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
书名:心理学译丛学术系列:没有疆界
定价:35.00元
售价:25.6元,便宜9.4元,折扣73
作者: 肯·威尔伯(Ken Wilber),许金声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3-01
ISBN:9787300145334
字数:
页码:158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40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心理学译丛学术系列:没有疆界》作者被誉为美国“畅销的学术类著作作家”,是后人本心理学重要的思想家。《心理学译丛学术系列:没有疆界》是作者的早期著作,也是他的成名作。这是一本通俗易懂,内容丰富、广泛的入门书,内容包括东西方现有的各种心理学和心理治疗流派。
      在《没有疆界》中,作者对人类意识进行了一次全新的。浅显易懂的描绘,并介绍、解释了与之相对应的各种疗法。在每一章中,作者都给出了具体的实例,以帮助人们理解每种疗法的本质和实用性。
目录
译者序
序言
章 导言:我是谁?
第二章 只认可一半
第三章 没有疆界的版图
第四章 没有疆界的觉知
第五章 没有疆界的时刻
第六章 疆界的增长
第七章 角色层次:探索的步
第八章 人首马身层次
第九章 中的自我
第十章 意识的境界
主题词中英文对照
人名中英文对照
作者介绍
肯·威尔伯(1949-)目前被公认为是“后人本心理学”的重要的思想家、理论家和发言人,其影响已经跨越了心理学领域,波及哲学和神学领域。
    由于肯·威尔伯在意识领域的研究极富基础性和开创性,他甚至获得了“意识领域的爱因斯坦”的美誉。作为心理学家,有评论认为他在整合西方心理学和东方智慧方面已经超过了荣格。
    肯·威尔伯23岁时发表《意识谱》,此后著述不断,迄今已有20余部著作。他的作品被译介到20个国家,名列美国同类作家之首,被称为美国“畅销的学术类著作作家”。其主要著作有:《没有疆界》、《阿特曼计划》、《来自伊甸园》、《眼对眼》、《恩宠和勇气》、《性、生态、灵性》.《科学与宗教》、《一味》、《整合心理学》。
    许金声,中国早的人本心理学、马斯洛心理学、健康人格理论研究学者之一。现为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应用心理学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社会学所研究员,院学术委员会委员。
    1985年起在《心理学报》、《心理学动态》、《光明日报》等报刊发表关于人本心理学、马斯洛心理学的论文和介绍文章共计150余篇。主要著作有《走向人格新大陆》、《活出你的佳状态》、《人格三要素改变命运》等,译著有《动机与人格》、《自我实现的人》(译文集)、《马斯洛传》等。
文摘
当有人问“你是谁?”时,你会给出一仑理智的、诚实的、多少有些具体的答案。你当时实际上是在做什么呢?当你在做这件事时,你的头脑里正在进行一个什么样的过程呢?从某种意义上说,你正在对你所知道的你的“自我”进行描述。你的描述包括了你认为与你的身份密切相关的极其重要的事实:好的或者坏的,有价值的或者无用的,科学的或者诗意的,哲学的或者宗教的,等等。例如,你也许会想:“我是个与众不同的人,具有一定的潜力;我的心地善良,但有时也冷酷无情;我充满爱心,但有时也心怀敌意;我身为父亲,是一个律师;我喜欢钓鱼、打篮球……”这类感觉和想法还可以不停地列举下去。
    然而,就在这个确立身份的过程中,还有一个更加基础的心理过程。当你回答“我是谁?”这个问题时,非常简单的事情发生了。当你在进行描述或者解释,甚至仅在你的心里感受你的“自我”时--无论你是否意识到--你实际上是在内心里为你的全部经验划出一条心理界线:在这条界线里面的一切,你会感觉是你自己,或者叫做你的“自我”,而在界线外面的一切你则觉得是“非我”(not-self)。换句话说,你的自我认同(self-identity)完全取决于你在何处划下那条界线。
    你是一个人而不是一把椅子,你之所以知道这一点,是因为你已经有意无意地在“人”和“椅子”之间划了一条界线,并且让自己认同了前者。你也许是个长得很高的人,而不是一个矮子,于是你心里在“高”和“矮”之间划了一道界线,这样让自己与“高”认同。你在“这个”或“那个”之间划分界线,并且确认自己认同“这个”,不认同“那个”,你就这样感觉到了“我是这个,而不是那个”。
    因此,当你说“我自己”时,你就在“什么是我”和“什么不是我”之间划了一道界线。当你回答“我是谁?”这个问题时,你仅仅描述了什么在界线里面。当你不能确定在哪里划下这条界线时,所谓的“自我认同危机”就出现了。简而言之,“我是谁?”意味着“我在哪里划下界线”。
    不容置疑,所有对“我是谁?”这个问题的解答,都来源于你如何划定自我与非我的疆界。一旦你划定了这条自我与非我的疆界,对于这一问题的回答可能会变得很复杂,可以是科学的、神学的、经济学的,但是也可能很简单,无须说明。无论如何,任何答案都必须依据你对疆界的划分。
    关于这条分界线,有趣的事情莫过于它可以并且确实在经常变化,游移不定。也就是说,它能够被重新确定。在一定意义上,人可以重新描述他的灵魂(soul),从中发现他以前从未认为有可能达到,甚至从未期望过的新领域。正如我们先前看到的,激进的界线的重新绘制或者改变发生在“认同”的体验中。在这里,人们把自我认同的范围扩大到了整个宇宙。我们甚至可以这么说,人们挣脱了一切疆界。因为当个体认为自己是“一个和谐的整体”时,就没有了内外之分,在这种情况下,疆界当然就不存在了。
    本书会反复考察这种没有疆界的觉知,即“认同”。但在这里我们有必要先考察一下一般人在自己的灵魂中划分疆界的一些更熟悉的方式。疆界的划分虽然因人而异,但是也可以归纳出几个容易识别的类型。
    人们所能够划出的常见的分界线,就是自己身体的那层皮肤。这种自我与非我的分界线,可以说是被普遍接受的。在皮肤和皮肤之内的就是“我”,在皮肤之外的就是“非我”。皮肤之外的东西可以是“我的”,但并不是“我”。例如,我可以辨认“我的”汽车,“我的”工作,“我的”住房,“我的”家庭,但是,它们都在我的皮肤之外,它们与我皮肤之内的所有东西是不一样的,它们不是直接的“我”。因此皮肤是基本的我与非我的疆界。
    ……
序言
肯·威尔伯对意识的研究,也许能和弗洛伊德对心理学的研究相提并论。
      ——琼·休斯敦(JeaHouston)
      
      自威廉·詹姆斯以来,肯·威尔伯的著作是极富有学识的、极全面的……它们是对人类发展的全新的、基本的而又了不起的重新概述。
      ——詹姆斯·法迪曼(James Fadiman)
      
      我认为,肯·威尔伯是当今世界上在意识研究、后人本心理学研究方面前沿的作家。
      ——罗杰·沃尔什(Roger Walsh)
      
      在现代的意识研究领域,肯·威尔伯已独树一帜,成为的思想家。在我们对意识及其发展的理解过程中,他的著作发挥了主要作用,它们应享有崇高的赞誉。
      ——肯尼思·林(Kenh Ring)
这本《心理学译丛学术系列:没有疆界》的书名就已经足够引人遐想,它传递出一种打破藩篱、探索无限可能的气息。拿到书后,那种沉甸甸的质感和考究的印刷,都预示着这是一本值得细细品读的著作。我被书中一种极富洞察力的分析方式深深吸引。作者并非简单地陈述事实,而是擅长在看似微小的现象中挖掘出深刻的心理规律。我在阅读过程中,常常会有“原来如此”的感叹。书中关于“认知弹性”的讨论,让我耳目一新。我一直以为自己的思维方式已经相对固定,但读了这本书之后,我才意识到,原来我们的大脑具有如此惊人的可塑性,可以不断地调整和适应。它鼓励我打破固有的思维定势,去拥抱新的信息和视角,去探索那些我从未涉足过的领域。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心理学的知识,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思维方式的启示,它让我意识到,无论外界环境如何变化,我们内心的疆界才是真正需要不断拓展的。
评分我必须承认,一开始我被这本书的书名吸引住了。《没有疆界》这个词组,本身就带着一种解放和探索的意味,让我联想到那些打破常规、挑战既定认知的伟大思想。拿到实体书,它的纸张质感和排版都显得非常用心,这让我对接下来的阅读体验有了更高的期待。书中的论证方式很独特,它不像很多学术著作那样,直接抛出结论,而是层层递进,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和理论铺垫,引导读者一步步深入到核心观点之中。我尤其喜欢作者在处理一些复杂心理现象时,所展现出的那种宏观视野和微观洞察力兼具的分析能力。书中关于“情境影响力”的章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一直以为人的行为很大程度上是由内在的性格特质决定的,但书中通过大量研究表明,环境因素对我们的选择和行为有着极其强大的塑造作用。这让我开始反思,自己在面对一些棘手问题时,是不是也过度强调了个人的责任,而忽略了外部环境的限制和影响?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只是告诉你“是什么”,更重要的是它试图解释“为什么”。它让我意识到,理解人类行为的复杂性,需要我们走出固有的思维框架,用更开放、更动态的眼光去审视。
评分拿到这本《心理学译丛学术系列:没有疆界》时,最先吸引我的是它的书名,一种直觉告诉我,这里面一定有颠覆性的内容。翻开书页,序言就展现了作者不走寻常路的思考方式。这本书的结构安排非常巧妙,它并非按照传统的心理学分支来划分内容,而是以一种更加宏观的视角,将看似不相关的心理现象串联起来。我特别着迷于书中对“非理性”的深入探讨,它挑战了我过去对人类逻辑性和理性决策的固有认知。书中大量引用的研究案例,都极具说服力,让我不得不重新审视那些我曾经以为理所当然的“常识”。我记得有一章专门讨论了“决策的悖论”,读完之后,我才意识到,很多时候,我们以为自己在做最优选择,实际上可能陷入了某种思维陷阱。这本书就像是一把钥匙,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更深层心理世界的大门,让我开始思考,作为个体,我们在面对复杂世界时,究竟有多少真正的自主权,又有多少是被隐藏的机制所驱使。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真的很有视觉冲击力,那种充满张力的线条和色彩,仿佛在诉说着一场关于突破和解放的内心历程。当我开始阅读时,我发现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与封面传递出的感觉非常契合。它不是那种枯燥乏味的学术报告,而更像是一场深入浅出的思想交流。作者在阐述一些非常前沿的心理学理论时,并没有采用过于晦涩的语言,而是用非常生动形象的比喻和通俗易懂的例子,将复杂的概念解释得鞭辟入里。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社会性动物”的论述,它让我深刻地理解了群体对个体的影响,以及我们在社会互动中是如何被塑造和被改变的。很多时候,我们以为是自己独立的思考和判断,实际上可能早已潜移默化地受到了周围人的影响。这本书让我开始审视那些我习以为常的社会规范和群体认同,思考它们是如何影响我的行为和决策的。它提供了一个非常有价值的视角,让我们能够更清晰地认识到,我们并非是孤立存在的个体,而是生活在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社会网络之中,并与之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评分这本《心理学译丛学术系列:没有疆界》的包装设计就很有意思,那种略显抽象的封面,色彩搭配带着一种沉静的力量,仿佛在暗示着本书内容将带领读者跨越习以为常的思维藩篱。我拿到手的时候,就对它所蕴含的可能性充满了好奇。翻开书页,扑面而来的文字,虽然是译作,但语言流畅,逻辑严谨,一点也不显得生涩难懂,反而像是在与一位深邃的思想家进行一场灵魂的对话。书中的许多概念,像是对我们日常经验的全新解读,让我不得不停下来反复思考。比如,书中关于“认知偏差”的讨论,我一直以为自己对这个概念很清楚,但读了之后才发现,原来自己对很多日常决策的误判,背后有着如此系统而隐蔽的机制。它不仅仅是理论的堆砌,更像是提供了一套观察世界和理解自我的新视角,让我开始审视那些我从未怀疑过的“常识”。我常常在读到一些精彩的论述时,会不自觉地在脑海中勾勒出那些实验场景,或者想象作者在研究某个现象时的那种执着。这本书让我感觉,心理学不仅仅是关于“人”的研究,更是关于“可能性”的研究,关于我们如何能够突破自身的局限,去探索更广阔的心灵空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