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士道-汉译经典名著 9787544749855

武士道-汉译经典名著 9787544749855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武士道
  • 日本文化
  • 历史
  • 哲学
  • 传统文化
  • 精神修养
  • 古典文学
  • 名著
  • 翻译文学
  • 武士精神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广影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ISBN:9787544749855
商品编码:29632817742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4-10-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武士道-汉译经典名著

定价:20.00元

售价:14.6元,便宜5.4元,折扣73

作者:(日本)新渡户稻造著;周燕宏译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10-01

ISBN:978754474985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1)一部日本人对武士道精神的诠释名作。

《武士道》一书是外国读者和日本问题研究者深入了解日本、认识日本民族精神、探讨日本文化传统和民族特性的经典之作,它还能揭开日本何以成为军国主义及经济强国的秘密。与其他讲诉日本学的作品不同,该书作者即为日本曾修习过武士道的学者,使得作品读来自有入木三分的感觉。

2)无可辩驳的全方位揭示“武士道”精神内涵的恒久经典。

《武士道》一经出版就引起了读者的极大兴趣。据作者自序说,当时的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不仅自己亲自读了此书,还以此书分赠其友人。光是本书的日本版从1900年到1905年的6年之间就重版了10次,本书还被译成了多种文字,在世界的日本研究书目中占有重要位置,是名副其实的《菊与刀》的“姊妹篇”。


内容提要

《武士道》一书是日本学者新渡户稻造在美国休养时,有感外国人对武士道知之甚少,用英文写作而成。本书详细介绍了武士道的成因和内涵,从仁慈、诚实、真诚与荣誉、忠诚、勇气等各个方面讲述了武士道的美德,让世界范围的读者得以对武士道有一个比较客观的认识。尽管作者在书中竭力美化武士道精神,但是从他的描述中依然可以看出武士道精神虚伪、偏执、残忍的实质。


目录

章 作为伦理体系的武士道
第二章 武士道的渊源
第三章 正直与公正
第四章 勇气,无畏坚忍的精神
第五章 仁慈,恻隐之心
第六章 礼
第七章 诚实与真诚
第八章 荣誉
第九章 忠义
第十章 武士的教育和训练
第十一章 自我克制
第十二章 自杀与复仇的习俗
第十三章 刀,武士之魂
第十四章 妇道及妇女的地位
第十五章 武士道的影响
第十六章 武士道尚存
第十七章 武士道的未来

作者介绍

新渡户稻造,日本思想家、教育家,1862年生,1933年卒。日本早期留学生之一,与美国善良总统威尔逊同窗。为追求美国女友玛丽而受洗,玛丽父亲以日本乃蛮族阻止婚事未遂,他成了跟美国姑娘结婚的日本人。1899年完成于美国的《武士道》是其为的一部著作,他本人也因此成为日本精神和伦理学的。


文摘


序言



《武士道:日本武士精神的精髓》 历史的余响,精神的图腾 在日本漫长而又充满传奇色彩的历史长河中,“武士”是一个绕不开的名字。他们是战场的征服者,也是政治舞台上的权力掮客;他们是艺术与文化的赞助者,更是道德与行为准则的守护者。然而,“武士”的意义绝不仅仅局限于其职业身份,他们所代表的,是一种深刻的精神哲学,一种独特的生存智慧,一种贯穿日本民族性格的文化基因。《武士道:日本武士精神的精髓》一书,便是对这一古老而又富有魅力的精神体系进行的一次全面而深入的解读。 本书并非对日本古代战争史的流水账式记录,也非对某些著名武士生平的简单罗列。相反,它深入到武士阶层形成与演变的社会土壤,挖掘武士精神的哲学根源,剖析其核心价值体系,并探讨这些价值如何渗透到日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直至今日。作者以宏大的历史视野和严谨的学术态度,将武士道从模糊的概念,转化为一个具体、可感、可辨的文化现象,引导读者穿越时空的阻隔,去理解那些曾经叱咤风云的武士,以及他们所信奉并为之奋斗终生的“道”。 何为“道”?—— 武士精神的内核 “道”,是理解武士精神的关键。它并非一套僵化的教条,而是一种动态的、渗透性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追求。“道”体现在武士的每一次挥刀,每一次决策,每一次与人交往之中。本书将层层剥开“道”的内涵,揭示其多重维度。 首先,义(Gi)是武士道中最核心、最根本的原则。它意味着公正、正义,以及对良知的坚守。武士被教导要区分是非善恶,并坚定地站在正义的一边,即使这会带来个人牺牲。这是一种超越个人利益、忠于更高道德原则的承诺。书中将详细阐述“义”在武士行为中的体现,例如在面对不公时挺身而出,在承诺面前绝不食言,以及对弱者的保护。 其次,勇(Yu)是武士身体力行的品质。这并非鲁莽的冲动,而是理性审慎的胆识。真正的勇敢,是在清楚认识到危险和后果的前提下,依然能够勇敢地面对挑战,完成使命。书中将探讨勇气的不同层面,从战场上的骁勇善战,到面对困境时的坚韧不拔,再到坚持真理时的无畏无惧。 第三,仁(Jin)是武士内心深处的关怀与慈悲。尽管武士的职业往往与杀戮相伴,但真正的武士却被要求拥有仁爱之心。这意味着对他人,尤其是对无辜者的同情与怜悯,以及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他人。书中将通过历史事例,展现武士在战场之外,如何体现他们的仁爱,例如在灾荒时期赈济百姓,在战争结束后善待俘虏。 第四,礼(Rei)是武士行为规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尊重、谦逊和适当的举止。礼仪不仅是外在的表现,更是内心修养的体现。武士被要求在任何场合都保持优雅得体的风度,这既是对他人的尊重,也是对自身人格的维护。本书将深入剖析日本武士社会中的等级制度与礼仪规范,以及这些规范如何塑造武士的社会交往模式。 第五,诚(Makoto),即真诚与信实,是武士立身处世的基石。武士被要求言出必行,信守承诺,他们的语言与行动必须一致。这种高度的诚信,构成了武士在社会中的信誉,也是他们赢得他人信任的基础。书中将通过讲述武士如何对待自己的誓言,以及一旦许下承诺,如何不惜一切代价去实现,来阐释“诚”的重要性。 第六,名誉(Meiyo),或者说荣誉感,是驱动武士行为的强大动力。武士将名誉看得比生命还重要,他们宁愿选择剖腹自尽(切腹),也不愿承受任何有损名誉的事情。这种对荣誉的极致追求,是武士精神中极具特色的一部分。书中将探讨名誉在武士生命中的地位,以及它如何影响他们的选择和命运。 最后,忠(Chugi),即对主君的绝对忠诚,是武士社会结构中的粘合剂。武士阶层得以形成和维系,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这种将个人命运与主君紧密相连的契约精神。忠诚意味着将主君的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甚至愿意为之牺牲生命。本书将深入分析主从关系在武士社会中的演变,以及这种忠诚如何塑造了武士的集体意识和行动力。 历史的演进与武士道的变迁 《武士道:日本武士精神的精髓》并非将武士道视为一个静止的概念,而是追溯其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的发展与演变。从早期散漫的武士阶层,到镰仓幕府时期的高度组织化,再到战国时代的群雄逐鹿,以及最终江户时代的和平统治,武士道的内涵和表现形式也在不断地调整与丰富。 本书将带领读者穿越各个历史时期,观察武士道在不同社会背景下的具体实践。例如,在战国时代,战场上的勇猛和对主君的忠诚被推向极致;而在江户时代,随着社会趋于稳定,武士的职责更多地转向了管理、教育和文化传承,此时,“义”和“礼”的规范性作用愈发凸显。作者还会探讨,外部文化,如中国儒家思想和佛教,是如何深刻地影响了武士道的形成和发展,为武士的精神世界注入了更深层次的哲学思考。 武士道的影响:从过去到现在 “武士道”并非仅仅存在于历史的尘埃之中,它的影响至今依然在日本社会中若隐若现。尽管武士阶层早已消失,但其所倡导的精神理念,已经深深地融入了日本的文化基因,并在诸多方面留下了印记。 本书将探讨武士道对现代日本的影响,例如: 企业文化中的“忠诚”与“团队精神”: 日本企业中强调的对公司的忠诚、严格的等级制度和强烈的团队合作意识,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追溯到武士道中对主君的忠诚和集体荣誉感。 教育体系中的“纪律”与“责任感”: 日本教育中对学生纪律性的强调,以及对个人责任的看重,也与武士道所推崇的严谨自律不无关联。 社会交往中的“礼仪”与“谦逊”: 日本社会无处不在的细致礼仪,以及人们普遍展现的谦逊态度,可以视为武士道中“礼”的精神在现代社会的延续。 个人精神层面的“坚韧”与“自我克制”: 日本民族在面对困难时所表现出的坚韧不拔和强大的自我克制能力,也常常被认为是武士道精神的遗留。 作者还会审视武士道的光明面与阴影面。一方面,它塑造了日本民族的许多优秀品质,是理解日本文化不可或缺的关键。另一方面,过度强调的忠诚和荣誉感,也曾导致了极端行为和战争的合理化。本书旨在提供一个全面、客观的视角,让读者能够深入理解武士道的复杂性。 阅读《武士道:日本武士精神的精髓》的意义 阅读《武士道:日本武士精神的精髓》,不仅是对一个古老文化符号的探索,更是对人性、道德、责任以及生存意义的一次深度思考。通过理解武士道,我们可以: 更深刻地理解日本文化: 许多看似难以理解的日本社会现象,在武士道的视角下都将豁然开朗。 反思自身的价值观: 将武士道中的核心价值与我们自身的道德体系进行对比,可以引发对“义”、“勇”、“诚”等普适性价值的重新审视。 学习应对挑战的智慧: 武士道中关于如何面对困境、坚守原则的智慧,对于现代人处理生活和工作中的挑战,依然具有启示意义。 拓展历史与文化的视野: 了解一个民族的精神图腾,有助于我们以更广阔的视野去理解人类文明的多样性。 《武士道:日本武士精神的精髓》是一部引人入胜的文化史诗,它将带领你走进那个充满传奇色彩的武士时代,感受他们内心的挣扎与荣耀,理解他们所信奉的“道”。这本书将是你理解日本精神世界的一把重要钥匙。

用户评价

评分

拿到这本《武士道》汉译经典名著,我最期待的是它能为我打开一扇通往日本传统文化深处的大门。我总觉得,理解一个民族,最好的方式就是去了解其最核心的价值观和精神内核。而“武士道”,在我看来,就是理解日本文化绕不开的一个关键。我想知道,在这本书里,所谓的“道”到底是如何被阐释的?它仅仅是一种行为准则,还是包含着更深层次的哲学和人生观?书中是否会详细地讲解诸如“义”、“勇”、“仁”、“礼”、“诚”、“名誉”、“忠义”等构成武士道的核心要素?我希望能从中找到这些概念在具体情境下的应用,比如在战争中、在政治斗争中、甚至是在日常生活中,武士是如何践行这些原则的。这本书能否帮助我理解,为什么在很多日本人的观念里,这些曾经被武士所信奉的价值观,至今仍然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力?

评分

收到一本《武士道》的汉译经典名著,书号是9787544749855。 翻开这本《武士道》,我首先被它朴实无华但又透着一股沉静力量的书名所吸引。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我们似乎越来越习惯于追逐物质的丰裕和即时的满足,而那些曾经被视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却渐渐被遗忘在角落。这本书的出现,就像是一股清流,在喧嚣的世界里点醒了我,让我开始重新审视那些被忽略的价值。我很好奇,在历史的长河中,是什么样的力量塑造了“武士道”这一独特的精神内核?它又如何在那个时代,成为支撑个体行为、规范社会秩序的基石?书中那些关于忠诚、荣誉、勇气、克己、仁爱等品质的论述,会以怎样的方式呈现?是严谨的学术探讨,还是娓娓道来的故事?我期待着能够从字里行间,感受到那种穿越时空的智慧,去理解那些曾经叱咤风云的武士们,内心深处所坚守的信念,以及这些信念如何影响了他们的行动,进而对日本乃至整个东亚的历史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本书不仅仅是一部历史读物,我更希望它能成为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内心深处对美好品格的渴望。

评分

我拿到的这本《武士道》是汉译经典名著系列,封面设计简洁大方,散发着一种历久弥新的质感。读这本书,我希望能从中窥见日本文化中那个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武士精神”的源流与演变。我一直对武士阶层在历史上的角色和其所代表的价值观充满好奇,他们是如何在动荡的年代中,建立起一套严苛的行为准则,并且将这种精神传承下去的?这本书是否有深入地剖析这些准则背后的哲学思想?比如,在生死面前,武士又是如何做到视死如归的?在荣誉受到挑战时,他们又会采取怎样的行动?我期待书中能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著名武士的事迹,或者引用当时的文献,来生动地展现武士道的核心要义。同时,我也想了解,这些曾经影响了日本社会的价值观,在当今时代是否还具有借鉴意义?或者说,它们又是如何演变成如今我们所理解的日本民族性格的某些方面的?这本《武士道》能否为我解答这些疑惑,提供一个更全面、更深入的视角?

评分

当我看到这本《武士道》以“汉译经典名著”的形式出现时,我立刻对其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一直对东方哲学和古代军事思想颇为着迷,而“武士道”无疑是其中一个极具代表性的符号。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带领我深入探索武士阶层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是如何在严苛的训练和残酷的生存环境中,培养出坚韧不拔的意志和超乎常人的勇气。我想知道,书中是否会涉及武士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行为规范,例如他们的礼仪、饮食、甚至是艺术修养?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生活细节,是否也蕴含着“武士道”的精髓?此外,我更关心的是,这种精神在不同历史时期是如何被解读和实践的?它是否经历过演变,又受到了哪些外来思想的影响?这本书能否为我揭示这些层层递进的脉络,让我对“武士道”有一个更立体、更全面的认识?

评分

对于这本《武士道》汉译经典名著,我最想了解的是它对于“荣誉”和“责任”这两个概念的解读。在现代社会,这两个词语的含义似乎变得模糊和复杂,很多人可能难以理解武士为何会将荣誉看得比生命还重要,甚至为此付出一切。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浅出地解释,在那个特定的历史背景下,荣誉对于武士意味着什么?它是一种个人的道德追求,还是一种社会赋予的身份认同?而责任,又是指向何方?是对主君的绝对忠诚,还是对家族、对国家,甚至是某种理想的承担?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通过一些具体的案例,来阐述武士在面对两难选择时,是如何权衡利弊,做出决定的。他们的决策过程,是否能给我们现代人一些启发,让我们在面对自身责任和职业道德时,有更清晰的认识?这本书是否能帮助我理解,是什么样的内在驱动力,让个体能够超越个人的得失,去追求更崇高的目标?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