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工程地質及水文地質(第4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規劃教材
定價:39.00元
售價:26.5元,便宜12.5元,摺扣67
作者:陳南祥
齣版社:中國水利水電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2-05-01
ISBN:9787508497037
字數:
頁碼:293
版次:4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640kg
《工程地質及水文地質(第4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規劃教材》是作者精心為廣大讀者朋友們編寫而成的此書。《工程地質及水文地質(第4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規劃教材》可作水利水電和農業工程行業的農業水利工程、水利水電工程、水文與水資源工程、港口航道及海岸工程等專業的教材,也可供高等院校及中等專科學校相關專業以及工程技術人員參考。
第四版前言
版前言
第二版前言
第三版前言
緒論
篇 地質學基礎
章 地球的基本知識
節 地球的一般特徵
第二節 地球的構造
第三節 地殼及地質作用
第四節 地質曆史及地層時代
復習思考題
第二章 岩石
節 造岩礦物
第二節 火成岩
第三節 沉積岩
第四節 變質岩
第五節 岩石的工程地質及水文地質評述
復習思考題
第三章 地質構造
節 地殼運動
第二節 水平構造和傾斜構造
第三節 褶皺構造
第四節 斷裂構造
第五節 活斷層
復習思考題
第四章 自然地質作用
節 風化作用
第二節 河流地質作用
第三節 岩溶(喀斯特)
第四節 泥石流
第五節 地震
復習思考題
第二篇 水文地質學
第五章 地下水概論
節 自然界中的水
第二節 地下水分類
第三節 地下水的循環
第四節 地下水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
復習思考題
第六章 地下水運動與動態
節 重力水運動
第二節 地下水動態
第三節 地下水均衡
復習思考題
第七章 不同含水介質中的地下水
節 孔隙水
第二節 裂隙水
第三節 岩溶水
第四節 泉
復習思考題
第八章 地下水資源評價
節 概述
第二節 地下水資源量計算
第三節 地下水水質評價
復習思考題
第三篇 工程地質學
第九章 岩體結構的工程地質研究
節 岩體的結構特徵
第二節 岩體的主要力學特性
第三節 地應力的工程地質研究
第四節 岩體的工程地質分類
復習思考題
第十章 壩的工程地質研究
節 水工建築物的工程地質條件和工程地質問題
第二節 壩區的滲漏
第三節 壩基的滲透變形
第四節 壩基的抗滑穩定
第五節 壩基的沉降與承載力
第六節 壩基處理
復習思考題
第十一章 邊坡的工程地質研究
節 我國邊坡工程的研究現狀
第二節 邊坡變形與破壞的類型
第三節 影響邊坡穩定性的因素
第四節 邊坡穩定性的評價方法
第五節 防治邊坡變形與破壞的措施
復習思考題
第十二章 渠道的工程地質研究
節 渠道選綫的工程地質條件
第二節 渠道的滲漏問題
第三節 渠道邊坡的穩定問題
第四節 渠道的凍脹問題及處理措施
復習思考題
第十三章 地下洞室的工程地質研究
節 地下洞室圍岩應力的重分布及變形破壞特徵
第二節 地下洞室位置選擇的工程地質評價
第三節 地下洞室圍岩穩定性的工程地質分析
第四節 隧洞施工的工程地質問題及提高圍岩穩定性的措施
復習思考題
第十四章 水庫的工程地質研究
節 水庫滲漏
第二節 庫岸穩定
第三節 水庫浸沒
第四節 水庫淤積
第五節 水庫誘發地震
復習思考題
第十五章 環境地質問題
節 地麵沉降
第二節 地麵塌陷
第三節 地裂縫
第四節 地下水汙染
第五節 海水入侵
第六節 固體廢棄物
第七節 汙染土地基
第八節 環境地質圖
復習思考題
第十六章 工程地質及水文地質勘察
節 地質勘察工作的目的及任務
第二節 勘察的基本手段和方法
第三節 天然建築材料的勘察
復習思考題
附錄 水利工程地質及水文地質常見名詞(漢—英對照)
參考文獻
2.顔色
礦物的顔色是礦物對不同波長可見光吸收程度的反映。根據礦物顔色成因可分為自色、他色和假色。礦物本身所固有的顔色稱為自色。具有自色的礦物,顔色大體上固定不變,因此自色是一種重要鑒定特徵。如黑色磁鐵礦、硃紅色的辰砂和翠綠色的孔雀石等。他色是因混入礦物中的雜質染成的顔色,如純石英為無色或白色,含雜質時可呈紫色、褐色、棕色、黑色等。他色礦物顔色常隨雜質成分而變,因此,一般不能作為主要的鑒彆依據。假色是由於某種物理和化學原因而産生顔色。例如光的乾涉、內散射等。
礦物的顔色一般利用標準色譜(紅、橙、黃、綠、青、藍、紫)來描述;如果礦物不隻是一種顔色時,可用雙重顔色,例如黃綠、褐紅,後者為主要顔色。觀察礦物顔色必須觀察其新鮮麵的顔色,以免因假色而引起錯覺。
3.條痕
礦物在白色無釉的瓷闆(條痕闆)上擦劃而留下的粉末的顔色稱為條痕。由於礦物的粉末可以消除一些雜質和物理方麵的影響,即消除假色,減弱他色,保存自色,所以條痕色比礦物的顔色更為固定,因而是鑒定礦物的重要標誌。
4.光澤
礦物錶麵對光綫的反射能力稱為光澤。依據反射的強弱可以分為金屬光澤、半金屬光澤和非金屬光澤。礦物遭受風化後,光澤強度就會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例如玻璃光澤變為油脂光澤等。造岩礦物一般呈非金屬光澤,有以下幾種。
(1)玻璃光澤:反射較弱,如同玻璃錶麵所呈現的光澤,例如水晶。
(2)油脂光澤:某些透明礦物斷口上所呈現的,如同油脂的光澤,例如石英。
(3)珍珠光澤:如同蚌殼內錶麵珍珠層上所呈現的光澤,雲母常具有這種光澤。
(4)絲絹光澤:是一種較弱的非金屬光澤,金剛石等寶石錶麵的光澤為典型。
5.解理
礦物晶體或晶粒在外力打擊下,能沿方嚮發生破裂並産生光滑平麵的性質叫解理。開裂平麵稱為解理麵。不同礦物的解理,可能有一個方嚮,也可能有幾個方嚮。常見的食鹽晶體,可以沿著立方體的麵成三個方嚮裂開,稱三嚮解理,螢石有四嚮解理、閃鋅礦有六嚮解理。按照解理麵發育的完善程度,可將解理分為極完全解理(雲母)、完全解理(方解石)、中等解理(普通角閃石)、不完全解理(磷灰石)、無解理(石英)。對具有解理的礦物來說,同種礦物的解理方嚮和解理程度總是相同的,性質很固定。因此,解理是鑒定礦物的重要特徵。
6.斷口
礦物受外力打擊齣現的破裂麵呈各種凸凹不平的形狀稱為斷口。例如鋸齒狀(自然銅)、貝殼狀(石英)、參差狀(黃鐵礦)等。
……
這本書讓我深刻認識到工程地質學和水文地質學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其研究內容和應用範疇的廣泛性。它不僅僅是為土木工程服務的輔助學科,更是在礦産勘探、環境評價、災害防治等眾多領域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書中對區域地質背景、構造演化、地貌成因等宏觀問題的探討,為理解一個地區的整體地質環境提供瞭基礎。而在微觀層麵,對岩土材料的細緻分析,也為理解其宏觀行為奠定瞭基礎。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地質災害防治的章節,例如滑坡、泥石流、地震等。書中不僅分析瞭這些災害的成因機製,更提齣瞭相應的監測、預警和防治措施。這種對人類與自然相互作用的深入剖析,以及對潛在風險的警示,讓我深感學以緻用的重要性。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教材,更像是一本百科全書,為我打開瞭一扇瞭解地球內部運作規律和人類活動與地球相互作用的窗口。
評分這本書的敘述風格嚴謹又不失生動,尤其是在介紹岩石力學和土力學基本原理時,讓我這個非專業齣身的讀者也能逐漸領悟其精髓。作者們並沒有一開始就拋齣晦澀難懂的公式和概念,而是循序漸進地引導讀者理解岩石和土體的物理性質、力學特性,以及它們在工程荷載作用下的變形和破壞機製。例如,在講解應力-應變關係時,書中不僅提供瞭典型的應力-應變麯綫圖,還通過形象的比喻,將這些抽象的概念與日常生活中我們熟悉的材料(如橡皮筋、海綿)聯係起來,大大降低瞭理解的難度。此外,對不同類型岩體和土體的分類、特徵描述,以及它們在工程中的應用限製,都顯得十分細緻。書中還穿插瞭許多工程實例,比如在處理軟弱地基時,介紹瞭多種加固方法,並分析瞭各自的優缺點和適用範圍。這種“解剖麻雀”式的分析,讓我在掌握理論知識的同時,也培養瞭解決實際工程問題的思路和方法。
評分這本書讓我對地下水的運動和作用有瞭全新的認識。以往,我對地下水的概念僅限於“埋在地下的水”,而《工程地質學與水文地質學》(第四版)則帶領我深入探索瞭其復雜的形成、分布、補給、排泄機製,以及對工程結構物的影響。從含水層類型、地下水位變化規律,到潛蝕、地下水動力侵蝕等破壞作用,書中都進行瞭詳盡而清晰的闡述。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關於地下水對大壩、橋梁、隧道等重大工程影響的章節。作者們通過大量實際工程案例,揭示瞭地下水壓力、滲透等因素如何可能威脅工程的長期穩定性和安全性。比如,在設計一座大型水庫時,瞭解庫區地質構造和含水層情況,預測可能齣現的滲漏問題,並采取相應的防滲加固措施,這對於工程的成功至關重要。書中對這些問題的分析,不僅考慮瞭理論上的可能性,更結閤瞭實際勘察、監測數據,使得論述更加具有說服力。閱讀過程中,我仿佛成為瞭一名地質工程師,需要運用所學知識去評估一個項目所在地的水文地質條件,為工程設計提供關鍵依據,這種代入感極強。
評分這本《工程地質學與水文地質學》第四版,作為“十二五”國傢規劃教材,給我留下瞭極其深刻的印象。翻閱這本書,仿佛置身於一個由岩石、土壤、地下水構成的龐大而精妙的地下世界。作者們以一種近乎考古學傢般的嚴謹和對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敬畏,層層剝繭地展現瞭工程活動與地質環境之間錯綜復雜的關係。書中的圖例和案例分析,堪稱畫龍點睛,它們不僅僅是文字的輔助,更是直觀理解抽象概念的鑰匙。例如,在講述邊坡穩定性分析時,書中通過不同地質條件下的滑坡案例,生動地展示瞭岩體結構、地下水賦存狀態等因素如何共同作用,最終導緻災難的發生。這種“理論聯係實際”的教學方式,極大地激發瞭我學習的興趣,也讓我認識到,工程地質學絕非枯燥的知識堆砌,而是關乎人類生命財産安全的科學。尤其是在地下工程章節,對於隧洞開挖、基坑支護等內容的講解,清晰地闡述瞭不同地質條件下應采取的勘察、設計和施工策略,其邏輯性之強、條理性之好,令人拍案叫絕。閱讀過程中,我常常會聯想到自己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地質現象,比如房屋地基沉降、道路塌陷等,本書為我提供瞭一個係統性的框架去理解這些現象背後的科學原理。
評分《工程地質學與水文地質學》(第四版)在勘察方法和技術方麵的內容,是我特彆感興趣的部分。書中詳細介紹瞭各種地質勘察手段,從傳統的鑽探、物探,到現代的遙感、GIS技術,都進行瞭全麵的梳理和介紹。更重要的是,它強調瞭不同勘察方法的適用性以及如何根據工程類型和地質條件選擇最閤適的勘察組閤。我尤其欣賞書中關於地質信息綜閤解釋的部分。往往一項工程的成功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地質勘察成果的準確性和完整性,而如何將來自不同勘察方法的單一數據整閤成對區域地質情況的全麵認知,是一項極具挑戰的任務。書中通過案例分析,展示瞭如何通過地質剖麵圖、工程地質圖等成果,清晰地反映地層分布、斷層活動、地下水埋深等關鍵信息,為後續的工程設計提供瞭可靠的地質依據。這種對勘察工作全過程的細緻講解,讓我對這項工作的復雜性和重要性有瞭更深的理解。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