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中国花文化史 | 作者 | 周武忠 |
| 定价 | 680.00元 | 出版社 | 海天出版社 |
| ISBN | 9787550715240 | 出版日期 | 2015-12-01 |
| 字数 | 页码 |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胶订 |
| 开本 | 16开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中国花文化是一种与花卉相关的文化现象和以花卉为中心的文化体系,并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闲情文化、多功能性和泛人文观三大特点。《中国花文化史》的研究与撰著立足于此,选择与花卉有密切联系的诸文化门类,从不同方面和不同角度阐述了中国花文化的丰富内涵,并通过对中国花史重要内容的叙述,进一步展示花卉与中国文化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可以让更多的人认识到花卉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作用,以使中国花卉文化在未来得到更大的弘扬。其出版将成为代表中国在该领域**全也是*的学术著作。 《中国花文化史》共13章,分别从不同方面和不同角度阐述了中国花文化的丰富内涵。全书穿插大量关乎叙史与论述的精美图片,结合编撰文字,图文互补,混合编排,全书为一卷本,约50万字,为16开本精装,铜版纸全彩色印刷。 |
| 作者简介 | |
| 周武忠,男,1963年5月生于江苏江阴,现为上海交通大学设计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江苏东方景观设计研究院院长、江苏华林苑景观生态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 研究领域涉及园艺学、园林学、艺术设计学、旅游学和景观学等多个学科,特别是在花文化、园林艺术和园林美学、旅游规划、景区规划、景观树木学等研究方向上有较高的造诣,不仅为大学生开设相应课程,且均有独立专著出版。在花文化研究方面,出版了本中国花文化专著(1991),在中国花卉协会组织领导下发起成立了全国性花文化研究组织(1994),并组织举办了中国首届国际花文化学术研讨会(2007,南京)等。 |
| 目录 | |
| 目 录 首页纪念文字 中国花卉文化(代序) 章 千载流芳:中国花文化概览 节 中国历史长河中的花卉 第二节 中国文化门类中的花卉 第三节 中国花文化的特征 第四节 花卉与中国精神 第五节 中国花文化研究综述 第二章 滋兰树蕙:中国的花卉资源及其栽培利用史 节 中国的花卉资源 第二节 中国花卉的分类 第三节 中国的传统名花 第四节 中国花卉对世界的贡献 第三章 四时幽赏:中国的用花艺术与科学 节 中国的赏花传统 第二节 现代花卉消费心理研究 第三节 中国的插花艺术 第四章 莳花艺卉:花卉与中国园林 节 中国园林花卉种植史 第二节 园林花木的审美文化 第三节 中国园林花木种植技艺 第四节 中国园林中的典型花木景观 第五章 花朝月夕:花卉与中国民俗 节 花卉与节日民俗 第二节 花朝节 第三节 花市与花会 第四节 花卉与礼仪 第五节 花卉与其他民俗 第六章 含英咀华:花卉与民众健康 节 中国食花简史及常用食用花卉 第二节 花卉养生简史 第三节 花卉养生方法 第四节 中国常用药用花卉 第七章 笔下生花:花卉与中国文学 节 花卉与文学审美 第二节 花卉与中国诗词 第三节 花卉与中国戏剧小说 第八章 水墨丹青:花卉与中国艺术 节 中国花卉画的历史发展 第二节 中国花卉画家 第三节 花卉画的画法 第四节 中国花卉名画鉴赏 第五节 花卉与中国工艺美术 第六节 中国花卉邮票 第七节 花卉与中国音乐 第九章 拈花微笑:花卉与儒释道 节 道教与花卉 第二节 佛教与花卉 第三节 儒家思想与花卉 第十章 群芳会聚:花卉与中国典籍 节 花卉在中国典籍中的初显 第二节 药典:对花卉深入了解 第三节 花谱:花卉研究的全面展开 第十一章 名花倾城:中国国花与市花 节 中国的国花 第二节 中国的城市市花 第三节 中国部分城市市花文化与景观 第十二章 屐痕处处:花文化与中国旅游 节 花卉旅游简史 第二节 名花名景旅游产品 |
| 编辑推荐 | |
| ★ 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广东省原创精品出版项目、深圳文创基金项目 中国花卉文化研究领域**、*全、*的学术著作 系统梳理中国花卉文化的发展轨迹,突出其闲情文化、多功能性和泛人文观的三大特点,弘扬中国传统花卉文化 纵向叙述相关简史,横向论述相关专题,向世界各国人民展示独特和精彩的中国花卉文化 从不同角度阐述与展望了我国的花卉产业,是关注当下、贴近实际的作品 |
| 文摘 | |
| |
| 序言 | |
作为一个对中国传统美学有着浓厚兴趣的普通读者,我一直觉得花在中国文化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但具体了解并不深入。这本书的出现,就像是给我打开了一扇全新的窗户。我惊喜地发现,它并不是一本枯燥乏味的学术论文集,而是以一种非常生动、引人入胜的方式,讲述了花在中国社会生活、艺术创作、宗教信仰等各个层面的渗透与影响。书中关于唐代长安城里,花市的繁荣景象,以及人们对鲜花的狂热喜爱,让我仿佛看到了那个盛世的繁华。而到了明清时期,花卉的意象如何在戏曲、绘画、陶瓷等艺术品中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更是让我对传统艺术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一些民间节庆中,花卉所扮演角色的描述,比如元宵节的灯谜,端午节的菖蒲艾草,这些细微之处,都透露着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评分我一直对中国古代的诗词歌赋情有独钟,而花卉在其中往往扮演着重要的意象角色,寄托着诗人丰富的情感。最近偶然读到这本《中国花文化史》,感觉与我的阅读偏好非常契合。书中对历代文学作品中出现的各种花卉进行了深入的考证和解读,比如“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中的落红,究竟指何种花,以及在不同时代背景下,诗人借花抒发的情感又有何异同。作者不仅关注了那些耳熟能详的花卉,还对一些相对冷门的草木进行了细致的介绍,让我对中国植物的多样性有了更直观的认识。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一些花卉“花语”的追溯,那些看似朴实的植物,在文人的笔下,被赋予了如此多层次的象征意义,如牡丹的富贵,荷花的圣洁,桃花的烂漫。读完这本书,感觉我对中国古典诗词的理解,又提升了一个境界。
评分最近在琢磨如何在家中打造一个具有东方美学的庭院,所以特意找了一些相关书籍来参考。这本《中国花文化史》虽然书名听起来像是纯粹的学术著作,但实际阅读下来,却给我带来了许多意想不到的启发。它不仅仅是罗列了各种花卉的名称和品种,更多的是深入挖掘了花卉在中国人心中的精神寄托和文化象征。比如,书中对于梅兰竹菊“四君子”的解读,我之前虽然知道它们的高洁品格,但通过作者的梳理,我才了解到它们在文人雅士心中的地位,以及在不同历史时期所承载的政治隐喻和个人情怀。此外,书中还穿插了一些关于宫廷花园、园林艺术的介绍,比如皇家御花园的布局如何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以及江南私家园林中,花木配置如何营造出曲径通幽、移步换景的诗意空间。这些内容对我设计自己的小庭院,如何通过植物的搭配来营造意境,非常有借鉴意义。
评分这本《中国花文化史》的出现,无疑为我这样的普通读者提供了一个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花”的绝佳窗口。我一直觉得,中国的文化有很多精妙之处,都藏在这些看似平凡的物事里。书中以史为线,以花为脉,梳理了从古至今,花在中国人生活中的演变轨迹。我从中了解到,花不仅仅是装饰品,更是承载了人们的情感、信仰,甚至是政治理念。比如,书中对佛教传入后,莲花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提升的分析,让我对佛教文化与中国本土文化的融合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我还对书中关于香料和香药的介绍很感兴趣,那些曾经被视为珍品的香料,很多都来源于花朵,它们在古代的宫廷生活、宗教仪式以及医药领域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整本书的行文流畅,语言通俗易懂,即便没有深厚的学术背景,也能从中获得不少乐趣和启发。
评分这本书我关注了很久,终于到手了,迫不及待翻开了第一页。不得不说,书的装帧设计就很有韵味,古朴典雅,拿在手里沉甸甸的,触感也很好,这种纸质印刷的质感是电子书无法比拟的,光是这一点就值回票价了。翻阅目录,感觉内容非常丰富,从历史的脉络到各个朝代的演变,再到不同花卉的象征意义,几乎涵盖了中国花文化的所有方面。我尤其期待其中关于宋代插花艺术的章节,听说宋人极其讲究意境和格调,不知道这本书里会有多少精彩的图文并茂的介绍。另外,我对书中对民间花卉习俗的描绘也充满了好奇,那些关于节日庆典、婚丧嫁娶中与花相关的传统,承载了多少历史的记忆和情感的寄托。我已经开始想象,读完这本书,我将能更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那些含蓄而美好的寓意,也会在未来的生活里,对一草一木多一份敬意和感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