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
書名:心理學譯叢學術係列:沒有疆界
定價:35.00元
售價:25.6元,便宜9.4元,摺扣73
作者: 肯·威爾伯(Ken Wilber),許金聲
齣版社:中國人民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2-03-01
ISBN:9787300145334
字數:
頁碼:158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40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心理學譯叢學術係列:沒有疆界》作者被譽為美國“暢銷的學術類著作作傢”,是後人本心理學重要的思想傢。《心理學譯叢學術係列:沒有疆界》是作者的早期著作,也是他的成名作。這是一本通俗易懂,內容豐富、廣泛的入門書,內容包括東西方現有的各種心理學和心理治療流派。
      在《沒有疆界》中,作者對人類意識進行瞭一次全新的。淺顯易懂的描繪,並介紹、解釋瞭與之相對應的各種療法。在每一章中,作者都給齣瞭具體的實例,以幫助人們理解每種療法的本質和實用性。
目錄
譯者序
序言
章 導言:我是誰?
第二章 隻認可一半
第三章 沒有疆界的版圖
第四章 沒有疆界的覺知
第五章 沒有疆界的時刻
第六章 疆界的增長
第七章 角色層次:探索的步
第八章 人首馬身層次
第九章 中的自我
第十章 意識的境界
主題詞中英文對照
人名中英文對照
作者介紹
肯·威爾伯(1949-)目前被公認為是“後人本心理學”的重要的思想傢、理論傢和發言人,其影響已經跨越瞭心理學領域,波及哲學和神學領域。
    由於肯·威爾伯在意識領域的研究極富基礎性和開創性,他甚至獲得瞭“意識領域的愛因斯坦”的美譽。作為心理學傢,有評論認為他在整閤西方心理學和東方智慧方麵已經超過瞭榮格。
    肯·威爾伯23歲時發錶《意識譜》,此後著述不斷,迄今已有20餘部著作。他的作品被譯介到20個國傢,名列美國同類作傢之首,被稱為美國“暢銷的學術類著作作傢”。其主要著作有:《沒有疆界》、《阿特曼計劃》、《來自伊甸園》、《眼對眼》、《恩寵和勇氣》、《性、生態、靈性》.《科學與宗教》、《一味》、《整閤心理學》。
    許金聲,中國早的人本心理學、馬斯洛心理學、健康人格理論研究學者之一。現為北京市社會科學院應用心理學研究中心執行主任,社會學所研究員,院學術委員會委員。
    1985年起在《心理學報》、《心理學動態》、《光明日報》等報刊發錶關於人本心理學、馬斯洛心理學的論文和介紹文章共計150餘篇。主要著作有《走嚮人格新大陸》、《活齣你的佳狀態》、《人格三要素改變命運》等,譯著有《動機與人格》、《自我實現的人》(譯文集)、《馬斯洛傳》等。
文摘
當有人問“你是誰?”時,你會給齣一侖理智的、誠實的、多少有些具體的答案。你當時實際上是在做什麼呢?當你在做這件事時,你的頭腦裏正在進行一個什麼樣的過程呢?從某種意義上說,你正在對你所知道的你的“自我”進行描述。你的描述包括瞭你認為與你的身份密切相關的極其重要的事實:好的或者壞的,有價值的或者無用的,科學的或者詩意的,哲學的或者宗教的,等等。例如,你也許會想:“我是個與眾不同的人,具有一定的潛力;我的心地善良,但有時也冷酷無情;我充滿愛心,但有時也心懷敵意;我身為父親,是一個律師;我喜歡釣魚、打籃球……”這類感覺和想法還可以不停地列舉下去。
    然而,就在這個確立身份的過程中,還有一個更加基礎的心理過程。當你迴答“我是誰?”這個問題時,非常簡單的事情發生瞭。當你在進行描述或者解釋,甚至僅在你的心裏感受你的“自我”時--無論你是否意識到--你實際上是在內心裏為你的全部經驗劃齣一條心理界綫:在這條界綫裏麵的一切,你會感覺是你自己,或者叫做你的“自我”,而在界綫外麵的一切你則覺得是“非我”(not-self)。換句話說,你的自我認同(self-identity)完全取決於你在何處劃下那條界綫。
    你是一個人而不是一把椅子,你之所以知道這一點,是因為你已經有意無意地在“人”和“椅子”之間劃瞭一條界綫,並且讓自己認同瞭前者。你也許是個長得很高的人,而不是一個矮子,於是你心裏在“高”和“矮”之間劃瞭一道界綫,這樣讓自己與“高”認同。你在“這個”或“那個”之間劃分界綫,並且確認自己認同“這個”,不認同“那個”,你就這樣感覺到瞭“我是這個,而不是那個”。
    因此,當你說“我自己”時,你就在“什麼是我”和“什麼不是我”之間劃瞭一道界綫。當你迴答“我是誰?”這個問題時,你僅僅描述瞭什麼在界綫裏麵。當你不能確定在哪裏劃下這條界綫時,所謂的“自我認同危機”就齣現瞭。簡而言之,“我是誰?”意味著“我在哪裏劃下界綫”。
    不容置疑,所有對“我是誰?”這個問題的解答,都來源於你如何劃定自我與非我的疆界。一旦你劃定瞭這條自我與非我的疆界,對於這一問題的迴答可能會變得很復雜,可以是科學的、神學的、經濟學的,但是也可能很簡單,無須說明。無論如何,任何答案都必須依據你對疆界的劃分。
    關於這條分界綫,有趣的事情莫過於它可以並且確實在經常變化,遊移不定。也就是說,它能夠被重新確定。在一定意義上,人可以重新描述他的靈魂(soul),從中發現他以前從未認為有可能達到,甚至從未期望過的新領域。正如我們先前看到的,激進的界綫的重新繪製或者改變發生在“認同”的體驗中。在這裏,人們把自我認同的範圍擴大到瞭整個宇宙。我們甚至可以這麼說,人們掙脫瞭一切疆界。因為當個體認為自己是“一個和諧的整體”時,就沒有瞭內外之分,在這種情況下,疆界當然就不存在瞭。
    本書會反復考察這種沒有疆界的覺知,即“認同”。但在這裏我們有必要先考察一下一般人在自己的靈魂中劃分疆界的一些更熟悉的方式。疆界的劃分雖然因人而異,但是也可以歸納齣幾個容易識彆的類型。
    人們所能夠劃齣的常見的分界綫,就是自己身體的那層皮膚。這種自我與非我的分界綫,可以說是被普遍接受的。在皮膚和皮膚之內的就是“我”,在皮膚之外的就是“非我”。皮膚之外的東西可以是“我的”,但並不是“我”。例如,我可以辨認“我的”汽車,“我的”工作,“我的”住房,“我的”傢庭,但是,它們都在我的皮膚之外,它們與我皮膚之內的所有東西是不一樣的,它們不是直接的“我”。因此皮膚是基本的我與非我的疆界。
    ……
序言
肯·威爾伯對意識的研究,也許能和弗洛伊德對心理學的研究相提並論。
      ——瓊·休斯敦(JeaHouston)
      
      自威廉·詹姆斯以來,肯·威爾伯的著作是極富有學識的、極全麵的……它們是對人類發展的全新的、基本的而又瞭不起的重新概述。
      ——詹姆斯·法迪曼(James Fadiman)
      
      我認為,肯·威爾伯是當今世界上在意識研究、後人本心理學研究方麵前沿的作傢。
      ——羅傑·沃爾什(Roger Walsh)
      
      在現代的意識研究領域,肯·威爾伯已獨樹一幟,成為的思想傢。在我們對意識及其發展的理解過程中,他的著作發揮瞭主要作用,它們應享有崇高的贊譽。
      ——肯尼思·林(Kenh Ring)
這本《心理學譯叢學術係列:沒有疆界》的包裝設計就很有意思,那種略顯抽象的封麵,色彩搭配帶著一種沉靜的力量,仿佛在暗示著本書內容將帶領讀者跨越習以為常的思維藩籬。我拿到手的時候,就對它所蘊含的可能性充滿瞭好奇。翻開書頁,撲麵而來的文字,雖然是譯作,但語言流暢,邏輯嚴謹,一點也不顯得生澀難懂,反而像是在與一位深邃的思想傢進行一場靈魂的對話。書中的許多概念,像是對我們日常經驗的全新解讀,讓我不得不停下來反復思考。比如,書中關於“認知偏差”的討論,我一直以為自己對這個概念很清楚,但讀瞭之後纔發現,原來自己對很多日常決策的誤判,背後有著如此係統而隱蔽的機製。它不僅僅是理論的堆砌,更像是提供瞭一套觀察世界和理解自我的新視角,讓我開始審視那些我從未懷疑過的“常識”。我常常在讀到一些精彩的論述時,會不自覺地在腦海中勾勒齣那些實驗場景,或者想象作者在研究某個現象時的那種執著。這本書讓我感覺,心理學不僅僅是關於“人”的研究,更是關於“可能性”的研究,關於我們如何能夠突破自身的局限,去探索更廣闊的心靈空間。
評分這本《心理學譯叢學術係列:沒有疆界》的書名就已經足夠引人遐想,它傳遞齣一種打破藩籬、探索無限可能的氣息。拿到書後,那種沉甸甸的質感和考究的印刷,都預示著這是一本值得細細品讀的著作。我被書中一種極富洞察力的分析方式深深吸引。作者並非簡單地陳述事實,而是擅長在看似微小的現象中挖掘齣深刻的心理規律。我在閱讀過程中,常常會有“原來如此”的感嘆。書中關於“認知彈性”的討論,讓我耳目一新。我一直以為自己的思維方式已經相對固定,但讀瞭這本書之後,我纔意識到,原來我們的大腦具有如此驚人的可塑性,可以不斷地調整和適應。它鼓勵我打破固有的思維定勢,去擁抱新的信息和視角,去探索那些我從未涉足過的領域。這本書不僅僅是關於心理學的知識,更是一種生活態度和思維方式的啓示,它讓我意識到,無論外界環境如何變化,我們內心的疆界纔是真正需要不斷拓展的。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真的很有視覺衝擊力,那種充滿張力的綫條和色彩,仿佛在訴說著一場關於突破和解放的內心曆程。當我開始閱讀時,我發現這本書的語言風格與封麵傳遞齣的感覺非常契閤。它不是那種枯燥乏味的學術報告,而更像是一場深入淺齣的思想交流。作者在闡述一些非常前沿的心理學理論時,並沒有采用過於晦澀的語言,而是用非常生動形象的比喻和通俗易懂的例子,將復雜的概念解釋得鞭闢入裏。我特彆欣賞書中關於“社會性動物”的論述,它讓我深刻地理解瞭群體對個體的影響,以及我們在社會互動中是如何被塑造和被改變的。很多時候,我們以為是自己獨立的思考和判斷,實際上可能早已潛移默化地受到瞭周圍人的影響。這本書讓我開始審視那些我習以為常的社會規範和群體認同,思考它們是如何影響我的行為和決策的。它提供瞭一個非常有價值的視角,讓我們能夠更清晰地認識到,我們並非是孤立存在的個體,而是生活在一個龐大而復雜的社會網絡之中,並與之相互作用、相互影響。
評分我必須承認,一開始我被這本書的書名吸引住瞭。《沒有疆界》這個詞組,本身就帶著一種解放和探索的意味,讓我聯想到那些打破常規、挑戰既定認知的偉大思想。拿到實體書,它的紙張質感和排版都顯得非常用心,這讓我對接下來的閱讀體驗有瞭更高的期待。書中的論證方式很獨特,它不像很多學術著作那樣,直接拋齣結論,而是層層遞進,通過大量的案例分析和理論鋪墊,引導讀者一步步深入到核心觀點之中。我尤其喜歡作者在處理一些復雜心理現象時,所展現齣的那種宏觀視野和微觀洞察力兼具的分析能力。書中關於“情境影響力”的章節,給我留下瞭深刻的印象。我一直以為人的行為很大程度上是由內在的性格特質決定的,但書中通過大量研究錶明,環境因素對我們的選擇和行為有著極其強大的塑造作用。這讓我開始反思,自己在麵對一些棘手問題時,是不是也過度強調瞭個人的責任,而忽略瞭外部環境的限製和影響?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不隻是告訴你“是什麼”,更重要的是它試圖解釋“為什麼”。它讓我意識到,理解人類行為的復雜性,需要我們走齣固有的思維框架,用更開放、更動態的眼光去審視。
評分拿到這本《心理學譯叢學術係列:沒有疆界》時,最先吸引我的是它的書名,一種直覺告訴我,這裏麵一定有顛覆性的內容。翻開書頁,序言就展現瞭作者不走尋常路的思考方式。這本書的結構安排非常巧妙,它並非按照傳統的心理學分支來劃分內容,而是以一種更加宏觀的視角,將看似不相關的心理現象串聯起來。我特彆著迷於書中對“非理性”的深入探討,它挑戰瞭我過去對人類邏輯性和理性決策的固有認知。書中大量引用的研究案例,都極具說服力,讓我不得不重新審視那些我曾經以為理所當然的“常識”。我記得有一章專門討論瞭“決策的悖論”,讀完之後,我纔意識到,很多時候,我們以為自己在做最優選擇,實際上可能陷入瞭某種思維陷阱。這本書就像是一把鑰匙,為我打開瞭一扇通往更深層心理世界的大門,讓我開始思考,作為個體,我們在麵對復雜世界時,究竟有多少真正的自主權,又有多少是被隱藏的機製所驅使。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