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本我与集体心理学 9787553468464

自我本我与集体心理学 9787553468464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奥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著
图书标签:
  • 荣格
  • 集体无意识
  • 原型
  • 心理学
  • 自我认知
  • 人格心理学
  • 分析心理学
  • 精神分析
  • 心理成长
  • 自我实现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韵读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ISBN:9787553468464
商品编码:29658273757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5-04-01

具体描述

   图书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 自我本我与集体心理学 作者 (奥)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定价 25.00元 出版社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ISBN 9787553468464 出版日期 2015-04-01
字数 页码
版次 1 装帧 平装-胶订
开本 32开 商品重量 0.4Kg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了弗洛伊德后期的三部重要的著作:《快乐原则》《集体心理学与自我的分析》以及《自我与本我》,这三部论著分别于1920、1921、1923 年发表,提出了生本能与死本能的二元对立,集体中的力比多联系以及人格三分结构法等理论,在内容上具有的承接性,共同构成了弗洛伊德后期的精神分析学理论体系。

   作者简介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1939),出生于奥地利摩拉维亚一个犹太人家庭,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提出了“恋母情结”,“潜意识”、“自我、本我、超我”等概念,被誉为二十世纪的思想家之一。
精神分析学始终坚持将性(爱)本能视为人类一切行为的主要动机,从上世纪以来就一直在学术界以及社会上颇具争议。因此,弗洛伊德一生毁誉参半,很难评判他在历史上的地位。有人认为他是人类思想杰出的人物之一,也有人将他视为“的江湖子”、“狂”。
2000 年,英国 BBC 将弗洛伊德与爱因斯坦、笛卡尔、牛顿、达尔文、康德、马克思、黑格尔、马克斯韦尔、阿奎那评选为千年来的十大伟人。

   目录
快乐原则
章/003
第二章/010
第三章/018
第四章/026
第五章/038
第六章/049
第七章/071

集体心理学与自我的分析
章 导论/077
第二章 勒邦所描述的集团心理/080
第三章 其他人关于集体心理活动的论述/093
第四章 心理暗示和力比多/100
第五章 两种人为组成的集体:教会和军队/106
第六章 其他问题和研究线索/114
第七章 自居作用/120
第八章 爱和催眠/128
第九章 聚居本能/135
第十章 集体和原始部落/142
第十一章 自我的等级划分/150
第十二章 附录/156

自我与本我
序/171
章 意识与无意识/173
第二章 自我与本我/180
第三章 自我与超我(自我典范)/190
第四章 两种本能/202
第五章 自我的附属关系/211

附录一 弗洛伊德重要论著/225
附录二 意义深远的名句/227
附录三 弗洛伊德生平大事记/229





   编辑推荐
★ 弗洛伊德后期经典论著,粉碎了自启蒙运动以来欧洲文明社会的理性基石;

★ 生本能与死本能;意识、前意识与无意识;集体心理与成员联系;自我、本我、超我;俄狄浦斯情结与自我典范的树立——精神分析学集大成之作,探寻社会悲剧与人性痛苦的根源;

★ 当时的欧洲,“没有一位绅士不被冒犯,没有一个淑女不被惊吓,没有一对父母不被激怒”。

全新译本,力求在不改变原著之严谨的基础上做到通顺易读。 对书中心理学术语及有歧义处进行注解,降低阅读难度。

   文摘

   序言

探索人类内心深处的奥秘:自我、本我与集体潜意识的交织 我们每个人,在浩瀚宇宙中渺小却又独特的存在,内心世界如同一片未被完全探索的广袤大陆。这片大陆由错综复杂的心理能量构成,其中“自我”(Ego)、“本我”(Id)以及“集体潜意识”(Collective Unconscious)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们如同三股驱动我们行为、塑造我们认知、影响我们命运的河流,时而汇聚,时而对峙,共同谱写着个体与群体的生命乐章。 自我(Ego):现实的导航者与调和者 “自我”是我们意识层面的核心,是我们在现实世界中感知、思考、决策的“我”。它是在个体成长过程中,与外部环境互动、学习经验、辨别是非对错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强化的。自我最基本的功能是作为现实的代理人,它努力调和“本我”原始、冲动的欲望与外部世界的现实规则、道德标准之间的冲突。 想象一下,当“本我”发出饥饿的信号,渴望立即进食,而现实情况是我们需要等待,或者需要通过劳动来获取食物。“自我”便会介入,它会评估当前的环境,考虑延迟满足的可行性,并制定出相应的策略。它可能说服“本我”等待,寻找替代的解决方案,或者运用社会规范来指导行为。自我的力量在于其理性、逻辑和计划能力。它让我们能够延迟满足,顾及长远利益,并且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进行适应和生存。 然而,自我的力量并非无限。它时刻受到“本我”强大本能冲动的挑战,也需要应对来自超我(Superego)——也就是内化的社会道德准则和父母期望——的严苛要求。当这三者之间的平衡被打破时,个体可能会经历焦虑、压力、甚至心理失调。例如,一个追求享乐的“本我”,一个要求完美的“超我”,以及一个试图在两者间求得平衡的“自我”,可能会导致个体陷入巨大的内心矛盾,难以做出令自己满意的选择。 “自我”也承载着我们的身份认同。我们如何看待自己?我们在社会中扮演怎样的角色?我们拥有怎样的能力和局限?这些都是“自我”构建的范畴。一个健康的“自我”能够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需求、能力和价值观,并能灵活地根据环境调整行为,既不被冲动所奴役,也不被僵化的规则所束缚。它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船长,在汹涌的大海上,凭借着对风浪的认知和船只的掌控能力,带领我们驶向预期的港湾。 本我(Id):生命活力的源泉与原始冲动 “本我”是人类最古老、最原始的心理组成部分,它完全存在于潜意识之中,遵循着“快乐原则”。快乐原则即是追求即时满足,避免痛苦,渴望得到愉悦。本我包含了我们所有的本能冲动,例如生存的欲望(如饥饿、口渴),性的欲望,以及攻击性的冲动。这些冲动是我们生命活力的源泉,它们驱动着我们去追求生存和繁衍。 “本我”的运作方式是非理性的,它不顾及时间、空间、逻辑或现实的限制。当“本我”产生一个欲望时,它就迫切地想要立即得到满足。例如,一个婴儿在饥饿时会哭闹,这是“本我”在要求立即喂食。这种即时满足的机制在生命早期是至关重要的,它保证了生存的需求得到满足。 然而,如果“本我”的冲动得不到控制,可能会导致灾难性的后果。过度的纵欲,冲动的暴力行为,都可能源于“本我”的失控。“自我”的存在就是为了驯服和引导这些原始冲动,将它们转化为社会可接受的行为。例如,将攻击性的冲动转化为体育竞技中的竞争,将性的欲望通过艺术创作或亲密关系进行表达。 “本我”也承载着我们内心最深层的渴望和恐惧。那些我们压抑的情感,那些我们不敢承认的欲望,往往都潜藏在“本我”的深处。理解“本我”,并非意味着放纵其冲动,而是要认识到这些原始力量的存在,并学会以健康的方式去整合和转化它们。它是我们内心深处那团熊熊燃烧的火焰,需要被恰当地引导,才能温暖世界,而非焚毁一切。 集体潜意识(Collective Unconscious):人类精神的共有根基 超越个体经验的束缚,“集体潜意识”是精神分析学派,尤其是荣格学派提出的一个概念,它指的是人类共有的、世代相传的心理结构。它不是通过个人学习获得的,而是深深植根于我们基因中,是我们作为人类共同拥有的精神遗产。 集体潜意识中包含着“原型”(Archetypes),这些是普遍存在于所有文化和时代中的基本意象、模式和主题。例如,“母亲”原型代表着滋养、保护和生育;“英雄”原型代表着勇气、冒险和超越;“阴影”(Shadow)原型则代表着我们内心深处被压抑的、不被社会接受的、甚至是负面的部分。 这些原型并非具体的形象,而是预先存在的倾向,它们影响着我们如何感知世界,如何理解他人,以及我们对自身命运的体验。当我们遇到某个情境时,我们会不自觉地以某种“原型”的方式来回应。例如,在面对危险时,我们可能会被“英雄”原型所激发,挺身而出;在面对长辈时,我们可能会体验到“父亲”或“母亲”原型的投射。 集体潜意识的影响体现在我们共同的文化、神话、宗教、童话和梦境中。那些跨越时空的、引起普遍共鸣的故事和象征,往往都触及了集体潜意识中的原型。当我们谈论“爱”或“死亡”时,我们所体验到的情感和理解,往往不仅仅是个人的经历,也包含了集体潜意识中关于这些普遍主题的共鸣。 理解集体潜意识,能够帮助我们认识到个体经验的局限性,并且看到我们与全人类的深刻连接。它提醒我们,我们并非孤立的个体,而是庞大而古老的人类精神家族的一份子。当我们能够与集体潜意识中的智慧和能量连接时,我们能够获得更深层次的自我理解,并且能够更好地理解人类的普遍需求和情感。它就像一座横跨所有个体灵魂的古老桥梁,连接着过去、现在与未来。 三者的交织与平衡 “自我”、“本我”与“集体潜意识”并非独立运作的孤岛,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塑造的复杂系统。 本我提供了原始的生命力和冲动,是驱动个体行动的内在动力。 自我负责将这些冲动导向现实,并使其符合社会规范。 集体潜意识则为我们提供了理解世界和自身意义的普遍框架和原型,影响着我们对“本我”冲动的体验以及“自我”的构建方式。 当这三者处于和谐状态时,个体能够体验到生命的活力,拥有清晰的自我认知,并且能够与他人和世界建立有意义的连接。一个健康的人格,是在“自我”的引导下,既能够尊重“本我”的原始能量,又不被其吞噬,同时又能从“集体潜意识”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最终实现个体潜能的充分发展。 相反,如果“自我”功能薄弱,无法有效地调和“本我”的冲动,个体可能会被欲望所驱使,行为冲动且缺乏理智。如果“自我”过于僵化,过度压抑“本我”,则可能导致压抑、焦虑和创造力的枯竭。而如果对“集体潜意识”的感知迟钝,个体可能会感到疏离,缺乏归属感,并且难以理解更深层次的生命意义。 深入探索“自我”、“本我”与“集体潜意识”的运作机制,能够为我们提供一把理解自身行为、洞察他人动机、以及把握人类普遍情感模式的钥匙。它启示我们,真正的成长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持续的、动态的、在内心深处进行探索与整合的过程。通过对这三者的深刻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拥抱自己的全部,并在复杂的世界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平衡与和谐。这不仅是对个体心理的深刻剖析,更是对人类存在意义的一次虔诚追寻。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让我眼前一亮,简约的配色和恰到好处的留白,都透露出一种沉静而深刻的思考。我一直对人类的内在世界充满好奇,尤其是“自我”和“本我”这两个概念,它们听起来就带着一种哲学上的重量,让人忍不住想要深入探究。我之前读过一些关于心理学的入门读物,但总觉得有些浮于表面,缺乏对个体深层心理机制的剖析。这本书的书名恰好击中了我的痛点,它似乎承诺了一次深入自我探索的旅程,去理解那些隐藏在意识之下的驱动力,以及它们是如何塑造我们的行为和思想的。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解释,在纷繁复杂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如何去认知和定义自己的“自我”,又如何在原始欲望和本能驱使下,找到一个平衡点,不至于被本我所吞噬。同时,“集体心理学”的引入,也让我产生了更多的联想,它是否意味着我们将要探讨个体心理如何在群体中产生共鸣,或者集体心理又如何反过来影响个体?这让我对接下来的阅读充满了期待,希望这本书能带我走进一个更加广阔和精深的心理学世界。

评分

我对这本书的整体感受是,它提供了一种非常独特且富有洞察力的视角来审视人类的内心世界。作者在拆解“自我”和“本我”时,并没有将它们视为对立的双方,而是强调了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转化。他解释了“自我”是如何在“本我”的驱动下,通过与外部世界的互动而逐渐形成的,又如何在现实的约束下,对“本我”进行引导和调节。这种动态的、发展的眼光,让我对自身的成长和变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而“集体心理学”的章节,则进一步拓宽了我的视野。作者深入浅出地阐述了群体如何形成统一的意识,以及个体在群体中如何失落自我、或者被群体所塑造。他的一些关于群体狂热和群体失控的分析,令人不寒而栗,但也非常真实。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更通过对人类行为的细致观察,揭示了我们之所以如此行事的深层心理动因。它让我开始反思,在与他人的交往中,我所扮演的角色,以及我所受到的群体影响。

评分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最深刻的体会是,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理解“个体”与“群体”之间关系的方式。作者将“自我”看作是连接个体内在世界和外在社会的桥梁,它既要满足“本我”的原始需求,又要适应社会的规范和期待。这种平衡的过程充满了张力和挑战,也正是人类心理活动的常态。而“集体心理学”的部分,则将这种个体层面的心理活动,置于一个更广阔的社会图景中进行考察。作者深刻地分析了群体意识的形成过程,以及个体在群体中所扮演的角色。他没有回避群体行为中存在的非理性成分,反而对其进行了细致的剖析,让我们看到了群体力量的巨大,以及个体在群体中的脆弱。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我们并非孤立存在的个体,我们的心理状态,我们的行为模式,都深深地打上了群体的烙印。这种认识,让我开始更加审慎地看待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社会现象的根源。

评分

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像是经历了一场心灵的洗礼。作者对“自我”的定义,并非简单地将其视为一个静态的身份标签,而是将其描绘成一个动态的、不断建构和解构的过程,这让我对如何认识和接纳自己有了全新的视角。书中对“本我”的阐述,更是引人深思。它没有将本我妖魔化,而是将其视为人类最原始、最本真的驱动力,承认其存在的合理性,并引导读者去理解如何与其和谐共处,而不是压抑或放纵。这种辩证的思考方式,在我过往的阅读中是极为少见的。而当话题转向“集体心理学”时,我更是被作者的洞察力所折服。他将个体的心理活动置于更宏大的社会背景下进行考察,深刻地剖析了群体思维、社会规范以及文化因素对个人心理产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书中一些关于群体从众心理和个体在群体中的角色转变的分析,让我联想到许多现实生活中的案例,顿感豁然开朗。这本书不仅满足了我对心理学的好奇,更提供了一套理解自我与他人、个体与社会的深刻框架,是一次非常有价值的阅读体验。

评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吸引我,它不像一些学术著作那样枯燥晦涩,反而充满了文学性的色彩,读起来流畅而富有感染力。作者在探讨“自我”与“本我”时,大量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将抽象的心理概念变得触手可及。例如,他将“自我”比作一个在风浪中掌舵的船长,在“本我”的强大洋流冲击下,努力寻找方向,这让我对“自我”的坚韧和智慧有了更深的理解。而对“本我”的描绘,则充满了原始的生命力,让人能感受到那种不受束缚的原始冲动。更让我惊喜的是,“集体心理学”的部分,作者并没有简单地罗列理论,而是通过一些引人入胜的故事和案例,展现了群体心理的复杂性和微妙性。读到这些部分,我仿佛置身于一个巨大的漩涡之中,看到了个体如何被群体的情绪和思想所裹挟,又如何在其中挣扎求存。这本书的叙事方式,既有学术的严谨,又不失故事的趣味,让我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获得了深刻的启发。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