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文化繁荣 | 作者 | 王京生 |
| 定价 | 69.00元 | 出版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 ISBN | 9787509765234 | 出版日期 | 2014-11-01 |
| 字数 | 页码 |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 |
| 开本 | 16开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本书从文化与城市兴衰的关系研究入手,分析文化与经济、社会、技术良性互动和协调发展的能力,对古希腊、近代欧洲、美国和中国文化进行了分析,以南宋时期的临安和古罗马为对外,提示自我消弭性文化的主要特征,从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市民文化权利的实现、文化与科技的关系、文化与市场的关系、阅读与城市的关系等层面,分析创新型、智慧型、包容型、力量型文化的发展路径与城市发展的关系。 |
| 作者简介 | |
| 王京生,男,笔名:艺衡,汉族,1955年8月生,江苏沭阳人。现任广东省深圳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法学硕士,副编审,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文化学者。1975年3月加入中国党,1974年1月参加工作,北京师范大学马列研究所中史专业毕业。 |
| 目录 | |
| 前言 1 文化与城市兴衰 2 古希腊的典范 3 近代欧洲的启示 4 美国的文化精神 5 中国文化的流变 6 自我消弭性文化的媚惑 7 创新 8 智慧 9 包容 10 力量 11 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12 市民文化权利 13 科技、创新与力量 14 包容的市场 15 智慧的阅读 16 消费文化还是消费主义 17 作为样本的深圳文化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
| 编辑推荐 | |
| 文摘 | |
| 序言 | |
这本书的视角非常独特,它并没有局限于宏观的政策解读,而是深入到了个体层面,探讨了“文化繁荣”与我们每个人的关系。我特别喜欢作者关于“日常文化”的论述。他认为,文化繁荣不应该只是高雅艺术的殿堂,更应该体现在柴米油盐的日常生活中。比如,他举例说明了社区里的一个读书会,或者一场别开生面的街头表演,这些看似微小的事情,恰恰是文化生命力的体现。这让我豁然开朗,原来我每天接触到的很多东西,比如我喜欢的电影、我常听的音乐、我参与的线上讨论,都构成了我自己的文化生活。作者也鼓励读者主动去发现和创造属于自己的文化体验,而不是被动地接受。书中提供了一些非常实操的建议,比如如何从阅读中获得更深的启发,如何通过旅行去体验不同地域的文化魅力,甚至是如何在与人交流中碰撞出新的思想火花。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不再是文化的旁观者,而是文化的参与者和创造者。它激发了我内心深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让我看到了实现这种向往的无限可能。
评分这本书的阅读体验非常流畅,文字优美,逻辑清晰。作者在探讨“文化繁荣”这个宏大命题时,展现了广博的知识和深刻的洞察力。他能够将复杂的理论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出来,并且善于运用生动的案例来支撑自己的观点。我特别欣赏作者在书中对“个体价值”的强调。他认为,文化繁荣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每一个个体都能实现自我价值,过上更有尊严、更有意义的生活。这与我之前对“文化繁荣”的理解有所不同,我原以为它更多的是一种集体性的、外在的成就。这本书让我意识到,真正的文化繁荣,最终要回归到人的身上,关注人的成长和幸福。书中关于“教育”在文化传承与创新中的作用的论述也让我受益匪浅。它让我认识到,培养下一代的创新思维和人文素养,是实现文化可持续繁荣的关键。这本书不仅让我增长了见识,更在精神层面给予了我很大的启发和鼓舞。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的感受,更多的是一种对当下社会发展模式的深刻反思。作者以一种非常犀利却不失温和的笔触,揭示了在快速的经济发展背后,可能存在的文化碎片化和精神空虚的问题。他并没有简单地批判,而是试图找到一条更为可持续、更具人文关怀的发展道路。书中对“原创性”的探讨尤其让我印象深刻。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似乎很容易陷入对既有模式的模仿,而缺乏真正的创新和独立思考。作者强调了“原创性”对于文化繁荣的重要性,并分析了阻碍原创性产生的社会因素。这让我开始思考,我们是不是太过于追求“量”而忽视了“质”?是不是在“速度”的赛跑中,丢失了“深度”的积累?这本书让我警醒,真正的文化繁荣,不应该仅仅是经济数据的增长,更应该体现在思想的解放、精神的富足和创造力的迸发。它提供了一个审视当下、展望未来的重要视角,让我对“什么才是真正的进步”有了更清醒的认识。
评分这本书真是打开了我认知的一扇窗!之前总觉得“文化繁荣”是个很虚的概念,离自己生活有点远,看了这本书才明白,原来它渗透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作者在谈到传统文化的传承时,用了很多生动的例子,不是那种干巴巴地说教,而是讲故事。我印象特别深的是他写到的一个关于民间手工艺的片段,讲了几个年轻人如何将濒临失传的手艺重新焕发生机,这让我觉得文化传承不再是博物馆里的陈列品,而是鲜活的存在。书中对当下社会一些文化现象的剖析也相当到位,有些地方让我拍案叫绝,有些地方则让我陷入沉思。它让我开始反思,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我们是不是在不经意间流失了一些珍贵的东西?而真正的繁荣,又应该是什么样的模样?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在和一位博学而温和的长者对话,他能点醒我之前从未留意过的细节,让我对“文化”这个词有了更深刻、更立体的理解。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次与自己内心深处的对话,让我重新审视我所处的环境,以及我应该如何去拥抱和创造属于自己的文化生活。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文化”的理解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它不仅仅是艺术、文学、历史,更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价值取向,一种看待世界的方式。作者在书中对“文化自信”的阐述,让我深有感触。在日益全球化的今天,保持自己的文化特色,并在此基础上与世界交流互鉴,显得尤为重要。他分析了文化自信的来源,以及如何在多元文化的环境中保持独立性。这让我重新审视了我们自身的文化,发现了很多被我们忽略的闪光点。书中对“跨界融合”的探讨也很有意思,作者认为,不同领域的文化之间的碰撞与融合,往往能产生出意想不到的创意和火花。这让我开始更加开放地去接触和理解不同领域的文化,并思考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的联系。这本书就像一个引路人,指引我走向一个更广阔、更丰富的文化世界。它让我不再局限于已有的认知,而是开始主动地去探索、去学习、去感受,去构建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文化图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