重等,书中给出的解决方案显得有些单薄,缺乏足够的说服力和操作性。总而言之,这是一本需要家长们静下心来,反复咀嚼,并结合自身经验去理解和应用的“理论书”,但如果期待它能成为一本“育儿宝典”,能够手把手教你解决所有问题,那可能会有些失望。
评分不得不说,这本书的包装和设计确实挺吸引人的,封面色彩鲜艳,字体也比较大,一开始我以为它会是一本非常易懂、实用的育儿指南。然而,当我翻开第一页,就发现事情并非如此。书中充斥着大量的心理学术语,什么“依恋理论”、“认知失调”、“社会学习论”之类的,对我这个只懂点皮毛的家长来说,简直就是一场知识的考验。我花了很长时间去理解这些概念,甚至还上网查阅了一些资料,才勉强跟上作者的思路。书中举例的时候,也多是引用一些国外的案例,虽然故事性很强,但总感觉离我们的实际生活有些距离。而且,这本书对于“正面管教”的理解,似乎偏向于一种比较温和、引导式的教育方式,这固然是好的,但对于一些比较顽固的儿童行为问题,我不知道这种方法是否真的有效。书中提出的很多观点,都要求家长具备极高的耐心和智慧,能够准确捕捉孩子的信号,并做出恰当的回应。这对于每天忙于工作和家务的父母来说,无疑是一种巨大的挑战。我原本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些“立竿见影”的方法,能够快速解决孩子的问题,但这本书似乎更倾向于一种长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需要家长不断地学习和成长。
评分我最近刚读完一本号称是“儿童行为心理学”的书,感觉里面的内容有点过于理论化了,虽然作者引用了很多心理学家的研究成果,也列举了不少实验数据,但对于我们这些普通家长来说,很多概念都显得有点晦涩难懂。书中花了大量的篇幅去解释儿童大脑发育的不同阶段,以及这些阶段对孩子行为的影响,这部分内容虽然有科学依据,但实在太学术化了,读起来颇费力。我期待的是能有一些更具体、更可操作的育儿建议,比如当孩子发脾气的时候怎么安抚,当孩子不听话的时候怎么引导,而不是一味地去剖析孩子行为背后的“深层原因”。当然,我知道理解原因很重要,但如果完全不涉及实际的“如何做”,那么这本书对我而言就少了很大一部分价值。而且,书中反复强调的某个理论,感觉有些过于绝对,似乎所有孩子的行为都可以用这个理论来解释,这让我有些怀疑它的普适性。我更希望看到的是一些多元化的视角,能够包容不同家庭、不同孩子的独特性。总的来说,这本书更适合对儿童心理学有一定基础,并且乐于深入研究理论的读者,对于像我这样只想获得一些实用育儿技巧的家长来说,可能需要带着更强的耐心去阅读,或者说,需要自己去消化和转化书中的内容,将其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评分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它在试图构建一套非常系统和完整的儿童行为心理学理论体系。作者花了大量的笔墨去梳理儿童心理发展的脉络,从婴儿期到青春期,每一个阶段的心理特点和可能出现的行为模式都被细致地描绘出来。这种严谨的学术态度值得肯定,但对于非专业读者而言,阅读起来的门槛确实不低。书中大量的心理学专业术语,以及对各种理论模型的详细解释,让我这个普通家长感觉有些力不从心。我更希望看到的是一些能够让我立刻上手、解决眼前育儿难题的技巧和方法,而不是一堆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理解和消化的理论。虽然书中也提到了一些“正面管教”的原则,但这些原则的落脚点似乎更多地是放在了理解孩子、建立亲子关系上,而对于如何具体地处理一些“棘手”的儿童行为,则没有给出太多详实的指导。我感觉这本书更像是在为家长们提供一个宏观的视角,帮助大家去认识孩子、理解孩子,但对于如何在微观层面进行具体的行为干预,则显得有些捉襟见肘。当然,也许正是因为这种“理论先行”的模式,才能让家长们从根本上改变育儿观念,但这对于那些急于解决孩子行为问题的家长来说,可能会觉得不够解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